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度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科学在浙江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启动2024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计划。
课题意义本次课题立项旨在围绕浙江省教育事业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全局性的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浙江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内容1.教育现状分析:对浙江省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教育创新实践:对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创新理念和实践案例进行总结和借鉴,探索适合浙江省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3.教育政策研究:针对当前教育政策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符合浙江省实际情况的政策建议,促进政策的科学化和落地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探讨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预期成果本次课题立项计划将形成一系列有深度、有广度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论文、政策建议、教育改革方案等,为浙江省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实施方案1.课题立项:组建专业团队,明确课题研究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安排。
2.调研论证: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教育现状,倾听各方声音,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实施:按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研究方向,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4.成果输出: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成果报告并对外发布,广泛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动课题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预期效果通过此次课题立项计划的实施,预计能够全面提升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语202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和取得优异成果而努力奋斗,为浙江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XX年度研究课题目录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SC1 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蒋莉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SC2 上城区区域推进儿童课外阅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缪华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SC3 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教育后勤管理高效化的实践研究陈超杭州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SC4 上城区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路径研究陈继明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SC5 未来教室: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SC6 庖丁解牛:试动点“亮羽”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马志坚杭州市勇进中学SC7 基于师生积极心理的学校快乐管理理论与实践章建祥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SC8 基于差异: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构建的实践和研究庞科军杭州市天长小学SC9 新班级教育信条研究虞大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SC10 构建学前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傅颂九杭州市杨绫子学校SC11 草根大讲堂——校本研修的变革与创新叶青杭州市高银巷小学SC12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谭鹏飞杭州市望江门小学SC13 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汪琪杭州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SC14 提升幼儿闲暇生活品质的亲子活动设计及指导周军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SC15 “安吉路”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骆玲芳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SC16 初中新概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陈音杭州市朝晖中学SC17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洪松舟杭州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SC18 生态文化引领下的“九年一贯”和谐德育的实践研究虞蓉蓉杭州大成实验学校SC19 教育生态视角下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基于江心岛实验学校的研究与实践唐西胜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SC20 基于“学生大使”形象设计的学生文化培育的研究王红军杭州市青蓝小学SC21 新城市儿童:城市化背景下小学生良好教养培育的研究吴国琴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SC22 文雅·灵动·阳光——“和乐少年”培育的实践研究费蔚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SC23 幼儿园轮滑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房高云杭州市九堡中心幼儿园SC24 寄宿小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校本课程建构王卉杭州春芽实验学校SC25 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关注教师生命价值的视角袁小英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SC26 构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假日暖巢”的实践研究葛华芳杭州天成教育集团SC27 《走进多彩的“读图时代”,搭建快乐的学习平台》成果推广研究周明荣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科室SC28 学玩协同:改善小学生校园生活状态的实践研究郑志龙杭州市人民小学SC29 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设计与绿色学案开发的实践研究陈晓莹杭州市大关中学SC30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魏巍杭州市卖鱼桥小学SC3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爱的教育”的实践研究姚爱楠杭州市树人小学SC32 基于国际视野的德胜模式学校文化建构研究谢玲玲杭州市德胜小学SC33 基于教师内隐激发提升区域师资水平的策略研究吴吉春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SC34 以视频案例为介质改善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张力杭州市翠苑中学SC35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朱红杭州市西湖教育集团府苑小学SC36 基于教师发展诉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童兆平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SC37 基于3D仿真虚拟机器人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冯岳杭州市学军小学SC38 儿童福利院内中重度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张喆杭州儿童福利院新苗学校SC39 以“阳光运动”为载体构建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郭丽璟浙江省军区汪庄幼儿园SC40 现代幼儿园教师形象管理的实践研究蒋蓓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幼儿园SC41 以“关键事件”推进80后教师职业成长的行动研究李国亮杭州市博文小学SC42 基于“钱塘春晓”文化的幼儿园品质提升行动研究蒋一琼杭州市钱塘春晓幼儿园SC43 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文化新载体研究虞文华杭州市闻涛小学SC44 新城区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行动研究来江飞杭州滨兴学校SC45 二自三发展:城区初中“自主发展”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毛思忠杭州萧山区高桥初中SC46 城镇小学推行“家长志愿者行动”育人新机制的实践研究倪伯根杭州萧山区高桥小学SC47 卓越理念下打造“精致小校”的策略研究季亚飞杭州萧山区市北小学SC48 基于学案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改进与提升的实践研究陈建强杭州萧山六中SC49 红色课堂:萧山三中课堂育人模式转换的实践研究徐柏兴杭州萧山三中SC50 农村初中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执教能力的实践研究高志康杭州萧山区河庄初中SC51 构筑有生命力的课堂夏国良杭州萧山中学SC52 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李晓峰杭州萧山十中SC53 基于农村初中学生全程性学习的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周利军杭州萧山区瓜沥一中SC54 营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萧山五中教师发展同盟的架构与运作研究陈胜良杭州萧山五中SC55 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王陆芳杭州萧山区绿都花城幼儿园SC56 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分级组团走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周光明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SC57 基于软实力提升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舒凤全杭州余杭区教育局SC58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实践研究沈智明杭州余杭区博陆中学SC59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教研实践与研究沈毅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SC60 基于学校村落一体化的小学生学习系统构建和探索冯建芬杭州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SC61 乡镇幼儿园协同教研舫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叶蓉杭州余杭区仁和镇中心幼儿园SC62 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以幼儿学习方式观察为视角姚向凡杭州余杭区新星幼儿园SC63 区域性推进富阳市幼儿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王琴富阳市教育局SC64 小学科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杨平儿富阳市实验小学SC65 基于欣赏式探询(AI)的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郎超文富阳市永兴学校初中部SC66 基于“红领巾回收公司”的小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盛玉萍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SC67 小学语文“五环六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邱银娟富阳市富春第四小学SC68 基于读写互动的“童心阅读”的实践研究周炜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SC69 农村初中积极心理养成的实践研究郭水凤桐庐分水初级中学SC70 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异性交往的分析和对策江红兵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SC71 农村初中生流向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性调查的对策研究夏常春桐庐县横村镇方埠中心学校SC72 让生命在这里快乐成长申屠国良桐庐县桐君小学SC73 农村普通高中“主人教育”的实践研究骆林东临安中学SC74 主题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夏盼军临安市玲珑中学SC75 微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改进研究陈正良临安市上甘中心学校SC76 城镇小学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乐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钱炳伟临安市衣锦小学SC77 以实现自主高效学习为目标的生本教学行动研究王征建德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SC78 基于“绿园”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优化设计与实践研究洪永生建德市更楼小学SC79 山区职高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实践研究占建功杭州千岛湖职业高级中学SC80 基于农村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主题式磨课”实践研究周山平杭州淳安县姜家镇小SC81 让校园的道德天空星光灿烂——基于“浪川之星”山区小学生教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徐建平杭州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SC82 高中教师“四项修炼”工作站的实践运作研究黄康静杭州淳安县第二中学SC83 基于“阳光导游”的初中礼悦教育构建与实施黄伟民杭州淳安县千岛湖初中SC84 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姜瑞强杭州淳安县教师进修学院SC85 依托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倪爱勤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SC86 依托实训基地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金卫东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SC87 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丰富多彩的个性——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徐瑛杭州第二中学分校SC88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邱锋杭州市第十四中学SC89 “现代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陈建国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SC90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岗前“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与实践蔡泉海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SC91 促进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模式探索任学宝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SC92 中职网络精品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以《面点技艺实训》课程为例叶东林杭州市中策职业SC93 基于民族使命的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张永久杭州第二中学SC94 聚集课堂,构建简约、活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课堂教学观的引领张伟韬杭州市源清中学SC95 以亲师沟通为纽带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干亚莉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96 成人学习方式的革新:培育社区成人学习互助共同体汪国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SC97 在体验中成长——“DO都城”体验式教育辅导曹晓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SC98 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案研究和干预叶小红浙师大杭幼师SC99 “德育小班化”研究张立新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00 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戴巧香宁波市四明中学SC101 职校工学结合“螺旋式”实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张国方宁波职教中心学校SC102 “三生一体”职业能力工程的实践研究—以宁波经贸学校具体实践为例蒋萌宁波经贸学校SC103 新课程初中《科学》有效学习研究任善亮宁波市东恩中学SC104 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陆海君宁波市第七中学SC105 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刘光霞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SC106 新时期城市小学家校合作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沈晓英宁波市镇安小学SC107 “外滩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探索王定波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SC108 幼儿园“亲近自然”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王小波宁波市江北区祥星幼儿园SC109 基于庄市人文资源的小学励志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高立斌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小学SC110 普通高中学科学本设计及应用的实践研究陆安定宁波市北仑区明港中学SC111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林世华宁波市北仑中学SC112 小学“选择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李韶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SC113 “妙用经典绘本,巧扮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周飞波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SC114 构建中职汽修专业“企业实训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林邦安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SC115 “一院四点十校”社区教育格局的构建与研究徐良平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成人学校SC116 向145万课外阅读量进军鲍国光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SC117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瘾倾向”行为的干预研究熊开武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SC118 普高物理实验素材开发与优化利用的实践和研究高峰慈溪中学SC119 红色语文——语文生命态模块构建与实施吴卫新慈溪市慈吉中学SC120 实践全人生教育实行轻负担高质量的研究张华苗慈溪市长河镇中心小学SC121 区域推进农村义务段小班化建设的研究孙剑波慈溪市教育局SC122 区域推进青少年“阳光心理”工程的实践研究王标余姚市教育局SC123 中小学体验式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余如玉余姚市实验学校SC124 机械专业“四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卢建飞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SC125 基于自主发展的初中数学“作业超市”的构建与实践沙红颖余姚市舜水中学SC126 山区初中家校教育互助组构建的实践研究王利军余姚市洪山中学SC127 小学生数学文化渗透的实践与研究柴利波余姚市东风小学SC128 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协作教学研究吴伟强奉化中学SC129 车间化课堂“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莫国定奉化市职教中心SC130 初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俞伯华奉化市锦屏中学SC131 “创精富容”校本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卓晖奉化市居敬小学SC132 小学生“成长足迹”综合素质电子化评价的实践研究王剑勇奉化市实验小学SC133 基于在地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动态管理策略的研究范伟东奉化市班溪小学SC134 “读整本书”: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外导读实践严晓峰宁海潘天寿教育集团SC135 以学案为载体的“三动五环教学”研究薛瑞芬宁海潘天寿中学SC136 “百姓课堂”的构建与运行策略研究邬国焕宁海西店成校SC137 构建县域家长学校办学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韩国存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SC138 幼儿园组建家长社团的实践研究吴素慧象山县塔山幼儿园SC139 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陈英宽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SC140 初中数学“先行组织者”设计研究邬云德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SC141 初中学生“三自四练”法的研究方德懿宁波滨海学校初中学部SC142 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陈兴昌宁波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SC143 以名著为载体“坐庄制”推进区域书香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蒋红珊宁波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SC144 美术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沈海芹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SC145 中学生语文趣味培育的实践与研究陈柳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6 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雷子东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7 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走班制教学与管理的研究马玉斌温州中学SC148 小学低段实施语数包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唐洪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SC149 构建高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徐芦生温州市第二中学黄龙校区SC150 普通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吴立温州市第三中学SC1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邓权忠温州市实验中学SC152 校本的“平台+模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朱虹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53 小学特色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胡晓莲温州市实验小学SC154 小学数学阅读内容开发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李丽生温州市籀园小学SC155 新温州人子女校外闲暇时间教育对策研究夏李姑温州滨海学校SC156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与实施彭志杰温州市温中SC157 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成长的研究余玉松温州市水心小学SC158 集团幼儿园“条块式”园本研修的实践研究柯长瑜温州市第四幼儿园SC159 温州市鹿城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模式的研究王邦银温州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SC160 以“玩”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的重构与实践林艳温州市第五幼儿园SC161 农村薄弱初中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李美油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华侨中学SC16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陈良汉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第一小学SC163 职业中专综合学分制下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单克胜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64 区县“研训一体”工作内涵建构的实践研究李玉宇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SC165 构建科普类资讯性阅读模式全面提升儿童阅读素养丁时辉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SC166 科技特色学校推行“科技双导师制”的实践研究项涨禹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中学SC167 小学心育名师工作室与心育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朱爱珍温州市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SC168 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王旭娟温州市龙湾中学SC169 儿童本真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程荣娟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SC170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与研究葛亦虹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1 基于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践研究邓纯考瑞安市汀田镇一中SC172 普通高中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行动研究张克龙瑞安市隆山高级中学SC173 就业背景下中职《电工基础》项目教学的行动研究黄宗放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4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调查及有效措施的研究朱旭南乐清市芙蓉中学SC175 促进小学科学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黄静影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6 中年教师再发展研究刘仁奇永嘉中学SC177 “创建幸福学习共同体,开展教科研训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金建武永嘉县第二高级中学SC178 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深化研究夏晓华永嘉县上塘中学SC179 平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轻负高质”有效策略研究谢作黎平阳县教育局SC180 平阳县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王德平平阳县教育局SC181 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的“欣赏与诊断”评价策略研究纪相钊平阳县鳌江小学SC182 农村初中“分层设点”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易会道平阳县水头学区SC183 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的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吴永远平阳县教育局SC184 小学教育共同主题式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陈相金平阳县昆阳学区SC185 基于微观学与教理论引领的高中课例研究余贤庆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SC186 苍南县“领雁工程”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杨成钱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SC187 基于校本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李吉苍南县灵溪镇第一小学SC188 城镇初中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与规律质的研究郑朝峰苍南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SC189 小学经典阅读实验李中充苍南县钱库小学SC190 基于项目运行的四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科研联合体”的实践研究李敏仕苍南县教育局金乡学区SC191 浙江“侨乡”-文成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周光仲文成县教育局教科所SC192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王文初文成县教育局SC193 寄宿制学校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吴爱红泰顺县育才小学SC194 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检测校本深化研究郑元阳洞头县第一中学SC195 普通高中德育协作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戴玲金华市教育局SC196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金耀华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赵晶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8 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朱孝平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SC199 校本教研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高亚军金华一中SC200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邓莉芳浙师大附中SC201 心理工作坊在家长会创新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吴琦金华八中SC202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江美华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SC203 道德领导的校本实践俞正强金华市站前小学SC204 小学数学课堂多边互动的人际关系构建实践研究郑小丰金华市红湖路小学SC205 农村小学“博客家园”构建的实践研究倪宁健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小学SC206 基于教育博客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的研究方磊金华市婺城区长山小学SC207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华建勇金华市婺城区琅琊小学SC208 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庄周赟金华市浙师大幼儿园SC209 “城乡教师手拉手”共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方青金华市金东区赤松小学SC210 农村小学“阳光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金锦溪金华市金东区傅村小学SC211 基于“学校群”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鲍德华金华市第十一中学SC212 多元化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曹亚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SC213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方燕秋金华市金东区塘雅中心校SC214 小学中高段学生关心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许芬芳金华市金东区多湖小学SC215 “虹”的故事伴我们成长——小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李武南金华市宾虹小学SC216 学习理论引领的读书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徐现峰金华市南苑小学SC217 小足球文化与小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研究吕华莹金华市江滨小学SC218 基于名课研习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张淑贞金华市苏孟小学SC219 小学数学高段教材"二次创新"的有效策略研究何泉义金华市东苑小学SC220 初中生学习心态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叶建华金华市南苑中学SC221 以学会负责为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周利根兰溪市实验中学SC222 入格、升格、风格——高中教师任务驱动式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研究谢建国兰溪市第五中学SC223 以亮点教育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与研究项惠忠兰溪市兰江小学SC224 基于诸葛亮智慧文化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徐维良兰溪市诸葛小学SC225 “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董旭军兰溪市实验小学SC226 打造“激情燃烧”的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时政教学策略的研究吕红丰永康市教研室SC227 “双制一课程”推动外来民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的研究徐伟永康市杜山头小学SC228 小学生媒介识读教育的实验研究黄伟星永康市大司巷小学SC229 让课堂因“留白”而灵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留白”使用的实践与研究林巧永康市城东小学SC230 星级制促进外来民工子女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田送粮永康市白云小学SC231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校本培养“123”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郑勇奇永康市西溪初中SC232 “诵读、感悟、内化、仿写”——小学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倪静川永康市实验学校SC233 基于绘本阅读的低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李艳萍永康市人民小学SC234 会做·善说·能写——引领中职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陈笑宜永康市职技校SC235 有效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韦国清东阳中学SC236 中职学校建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与研究韦跃忠东阳市技术学校SC237 中职学校礼仪实境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马德红东阳市李宅技校SC238 生成教育理念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蔡楠荣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预期成果形式
负责人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制
2020年5月
申请者承诺:
我对本人填写的本表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
如获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项目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承担单位承诺:
本单位对申请者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的争议。
如获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项目的有关规定,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做好项目研究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单位(盖章):
年月日填表说明:
1.本表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4纸打印和复印。
2.封面上“项目类别”以及“预期成果形式”等栏目的填写应与数
据表选择的内容一致。
3.数据表中“项目类别”及“预期成果形式”等栏目的填写,请直
接在选中的项目上打√,并填写相应字母。
一、基本数据表
二、研究项目论证(限5000字以内)
三、完成项目条件和保证
四、预期研究成果
五、经费预算(选填)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七、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
八、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批意见。
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对《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的公示正文:---------------------------------------------------------------------------------------------------------------------------------------------------- 关于对《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的公示浙江省旅游局拟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现予以公示。
如果您对该结果有何意见或建议,请来电或来信至浙江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
联系人:陈吉芬,电话:*************,传真:*************地址:杭州市石函路1号,邮编:310007公示时间:从2014年12月19日至2014年12月25日公示时间:从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1月24日地址:杭州市石函路1号,邮编:310007 公示时间:从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1月24日联系人:陈吉芬,电话:*************,传真:*************地址:杭州市石函路1号,邮编:310007 公示时间:从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1月24日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各市(含义乌)旅游局(委):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7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12〕100号)有关规定和要求,省旅游局对2014年7月31日以前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清理出继续有效施行的文件225件,废止文件81件。
现予以公布。
废止或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停止执行。
附件:1.浙江省旅游局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浙江省旅游局废止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浙江省旅游局2014年12月19日——结束——。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协议书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类型:负责人:承担单位:宁波大学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资助经费:经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专家组评审,浙江省旅游局批准,本课题列为2007年度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
为确保课题的研究任务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本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和省旅游局共同签订协议书如下:一、课题负责人保证:1、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2、按课题计划执行时间(一般为一年),提交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下年度的工作计划。
3、按照有关课题管理规定,接受省旅游局的管理。
不得擅自改变所申报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4、如课题负责人因故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所在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经省旅游局同意后更换课题负责人,或经省旅游局同意后撤消原课题。
因故需要延长计划执行时间的,须提前3个月向省旅游局提交延期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方能按新计划执行,但延长期不得超过6个月。
二、课题承担单位保证:1、将本课题列为单位的科研重点,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提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2、依据《课题协议书》对课题实施日常管理。
3、接受省旅游局委托,及时做好省旅游科学一般课题、立项不资助课题的鉴定。
三、省旅游局保证:1、按照省旅游局决定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项目自主经费分两期拨付:一期经费在签定协议后,按资助额度的50%拨付,其余50%经费在项目完成后拨付。
2、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通报检查结果。
3、及时组织对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宣传。
课题负责人(签字)课题承担单位(盖章)浙江省旅游局(盖章)二00七年八月附:表1。
XX:
2021年XX省XX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XX省XX科学研究课题协议书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负责人:
承担单位: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经XX省XX科学研究专家组评审,XX省XX局批准,本课题列为2021年度XX 省XX科学研究课题。
为确保课题的研究任务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本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和省XX局共同签订协议书如下:
一、课题负责人保证:
1、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2、按课题计划执行时间(一般为一年),提交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下年度的工作计划。
3、按照有关课题管理规定,接受省XX局的管理.不得擅自改变所申报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4、如课题负责人因故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所在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经省XX局同意后更换课题负责人,或经省XX局同意后撤消原课题.
二、课题承担单位保证:
1、将本课题列为单位的科研重点,XX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提
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2、依据《课题协议书》对课题实施日常管理。
3、接受省XX局委托,及时做好省XX科学一般课题、立项不资助课题的鉴定。
三、省XX局保证:
1、按照省XX局决定和课题结题情况,在课题通过结题评审后,发给结题XX和相关证书。
2、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通报检查结果。
3、及时组织对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XX。
本协议一式叁份,省XX局执贰份,课题负责人执一份。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承担单位(盖章)XX省XX局(盖章)
签订时间:2021年月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1.08.17•【字号】浙人社发[2011]274号•【施行日期】2011.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274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有关单位: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申报踊跃。
经专家评审,共有 277项被确定为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按照申报材料的承诺,切实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时间,在经费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
各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实施研究计划,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一般立项课题完成后,请于2012年6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以L2011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R2011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当年没有完成课题和报送课题成果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鼓励课题成果公开发表并实现成果效果转换,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完成情况及成果质量将作为下一年立项的重要依据。
对资助立项课题,省厅将组成联合课题组,对有关事项进行统一布置和安排。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按立项渠道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吴玮联系电话:0571-******** 88399038传真:*************附件: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二○一一年八月十七日附件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综合(一般项目)L2011A001 加强劳动保障领域的社会管理与民生改善问题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1A00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刘骏,嘉兴学院二、就业与再就业(一般项目)L2011B001 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崔万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2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研究,周烁,温州医学院L2011B003 大学毕业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问题研究,马小辉,浙江农林大学L2011B004 大学生就业预测分析的贝叶斯网决策评价体系研究,冯志林,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05 舟山国际海员回归创业研究,孙峰,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6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周秋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7 城乡统筹发展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研究,姜义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08 用工结构性短缺、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宋树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B009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吴玉霞,宁波工程学院L2011B010 "十二五"产业升级背景下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研究,吴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1 平等就业权的保障与反就业歧视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魏丽,宁波大学L2011B012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调查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王燕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3 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的构建,胡怡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4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黄晓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5 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研究,朱亚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6 农民工代际差异对浙江省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孙玺慧,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17 高知识群体失业预警与城镇失业率预测研究,付艳茹,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1B018 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郑书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1B019 大学教育模式对浙江省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研究,于永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1B020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平等就业问题研究,高林洲,浙江科技学院L2011B021 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石声波,浙江树人大学L2011B022 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优化研究,刘巧芝,嘉兴学院L2011B023 浙江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的研究,唐林俊,嘉兴学院L2011B024 高职院校毕业生立体化就业渠道的实践探索,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B025 高职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一致性研究,张荣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26 浙江省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朱宇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B027 校企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证研究---以园艺专业为例,吕伟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28 浙江省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L2011B029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贡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姚海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1B030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黄胜,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3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和实施模式研究,陈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32全程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体系研究,阮美飞,宁波大学L2011B033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研究,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1B034杭州市大学生见习训练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徐艳,浙江工业大学L2011B035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张龙,丽水学院L2011B036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视野下的诚信就业问题探析,张利军,温州人事局L2011F037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法制化与标准化研究, XXX,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L2011B038 优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力促进微小型创业,黄小昶,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1B039 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路径和对策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社会保障(一般项目)L2011C00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探索--以浙江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为例,张建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L2011C002 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研究,覃闻铭,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3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博弈分析,李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4 浙江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模式、发展道路和政策选择研究,王明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05 社会保障的经济促进功能研究,张树新,浙江工商大学L2011C006“民工荒”倒逼机制下浙江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研究,王辉,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L2011C007 应对外来务工人员分层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以温州为例,刘芸,温州大学L2011C008 城乡统筹视角下浙江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骆勤,浙江财政学院L2011C009 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问题研究,张雪平,浙江财政学院L2011C010 建筑业务工人员社会保障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宋晓刚,宁波大学L2011C011 浙江大中型企业完善企业年金的研究,宋洁,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2 中西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其启示,王健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3 浙江省社会保障基金运作问题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4 浙江省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李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5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运行与实践研究--以教师年金计划设计为例,朱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C016浙江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17 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研究,肖金萍,浙江师范大学L2011C018 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一卡通)建设研究,曹涌,杭州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L2011C019 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沈瑜维,杭州市西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C020 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四、职业能力建设(一般项目)L2011D001 技师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王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2 现代汽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3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殷锐,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4 高校后勤员工教育培训新体系的研究,陈先建,温州医学院L2011D005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的研究,洪列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6 企业转型升级下技工培训创新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7 浙江省退役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践研究,姚光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08 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谢志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1D00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陈国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1D010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陈宇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1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廖忠梅,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2 基于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陈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3 企业员工职业能力提升机理研究,卢兰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4 基于杭州汽车产业园的汽车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5 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皇甫姣,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D016 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能力培育策略研究,杨扬,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7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8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胜任特征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周佳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19 外贸职业能力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王婧,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0 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唐小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1 需求分析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蒋景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22 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3 数字化环境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气行业为例,马羽安,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L2011D024 客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金柏正,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L2011D025 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期高端翻译人员的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吕琳,浙江万里学院L2011D026 基于“和谐职业人”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俞步松,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效果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阮晓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8 经济转型背景下浙江省中小企业理财人员职业能力开发研究,任俊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29“点面”立体式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郝文静,嘉兴学院L2011D030 浙江会展业人力资源培育和管理研究,张万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1D03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陶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2 基于关系匹配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选人标准的实证研究,陈芳,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33 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匹配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研究,王绍让,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34 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与高职教育融合问题的研究--以温州为例,李小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5 基于需求分析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研究,王海杰,嘉兴学院L2011D036服务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职业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朱文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7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策略研究,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38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和工资报酬的实证研究,俞玲,浙江财经学院L2011D039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技能人才开发匹配研究--以宁波为例,唐雪莲,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D040企业培训的管理评价及政策机制研究,周文婕,浙江万里学院L2011D041浙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金迪,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1D042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傅剑,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4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储建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1D044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浙江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及对策研究,张东志,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1D045 浙江省技工学校校企合作问题研究,杨国强,杭州轻工技校L2011D046 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建设对策研究,张政,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收入分配(一般项目)L2011E001 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王一中,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1E002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研究,吴慧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1E003 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设研究,罗美娟,宁波工程学院L2011E004 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国胜,嘉兴学院L2011E005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徐新清,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1E006 浙江大学生毕业起薪与职业成长关系研究,张铁墨,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1E007 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赵俊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六、劳动关系(一般项目)L2011F001 民工荒背景下中小企业劳资双方责权关系新解构,贾昕昕,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02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标准,金荣标,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1F003 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吴红列,浙江广播电视大学L2011F004 提高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路径研究,沈央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05 转型期浙江省劳资冲突的困境与应对,张永亮,浙江农林大学L2011F006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与农民工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建筑业为例,何兴,浙江工业大学L2011F007 合理利用劳务派遣资源问题研究,金献珍,浙江工业大学L2011F008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机制研究,李杰义,浙江师范大学L2011F009 劳动雇佣关系下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王宁,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1F010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用工荒”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以员工援助计划角度,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1F011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2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权益维护问题研究,潘美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3 劳务派遣现状与激活劳动力市场效用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4 新生代农民工话语权建构与融入城市研究,徐建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5 就业协议书的定性及制度完善,黄柯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6 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构建研究,叶家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1F017 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问题研究--以温州为例,钱叶芳,温州大学L2011F018 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与公司价值研究--基于杭州上市公司的实证,任家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1F019 《劳动合同法》实施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张妮,中国计量学院L2011F020 转型期高校教师岗位聘任中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冯东红,中国计量学院L2011F021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杭州评估,王朝霞,浙江大学L2011F022 “五大劳动关系”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F023 构建适应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的劳动关系研究,余青,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L2011F024 司机劳动用工与劳动关系处理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徐东明,宁波市北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L2011F02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虞争鸣,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七、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一般项目)R2011A00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郑晓哲,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1A00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黄纯,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R2011A00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04 推进人才工作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斯嘉平,临安市人事局R2011A005 浙江高层次人才专项保障房制度安排研究,马先标,南开大学R2011A006 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地区级人才网站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康粟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07 高校创建人才工程的机制体制研究,冯剑,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08 基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SNS系统平台研发,尹志,宁波工程学院R2011A009 长三角城市群人才集聚、扩散机制及一体化政策研究,张海霞,浙江工商大学R2011A010 宁波创新型人才发展与交流平台的研究,李丽,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1 宁波人才创新载体研究,杨厦,宁波大学R2011A012 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吴丽,中国计量学院R2011A013 高校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研究,徐文英,浙江工业大学R2011A014 国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彭兵,丽水学院R2011A015境外人员社区融入的社会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以浙江义乌市为例,程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6 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1A017 基于杭州经验的浙江省领导干部甄选培养机制研究,张建伟,浙江理工大学R2011A018 政府公共部门组织沉默行为的研究,张锦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19 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下“老娘舅式”社会调解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胡行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20 谣言的社会心理分析及政府应对策略,叶星,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2011A021 浙江农村空巢老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王占坤,温州医学院R2011A022 地方慈善事业发展与政府角色探讨,缪立懿,温州医学院八、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一般项目)R2011B001 国际化平台“英-中-澳”高端文创人才开发中心的研究与实践,丁继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1B002海外人才引进、开发与交流研究--以湖州南太湖精英计划为例,沈国琪,湖州师范学院R2011B003高职院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及评价体系研究--以在杭高职院校为例,王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4浙江省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研究,孙春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5信息化管理在人才引进中的应用研究,陈国海,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06浙江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王佳,浙江万里学院R2011B007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08有效人力资源结构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适配度研究,孙惠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09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对策研究,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10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中小企业为例,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11依托技术联盟构建人才平台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周欢怀,温州大学R2011B012浙江省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实证研究,王璟,中国计量学院R2011B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与使用问题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董玉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1B014浙江涉外法律人才开发政策研究,孔德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15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培养,周明宝,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1B016基于浙江外贸转型的国际化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贺华丽,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1B017欠发达地区商务英语人才职业适应性研究-以衢州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18长三角会展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及开发研究,张素,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1B019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研发人才开发对策研究,郑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1B020杭州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郑健波,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1B021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机制研究,罗润峰,绍兴文理学院R2011B022地方高校高级人才评价研究,夏志芳,浙江海洋学院R2011B023边缘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4温州市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流失情况调研,刘贤奎,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1B025浙江民企“走出去”跨国经营人才开发研究,郝新蓉,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26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特点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王丽辉,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27义乌市场经营户国际化经营素质提升策略研究--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XXX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8温州中小企业商贸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李永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29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与启示,吴后宽,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0校企联合培养BPO技能人才的优势及对策研究,沈音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1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彦,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1B032产业转型过程中海洋经济价值链前端人才体系及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模式研究,曾琻宁,浙江工业大学R2011B033杭州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蒋淑丽,浙江财经学院R2011B034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陆宇荣,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问题研究,王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6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的实证研究--以绍兴市为例,XXX祥,绍兴广播电视大学R2011B037城市社区管理人员胜任力状况与对策研究,许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R2011B038高校管理队伍培训机制研究,戈芝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1B039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经济转型背景下人才需求的视角,沈洁颖,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九、人事工作与人事制度改革(一般项目)R2011C00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其发展研究,吴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1C002 我国高职院校薪酬管理的研究,王慧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1C003在浙江省高校设岗聘任后绩效工资改革的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1C004 基于分层分类的高职教师激励问题研究,杨俊杰,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1C005 浙江省普通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深化改革研究,王瑜,中国计量学院R2011C00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视角下的高校职员制度研究,赵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1C007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研究,郝海涛,中国计量学院R2011C008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问题研究,毛建青,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2.13•【字号】浙发改政研[2006]91号•【施行日期】2006.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浙发改政研〔2006〕91号)各处室:为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规范研究课题的管理,现将重新修订的《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二月十三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前期研究,进一步规范委课题管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课题重点支持对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前瞻性、对策性研究。
第三条研究课题立足委内,面向委属单位和委系统,择优立项,有限经费,保证重点。
部分课题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竞争立项。
第四条政策研究室(法规处)为委课题管理机构,负责全委研究课题的综合管理工作。
二、课题的选题和申请第五条课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坚持为我省的发展和改革服务;(2)能够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我委重要工作提供支持,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研究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可行;(4)研究人员具备较高的调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六条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重点课题是指委领导重点调研课题或委领导确定的重大研究课题,由委统一安排确定承担处室和单位;一般课题由处室、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申报,经综合平衡后确定。
省委、省政府确定由我委承担的重大课题予以单列,重点保证。
第七条凡在委系统工作,具备主持或承担课题研究能力和条件的工作人员,均可提出申报。
申报时,应认真填写《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年度研究课题申报表》。
委属单位的课题申报由本单位科研部门组织。
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15年度浙江省统计研究课题暨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立项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统计局
•【公布日期】2015.06.16
•【字号】
•【施行日期】2015.06.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2015年度浙江省统计研究课题暨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立项
公示
各有关单位:
2015年度浙江省统计研究课题和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现已结束,截止申报期限,省统计局共受理申报的课题102项。
经过初审和专家评审,并报省统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共有57项课题通过立项评审。
通过立项评审的课题中统计研究课题为46项(重大课题3项,重点课题27项、青年课题16项),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为11项。
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15年6月16日—2015年6月22日,共7天。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上述课题立项持有异议,均可通过真实署名信件、来访等形式反映。
联系电话:0571—88219795,通讯地址:浙江省统计研究与
信息发布中心。
附件:
1:浙江省2015年度统计研究立项课题
2:浙江省2015年度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立项课题
浙江省统计局
2015年6月16日。
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公布2013年度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评审结果的通知
正文:
---------------------------------------------------------------------------------------------------------------------------------------------------- 关于公布2013年度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评审结果的通知
浙统函[2014]193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由省统计局立项的2013年度统计科学研究基地课题,已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专家评审小组认真评审。
以下5项课题通过评审,现准予结项。
序号
课题名称
基地所在单位
课题
负责人
1
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及其进程
——基于浙江省的研究
浙江大学
钱雪亚
2
居民收入倍增下我国合适收入分配的统计测度与政策研究浙江工商大学
洪兴建
3
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
苏为华
4
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应用研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辛金国
5
舟山新区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舟山市统计局
张荣
浙江省统计局
2014年12月18日
——结束——。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5年度研究课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1.30
•【字号】浙教办教科〔2015〕9号
•【施行日期】2015.01.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
研究课题的通知
浙教办教科〔2015〕9号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教科规划办,各有关高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959项课题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各类研究课题,其中:重点规划课题125项、高校年度规划课题429项、各市年度规划课题345项、体卫艺专项课题60项,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立项时间从本文件公布之日起计算。
各类课题的研究周期与结题要求按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1.浙江省教科规划2015年度重点研究课题目录
2.浙江省教科规划2015年度(高校)研究课题目录
3.浙江省教科规划2015年度(各市)研究课题目录
4.浙江省教科规划2015年度体卫艺专项研究课题目录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5年1月30日。
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公布2014-2015年度厅级文化科研项目立项名单的通
知
正文:
---------------------------------------------------------------------------------------------------------------------------------------------------- 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公布2014-2015年度厅级文化科研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文产〔2015〕12号
经符合性审查、网评(盲审)、专家会评及公示等程序,现将浙江省文化厅2014—2015年度厅级文化科研项目公布如下(共计87项,详见附件)。
请有关单位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一、项目承担者按开题报告计划及其他相关上报资料组织项目实施,承担单位按照《浙江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好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成果为论文、研究报告的项目必须在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结题上报。
成果为专著、新产品研制及其他应用技术类项目必须在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结题上报。
结题上报内容包括: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意见、成果(电子稿1份、书面成果一式3份,邮箱****************)。
三、省文化厅科研管理部门适时将对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特此通知。
联系人:赵赋电话:*************
附件:浙江省文化厅2014-2015年度厅级文化科研项目立项名单
浙江省文化厅
2015年6月12日
——结束——。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0-2022年度科研与
创作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布日期】2022.05.06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5.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0-2022年度科研与创作项
目结项工作的通知
各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厅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厅拟于7月初、11月底分两批开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结项工作。
请相关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严格按照《管理办法》中结项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相关材料寄至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与教育处,电子版同步发送邮箱。
其中:2020-2021年度的项目按规定需于今年6月30日前完成,请于7月1日前完成材料上报;2021-2022年度的项目按规定需于10月15日前完成,请于10月17日前完成材料上报。
我厅在统一组织结项评审后,将在官网上进行结项项目公布。
联系人:温佳露,张煜;
电话:*************,*************;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曙光路53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与教育处(310013);
邮箱:***************。
附件:1.《管理办法》中有关结项管理的规定
2.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项目结项申请表
3.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项目结项申请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5月6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2020-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布日期】2020.09.26
•【字号】浙文旅科教〔2020〕22号
•【施行日期】2020.09.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2020-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文旅科教〔2020〕22号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厅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20-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经专家评审、网上公示,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学理与法理——基于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国实践”的理论探索》等54项(其中重点7项)立为2020-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项目,《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作品展》等16项(其中重点3项)立为2020-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项目,现将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和项目申报书的有关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抓好立项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我厅将适时对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与教育处联系。
附件:2020-2021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立项名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9月26日。
附件1:
2011年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附件2: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
协议书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负责人:
承担单位: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资助经费:
经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专家组评审,浙江省旅游局批准,本课题列为2011年度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
为确保课题的研究任务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本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和省旅游局共同签订协议书如下:
一、课题负责人保证:
1、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2、按课题计划执行时间(一般为一年),提交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下年度的工作计划。
3、按照有关课题管理规定,接受省旅游局的管理。
不得擅自改变所申报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4、如课题负责人因故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所在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经省旅游局同意后更换课题负责人,或经省旅游局同意后撤消原课题。
二、课题承担单位保证:
1、将本课题列为单位的科研重点,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提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2、依据《课题协议书》对课题实施日常管理。
3、接受省旅游局委托,及时做好省旅游科学一般课题、立项不资助课题的鉴定。
三、省旅游局保证:
1、按照省旅游局决定和课题结题情况,在课题通过结题评审后,发
给结题通知和相关证书。
2、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通报检查结果。
3、及时组织对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宣传。
本协议一式叁份,省旅游局执贰份,课题负责人执一份。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承担单位(盖章)浙江省旅游局(盖章)
签订时间: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