四年级《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克服困难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一、第一眼——初步感知“大眼睛”1、(出示大眼睛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张照片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这张照片。
(她叫……这张照片是……拍的,形象标志……)师:真好,老师就喜欢像你们这样对学习有准备的孩子。
2、这张照片中哪一部分最吸引你?这双大眼睛不仅吸引着你,吸引着我,也深深地吸引着作者,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3、师: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默读第2-5自然段,从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4、交流反馈(板书:专注、渴望、讲述、唤起)二、第二眼——深入品读“大眼睛”理解“专注”1、是啊,这是一双多么专注的大眼睛啊,从图中你能感受到吗?(引导观察神态、动作)2、透过这双明亮、专注的大眼睛,作者联想到什么?请你从第二自然段中划出相关语句。
生读:她生怕……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她渴望读书,她心情很害怕……) 师:你是从句中的哪个词读懂的?生:生怕。
师:生怕是什么意思?好,请你带着这样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师:刚才他们都读出了小女孩的心情,但是他们都把这句话读完了吗?生:(……)师:是啊,省略号告诉我们,小女孩还有许许多多的担心,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生怕什么?师:这个小女孩的手紧握着笔,眼睛注视着前方,因为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句字……(语调缓慢)还怕……你说——,你说——师:你们有多少想象,小女孩就有多少担心,因为她生怕的是漏掉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见她是多么——(扣题目)渴望读书啊!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渴望”过渡:多么渴望读书的孩子呀,可是她的眼中为什么充满忧郁?难道她不像我们天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吗?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段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并在文中做好批注!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生读:虽然……虽然……可是……。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树立热爱学习的观念。
学生能够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渴望读书的心情和经历,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课文中通过描绘“大眼睛”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2.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渴望”、“读书”、“大眼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渴望读书,读书的重要性是什么。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和追求。
四、作业布置1. 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和感受的文章。
2.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的故事,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等方面。
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4. 投影仪或白板。
5. 教学课件或教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观察“大眼睛”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了解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勇于追求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大眼睛”的寓意。
(2)讨论:为什么“大眼睛”渴望读书?读书对“大眼睛”意味着什么?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或感受。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对阅读的渴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述“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插画。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并能围绕“专注”,用“她()地_______,生怕__________________。
”写句子。
2、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现状,对他们产生同情和关心,同时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学习上的坚强产生佩服,鼓励自己不怕困难,努力学习。
3、知道“希望工程”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做出的贡献,积极参与到“希望工程”中。
教育过程: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当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串联法)什么是串联法?对,就是把文中的重要线索或重点句子串起来,就形成了主要内容。
来,你用串联法试试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名记者到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有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让记者十分感动,他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照片,照片发表后,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无数人向“希望工程”伸出了援助之手,至今,这双“大眼睛”还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出示照片)孩子们看,这就是那张《我要读书》的照片,这就是那个打动无数人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这张照片,走近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走近无数像小姑娘一样的山区孩子,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1、迅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这双大眼睛?(2——5自然段)2、默读2——5自然段,想想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在每段中找一个关键词圈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如果有不同意见请讨论解决。
汇报:第()自然段中,这是一双()的眼睛,我们圈的关键词是()。
板书:专注、渴望、讲述、唤起3、(看板书小结)这是一双专注的眼睛,一双闪烁着渴望,讲述着故事、唤起人们同情和关心的眼睛。
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教室,来到课堂,去这双眼睛有多专注?自学: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重点词体会到小女孩的专注?用“▲▲▲”标注出来,说说为什么。
四年级语文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第二课时一、回顾前课所学,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
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
(要说原因)(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
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
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
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路》,渲染氛围。
附:板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愤怒、冷静(。
)是那样美丽动人――信心、坚定(!)高尚!温柔、深情(......)。
四年级语文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会学习》中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理解课文主题,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大眼睛”渴望读书的心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大眼睛”内心的渴望,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出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词,教师指导朗读。
3. 分析课文: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深入理解“大眼睛”渴望读书的心情。
4. 例题讲解:讲解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以“我心中的‘大眼睛’”为题,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渴望学习的心情。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重点词汇:渴望、眼神、追求、勤奋3. 写作方法:通过人物描写表现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大眼睛’”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渴望学习的心情。
2.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眼睛”渴望读书的心情,提高写作能力。
课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大眼睛”渴望读书的心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通过文本理解技巧提炼故事主题和寓意;
3.能够使用连接线和Notes写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故事主题和寓意的理解和提炼;
2.连接线和Notes的使用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Warm-up
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故事《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形象和故事背景,引
导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
2. Pre-reading
使用PPT播放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Reading
1.课堂上直接阅读,老师分段讲解生词和句法。
2.小组内同学合作阅读,根据教师分配角色,分别扮演某个角色朗读和
解释此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3.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例如“小王子是怎么来到地球
的?”等问题。
4. While-reading
1.学生自主完成连接线和Notes的练习,记录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
件,理清故事情节和主题。
2.老师辅导学生如何建立逻辑连接,使Notes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5. Post-reading
1.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自
我反思,并激发其阅读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
1.课堂阅读效果。
2.合作学习效果。
3.Notes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4.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1本课教学重点是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3本课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4金钥匙学法指导贯穿始终,了解前后内容的联系,知道交代背景的重要。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1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XX。
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20__年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XX拍摄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解XX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的内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记者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教学目标1.联系下文理解词语“专注”、“渴望”,根据课文理解“大眼睛”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体会“大眼睛”上学的艰苦,感受“大眼睛”对学习的渴望。
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用“词语的变化运用”把“大眼睛”的专注和渴望写具体。
4.理解并运用“生怕……”、“虽然……可是……”两种句式围绕关键词把段落写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体会“大眼睛”对读书的渴望。
2.理解并运用“生怕……”、“虽然……可是……”两种句式围绕关键词把段落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位女孩——苏明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她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提前板书课题,出示“课题+照片”PPT)(生齐读)师:这是一双?(标红“渴望”,生齐读)(评价:从你的读中我听出了她迫切地希望读书)师:这是一双?(标红“读书”,生齐读)(评价:这里的读书其实是泛指学习)师:这个标题和其他的标题不一样,用上了标点(生:引号)那这里的“大眼睛”指的是什么呢?生:指名答。
(“大眼睛”有三层含义:第一,代指有一双大眼睛的苏明娟。
第二,代指课文中的这幅照片。
第三,代表所有濒临失学的儿童渴望读书的心。
)(“大眼睛”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二层就行,不灌输)师:看来这双“大眼睛”已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
这双“大眼睛”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底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能有如此的感染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新授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6页。
我请你(指名)来读读自读小提示(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出示“自读小提示”ppt)生:默读。
(师提示: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欣赏拿笔勾画的孩子)师:谁来说说,从第二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出示“第二自然段”PPT)(预设:明亮。
四年级《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克服困难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坚强意志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一、第一眼——初步感知“大眼睛”
1、(出示大眼睛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张照片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这张照片。
(她叫……这张照片是……拍的,形象标志……)
师:真好,老师就喜欢像你们这样对学习有准备的孩子。
2、这张照片中哪一部分最吸引你?
这双大眼睛不仅吸引着你,吸引着我,也深深地吸引着作者,下面让
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3、师: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默读第2-5自然段,从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4、交流反馈(板书:专注、渴望、讲述、唤起)
二、第二眼——深入品读“大眼睛”
理解“专注”
1、是啊,这是一双多么专注的大眼睛啊,从图中你能感受到吗?(引导观察神态、动作)
2、透过这双明亮、专注的大眼睛,作者联想到什么?请你从第二自然段中划出相关语句。
生读:她生怕……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她渴望读书,她心情很害怕……) 师:你是从句中的哪个词读懂的?
生:生怕。
师:生怕是什么意思?好,请你带着这样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师:刚才他们都读出了小女孩的心情,但是他们都把这句话读完了吗?生:(……)
师:是啊,省略号告诉我们,小女孩还有许许多多的担心,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生怕什么?
师:这个小女孩的手紧握着笔,眼睛注视着前方,因为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句字……(语调缓慢)还怕……你说——,你说——
师:你们有多少想象,小女孩就有多少担心,因为她生怕的是漏掉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见她是多么——(扣题目)渴望读书啊!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渴望”
过渡:多么渴望读书的孩子呀,可是她的眼中为什么充满忧郁?难道她不像我们天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吗?请同学们自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段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并在文中做好批注!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读:虽然……虽然……可是……。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她为什么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
师:是啊,她为什么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作者是凭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想?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反馈,联系生活实际对比,重点理解跋涉、30里路要走多久)师:这些孩子和我们是同龄人,但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却是如此艰辛,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们。
你们看(播放视频)
师:我们惊叹、我们震撼,当你看完这一幕幕艰难的上学经历后,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谁能来说说?(指名反馈,相机指导,联系图片)师:是啊,虽然教室的光线并不明亮,可是(生读)……
是啊,虽然每天都要跋山涉水30里路去上学,可是……
谁还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虽然(),可是……
师:是啊,尽管学习条件这样艰苦,尽管上学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可小女孩仍十分坚强,每天按时到校,由此可见,她是多么——渴望读书!
师: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互评)
理解“讲述、唤起”
师:多么渴望读书的一双大眼睛呀,然而这样的大眼睛仅有一双吗?生:(不)你从文中的哪个词读懂的?(成千上万)
师:这成千上万双大眼睛,她们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我要读书”)
师:同学们,这群孩子他们在苦苦地呼唤——他们在真切地呼唤——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唤起人们对这些孩子的同情和关心吧!
师:(师指板书配乐小结读2-5自然段)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
——引读“它注视着……”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象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象在看着大人,看着
孩子……”
第三眼——爱心温暖“大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无数双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你们看(播放希望工程视频)
师:爱心不分贫富,爱心无国界,看着这一幕幕感人的爱心行动,相信你们的心和我一样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快速浏览课文第6-7自然段,想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并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反馈(很多人加入到希望工程中,希望工程圆了许多贫困孩子的读书梦想)
师:同学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这双渴望读书的眼睛不但能召唤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中,而且能激励你,激励我,激励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让我们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师:刚才我们有那么深的体会,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小女孩艰难的求学背景,可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本篇课文送给我们的学习金钥匙。
第四眼——拓展延伸“大眼睛”
[课件配乐出示苏明娟资料]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看一张照片,看,她是谁?
生:苏明娟。
师:是的,她就是曾经那个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十几年来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她圆了读书的梦想。
如今的她已经读完了大学,成了一名银行职员。
你们看,她的眼睛还忧郁吗?(不)是啊,现在的她眼里充满着幸福,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苏明娟这样幸运,直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孩子,他们渴望读书,但读不起书。
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畅谈)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渴望求学的孩子们因你们的爱心而绽开了笑脸,让我们把语言化作行动,写一封信寄给他们吧!(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专注明亮
渴望忧郁我要读书!
讲述成千上万
唤起同情、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