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形的魅力 (2)第2课形体的组合 (4)第3课抽象的雕塑 (6)第4课学构图 (8)第5课静物写生 (10)第6课喜怒哀乐 (12)第7课夸张的脸 (14)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6)第9课写意蔬果 (19)第10课写意动物 (21)第11课学画松树 (23)第12课十二生肖 (25)第13课风筝的魅力 (27)第14课微观世界 (29)第15课会亮的玩具 (31)第16课小布偶 (33)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 (35)第18课旅游节 (37)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 (39)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41)第1课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第1课: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掌握形状的基础概念及多样性,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形状来构建富有艺术感的画面。
2.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造型元素——形状的魅力,并尝试自主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作,从而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深入理解形状的概念及其多样性。
2. 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形状来构建画面。
教学工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 展示多种平面形状供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对形状进行分类与归纳。
2. 引入课题:“形的魅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发展阶段:1. 深入剖析“形的魅力”的特点,通过展示各种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对形状进行详细分类,包括几何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与自由形(如随手画的形状),使学生对形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3. 分析形状的特点,包括规则形(如几何形、几何直线形等)与不规则形(如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不同形状的特点。
三、拓展阶段:1.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各种形状构建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进行制作步骤的示范,确保学生明确操作步骤。
四、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幅画作,旨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升操作能力。
五、练习与辅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质量。
六、作品展示与评述:1. 组织小组内展示,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相互评述,培养批判性思维。
2. 邀请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提升自我认识与表达能力。
七、整理与收拾: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形状在其他创作领域的应用,如装饰像框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学构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4课学构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图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构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构图不饱满、重心不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构图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构图合理的画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知识,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构图技巧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的画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构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构图的基本概念,讲解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构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构图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构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构图基本概念•构图:画作中的布局和安排•构图原则:平衡、对比、节奏、和谐构图方法和技巧•饱满构图:避免空白,使画面更丰富•重心稳定:保持画面稳定感•对比与和谐:运用对比色和相似色,使画面更具层次感•视觉焦点:设置视觉焦点,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构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一、教材相关信息教材名称: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b. 学习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c. 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d.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观察、实践、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b. 通过小组合作、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c. 通过示范、指导、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热爱;b. 培养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自信和兴趣;c.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 单元一:中国传统美术之书法a. 谈论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b. 学习基本的书法字体和笔画;c. 体验传统书法的写作过程;d. 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2. 单元二:中国传统美术之绘画a. 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b. 学习简单的传统绘画技法,如工笔画、写意画等;c. 分析传统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d. 创作简单的传统绘画作品。
3. 单元三:中国传统美术之水墨画a. 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b. 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点、线、面的运用;c. 观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理解其艺术表现手法;d. 创作简单的水墨画作品。
四、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传统BOOK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学习传统绘画和水墨画的基本技法;3. 观摩和分析传统书法、绘画和水墨画作品。
五、教学难点1. 学习并掌握中国古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字体;2. 学习并掌握传统绘画和水墨画的基本技法;3. 理解并运用传统艺术表现手法。
六、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设计a.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b.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和示范书法、绘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c. 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模仿书法字帖,模仿传统绘画作品,运用水墨画技法等;d.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和水墨画作品;e. 作品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
《十二生肖》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一、课标分析《十二生肖》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二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用彩泥、剪纸、拼贴等各种形式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形象,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
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本课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
根据教材要求,用黏土制作十二生肖,或用剪纸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
二、教材分析学习剪纸或拼贴制作等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接触传统泥塑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夸张想象能力等,在学习中体会巧手创造美的乐趣,用泥塑或剪纸等形式制作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活动中,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创作,在玩中体现审美情趣。
三、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值自主意识开始形成的年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都逐步形成并完善。
他们希望像成人一样去表达,但是尚力不从心。
因此本课教学通过十二生肖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泥塑的技能技巧两方面,帮助学生找到并巩固可以达成表达性自我表现的方式方法。
三、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生肖的来历、与生肖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艺术表现手法,学会用彩泥制作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生肖的特征并且通过教师示范复习巩固黏土制作技法,捏塑的基本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十二生肖文化背景;学会用彩泥塑造有创意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块面等方面塑造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教学策略:运用交流法、游戏法、观察比较法,启发学生充分感受十二生肖的美术表现形式多样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运用观察法、演示法、实践法引导学生用夸张、拟人、变形等艺术手法表现十二生肖逐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教学媒材:教师:搜集与生肖有关的图片资料,课件,彩泥、泥塑范作等。
2024小学美术五年级人教版下册《人物肖像绘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人物肖像绘制的基础技法;2.理解人物肖像绘制的构图要素;3.培养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4.提升绘画态度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擦、人物肖像绘制示例;2.教学环境:美术教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人物肖像作品,激发学生对肖像绘制的兴趣与热情,并引发他们对人物形象及特征的观察与思考。
2.讲解技法(20分钟)(教师出示画纸和铅笔)教师演示基本的人物肖像绘制技法,包括勾勒轮廓、补充细节和阴影处理等。
同时,注重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示范实践(3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铅笔,要求学生按照示例进行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步骤和技法进行练习,尝试绘制一个简单的人物肖像。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情感。
4.构图要素(20分钟)(教师出示人物肖像绘制示例)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人物肖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构图要素,如人物比例、线条运用、表情和姿态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以促进对构图要素的理解和运用。
5.创作实践(30分钟)(教师提供彩色铅笔和橡皮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师的指导,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绘制,注重运用之前学习到的技法和构图要素。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创意和想法,培养自主创作能力。
6.展示交流(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合作学习和艺术创作的共同成长。
四、课堂延伸本堂课围绕人物肖像绘制展开,可以开展以下延伸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知识: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家人的照片,进行更加逼真和细致的人物肖像绘制;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欣赏大师们的人物肖像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绘画活动,共同创作一幅大型人物肖像作品,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学生概况分析:本届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他们突出的特点是绘画风格大胆、绘画讲究色彩,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内心世界。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二十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设计应用类型有6课涉及,造型表现类涉及17课,欣赏与评述涉及6课,综合与探索有1课。
加设一节手工课,内容为《为父母制作生日卡片》。
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4、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基本措施:1、认真备课:课前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制作好范画、手工示范作品和制作教具。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利用视觉形象,讲清重、难点、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加强辅导,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手把手地去教,让学生充分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计划,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整个教学的良性循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精选篇2一、学生概况分析:本届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他们突出的特点是绘画风格大胆、绘画讲究色彩,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教案一:画家的艺术世界目标学生通过研究画家的艺术世界,了解著名画家的作品及其风格。
教学内容1. 学生研究著名画家的生平和作品,如达·芬奇、梵高等。
2. 学生观察画家的作品,分析其风格和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著名画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画家的生平和作品:教师讲解著名画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艺术世界。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不同画家的作品,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4. 制作展板: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画家,制作展板展示画家的生平和作品。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展板,并相互评价和欣赏。
教案二:创造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研究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 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雕塑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例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创造力的重要性。
2. 创造力的培养方法:教师介绍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如观察、想象、思考等。
3. 艺术创作活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手工等形式。
4.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5. 综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和提升创造力。
教案三:中国传统绘画目标学生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技法。
教学内容1. 学生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名家作品。
2. 研究绘画的历史和发展: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研究基本技法:教师示范和引导学生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造型等。
4. 练和创作:学生进行练和创作,通过模仿名家作品和自由创作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5. 展示和欣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2024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一、判断题:1.素描中,我们只需要用黑色的铅笔来描绘物体的形状和光影。
(答案:错误,素描中可以使用不同硬度的铅笔来描绘物体的层次和光影。
)2.中国的剪纸艺术主要用在节日和庆典中,以红色为主。
(答案:正确)3.色彩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答案:正确)4.人物画中,人物的比例是“三庭五眼”,即脸的长度是三个眼睛的宽度。
(答案:错误,应该是“五眼三庭”,即脸的宽度是五个眼睛的宽度,脸的长度是三个眼睛的宽度。
)5.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粗线条可能表达强烈的情绪。
(答案:正确)二、选择题:6.下列哪种形状不属于基本几何形状?(A.圆形B.椭圆C.星形 D.正方形)答案:C.星形7.以下哪种颜色是冷色系的代表?(A.红色B.黄色C.蓝色 D.橙色)答案:C.蓝色8.中国画的特点不包括哪一项?(A.水墨渲染B.透视严谨C.留白D.笔墨韵味)答案:B.透视严谨9.以下哪种工具不是绘画工具?(A.画笔B.铅笔C.电脑D.蜡笔)答案:C.电脑10.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平面艺术?(A.绘画B.版画C.雕塑D.漫画)答案:C.雕塑三、填空题:11.美术的基本元素包括形状、______、线条、色彩和质感。
(答案:空间)12.中国的陶瓷艺术在______时期达到了高峰,被誉为“瓷都”的是景德镇。
(答案:唐宋)13.色彩的对比可以是明暗对比、______对比和冷暖对比。
(答案:色相)14.在画人物时,要注意人物的动态,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______来表现。
(答案:肢体动作)15.美术作品的构图要讲究平衡,可以是对称的平衡,也可以是______的平衡。
(答案:不对称)四、简答题:16.描述一下你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并举一个例子。
(答案:抽象艺术是不直接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它强调形状、颜色、线条等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关系,而非具体的物象。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6课小布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小布偶》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制作小布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布偶的制作步骤、制作方法以及布偶的设计技巧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布偶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布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裁、缝纫等。
但布偶制作相对复杂,需要学生耐心细致地完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制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布偶的制作步骤,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一个小布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布偶的制作步骤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布偶的设计技巧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布料、剪刀、针线、填充物、示范小布偶等。
2.学具:学生自带布料、剪刀、针线等制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示范小布偶,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小布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制作小布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作过程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布偶的制作步骤:选布、剪裁、缝制、填充、装饰。
同时,教师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开始动手制作小布偶。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第一单元:欣赏山水画教案1:欣赏山水画教学目标:- 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掌握用简单线条勾勒山水画的技巧- 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山水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欣赏:展示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欣赏。
3. 分享:引导学生分享对山水画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
4. 示范:老师演示用简单线条勾勒山水画的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
5. 练: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自由发挥练勾勒山水画。
6. 创作:学生根据自已的想法和感受,用简单线条勾勒出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7. 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教学资源:- 展示图片或视频- 纸和铅笔- 学生的山水画作品第二单元:探索色彩世界教案2:认识和运用基本色彩教学目标:- 了解基本色彩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基本色彩的混合和运用技巧- 培养对色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物体,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认识:介绍基本的色彩分类和特点,如红、蓝、黄等。
3. 混合:教授基本色彩的混合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亲自尝试混合出不同的颜色。
4. 运用:引导学生将认识到的色彩知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如给图片上色、画色彩填充图案等。
5. 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教学资源:- 不同颜色的物体- 颜料和调色板- 学生的绘画作品第三单元:乐享音乐绘教案3:绘制音乐符号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音乐符号及其含义- 掌握简单的音乐符号的绘制方法- 培养对音乐符号的认知和绘制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简单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认识:介绍常见的音乐符号及其含义,如音符、节拍符等。
3. 示范:老师演示简单的音乐符号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4. 练: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自由练绘制音乐符号。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第一课名楼、民居、古塔(欣赏)(1课时)课业类别: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较易见的建筑形式择优进行欣赏,让学生初步涉及建筑艺术领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初步认识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教师用生动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本课中选登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增强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及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报刊杂志和课外读物中,甚至在我们周围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楼房、桥、塔,比如武汉黄鹤楼,我们常常被那巍峨的形象所吸引,往往情不自禁地想上去观赏一番,这就是祖国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祖国的建筑艺术,欣赏名楼、民居和古塔的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建筑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那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与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明白建筑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江南三大名楼。
高楼各地都有,为何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此三楼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优势。
三楼都面江临水,无遮挡、视野开阔,能极目远眺,舟楫帆影,水天一色。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水有灵性,景色有水便活。
而且三楼都濒临的是大江大水,同学们可知此三楼座落何地,面临什么江什么水?学生回答:黄鹤楼在武昌蛇山上面,临长江汉水;岳阳楼在岳阳市洞庭湖畔,腾王阁在南昌面临……(老师补充在赣江与抚河交汇处)。
教师:同学们可曾读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词歌赋?学生:读过毛主席的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处,剩有游人去。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课形的魅力
1、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有:(点、线、形、色彩)等。
2、形一般是指(平面)的形状,它可分为(几何形)和(不规则形)。
几何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不规则形是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3、形的特点
(1)有规则: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2)无规则: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第2课形体的组合
1、自然形体是指在自然界的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几何形体是形
体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
指(人工制成)的一些立体形态。
2、许许多多的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锥体)组合成
的。
第3课抽象雕塑
1、我们看到的雕塑不光有(具体的),还有(抽象的)。
抽象的雕塑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体现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炼概括能力)
2、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
3、创作抽象雕塑可以利用的材料有:(线材、板材、块材)等。
第4课学构图
1、不同的构图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2、绘画构图步骤: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第5课静物写生
1、静物画是指(以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
2、静物写生常用方法是(线描的方法)。
3、写生要注意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4、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5、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第6课喜怒哀乐
1、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笑:眉开眼弯嘴上翘;
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怒:立眉瞪眼牙咬紧;
愁:愁眉缩眼嘴角掉。
2、人物头像画法: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第7课夸张的脸
1、(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
2、经过夸张的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3、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4、脸部的夸张,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额头、颧骨、下巴等)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在现代画中,一些媒介材料经常被用来制作画面的特殊效果,使作品(耐看)而又有(情趣)。
2.作画步骤:
1.准备材料和裱好的纸板
2.涂上有色调的水彩色
3.乘湿时撒上干肥皂粉
第9课写意蔬果
1.中国画写意画法:简练豪放的笔墨,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墨分分五色:焦,浓,轻,淡,重。
3.“随类赋彩”是中国画着色的基本方法,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趣变化和韵味。
4.写意画中讲求“力透纸背”通过(中锋和侧锋),(顺笔和逆笔)的综合运用以及行笔的(徐疾,顿挫,转折)来表现。
第10课写意动物
1.《奔马》现代徐悲鸿,《母与子》现代李燕,《松鼠葡萄》现代齐白石
2.动物活泼可爱因此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虾、蟹齐白石现
代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芦雁图》边寿民(清代)
《奔马》徐悲鸿(现代)
第11课学画松树
1.松树自古以来,都被中国画家们常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2.松树枝干画法:
1.从颈部开始画起,便于向上下发展枝条。
2.做到“树分四枝”有左右,前后的遮挡关系。
3.画树皮用鱼鳞皴(cun),有虚有实,中间圆两边扁长。
3. 松树松针画法:
1.松针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密集的松针。
以“品”字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有浓淡层次感。
第12课十二生肖
1、“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组成,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
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13课风筝的魅力
1.风筝的制作,集手工,彩绘等美术表现形式于一体,是一项极具美感的创作。
2.风筝的制作步骤:
1.先将竹条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
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对风筝进行装饰,彩绘
4.用一根线栓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另一根栓在下端
3.制作风筝时要选用轻,薄材料并注意骨架左右均衡,重心偏上。
第14课微观世界
欣赏与比较的机种方法: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法,剖面观察法。
第15课会亮的玩具
1.机器人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化的象征。
2.制作会亮的玩具可收集:塑料瓶,弹簧,电线,铜片,泡沫塑料等。
3.制作的玩具要美观,有创意。
第16课小布偶
1.布料能贴,能扎,能编,可以利用它们的质感和色调制作小布偶。
2.制作步骤:1.制作支架 2.设计外衣
3.添加局部
第17课电脑美术
1、Windows画图板是电脑绘画、设计软件中最为普及和简便的软件。
2.制作对称图案:
(1)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2)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3、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1)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合成新画面。
第18课旅游节
1、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
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
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
第19课舞台布景
1、在舞台上,用绘画、立体造型、灯光等制成的布景,为剧情发展创设环境,为渲染舞台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舞台是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舞台通常正对着观众席(一面观看),但也有供观众从三面观看或四面观看的。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1、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2、欣赏青铜艺术首先可以从造型上来观赏,其次可以从纹样上来观赏。
再次可以从文字上来观赏。
3、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4、欣赏青铜器艺术
夏朝:乳钉纹爵(造型稳定、挺拔)
商朝:兽面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
四羊方尊(四只形态逼真的大卷角羊构成器皿的主体装饰)
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奇特)
春秋: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身布满龙虎等纹样)战国:虎噬鹿青铜器座(虎形凶猛、刚健)
树形灯(造型精巧、活泼)
宴乐攻战壶(画面人物达一百二十人以上,反映战国时代人们采桑、射猎、宴乐、功战的社会生活)
西汉: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
东汉:铜奔马(马形轻盈、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