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暂行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450.50 KB
- 文档页数:75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X州至X州铁路桥涵工程**-X标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审批人:京沪高速铁路XX段监理X标项目部二00八年二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铁路工程测量第三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第四章桥梁工程第五章涵洞工程第六章原材料质量检验第七章安全监理细则第八章环境保护第一章编制说明新建铁路京沪高速铁路X州至X州**-X标桥梁监理细则编制依据为: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2213-2005)4.《京沪高速铁路**至徐州**-**段施工监理规划》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验收标准》(TB10425—1994)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2210-2005)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1999)8.《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9.《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10.《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11.《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1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2003)13.《京沪高速铁路新建工程施工图特大桥、大桥、小桥、公跨铁桥梁设计图》14.《京沪高速铁路新建工程施工图涵洞设计图》15.《京沪高速铁路新建工程施工图渡槽设计图》16.其它有关规范、标准等。
本监理细则作为京沪高速铁路新建工程**-**桥涵监理人员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望各位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其质量控制要点及验评要求。
本监理细则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现场监理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搜集有关资料,及时向监理项目部提出,监理项目部将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同时各监理组要根据各自管段工程特点编制更加详细的监理细则,使监理细则达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时效性。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会议资料供参考,应以正式发布为准)二○○四年十月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会议资料供参考,应以正式发布为准)二○○四年十月北京前言本暂行规定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在《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铁建设(2003)13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吸收了国际咨询意见,修订而成.鉴于本暂行规定是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制定的,我国尚无高速铁路实践经验,在采用本暂行规定中,必须参考国内外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计算、全面评价,并得出安全可靠结果,不能以满足标准的个别条款进行结构安全稳定性和系统功能评价。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依法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采用本暂行规定并不免除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运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照搬照套标准。
本暂行规定共分8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
另有6个附录。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1。
总则对运输组织模式、设计速度、设计年度、主要技术标准中最小曲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度、建筑限界等结合最新研究意见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时,将部分共性内容纳入了总则。
正线按双线双方向设计。
2. 线路调整了“一般规定”一节,将部分共性的标准要求纳入总则;对最小曲线半径、限速地段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选用原则、防护栅栏警示标志设置标准等进行了修正,对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3。
路基对路基面上电缆槽、接触网杆柱的布置进行了修改;对路基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补充了E Vd检测标准;路基基床表层增设了沥青混凝土,以加强防水和防冻;规定高速铁路路基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土源性质进行改良;路桥、路涵过渡段采用纵向正梯形断面形式,取消加筋土过渡段的结构形式,补充了所有路涵均需设置过渡段的规定,并按节单独编制;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及其地基条件结合国际咨询意见进行了修改;对其他有关条文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XXXX1总则1.0.1为统一客运专线铁路的桥涵工程施工标准,保证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下简称指南)。
1.0.2本暂规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200km/h~35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
1.0.3本暂规主要编写依据如下:1《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修订版);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3《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3)。
1.0.4客运专线桥涵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要加强对农田水利、文物和风景区的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并做到文明安全施工。
1.0.5桥涵施工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
当采用未列入本“暂规”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时,必须制订不低于本暂规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施工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桥涵施工技术水平。
1.0.6桥涵施工中采用的大型机械、工程材料、试验和检测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具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1.0.7高速铁路跨线工程施工时,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施工与运输的相互干扰,确保行车安全。
1.0.8桥涵工程施工中所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铁道部颁布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和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1.0.9桥涵工程施工中除应按本暂规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施工准备2.1施工调查和技术准备2.1.1施工单位中标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研究,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据以进行施工调查。
2.1.2施工调查的依据:1工程招标文件及补充规定;2施工承发包合同文本;3施工设计文件。
2.1.3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跨越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最低水位、常年水位及相应水位的流速,河道通航条件及标准,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当地降雨、降雪量,冰冻期,风向和水速,全年的天气温度及气候状况。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实施细则一、施工目标二、施工准备1.施工前必须进行土质勘测,了解施工地区的土壤情况和地质特点。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施工方案。
2.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三、施工过程1.开挖土方:根据设计要求和土质勘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开挖深度,确保路基夯实。
2.填筑路基:采用土方充填、碎石填筑等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填筑,确保路基的平整和坚固。
3.路基夯实:使用夯实机械进行路基夯实,夯实密实度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排水设施的建设:在路基上设置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顺畅。
5.施工监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6.施工记录:对每个施工阶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时间、施工人员和使用的材料等。
四、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方案必须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且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
2.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证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稳定和安全。
五、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严禁在施工区域内乱丢乱扔物品。
2.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3.施工区域必须有专人进行管理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4.施工过程中严禁酒后作业和违规操作,如有违反将严肃处理。
六、施工进度和验收1.施工进度必须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如有延误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施工验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
七、总结京沪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实施细则的制定对于施工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施工过程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施工质量稳定和安全,为京沪高速铁路的顺利建设和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京沪高速铁路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暂行规定(报批稿)二○○三年十一月前言为了加强京沪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根据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关于《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标准研究编制》计划安排的通知”(高速办[2000]8号)要求,按照《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并参考《秦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细则(试行)》及《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应与《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配合使用。
本规定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施工准备、地基处理、路堤、路堑、过渡段、特殊路基、路基防护及排水、路基附属及相关工程、环境保护。
另有2个附录。
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处(合肥市望江东路96kgn ,邮编:230023),并抄送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编:100844)、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本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定组织编写单位: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本规定主编单位:中铁四局集团公司本规定参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公司、中铁二局集团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
本规定主要编写人员:袁广龙、何贤军、赵伊平、章国辉、孙四平、万为胜、覃国俊、刘凯年、王崇新、袁秀英、赵勤俭、林原、吴波、辛维克、黄直久、石斌、祝景寰、尤昌龙、李学乾、王兴荣、张在保、叶阳升、史存林、邵丕彦、罗强。
1 总则1.0.1为了统一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 总则1.0.1为了加强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仅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本暂行规定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依据:1、《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13号)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1.0.4施工单位作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1.0.5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并做到文明安全施工。
1.0.6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取得的质量数据应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所用方法和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0.7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8 对于本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其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另行制订补充规定。
1.0.9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工程施工质量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反映工程施工过程或实体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0.2验收acceptance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总则1.1 本规程适用于高速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2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并负责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1.3 本规程应与高速铁路桥涵工程设计文档相一致,如有不明之处,应当及时沟通解决。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1 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按照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2)确定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明确每个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责任;(3)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4)制定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2 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提交监理单位审核,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2.3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1)明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人员和责任人;(2)收集相关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3)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计划和流程,并明确审核程序。
2.4 施工组织设计应当经过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核,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第一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2)清理施工区域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3)验收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符合要求;(4)确定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进行安全培训。
3.2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第二节施工场地准备3.3 施工场地准备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确保施工条件的满足。
(1)清理施工场地,平整土地,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性;(2)搭建施工设施,如施工平台、塔吊、施工通道等,确保施工设施的稳定和安全;(3)设置施工标志和警示牌,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有序。
3.4 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场地进行勘测和测量,确定施工界线和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准确进行。
京沪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架设施工实施细则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二○○八年二月前言为规范京沪高速铁路参建各方建设行为,细化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减少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做到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精细管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目标,总指(公司)组织编制了京沪高速铁路站前主要工程施工实施细则: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实施细则;路基工程施工实施细则;隧道工程施工实施细则;桥梁桩基施工实施细则;路基CFG桩基施工实施细则;简支箱梁预制架设施工实施细则;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实施细则。
本细则共有5章,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准备,第三章箱梁预制,第四章箱梁架设,第五章质量检验。
本细则参照《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相关技术文件及箱梁管理和施工经验编写。
在执行本细则的过程中,可根据工程进展和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矛盾之处,请以标准为准。
本细则可作为参加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各级人员的自学或培训教材.本细则由总指(公司)组织编写,中铁十六局集团参与编写。
本细则由总指(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解释。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施工准备 (3)第一节制梁场规划 (3)第二节设备选型 (9)第三节试预制及技术参数试验 (11)第四节批量验收和颁发许可证等基本程序和相关要求 (12)第三章箱梁预制 (20)第一节总体技术要求 (20)第二节箱梁制作施工工艺流程 (21)第三节模板加工、制作及拼装 (21)第四节钢筋加工、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 (28)第五节箱梁混凝土施工 (37)第六节预应力施工、管道压浆及封端 (44)第七节移梁及存梁 (49)第八节桥面防水层、保护层施工 (50)第九节预埋件安装 (51)第十节标志及制造技术证明书 (52)第四章箱梁架设 (52)第一节施工准备 (52)第二节预制箱梁架设 (54)第三节特殊条件下架梁作业 (61)第四节架桥机转场及调头 (62)第五节支座安装 (65)第五章质量检验 (67)附录一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或纠正措施 (82)参考资料: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指导书 (89)参考资料:TGM铁路桥梁支座灌浆料技术说明 (113)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全线桥梁设计情况京沪高速铁路正线桥梁数量大,具有新材料使用广、新技术要求高、施工复杂的特点。
1 总则1.0.1 为统一京沪高速铁路的桥涵施工标准,保证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暂行规定(下简称暂规)。
1.0.2本暂规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的施工。
1.0.3本暂规主要编写依据如下:1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修订版);2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3 《铁路桥涵施工规X》(TB10203-2003)。
1.0.4 桥涵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要加强对农田水利、文物和风景区的保护。
1.0.5 桥涵施工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
当采用未列入本“暂规”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检测方法时,必须制订不低于本暂规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施工中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桥涵施工技术水平。
1.0.6 桥涵施工中采用的大型机械、工程材料、试验和检测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具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1.0.7 高速铁路跨线工程施工时,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减少施工与运输的相互干扰,确保行车安全。
1.0.8桥涵工程施工中除应按本暂规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施工准备2.1 施工调查和技术准备2.1.1施工单位中标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核对和研究,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据以进行施工调查。
2.1.2施工调查的依据:1 工程招标文件及补充规定。
2 施工承发包合同文本。
3 施工设计文件。
2.1.3 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 跨越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最低水位、常年水位及相应水位的流速,河道通航条件及标准,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当地降雨、降雪量,冰冻期,风向和水速,全年的天气温度及气候状况。
2 桥梁附近地形地貌、河床地质构造、当地最大的冻结深度、地震烈度等。
3 可供利用的山坡荒地、需要占用的耕地和拆迁的建筑物、施工期内对当地水利排灌和交通设施的影响。
4 当地劳力和生产物资供应、工业加工、通信设施和水陆交通运输、水源和电源等供应能力、砂石料源、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生活物资等供应情况。
5 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施工队伍应注意的事项等。
6 修建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运输组装场地、施工防排水措施的资料。
7 桥梁所在的位置、地形、交通运输及跨线工程情况,并提出可行性施工方案(现场桥位制梁或预制后架设)。
8 采用现场桥位制梁时应调查地基承载力、排水条件、桥下通行和通航条件等。
9 当采用桥梁预制和运架施工方案时,尚应调查以下内容:1)施工便道、路基、桥梁墩台等有关运架梁的施工情况及施工资料。
2)对运梁车及组装后的架桥机运行地段的高压线、通讯线、广播线、立交桥、渡槽及一切影响架桥机走行净空和工作净空的障碍物进行调查测量,提出解决办法并要求在运架梁前完成整治工作。
3)特殊困难架梁体地段的地形、各桥电力供应情况及道路运输情况。
4)材料及梁运输路径和架桥机架设顺序。
2.1.4 施工调查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
施工调查时,应携带必要的文件、图纸及重点工程的设计资料等,采用现场勘察和沿线走访,核对图纸资料。
2.1.5 现场调查工作完毕,应编写施工调查报告。
施工调查报告的内容为:1 工程概况:如线路的经由;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分布;重点桥梁工程情况;施工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工程数量等。
2 施工条件:工程场地情况;沿线交通和供水、供电、供油情况;主要材料和地方材料的供应条件和供应方式,砂石料源情况;临时房屋和临时通信的解决条件等。
3 提出以下施工建议方案:1)施工区段划分,施工队伍驻地、大型临时工程的布置。
2)施工道路的布局。
3)施工供水、供电网络和工地发变电站的设置。
4)砂石料场选定和场地布置、开采规模、运输方法及供应X围。
5)主要材料供应基地、桥头制梁场等的位置和规模。
6)重点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7)施工机具设备和利用地方机械设备的意见。
8)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的拆迁方案。
9)箱梁运输路径和桥梁架设顺序。
10)施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设计的意见。
11)对现有施工便道的改扩建方案。
2.1.6 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任务要求,应用网络技术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作量计划;材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合同工期的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制架梁辅助工程和水电供应等。
各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在作好施工调查的基础上,开工前应做好所需材料机具的准备工作。
包括:材料供应渠道、材料的储存、机具配备方案、机具购置和调配、砂石料供应等。
施工单位在作施工调查的过程中,应详细调查当地水资源及电力供应情况,作好完善的水电供应方案。
充分利用地方电讯设备,必要时也可架设通讯线路。
2.1.7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它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正式开工前完成。
起重设备、施工便桥在使用前应予以验收并做好记录,使用过程中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高空作业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
2.1.8施工前应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2.1.9正式工程开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工作,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申请开工。
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或施工资料能满足施工需要;2 征地、拆迁、城市规划、环保评估已经完成;3 中线复测及工点放线已完成,施工桩撅完备;4 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已按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5 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6 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7 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8 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已建立和健全;9 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能满足施工要求;材料试验已完成;10 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11 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已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工程不得开工。
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2.2.1桥梁上部结构主要施工设备有以下几种:1 桥位制梁设备:膺架(或移动支架造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挂篮)、X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及其它辅助施工设备。
2 预制梁设备:包括台座、模板、X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吊装及滑移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采用蒸汽养生时还有蒸汽养生设备;以及其它一些辅助施工设备。
3 运架梁设备:包括装梁、运梁和架梁设备。
2.2.2施工单位应根据梁的尺寸、重量、形状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备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其参数,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工程工期、安全和质量。
2.3 辅助工程2.3.1 桥梁施工辅助工程主要包括:存梁场、场内运梁线、大型龙门吊机走行线、供应制梁砂石料的砂石场、修建临时承托结构、钢构件、架桥机的运梁道路。
开工前,应考虑辅助工程特点及施工工期,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出设计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修建辅助工程。
辅助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编制竣工报告。
其内容为:开、竣工日期,施工依据,施工单位,竣工数量,主要材料消耗,工程成本及必要图纸等。
2.3.2当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预制和架设施工方案时,运梁便线及桥上临时轨道应按不同运梁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要平整、顺直,以便箱梁的顺利移运。
2.3.3施工便道应直通工地并与国家公路网连结,并应满足各种设备运输进场的需要。
3 基础3.1 明挖基础3.1.1基坑开挖1 基坑开挖前应做好下列工作:1)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2)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X围和防、排水措施。
2 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
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3 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表3.1.1选定。
基坑深度大于5m 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
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表3.1.1 基坑坑壁坡度注:①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②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③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
4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5 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6 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7 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8 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9 必要时,基坑应进行边坡稳定计算。
3.1.2基坑回填1 基坑宜用原土及时回填,对桥台及有河床铺砌的桥墩基坑,均应分层夯实。
2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所用的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应密实、稳定。
若以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4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3.1.3基坑护壁1 下列基坑开挖后可采用护壁加固:1)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
2)基坑坡度受场地限制。
3)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2 挡板支撑,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3 对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4 用吊斗出土,应有防护措施。
吊斗不得碰撞支撑。
5 喷射混凝土护壁适用于稳定性好,渗水量少的基坑。
喷护的基坑深度应按地质条件决定,但不宜超过10m。
6 喷射混凝土厚度可参照表3.1.3规定办理。
表3.1.3 喷射混凝土厚度(cm)注:(1)本表喷射混凝土厚度适用于不大于10m直径的圆形基坑,未考虑基坑顶缘荷载;(2)每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取决于土层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与渗水量的大小;(3)坑内砂层有少量渗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桩后再喷混凝土,木桩直径约为5cm、长100cm,向下与坑壁成300角打入,一般间距约为50~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