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33.72 KB
- 文档页数:17
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设计要求当我们提到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设计,想必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小花园里花团锦簇,小径旁绿树成荫,像是刚刚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一般。
没错,就是这样,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如何把宅旁的绿地打造成一个既美观又舒适的小天地,让你每天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一份自然的宁静。
好了,不废话了,赶紧来看看要怎么做吧!1. 设计理念:给绿地“做个美美的衣服”1.1 先弄清楚需求首先,设计的第一步,当然是要了解你自己和家人的需求。
你是希望这个小绿地能变成一个玩耍的地方,还是一个放松的角落?如果是想要孩子们在里面跑来跑去,那就要设计一些安全又耐玩的植物,比如说长得高大一些的草坪,或者是一些低矮的灌木。
而如果你更想要一个可以坐下来泡茶聊天的地方,那就得考虑一些既美观又不太麻烦的植物,比如说常绿的灌木或者小巧玲珑的花卉了。
1.2 合理搭配植物选好了需求,接下来就是植物的搭配了。
植物之间的搭配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得像调色盘一样,把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植物巧妙组合起来。
比如,红色的玫瑰和绿色的常青藤放在一起,简直就是视觉的盛宴。
还有那些四季皆宜的植物,比如常青树,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它都能给你带来一抹绿色的风景。
2. 造景细节:让绿地更具魅力2.1 小道设计有了大致的植物布局,接下来就是考虑一些小细节了。
比如说,小道的设计。
你可以选择一些自然风格的小路,像是石板路或者木栅栏,这样一来,不管是走在上面还是坐在旁边,都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小道旁边可以种些低矮的花卉,不仅美观,而且方便打理。
2.2 景观小品当然了,一个完美的绿地少不了一些景观小品。
你可以考虑放个小喷泉,水流声轻轻滴滴,就像是给大自然加了一段轻音乐;也可以摆上一些园艺雕塑,增添点趣味。
别忘了,再加上一个舒适的座椅,这样你就可以在这个小天地里,尽情享受一下午的阳光,惬意得不行!3. 维护与管理:让绿地持久美丽3.1 植物的护理植物可是个需要细心照顾的小家伙。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刘禹锡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作为唐代植物景观的一个特色。
某某2园林造景一般可以分为规则,(混合式)和自然式三种形式。
某选择题1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B)某某A苑B囿C台D亭2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C)某A秦代B宋代C唐代D清代3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B)某某A明代B宋代C唐代D清代4下面哪个不是私家园林(D)某某A拙政园B留园C避暑山庄D耦园5下面哪个不是皇家园林(D)某某A颐和园B圆明园C避暑山庄D耦园判断题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2元代大内御苑的布局模式是“一池三山”。
()某某3古埃及的园林风格是不规则式的。
()某某4意大利的台地园借助了地形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某某5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某某6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某某7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某某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某简答题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绘画的异同。
某某2园林植物造景的意义。
某论述题1请简单论述中西方园林植物造景的交流某某第二章园林植物观赏特性某填空题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调动观赏者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五大感官。
某6园林植物五大观赏特性包括体量、姿态、色彩、气味和(质感)。
某11一般来说,根据植物的体量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本和地被几个类型。
某16藤本植物根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四种类型。
某某20草坪草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两种类型。
某21植物姿态包括有(树形)、叶形、花形、果形和枝干形态几个方面。
某26常见树形有(垂直向上型)、水平展开型和无方向型三种类型。
某29树冠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幕组成。
某33植物的(枝干)、叶片、花和果实都具有色彩。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性原则植物具有遮阳、降噪、滞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
在当今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
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植物材料,对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居住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3、适应性原则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
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
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4、植物多样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
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5、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
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
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设计要求1. 引言:为何要重视宅旁绿地的植物造景?宅旁绿地,听起来是不是就像一片小天地?对我们来说,这可不仅仅是个空地。
搞得好,它可以是家里的“绿肺”,改善空气质量,让人心情愉悦,搞得不好,就只能变成一片荒草地。
想象一下,早上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绿色扑面而来,是不是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植物造景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把这些绿地打造成一个完美的绿洲吧。
2. 规划设计:如何开始?2.1 确定目标首先,要搞清楚你的绿地要达到什么效果。
是想要一个适合家人聚会的小花园,还是一个让孩子们可以奔跑玩耍的乐园?搞清楚了目标,就可以开始着手设计啦!比如,如果你喜欢安静的下午茶时光,那就可以考虑在绿地里加一个小亭子,搭配上几盆花草,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
总之,目标明确才能更有针对性。
2.2 选择植物接下来就是植物的选择了。
这一步其实特别有趣,因为你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挑选。
喜欢清新的可以种点常绿植物,像是柏树、冬青之类的,这样四季常青,绿意盎然。
如果你更倾向于色彩斑斓的,可以种些花卉,比如月季、玫瑰,它们会在不同的季节展现出美丽的花朵,真的很有视觉冲击力。
至于植物的种类,最好还是根据你那边的气候条件来选择,毕竟不是所有植物都适合所有地方的。
3. 设计布局:如何巧妙安排?3.1 创造层次感布局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感。
不要一味地平铺直叙,没点儿花样就太无聊了。
可以利用植物的高低差来制造层次感。
比如,前面种一些矮小的花卉,后面再放些高大的树木。
这样,不仅能让你的绿地看起来更有深度,还能让植物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过渡,避免了单调乏味。
3.2 考虑实际使用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考虑实际使用情况。
比如,想要一个烧烤的区域,那么就在绿地的一角规划一个烧烤台。
或者说,想让孩子们有个玩耍的地方,可以在草地上设计一些游乐设施。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增加绿地的趣味性,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
园林植物造景:或称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改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状、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从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人居坏境等方面来看,园林植物是最重要的因素。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因此,园林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园林植物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其环境绿化、美化都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充分发挥园林环境自然、优美、舒适、清新的特典,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开放空间——自然绿地空间。
植物是有生命的,也是最生动活泼的园林构成要素,园林中其他无生命要素都因此而鲜活;植物有其固定的生命活动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植物、甚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及立地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形体,色彩方面更是变化多端。
比较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与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异: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植物景观的欣赏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植物用量很少。
现代城市园林:发展推崇园林生态化、景观大地化,重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园林景观多样性。
同:都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分类和运用:乔木:大中型乔木在建筑群或地形所构成的空间中起围合功能,统一与软化建筑立面,还可作较大园林建筑的背景或障景,遮挡建筑西北面的西晒和北风,为停放车辆及行人提供荫凉等。
小乔木可从垂直面和顶平面两方面限制小空间。
灌木:大灌木常用于屏蔽园林中的厕所、垃圾桶等不良视线,或用于分割园林景区。
大灌木也可用于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作为主景或引导视线之用;还可以作为某一景物的背景。
中灌木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和护栏的功能。
小灌木可以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分割或限制空间,具有视觉上的连接作用,以连续绿篱形式进行种植,既可以作为花坛、绿地的界定,又可以单独作为隔离绿带。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绿地作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居住区绿地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规范。
一、绿地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绿地空间。
例如,设置足够的休憩设施,如长椅、亭子等,方便居民休息;规划合理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2、生态优先注重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选择本土植物进行绿化,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降低养护成本。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
3、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绿地不仅要美观,还要具备一定的功能。
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区、老年活动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如地形塑造、水景营造、植物搭配等,提升绿地的美观度。
4、整体性与协调性绿地设计应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包括建筑风格、色彩、布局等。
同时,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绿地布局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居住区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作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
同时,在各个组团或楼间,分散布置小型绿地,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2、均匀分布绿地应在居住区内均匀分布,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在较短的距离内到达绿地。
这样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让更多的居民受益。
3、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将绿地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如幼儿园、学校、社区中心等相结合,既可以为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能方便居民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同时享受绿地带来的舒适。
三、植物配置1、多样性选择多种植物进行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
不同植物的花期、叶色、形态等各不相同,可以营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
浅谈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要素1、植物配置的设计植物配置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对户外活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
如北方地区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
居住区是休闲放松的生活家园,植物造景要满足、符合居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应尽量体现出大自然的美。
2、水体景观的设计水环境可调节居住小区的环境,增强居所的舒适感。
水景观给人带来生动的美感,可供人宣泄情感、调整心态、寄托情怀;水景观为人提供休闲、交往的集聚场所。
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
南方干热地区应尽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
跌水瀑布和涉水池向来是园林造景中的点睛之笔,有着其他景观无法替代的动感、光晕和声响,使居住环境增加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喷泉和倒影池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3、建筑小品的设计景观建筑小品应有适当的观景空间和观赏视角,否则有堆切之嫌。
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居住区小品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一般都是套用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经验,因此在小品的视觉、空间、体量上,多数设计均沿用城市景观设计的尺度,但居住区有其特有的性质,生搬硬套,对于场地较小、用地有限的居住区景观十分不利。
小品的风格应协调,同时又能统领该小品所处区域的设计主题,居住区景观规划中特别喜欢选用一些设计主题,一般都是通过小品建筑或植物种植来点题。
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主题相互间又不相呼应连贯,甚至产生冲突。
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求有哪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大幅度提高,居住区景观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景观形式。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求,快来看看吧!
合理进行绿化配置
居住区环境的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根据不同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空间分布。
另外,植物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地带*树种,它们一般比较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需要的养护、水分等投入也较外来植物少,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另外,也应注意在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中强调立体绿化的模式。
所谓立体绿化是指包括阳台、平台、屋顶、墙面的绿化,是"土地空间化"设计观念影响下形成的绿化形态。
它可有效增加绿化面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微气候环境。
保持绿化物种的多样*
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同时,植物系统的物种多样*也将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由数据表明,同样面积的乔、灌、草组成的复层结构的综合效益(如释氧固碳、蒸腾吸收、减尘杀菌及减污防风等),为单一草坪的4~5倍,而养护管理投入之比为1:3,生态效益的趋势是乔灌草复合型群落>灌草型群落>单一草坪>裸地。
所以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应避免盲目使用大面积的单一草坪,而建设综合生态效益更佳的复合林地绿化。
结语:基于生态原则的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和空间布局,建立综合立体的绿化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绿化体系。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更新时间:2009-3-21 22:08:20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1006第一节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的,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小区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
能否做好小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小区环境的优劣。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城市中的生活居住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50%~60%,而居住区用地又占生活居住用地的45%~55%。
居住区绿地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植物是居住区绿地建设的主体,居住区的生态环境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
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和色彩的四季变换,使没有生命的住宅建筑富有浓厚、亲切的生活气息,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
因此,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成为居住区环境的绿色主调,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绿地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3个方面。
①使用功能:是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休闲等;②生态功能:是指具有生万言书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住宅区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温、增湿、挡风等)、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空气质量的改善、水土保持等;③景观功能:包括可观赏必与美化环境。
一、居住区绿化的指标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指标也是城市绿化指标的一部分。
因此,居住区绿地指标也反映了城市绿化水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化事业逐渐受到重视。
居住区绿地也相应受到关注,绿地指标也不断提高。
居住区绿地应根据小区规模及不同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并尽可能与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相结合。
这样,既可方便居民日常游憩活动需要,又有利于创造小区内大小结合、层次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可取得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
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树种的选择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的景观,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吸收噪音等。
选择合适的树种对于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树种的选择应用。
一、选择原则1. 适应性强: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对环境的要求较低。
耐寒、耐热、耐干旱、耐污染等是树种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2. 观赏性好:城市居住区需要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其观赏性,如树形美观、叶色艳丽、花期长等。
3. 生长速度适中:城市居住区一般不适合速生速长的树种,因为其根系容易扰乱地下管线,对道路和建筑物造成影响。
4. 生态功能好:城市居住区需要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收噪音等。
5. 维护管理方便: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其维护管理是否便捷,是否容易造成污染等。
二、常见树种1. 榉树:榉树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树种,其树形优美,叶片光滑,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干旱和排水不好的土壤条件。
榉树的树干笔直,树冠茂密,具有较好的防风功能。
2. 松树:松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城市居住区树种,其树形优美,具有防风、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
松树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易于种植和管理。
3. 榆树:榆树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对环境的要求较低,适应干旱、耐寒。
榆树的树形美观,叶片茂密,是一种适合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的树种。
三、应用技巧1. 合理搭配:在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时,可以根据树种的特性和城市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搭配。
可以将松树和榉树搭配种植,形成树种搭配的景观效果。
2. 合理布局:在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时,要合理布局树种,考虑到树木的成熟高度和树冠范围,确保树木之间的空间适当,不会相互遮挡,保证整体景观效果。
3. 精心养护:在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后,要进行精心的养护工作,及时修剪、浇水、施肥等,确保树木的生长健康,并定期检查树木的健康状态,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工作。
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要领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居住区景观作一门学科,将园林生态学贯穿于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发展、改维护自然生态,植物选择上多选择适应力强的乡土树种,善居住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
利用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之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1:6为宜,草皮面积(乔、灌木投影范围除外)不高于绿地面积的30%。
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要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色块布置的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
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色块有金叶女贞、金边黄杨;也可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住宅楼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
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相变化,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营造春则繁花叶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
如:雪松、玉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和应时花卉等,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季相变化。
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
1.居住区绿地的设计要求居民区公园是居住区公园在选址与用地范围的确定上,往往利用居民区规划用地中可以利用且具有保留或保护的自然地形地貌基础或有人文价值的区域。
公园内设施和内容比较丰富齐全,有功能区或景区的划分,除以绿地为主外,常以小型园林水体、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成较丰富的园林空间和景观。
居住区公园应规划一定的游览服务建筑,同时布置适量的活动场地并配套相应的活动设施,点缀景观建筑和园林小品。
一般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满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根据居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
②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
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
③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载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在规划布局中应多考虑早晚间游园活动所需的场地和设施,多配置夜香植物,基础设施要满足节假日社区游园活动的功能要求,如注意配套晚间亮化、彩化照明配电。
2.园路的功能与类型园路联系着不同的分区、建筑活动设施、景点,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便于识别方向。
同时也是公园景观、骨架、脉络、景点纽带、构景的要素。
园路的类型在居住区绿地分为主干道通往主要活动建筑设施、景点,方便游人集散。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点,组织景观。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 1.2-2m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
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如图1)。
图 13.园路的线形设计和布局3.1园路的线形设计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居住区的绿地植物造景。
说到这个,首先想到的就是绿油油的草坪、缤纷的花朵,简直就是生活中的一剂清新剂。
想象一下,早晨推开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床上,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这一切简直太美好了!要想打造这样的环境,可不是随随便便种几棵树、几朵花就行的哦。
这里面可是有门道的,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基本要求。
植物的选择可真是一门学问。
不能说我喜欢什么就种什么,得考虑周围的环境和气候。
比如说,北方的冬天那么冷,咱们可不能种一些怕冷的植物,不然它们肯定会瑟瑟发抖,甚至冻死。
而南方呢,湿热的环境又让某些植物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选对植物,那可是第一步,像是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扎实呀!然后,再来聊聊布局。
就像一幅画,得有主次之分,层次分明。
把高的植物放在后面,矮的放在前面,这样一来,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到最美的部分。
花儿、草坪、树木,得像是一场美妙的交响乐,和谐共处。
要是种得乱七八糟,那就像是个“菜市场”,说实话,不太好看。
大家可得把这点放在心上。
再说说颜色搭配。
种花的时候,颜色可是要讲究的。
你要是全种红色的,那看着有点单调;而全是白色的,又显得冷清。
咱们得让这些颜色互相呼应,像彩虹一样美丽。
比如,黄色的菊花和紫色的薰衣草,搭配在一起就像是在调皮打闹,太有趣了!再加上一些绿色的植被,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别忘了植物的生长习性。
有的植物需要阳光,有的却喜欢阴凉的地方。
咱们可不能让它们“各自为政”,这就像让人喜欢吃米饭的去吃面条,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得根据植物的需求,合理安排它们的位置。
你要是让阳光爱好者待在阴凉处,它们可会不高兴的。
说到这里,还得聊聊维护的问题。
种下去之后,光靠美丽的外表可不够。
水分、肥料、修剪,缺一不可。
就像养孩子一样,得有耐心。
别等到植物快要死了才想起要浇水,那可就晚了!适时的呵护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给咱们带来美丽的享受。
居住区的绿地还得有一些休闲的地方,给居民提供一个放松的空间。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的基本原则、控制性要求、分类绿地配置。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CJJ 7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3 基本原则3.1 功能性原则应结合居住用地周边环境配置植物,满足生态、绿化、美化、方便居民使用功能。
3.2 植物造景原则合理选择植物种类,运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配置方式,突出植物造景的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
3.3 生态适应性原则3.3.1 根据居住用地附属绿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态气候和植物生长特性进行植物品种配置。
3.3.2 应避免生态习性相克的植物配置。
3.3.3 选用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
3.4 植物群落原则3.4.1 应以乔木为主、亚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宜常绿、落叶、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
3.4.2 应利用植物的季相、色彩及枝、花、叶、果等形态,合理搭配植物种类。
3.4.3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内原有生长较好树木,应予保留;新配置植物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
3.4.4 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观赏特性。
3.5 与其他要素相协调原则与建筑、小品、水体、山体等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4 控制性要求4.1 绿地率绿地率最小值应符合GB 50180的要求。
4.2 配置比例4.2.1 数量比应以观赏亚乔木为主,占苗木数量的50%,高大乔木数量占20%,乔木数量达到70%。
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比例不低于3:7,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数量比例不低于4:6。
4.2.2 面积比绿化覆盖面积中乔木、灌木占总绿地面积70%以上,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覆盖面积比例宜控制在30%以下。
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一、总则为提高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居住区和单位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养护管理。
已建成的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可参照执行。
三、基本规定1.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3)节约资源,改善环境;(4)安全适用,科学美观。
2.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应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3.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4.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应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花卉和地被植物等。
5.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污染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6.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应与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水系等相协调,注重景观的整体性。
7. 居住区和单位绿化的养护管理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植物生长良好、环境整洁美观。
四、居住区绿化标准1.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应设置在居住区中心、组团中心等位置,以方便居民使用。
公共绿地应包括绿化植物区、休息区、儿童游乐区等内容,其中绿化植物区面积不应小于总面积的70%。
2. 宅旁绿地:宅旁绿地应设置在住宅前后或住宅之间,以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为主要目的。
宅旁绿地面积应根据住宅面积和居住区规划要求进行设置,一般不少于住宅面积的30%。
3. 道路绿化:居住区道路两侧应设置绿化带,以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为主要目的。
道路绿化带宽度应根据道路宽度和规划要求进行设置,一般不少于1.5米。
4. 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顶部的绿化形式,具有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等作用。
屋顶绿化应根据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规划要求进行设计,一般按照不同的高度和面积设置不同级别的绿化区域。
5. 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垂直面上或构架上的绿化形式,具有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等作用。
(一)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园林植物造景)(二)1 总状分枝:**单轴分枝(总状分枝)的植物顶芽健壮饱满,生长势极强,每年持续向上生长,形成高大通直的树干,侧芽萌发形成侧枝,侧芽上的顶芽和侧芽又以同样方式进行分枝,形成次级侧枝。
2 合轴分枝:**此类树木顶芽发育到一定时期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成花芽,由位于顶芽下方的侧芽萌发成强壮的延长枝,连接在主轴上继续向上生长,以后此侧芽的顶芽又自剪,再由其下方的侧芽代替,逐渐形成弯曲的主轴。
3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的分枝方式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在一部分叶序对生的植物中存在。
此类植物的顶芽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后,顶芽下方的一对侧芽同时萌发,形成外形相同,优势均衡的两个侧枝,向相对方向生长,以后按此继续分枝.4 花相:**观赏树木植株上去不花朵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5 色叶(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复色叶)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变色叶)的植物。
6 春色叶植物:**春天叶芽长出叶色不为绿色的叫春色叶树种,其特点是时间短,叶少,以红色为主。
7 秋色叶植物:**指那些每年秋季树叶变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8常色叶植物:**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而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的某一段时间呈现彩色叶色.9 斑色叶植物: **叶片上具有黄、白或乳白色的斑纹、斑点或镶边。
10质感的可变性:**质感的可变性是指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和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类型.11质感的相对性:**质感的相对性是指受相邻植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改变。
12 草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