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 《内能》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8284603.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学生演示实验:(展示图片)注意:实验有一定危险性,不要将瓶口对准人。
(1)在一个矿泉水瓶中装一些水,拧上瓶盖,不要拧太紧,用手挤压转动瓶子,轻推瓶盖,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试解释。
答:瓶盖会弹出去,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了功。
(2)瓶内的空气能对瓶盖做功,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什么能量,它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答:这种能量叫做内能。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弄清什么是内能。
答: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弹性形变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看书本图13.2-1与图13.2-2,想一想:运动的足球具有的动能,与足球内部分子运动具有的动能是一回事吗?答:足球具有动能是由于足球做机械运动才具有的,是宏观上的;而分子的动能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是微观上的,它们是不同形式的能。
4.回顾一下影响机械能的因素。
想一想:内能受什么因素影响?答:内能包括分子热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间由于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两部分。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就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也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
所以内能与温度有关。
5.是否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在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答: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1.在绝对零度,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不过运动的速度较慢,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内能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分子的数量有关。
第2节内能课堂探究(阅读、实验、观察获取新知)新知一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阅读课本P7~8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内能的概念和单位1.动手完成课本P7“想想议议”中的小实验,思考:热水瓶内气体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答:。
2.观察图13.2-1和图13.2-2所示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1)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情况有关;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如物体的质量、高度、速度等。
(3)一切物体具有内能,具有机械能。
(以上两空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二、探究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
新知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阅读课本P8~9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实验与思考1.1.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温度,内能。
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内能;凉水温度,内能。
分析得出: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观察课本P9图13.2-5两个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3.2-5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
(2)如图13.2-5乙所示,瓶内装有少量水,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观察到瓶口附近有出现,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其能转化为塞子的能,温度,水蒸气成小水滴。
(3)分析得出: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实验总结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差。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5.做功有两种情形:(1)外界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或克服摩擦力做功),物体的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2)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温度,能转化为能。
6.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选填“转移”或“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和能间的相互(选填“转移”或“转化”)。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2019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初三)上册:13《内能》导学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归纳整理】分子热运动基内能本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________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拓展练习】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屋B.煮饭时,米粒翻滚C.洒水时,水雾飞舞D.炒菜时,满屋飘香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I.细雨濛濛U.桂花飘香P.雪花飞舞Y.树叶凋落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初中物理**精品文档**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课题:《§13.2内能》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内能。
2、通过实验,理解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学习学习难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预习】和【反馈】:科学探究合作学习激情展示1、什么叫内能?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内能与什么有关?举例说明2、为什么说内能和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两种能量?举例说明3,什么是热传递?什么叫热量?单位是什么?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举例说明5、什么是温室效应?如何改善?【反馈训练】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 _ ___与___ ____的总和.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①定义不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以分子的能和能的总和,机械能指一个物体的能和能的总和;②决定的情形不同:内能由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决定,跟物体的整体运动、位置、形变无关.而机械能由整个物体情况有关:即物体运动的快慢、高度、位置等有关.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和两种.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分为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界做功两种情况,前者能使物体的内能,后者能使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也要分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两种情况,前者会使物体的内能,后者会使物体的内能.4. 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定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温度低的物体温度,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会;即温度高的物体总会把热量传递给的物体,直到它们之间的温度相同为止,这就是热传递.5..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6.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7.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温度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8.一切物体都有能但不一定有能;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初中物理**精品文档**为零的是_______能.【作业】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内能又叫热能,温度是内能大小的量度3、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第一部分:预习思考(动动脑,想一想下面在我们身边的事例,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1、冬天,当你感觉手掌较冷时,你有什么办法变暖和些?2、汽油在摩托车的气缸燃烧,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但是排气管出来的尾气温度却不高,为什么呢?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仔细认真阅读教材,试一试把下面的知识点)1、从上节知道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由动能定义可知,分子也具有分子能,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间存在分子能。
这两种能统称能。
2、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因此,内能与有关。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一切分子都具有能。
3、要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利用的方法有和。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第三部分课内探究1、观察课本P8图13.2-4,分析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内能。
2、教师演示P9图13.2-5的实验,分析做功是否能改变物体内能。
第四部分:自测提升,展示自我一、基础检测1、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被划燃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是()二、展示提升1、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2、“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___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轮胎停在水中,通过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请简要写在下方: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作业(新版)新人教版一、填空题1.水的比热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
《13.2内能》详细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课件、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导学过程:课前预习: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
2、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4、南极洲的冰川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5、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但科学表明,经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
新课导入:思考: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导学一、内能(阅读课本P7前两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比较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
比较2: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因此分子间还存在能。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自主预习】1.内能的概念:分子由于不停地做而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内能的单位是,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之间的情况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3.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热量,内能;低温物体热量,内能.4.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则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文P7页1.2.3自然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弹性势能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物体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 ___,分子动能越___,内能越__ 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探究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和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做功的实质_____。
⑵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_ _的量度。
2.演示实验:(课本P9)图13.2-5甲: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原因:,说明:。
杭六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13.2内能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学习难点: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导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势能和动能统称为(2)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3)问题导学方案,P7,2题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1)、自行车刹车时,原来的动能是消失了呢?还是转化成了其他的能,它称为什么能?2)、为什么搓掌可以保温?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为什么滑梯而下会发烫?2.出示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一)内能1. 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2.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 做功2. 热传递:(三)热量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2.单位:焦耳符号: J3. 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
五、达标检测:1、内能是物体内部和的总和。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3、叫做热量。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和。
5、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6、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7、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X k B 1 . c o m 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9、物体温度降低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慢B.物体的内能减小C.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D.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10、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的内能B.抛有空中的球只具有机械能,不具有内能C.0℃的冰不具有内能D.一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12、关于热传递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和物体含有热量一定多B.质量比较大物体含有的热量比较多C.热量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含热量少的物体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大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一定降低D.物体的内能变小,温度可能降低1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3. 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课前学习任务】复习: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 热运动的概念。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了解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的单位:()。
注:内能是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呢?如:。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学习任务二:学习、了解热传递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1、热传递:温度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热传递。
(1)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可以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
(3)热传递的方向:能量从物体传向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向部分。
(4)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多少。
热量的符号:热量的单位:()说一说:【作业设计】1.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和能的总和。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的冰不具有内能B.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C. 一个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快,它具有的内能越多D. 一块铁烧红时具有的内能比它冷却时具有的内能多3. 用天然气烧水时,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参考答案】1. 动、分子势2. D3. 热传递第二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能够分析实验过程;3.知道声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课前学习任务】复习:1.内能的概念;2.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学习、了解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1、做功可以物体的内能。
当外界压缩气体做功,能转化为能,气体内能;当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时,能转化为能,气体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归纳整理】
分子热运动
基内能本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________
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有关,______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濛濛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 _________ 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方式失去水分的。
10.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_________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_________有关。
1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12.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4.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
C.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