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手法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手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层次感:利用不同高度、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搭配,形成层次感,使景观更加丰富。
2. 色彩搭配:利用不同色彩的植物进行搭配,形成对比和互补,增加视觉效果。
3. 季节性变化: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使居住区绿地在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4. 功能性:根据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植物配置,如休息区可配置观花、观叶、芳香类植物;儿童活动区可配置安全、易养护的植物。
5. 生态性: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阳性、阴性、中性植物,使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6. 文化性: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选择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进行配置,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质。
7. 经济性: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降低养护成本。
8. 多样性:尽可能选择多种植物种类进行配置,使绿地中的植物群落更加丰富和稳定。
9. 艺术性:运用艺术构图原理,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组合,营造优美的景观。
10. 实用性:在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注重植物的实用功能,如遮荫、防尘等。
总之,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美学、生态学、文化、经济等,以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同时,还要注重居民的需求和意见,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浅析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摘要】本文从植物配置、道路、场所、水景及建筑小品等方面探讨了居住区内各景观要素的设计,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方向随着中国房地产事业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人们对所居住区的景观营造有了更新的需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
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这就给我们景观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分别从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水景景观和建筑小品景观设计进行了阐述。
1.居住区绿化种植景观设计植物景观具有造景、组织空间、遮阳及降温、防尘防风和隔音降噪等作用。
园区植物的选择首先要在满足植物适地适树和习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植物在色彩、空间、质地等方面的配置。
如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阴影区宜种植耐阴植物;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可起到遮阳降温作用;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
在有条件的居住区还可以进行屋顶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改善居住区小气候。
2.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道路作为车辆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小区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方式,也可利用地形布置架空停车,使停车更方便,入户更直接。
组团内部以步行道连系,四通八达的步行系统连接各幢住宅。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主要步行道功能互为兼顾。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全面分析1. 居住小区绿化的作用和目的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居住小区绿地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
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
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
另外,做好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和管理,还有助于增加商品房的附加值,使楼盘保值、增值潜力加大。
2.城市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2.1因地制宜。
在城市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尽量利用本地原有的地形地貌,采取少动土,减少投资的方法来达到降低绿化成本的目的。
在园林植物选择上面,要选择一些观赏价值高和适应能力强的植物,来完善城市小区植物种植的结构,可以模拟自然生态来进行有效的布置,合理的搭配绿化植物,为城市小区创造优良的四季景观。
2.2功能与形式统一原则。
目前,大多数居住小区在园林绿化设计的时候,都是采取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其主要是以自然美为主要元素,整个设计中既包括平面的也包括立体的构造,使整个园林绿化呈现出功能与形式统一的造型艺术。
绿化要求具备统一的形式,其主要是要求居住小区的各个部分都能够主从搭配,呈现协调统一。
除此之外,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各地的气候变化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来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此来实现城市小区园林绿化设计。
3.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3.1设计规划观念滞后。
浅析居住小区宅旁(宅间)绿化景观“美”的塑造作者:李明川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11期【摘要】宅旁(宅间)绿化是居住小区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最常使用和观赏的户外环境。
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有利于邻里关系的和谐、提升住区品质、增强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
本文运用美学观点、形式美法则和环境美学诠释和塑造居住小区宅旁(宅间)绿化的景观美,从美学的方向来研究阐释住区绿化环境。
【关键词】宅旁绿化;宅间绿化;住区幸福感;宅旁绿化美;宅间绿化美1 引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居住方式悄然发生变化,从庭院式、连排式的低层建筑转至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多、高层集聚建筑群,居住由单一的平面居住发展为多层次向高空叠加式,庭院景观转化为宅旁(宅间)景观。
设计师也为迎合开发商的利益,用地内最大化的布满房屋,庭院景观被房屋挤成多种形状,此时的宅旁(宅间)绿化景观为房前屋后的零星地块,且景观塑造以简单的植物铺满即可,忽视了人们对“美”的感受。
2 宅旁(宅间)绿化生活美的表现2.1宅旁(宅间)绿化景观创造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是一种气氛。
现代景观理念运用植物、水系、建筑小品、道路、灯光、声音、气味、触觉等手法完全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气氛来。
在合目的性的环境创造中,它当然也是“美”的。
2.1.1居住小区组团的分区景观在居住小区中有多个居住建筑,也就存在多个宅旁(宅间)绿化。
如果每幢楼前后的绿化形式都一样,那么就缺乏趣味性,也会导致审美疲劳,居民归属感降低。
我们可以把小区绿化划分出若干组不同风貌和特色区,加入文化内涵、居民参与场所等;宅旁(宅间)绿化也随建筑组团设置分为不同的景色和文化内涵区,每幢建筑在此风格基础上加以变化,依照这样的景观分类进行安排塑造景观“美”,即达到了视觉观赏的效果,又增强了组团领域感。
居住小区的正体形象即不受破坏,内部环境则更加优美,使人流连忘返,形成环境美的多样统一性。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1、小区道路绿化沿小区道路两侧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以常绿树为主导,在空间比较宽阔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带与楼房前后融为一体,以点带线,以线连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景观小品,融休息、游玩、观赏于一体,从而达到道路绿化与房屋绿化的高度结合。
2、小区中心游园绿化小区中心游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体现自然之美,合理利用地势,设置景点,布局植物,贵在自然,以求体宜。
具趣,是指在环境布局手法上,多一点自然野趣和幽静,少一点人工做作,艺术地再现第二自然。
3、组团绿化小区内边角面积较大的空间,景观设计上以起伏微地形作骨架,以海桐、珊瑚树、金叶女贞、撒金柏、龙柏为基调树种,可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观配置,春季配置樱花、红叶碧桃、云南黄素馨;夏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石榴;秋景配置桂花、银杏、红枫、枫香等;冬景栽植雪松、竹子、梅花、腊梅等,再在变化的地形之上,密植丰花月季、杜鹃与金叶女贞、龙柏形成的彩带,使建筑物周围植物景观即具有宽间的变化与对比,又具有时间上的季相变化,达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之感。
4、路口及转角处绿化小区通向各楼栋的路口侧面和转角处设置点石小景,点题立名,配以抽象、流畅、明快的低矮花灌木彩带,形成明显的标志。
在楼与楼之间,疏林之下,布置石景、石凳,辅以硬化小广场,早上可晨练健身,午可纳凉小憩,晚可为邻里沟通、交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设计思路。
各楼栋间起伏变化的微地形、高差不超过近1M,但因其形式自然流畅,加上茵茵绿草,使居民如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体现“回归自然”的创造理念。
5、小区停车场绿化在小区的停车场,尽可能铺设能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而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即可种草,又可停车,并与周围的乔灌木协调统一起来,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这样可增加绿容积量,景色也更美。
绿化树种的选择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是: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造景分析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和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然后提出植物造景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原则,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1.1适用性原则(1)植物的适用性在住区绿化植物造景园林植物的选择上提倡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进行搭配, 讲究花、草、树的生态搭配, 才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现在小区建设中, 许多开发商为了盲目追求小区绿化环境的档次, 大量引进高档树种, 结果却适得其反,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树木因生长不良没有展现其原有的景观(2)植物的生态性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其生长空间而独立存在, 住区各种环境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管”, 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养固然重要, 种植时树种之间的搭配, 植物和环境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成活与否,所以住区植物造景时必须掌握好栽植前生态环境和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 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置, 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如宅旁荫蔽处, 用阴生的蜘蛛兰、鸭脚木、朱蕉、栀子花、桂花搭配种植, 才能保证正常生长。
(3)住区的人性化住区植物造景考虑最多的应该是人性化空间, 以人为本, 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好的环境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
人们在工作之余要休息、交际, 因此, 住区植物造景要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要有花草, 要有树荫, 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 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环境。
1.2艺术性原则(1)植物自身的艺术性每种植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态、色调、风韵芳香等美学特点, 当不同的植物品种搭配在一起时, 又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境界。
因此, 要熟悉每个植物品种的特点, 合理进行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 创造出如“春花、夏荫、秋实、冬青”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意境。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1.1人性化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
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
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
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设计160中国建筑金属结构0 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国内居民越来越重视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也成了居民看重的内容之一[1]。
小区绿化设计是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小区内的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区的绿化设计,小区绿化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区居民的居住体验,而生态文明、环保发展也一直是全国推动的热门话题[2]。
提高住宅建设水平、满足居民对居住小区环境的要求、使自然景观与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完美融合是高品质房地产开发的追求,也是风景园林建设的目标[3]。
小区的建设是与居民联系最近、接触最多的一种园林设计,在景观生态要求的基础上,艺术性为辅,实用性为主。
小区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以原生地貌和现代化建筑为背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小区常见的景观中,让设计的景观为小区增色,加速建设城市观赏性强的优秀园区的步伐。
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空间合理规划植物搭配。
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引进大量植物和花卉,并不会结合每个小区的独有风格进行植物景观的调整,大多数是遵循旧历,缺乏创新。
大量引进植物花卉,会加剧人工成本和金钱的支出。
而小区建设的绿色理念,以绿植环保适用为主,在植物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利用率高、价格低廉的绿色植物。
以植物的适用性代替传统园林选择植物的多样性,不仅可以让居民在日常城市文化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释放工作生活的压力,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大大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和人工成本,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文献[4]中主要分析了景观设计的要点、植物类型选择、园林空间设计等内容,并根据植物的自然特点进行城市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文献[5]中分析了城市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类型选择以及空间组织方式,并围绕光影、建筑等方面探究了景观植物配置的内容,利用植物的合理性、自然性优化小区风貌。
然而, 这些传统方法更注重植物类型配置,而忽略了分区配置。
绿色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在不过分改动原生地貌的前提下,对城市小区中的绿地、道路进出口、公共娱乐区进行系统的协调规划。
烟台市居住小区园林绿地研究摘要:本文运用生态园林的原理,对烟台市居住小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其在设计方面、绿化种植施工方面和后期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烟台;居住小区绿地;绿化居住小区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小区开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在解决人类生存需要和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同时,如何把握城市居住小区的发展方向,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1]。
烟台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胶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栎林分区。
自然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灌丛、滨海草甸和砂生、盐生、沼生和水生植物7个类型[2]。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树种类型进行调查,对一些简单的、但比较出色的植物配置形式进行记录描绘。
同时采用采访询问的方法,统计了当地居民对居住小区的绿地建设状况的建议和意见,并到当地有关部门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一.绿地布置现状1.总体布置方式烟台居住小区绿地布置的总体方式一般可概括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等方式。
黄海别墅和丹阳小区的布置的形式较规则严整,道路多用直线设计和规则形式,树木和绿篱修剪整齐,在道路交叉点或者视线集中处布置雕塑、喷泉、亭榭等。
这两个居住小区的小区级游园绿地也采用了此种形式,用规则形式的广场和道路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分区,满足停车、集会、游憩、锻炼身体等各项活动。
黄海小区和金盛小区布置的形式顺应自然地形,不苛求平整、对称或几何形体,强调灵活自然,植物的种植有疏有密,空间组织有开有合,道路弯曲自然,小品、雕塑随意点缀其间。
银河怡海花园的布置既不完全采用规则严整的几何布局,也不过分强调自然面貌,吸收规则式和自然式二者的特点,使布置既有人工之美,又有自然之美。
中心广场、水池、花坛等多采取规则式的几何形状,而小径、花架、亭、廊、的设置则采用自然式布置。
2.不同类型绿地的布置方式(1)中心花园银河怡海花园把中心花园作为前导空间放在小区的入口处,以标志性大雕塑为主体把花坛小品作为对景,并利用周围建筑绿化,以收放结合、虚实对比的手法使前导空间构图完整、景观丰富,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成都市居住区环境的植物造景探究———以成都翡翠城小区为例作者:江雪梅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3期江雪梅(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433)摘要:植物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根据植物造景的相关理论,对成都翡翠城小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的各类绿地植物造景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包括中心区域绿地、宅旁区域绿地、组团区域绿地、道路绿地和其他空间绿地等景观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不同类型景观空间的植物配置及造景模式,并对造景手法从生态效应、美学观赏、构筑空间、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总结出成都市现代居住小区环境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植物造景模式;造景手法;植物配置作者简介:江雪梅(1974-),女,重庆江北,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着城市进程的步伐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向往回归大自然的田园生活。
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类型,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形式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更为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热岛效应、减轻大气污染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
随着住宅小区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开发商为满足市场需求,推进销售,在绿地的建设中大多都超过了建设部规定绿地率标准。
比如成都近几年开发的楼盘,特别是中高档居住小区,绿地率大为提高,作为楼盘销售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城市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化,成都的经济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也建设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适合成都地区气候特点的居住区植物造景模式,通过对已经建好、比较成熟的成都翡翠城小区植物配置和造景的研究,对于成都市现代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与理论参考,环境的质量提升和营造更为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项目概况成都华润翡翠城位于成都市二环路东五段南偏东的位置,北临二环路,南面与沙河相临,西面和府河相临,东面与新成仁路相临,琉璃路由北向南贯穿整个片区中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华润集团历时七年时间打造的1湖2河3公园的优秀品质成熟社区。
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要领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居住区景观作一门学科,将园林生态学贯穿于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发展、改维护自然生态,植物选择上多选择适应力强的乡土树种,善居住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
利用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之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1:6为宜,草皮面积(乔、灌木投影范围除外)不高于绿地面积的30%。
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小区在注重运用色块组合的同时,要摒弃以往的一种大色块造景的误区,色块布置的色彩简洁明快,可按设计者的要求任意作出各种图形图案;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只需要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
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绿色块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色块有金叶女贞、金边黄杨;也可用红绿草、雪叶菊等草本花卉。
2、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住宅楼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
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相变化,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营造春则繁花叶艳、夏则绿荫清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的景观,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相变化的植物。
如:雪松、玉兰、法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和应时花卉等,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季相变化。
另外注意整个小的色相变化,在有色树种的搭配上,可以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以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
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策略1.统一规划设计, 协调布局住宅小区绿地种类多, 有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 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
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 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 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 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 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保持统一。
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 步移景异, 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景观。
2.注重植物品种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时有多种植物可以选择, 对此就需要经过充分的了解后, 根据各类植物的特性以及本地的气候环境进行搭配。
进行品种选择时要考虑植物的色彩、花果期和时序, 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配置层次感的设计。
选择植物时考虑到植物的适应力以及成本问题应该优先选择本地植被, 为了不使小区风景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也可适当选择一些适合种植的新品种植物, 丰富景观。
3.充满生活气息由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主要的作用是为居民提供休息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园林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从而使园林景色贴近人们生活, 充满生活气息。
根据这一点, 在进行园林草地的选择时就应该挑选践踏性较强的品种;另外, 在园林中可以加入一些健身器材, 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设计理念。
4.营造住宅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现在的主流设计小区景观的方法是先造楼再造景,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工景观的出现。
这些人工景观看上去不自然, 违背了自然规律, 并不利于小区中自然生态循环的发展, 同时也增加了后续生态维护的费用。
因此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时应特别注意居住区内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要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居民对于环境的破坏, 从而营造出住宅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5.强化养护管理在完成园林绿化施工之后, 一定要重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 有效提升苗木的存活率。
探究南方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注重房屋质量的同时,也对居住区附近的绿化愈加的重视。
根据这一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国福建省现阶段居住区绿化情况,对居住区植物选择的问题以及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和具体方法进行剖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促进我国居住区绿化情况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配置前言城市居民一生中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度过的,因此,居住区的建设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又构成了居住区最为人性化的交流场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选购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小区的景观环境,因此,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结合小区的自身特点和当地的植物种类及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运用生态学、美学、风水学等原理,合理搭配植物,营造适合于当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创造优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一、居住区栽植植物选择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福建省多个居住区绿地的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发现,发现大多居住区在植物选择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注重生态地理环境盲目选择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不同绿地性质不同、立地条件各异。
在选择栽植植物时,不重视根据绿地性质、立地条件(土壤厚度、光照等)、观赏及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造成植物和管网之间的矛盾。
2追求所谓的高档为了提高绿化档次,大量使用边缘树种和异地树种,随意搬来名贵花木追求所谓的高档。
这种不顾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不遵循自然规律的人为景观,连植物的成活及正常生长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良好的景观效果了。
而且即使能勉强维持这种景观,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物业管理的资金和难度。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区绿化的基础。
同时,宅旁绿地对整个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起到了美化、装饰、标示的效果,合理地设计宅旁绿地,能使植物与建筑景观相得益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宅旁绿地作为小区点、线、面绿地系统中面的绿化形式它不但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小区绿地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
1、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特点与设计原则
1.1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特点
1.1.1 贴近居民,领有性强。
宅旁绿地是送到家门口的绿地,其与居民各种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
宅旁绿地属于半私有性质,常为相邻的住宅居民所享用。
因此,居住小区公共绿地要求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而宅旁绿地则可以由住户自己管理实行自由的绿化模式,而不必推行同一种模式。
1.1.2 绿化为主,形式多样。
宅旁绿地通常面积较小,多以绿化为主。
宅旁绿地较之小区公共集中绿地相对面积较小但分布广泛,且由于住宅建筑的高度和排列的不同,形成了宅间空间的多变性,绿地因地制宜也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宅旁绿化形式。
1.1.3 以老人、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
宅旁绿地的最主要使用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老人、儿童是宅旁绿地中游憩活动时间最长的人群,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游憩要求是宅旁绿地绿化景观设计首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