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8课 之《编钟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语文下册《编钟》ppt
ppt简介:
《编钟》一课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化,展现了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编钟是中华民族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的最初的.音乐,神奇又美妙。
本课用明显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在知识能力方面,训练重点是: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特点,并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古代的编钟》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古代的编钟》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编钟的历史、造型、纹饰以及音乐特点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编钟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编钟的发展历程和精美绝伦的编钟艺术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编钟这一特定题材,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编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编钟的历史、造型、纹饰以及音乐特点,学会欣赏编钟艺术品,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编钟的历史、造型、纹饰以及音乐特点。
2.难点:欣赏编钟艺术品,培养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编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古琴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编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图片,了解编钟的造型、纹饰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编钟的艺术价值,培养审美能力。
3.课堂讨论: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编钟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编钟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欣赏与实践:教师播放编钟演奏音频,让学生感受编钟的音乐魅力。
编钟美术教案【篇一:编钟美术教案】《古代编钟》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并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增长率的主渠道。
其中,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品德、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
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为基础。
1.教学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合作探究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
这一泥工制作课的展示,正是想尝试如何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2.教学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
这一教学的创设:欣赏古代编钟、倾听古代编钟美妙的声音,正是想抓住通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创造的编钟来体现集体的智慧,通过这一教学,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
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尝试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这也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教学者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
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
教案标题: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案年级:五年级下册学科:美术教材版本: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具有艺术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2. 科学现象的艺术表现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现科学现象2.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科学现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艺术作品图片,教学PPT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科学现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科学现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从中发现美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科学也可以具有艺术性,今天我们将要探讨如何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艺术作品是如何表现科学现象的?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科学现象转化为艺术作品,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科学现象作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2. 学生可以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表现所选科学现象的艺术性。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和过程。
2.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沪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古代的编钟》教学设计设计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制作工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编钟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古代编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古代编钟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
3. 古代编钟的绘画表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古代编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古代编钟的复杂结构与美观外观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艺术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编钟图片、教学课件、编钟模型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古代编钟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引导学生欣赏编钟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绘画表现方法学习: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古代编钟,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4. 学生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绘制古代编钟,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绘画表现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沪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古代的编钟》教学设计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绘制一幅古代编钟的绘画作品。
2. 要求:作品要体现出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绘画表现方法;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构图饱满,具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