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5.16 KB
- 文档页数:121
培智实用数学四年级教案教案培智实用数学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标准,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五、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主,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网站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活动资源,如数学实验室、数学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教学安排1.教学安排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2.教学安排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一册教案31—45课综合练(二)(31课时)教学内容:实用数学十一册综合练(二)②。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10人,XXX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研究能力;XXX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XXX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XXX、XXX、XXX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研究任务;漆维伊、XXX、XXX家、XXX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研究任务。
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品的标价使用正确的人民币。
2、学会用计算器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钱。
教学重点:1、能根据物品的标价使用正确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1、学会用计算器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钱。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计算器、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二、巩固练。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了综合练(二),少数学生能按照物品的标价使用正确的人民币,会用计算器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钱。
5、课后作业。
课本38—39页1、2题。
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对综合练(二)的练,班上少数学生能根据物品的标价使用正确的人民币,会用计算器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钱,但是班上大多数学生还需要多次练,加上家长的配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时、分的熟悉(32课时)教学内容:实用数学十一册时、分的熟悉①。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10人,XXX脑瘫、行动不便,根本没有研究能力;XXX癫痫,有简朴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艰巨;XXX唐氏综合症,高度远视,能跟读、写简朴的数字;XXX、XXX、XXX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朴的研究任务;漆维伊、XXX、XXX家、XXX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肯定的研究能力,能完成一些根本的研究任务。
教学目标:1、会区分钟面的指针的长短、粗细,从而分辨时针和分针。
2、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
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单位甘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姓名王荣环第十一册数学学期备课【教学内容】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应用题,吨和克的认识。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退位减法、吨和克的认识。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和应用题的教学。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能口算整千、整百数相减,会用加法验算减法。
2.认识重量单位吨、克。
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应用题。
【教具和学具】1.口算练习卡片。
2.计数器。
3.案秤、天平。
4. 课件。
5绒板。
【课时安排】一复习………………………………………………………………..3课时二万以内数的减法…………………………..........................53课时1.不退位减法………………………………………………………14课时2退位减法………………………………………………..……. ..26课时单元复习……………………………………………..………….6课时机动时间7课时三吨、克数位认识………………............………….….12课时1.克的认识…………………………………...…………………2课时2.吨的认识…………...…………………………………………. 7课时单元复习………………………………………………………. 2课时机动时间2课时四应用题……………................…….....................….13课时机动时间3课时五总复习………………………………………………………..6课时【学情分析】我班共有6名智障学生,根据智力障碍的不同程度,我班他们分成A、B两组。
A组学生3人,分别是王星懿、刘海峰、杨凤山,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强;B组学生2人,是刘伟、方长顺,他们有一定的言语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能较好的完整表达出来,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课堂上只能学习较少的新知识,书写能力较差。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部别培智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备课人复习1教学目标: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按顺序计算出结果。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依照上面讲解的方法按顺序用计算器单独练习,教师引导程度差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得出计算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这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程度好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程度差点的学生配合程度好点的学生写出运算结果,这样互动性比较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2教学目标: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
2、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用计算器在教师的提示下,正确的计算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图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引导学生先列式再用计算器按顺序计算出结果。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先列式再依照上面讲解的方法按顺序用计算器单独练习,教师引导程度差点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知道了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得出计算结果。
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案有、没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培智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有、没有》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有”和“没有”的概念,学会用“有”和“没有”来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以及理解“有”和“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实物等。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书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准备一个空书包和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书包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苹果和香蕉,提问:“这张图片中有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有”和“没有”来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3)教师再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只有苹果,引导学生用“有”和“没有”描述图片。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用“有”和“没有”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2)学生互相交流,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有’和‘没有’来描述?”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没有》2. 板书内容:(1)有:苹果、香蕉(2)没有:空书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有”和“没有”描述它们。
2. 答案示例:(1)讲台上有一支粉笔。
(2)教室里没有垃圾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有”和“没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词语描述物品的存在与否。
2024年培智生活数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生活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分数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将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运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分数加减运算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2)以例题形式,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练习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练习题。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加减运算规则3. 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4. 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例题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5。
(2)应用题:利用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课后练习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分数的乘除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6.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的提供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规则,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的情况。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一册教案1—15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用计算器解决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并提高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班学生有10人,其中有一些学生存在一些研究上的困难,如张快脑瘫、行动不便的学生、王好癫痫的学生、余佳佳唐氏综合症的学生、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的学生。
同时,也有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如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按顺序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加深了学生对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进行了巩固练和引导,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们初步掌握了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20以内的文字题加减混合运算。
这为今后的研究和生活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并提高了学生的听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今天我们研究了20以内应用题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了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在练过程中,我们提高了听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他们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而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配合程度好的学生写出运算结果,这样互动性比较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提高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请完成课本2—3页的4道题目。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20以内应用题的加、减混合运算。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和帮助。
本班学生10人,其中有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研究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研究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研究任务。
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单位甘南县特殊教育学校姓名王荣环第十一册数学学期备课【教学内容】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应用题,吨和克的认识。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退位减法、吨和克的认识。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和应用题的教学。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能口算整千、整百数相减,会用加法验算减法。
2.认识重量单位吨、克。
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含义,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应用题。
【教具和学具】1.口算练习卡片。
2.计数器。
3.案秤、天平。
4. 课件。
5绒板。
【课时安排】一复习………………………………………………………………..3课时二万以内数的减法…………………………..........................53课时1.不退位减法………………………………………………………14课时2退位减法………………………………………………..……. ..26课时单元复习……………………………………………..………….6课时机动时间7课时三吨、克数位认识………………............………….….12课时1.克的认识…………………………………...…………………2课时2.吨的认识…………...…………………………………………. 7课时单元复习………………………………………………………. 2课时机动时间2课时四应用题……………................…….....................….13课时机动时间3课时五总复习………………………………………………………..6课时【学情分析】我班共有6名智障学生,根据智力障碍的不同程度,我班他们分成A、B两组。
A组学生3人,分别是王星懿、刘海峰、杨凤山,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强;B组学生2人,是刘伟、方长顺,他们有一定的言语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能较好的完整表达出来,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课堂上只能学习较少的新知识,书写能力较差。
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并会比较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4. 使学生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简单应用题。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A组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2、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为正确学习万以内数的计算打好基础。
B组: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方法】演示法、发现法、讲授法法等【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数、读、写以及它们的顺序。
看谁能够勤于思考,积极发言。
(一)复习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和写数1.看计数器数数.(1)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2)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3)师:刚才我们数数,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同学们真聪明.2.看图读数.(投影片)师:看图读出并写出计数器图上所表示的各数.指名2个学生读数后,在黑板上写数.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数,集体订正.(二)复习万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投影片)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各自填在作业纸上.填好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第①小题是按从小到大排列,一个比一个数大1.第②小题是按从大到小排列,一个比一个数小1.小结:按一定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先要看清楚这列数是从大到小变化的,还是从小到大变化的,再看每一次是增加几,或是减少几,最后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三)巩固练习1、读数练习(1页第一题)。
2、写数。
第一页2题。
指导学生在书上填写,订正。
3、看图填数。
4、列式计算。
独立完成,班内订正。
【教学板书】万以内数的读写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读数: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万以内加法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2页5题-3页7题。
【教学目标】A组:1、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3、以趣味形式教学,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B组:能正确计算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演示法、发现法、抽象概括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趣味学习口算练习。
2000+2000 8000-3000 3000+2005400-400 6000+1000 9000-7000二、复习关于万以内数的笔算试题。
(1)加减法:1200+600= 2000+2500= 4600-600= 教师强调:笔算加法时(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住三条∶(1)相同位数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10 再减。
指生板演,集体订正三、完成练习题。
2页5、6题,3页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学板书】万以内加减法1200+600= 2000+2500= 4600-600=【教学后记】第三课时一步计算应用题复习【教学内容】教材4页10题至6页19题。
【教学目标】A组: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2、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解答一步应用题的能力。
B组:能计算比较简单的加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方法】演示法、发现法、抽象概括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应用题?学生汇报。
引出课题:一步计算应用题二、复习乘法应用题:出示:京山小学去年有三好学生67名,今年比去年多15名,今年有三好学生多少名?(1)指名读题。
(2)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填出条件并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使学生明确:要想求出今年有三好学生多少名?就是把去年的数量和多出的数量合起来。
(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本上。
(5)引导学生回顾例题的分析过程,总结从问题入手分析应用题的方法.三、练习巩固。
1、完成底第4页11题至6页19题(每道题都叫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集体纠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些应用题我们都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的,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先思考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中未知的一个就是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有了第一步的结果,就能够解答出最后的问题了。
五、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京山小学去年有三好学生67名,今年比去年多15名,今年有三好学生多少名?67+15=81(名)(学生板演)【教学后记】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2.初步理解差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从而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并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够正确、迅速地口算整干、整百数相减。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掌握退位减法的法则。
【教具使用】课件、小黑板、口算卡片等。
【教学时间】55课时1.不退位减法第1课时整千数整百数的口算减法【教学内容】数学教材第7页例1及其练一练。
【教学目标】A层:1、理解整千数整百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B层:学会整百数的口算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整千数整百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概括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答7000里有()个千。
300里面有()个一百。
5000里面有()个一千。
2、口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0+30 70+1020 +60 50+403、引入新课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
(1)出示例1。
问:7000-5000可以怎样算?(板书7个千减5个千剩下2个千,2个千是2000)谁再来说一说,算7000-5000是怎样想的?(2)指出:整千数的不退位减法可以想几个千减几个千是剩下几个千,就是几千。
(2)同桌之间交流口算方法。
2、尝试口算:3000-1000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然后说一说想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减法7000-5000=2000 7个千减5个千剩下2个千,2个千是2000 【教学后记】第2课时整千数整百数的口算减法的练习【教学内容】数学教材第8页3-5题。
【教学目标】A层:1、进一步巩固整千数整百数的口算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B层:比较熟练的计算减法。
【教学重点】巩固整千数整百数的口算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巩固整千数整百数的口算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概括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整千整百数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计算口算减法的方法?生汇报。
二、完成3-5页习题。
1.8页第3题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独立做,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2.8页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订正。
3.8页第5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口算不退位减法练习课1.几千减几千2.几百减几百【教学后记】第3课时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数学教材第9页例2及练一练1题。
【教学目标】A层: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不退位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不退位的减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B层: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概括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笔算下面各题。
3 1 2 54 2+ 2 5 + 1 3 + 3 4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