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融资ppt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33
三农融资事件案例:农户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路在当今的农村发展中,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以某地区农户融资事件为例,阐述这一案例的成功之处,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案例背景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市场。
然而,由于农户资金短缺、抵押物不足等问题,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该地区开始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二、案例描述为了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某地区推出了一款名为“三农贷”的金融产品。
该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农户,以信用贷款为主,贷款额度根据农户的经济实力、信用状况等因素确定。
同时,该产品还提供多种还款方式,方便农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推广“三农贷”,某地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该地区加强了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该地区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最后,该地区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为农户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环境。
三、案例分析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三农贷”在某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该产品的推出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
其次,该产品的推广增强了农户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
最后,该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例如,金融机构在审核农户信用状况时可能存在偏差,导致部分信用良好的农户无法获得贷款。
此外,部分农户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仍然有限,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总之,“三农贷”的成功案例为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农产品订单融资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农产品订单融资业务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订单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购买者签订的契约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从理论上讲,订单农业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助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产品供给结构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从实践意义看,订单农业既有助于改变“小农经济”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低收益等问题,达到缓解环境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等目的,又能有效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起到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和粮食产量、促进第一产业发展的作用。
农产品订单融资通常是指在订单农业生产过程中,企业或者农户凭借买方产品订单作为授信依据,由银行或者其他金融组织提供专项贷款,企业或者农户将获得资金用于购买订单农业所需材料并组织生产,由贷款提供方对资金流和物流实施监控,在农产品交付并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农产品订单融资属于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范畴,是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能够为订单农业生产主体提供生产所需资金,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促进订单农业持续发展。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农产品订单融资业务发展较好。
比如,美国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通过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并用于农业放贷,赋予金融机构自主处理农产品订单融资业务中的风险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和金融创新等相关问题的权限。
又比如,日本建立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村金融体系,前者主要满足农业发展的一般资金需求服务,后者主要满足农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时间长、风险高的融资需要,为订单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国内看,我国农产品订单融资业务发展明显滞后。
2002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的意见》,订单农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2012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推动订单农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产品的案例分析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业发展尤为重视,但是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的特点,加上信息不对称造成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农业经营者提供贷款,使得农业发展受到制约,为解决农业融资问题,Z市成立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积极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本文以Z农担推出的融资担保产品“兴农担”为例,介绍了“兴农担”产品基本情况,并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兴农担审核过程,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贷担保;兴农担产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弱质性始终难以扭转,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农业发展的资本支持不力,由于农业生产需要承担各种不确定风险,所以金融机构不愿为农业经营者提供资金,从而产生农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1]。
为将金融“活水”引入农业,促进三农发展,国家积极构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Z农担为响应国家积极探索业务发展模式,以期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兴农担”产品基本情况Z农担作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为有效缓解农户在种植、养殖生产工作中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Z市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切实落实普惠金融的使命,推出了“兴农担”批量农担金融产品。
“兴农担”是Z农担公司为Z市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出的创新型融资担保产品。
“兴农担”产品的年担保费率为借款总额的1%,连同银行贷款利率年综合融资成本一般控制在8%(含)以内,具体银行利率与银行协商确定,担保期限为12个月。
“兴农担”作为批量业务产品较传统担保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简化了反担保要求以及审批流程,开通了批量业务绿色通到,产品推出后单笔业务办理时间为4天,最短时间可以在两天内完成,及时的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慢的需求。
“兴农担”产品共分为种植类和养殖类,具体分类情况如表1。
表 1 兴农担产品分类产品分类产品名称最低种植面积(亩)/最低存栏量(头/只)种植类马铃薯担100玉米担50杂粮担100菌类担10葡萄担10杂果担50蔬菜担50糖料担100饲草担100中药担500养殖类肉牛担8肉羊担50鸡兔担300肉猪担30(除去幼猪)二、兴农担产品案例分析(一)公司基本情况X公司主营业务为中草药种植、花卉种植初加工及销售等。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案例导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催生了农业中小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在这个传统银行较少涉足的领域,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采用产业垂直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核心农业企业的雄厚实力,有效的服务于上下游综合实力较弱的农户或经销商,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介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其相关案例。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农业企业是推动经济的重要力量,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加快实施和推进阶段,但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农业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发展得不到提升。
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众多金融机构和互金平台也发现这一契机,从而迈入该领域。
根据2016年8月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2014年,我国三农金融缺口就已超过3万亿元;2015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125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3200亿,发展空间广阔.一、农业企业融资难农业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农业企业一般基础相对薄弱,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内部公司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等不健全、不规范,并且大部分的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不高,导致企业的持续提高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业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包括内控制度、市场意识等方面,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经营发展过程中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或市场的冲击,将面临较大的风险,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并且农业企业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特性,也增加了其风险性。
(二)企业的信用等级低对于大多数农业小企业而言,存在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利润水平较低,经营规模小,且企业管理的规范度、财务真实性较低,管理者信用意识淡薄,使得农业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低,影响了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缺乏抵押担保物抵押和担保是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发放贷款的重要保证,但大多数农业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或产业基地建设,固定资产不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比如专用设备无法抵押,土地普遍少,担保公司又不愿意提供担保,导致了农业企业申请贷款的成功率很低。
农村金融知识培训课件目录CONTENTS•农村金融概述•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案例分析与实践01农村金融概述农村金融的定义与特点总结词农村金融是指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保险、证券交易等。
其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高风险性和服务对象的分散性。
详细描述农村金融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其服务对象包括农户、农村企业、农业经济组织等。
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农村金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此外,由于农业生产的收益不稳定,农村金融面临较高的风险。
最后,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农村金融服务对象也较为分散。
农村金融的重要性总结词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农村金融能够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满足其生产和生活需求。
通过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金融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详细描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到现在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已经形成了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体系。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资金来源有限等。
未来,中国农村金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农村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02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机构01020304提供存贷款、汇兑等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力量。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利用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为农民提供储蓄、汇款等服务。
设立在县级以下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农户提供的短期、小额贷款,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产品加工。
农业推广实践案例分析^p农业推广实践案例的评价指标一、项目选择1.特色项目2.普通项目二、技术要点1.专业知识2.项目技术三、融资方式1.民间融资2.银行借款3.政府扶持四、成本核算1.成本最小化2.利益最大化五、营销方式1.常规产品2.特色产品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单位面积收入2.总收入3..致富他人4.生态环保1.莲藕-黑鱼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好20__年年初,江苏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常红社区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利用低洼地260亩连片种植莲耦并与黑鱼混养,实现了鱼、耦生态共生的良性循环利用。
该养殖模式是先在低洼地四周开挖宽3米、深1.5米的沟渠,供黑鱼和鲫鱼活动。
3月放养100克/尾左右的黑鱼种10000尾,并套养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每亩15公斤。
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投饵,黑鱼靠捕获鲫鱼及鲫鱼所繁殖的小鲫鱼生长,黑鱼和鲫鱼的活动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促进莲藕的生长,提高莲藕的产量,而莲藕的一些烂根腐叶及昆虫又可为鱼类提供饵料。
这种生态混养模式既为市场提供了新鲜莲藕蔬菜,又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是农民养殖专业户提高养殖收益,丰富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
至年底预计黑鱼可长至每尾0.5公斤,亩产可达15公斤,亩效益可增收600元,加上每亩可收获莲耦20_公斤,莲耦效益每亩可达6000元。
这种莲藕、黑鱼混作模式全年预计可达亩均收益6600左右,这样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260亩莲藕、黑鱼混作模式预计全年可达收益170万元左右。
2.“6日科技大课堂”为农民撑起致富伞“8月份是砂糖橘放秋梢的主要时期,管理重点是促梢、壮梢、壮果;金橘主要预防溃疡病、锈壁虱等病虫害;近期要注意补充果树的中微量元素 (8)6日是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圩日,该乡党委、政府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莫志南前来讲授8月果树管理技术,近20__名农民聚精会神地听课。
据金宝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富财介绍,20__5年10月开始,每个月的6日,该乡都聘请市、县农业专家前来现场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从未间断过,因而被当地农民称为“6日科技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