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江西龙虎山导游词介绍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刘。
欢迎你们来到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____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____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全景区面积有____多平方公里。
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
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
元延六年(____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
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
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
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
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____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
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
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
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____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
龙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的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____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连在一起,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
龙虎山旅游景点大全龙虎山,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以其险峻的山峰、秀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龙虎山,游客可以领略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进行登山、观光、朝拜等多种活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龙虎山的旅游景点大全。
首先,龙虎山的主要景点包括,玉虚宫、紫霄宫、天师洞、鸡足峰等。
玉虚宫是龙虎山最大的道观,建于唐代,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宫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文献。
紫霄宫是龙虎山的主要道观之一,它依山而建,气势宏伟,是龙虎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天师洞是龙虎山的核心景点,是道教祖庭,也是龙虎山最神秘的地方,据说天师洞内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太上老君”三个大字,是道教信徒的朝拜圣地。
鸡足峰是龙虎山的主峰,海拔高达1342米,是龙虎山的最高点,登上鸡足峰可以俯瞰整个龙虎山的壮丽景色。
其次,龙虎山的特色活动有,登山、朝拜、观光等。
龙虎山的山势险峻,山峰峥嵘,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登上龙虎山,可以俯瞰周围的山川河流,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每年吸引大量的道教信徒前来朝拜,特别是在道教节日,香火鼎盛,人山人海。
此外,龙虎山的观光项目也非常丰富,游客可以参观道观、古建筑、历史遗迹等,感受龙虎山的文化底蕴。
最后,龙虎山的周边景点还有,三清山、庐山、龙虎山大峡谷等。
三清山位于龙虎山的西北方向,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与龙虎山相距不远,是游客旅游的另一好去处。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奇峰怪石、清泉碧水而闻名,也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龙虎山大峡谷是龙虎山的重要景点之一,峡谷内山峰耸立,溪水潺潺,景色壮美。
总的来说,龙虎山是一处集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特色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登山、朝拜还是观光,都能让游客留连忘返。
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前往龙虎山,感受这座神奇的山川之美。
四大道教名山中国道教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
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
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
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此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
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意。
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
武当山既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又有黄山之奇秀、雁荡之幽雅。
明代张三丰创建的武当派拳术闻名天下。
青城山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齐云山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又称白岳,与黄山比肩而立,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有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乾隆说“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年之内两上齐云山。
齐云山下的河流与小村浑不在意地分出了“阴阳”,点出了“鱼眼”,被张三丰看破玄机,成就了道教名山下,世界最宏丽壮观、形神兼备的天然太极图。
注:还有另外一说法:终南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王重阳在此修道而得名)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是中国汉族固有的宗教。
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
该山与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北)、齐云山(安徽)合称道教四大名山。
(一)鹤鸣山张道陵(34--156)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任江州(今重庆市)县令,后弃官与弟子前往鹤鸣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郊)修道,于顺帝永和六年(141)创立道教,又称五斗米道(入道者须交五斗米),道徒尊他为天师。
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
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
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龙虎山之所以闻名,一是有赖于其山水秀丽可人,二是得益于道教天师派祖庭所在地的影响,且有左河水诗云:“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
道陵纵使神行远,仍让妖魔惧逞凶。
”人们提起道教也往往想起“道都”之称的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龙虎山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道教文化节为龙虎山重要旅游节庆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集道教朝圣、旅游观光、经贸洽谈、民俗采风于一体,是国内唯一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盛大旅游节日。
龙虎山主要风景区有上清宫景区、天师府景区、龙虎山景区、仙岩水岩景区、岩墓群景区、象鼻山排衙石景区、独峰马祖岩景区。
龙虎山最出名的两处景点分别是悬棺和天师府:龙虎山202座悬棺群引发热议。
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
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
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
天师府,全称“清嗣汉天师府”,为张氏历代起居之地,北靠西华山,门临泸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
龙虎山景区景点介绍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距市区28公里,
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有中国“仙都”、“洞天福地”之美誉,是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龙虎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
遗产名录。
龙虎山景区面积达170平方公里,集山、水、泉、洞于一体,有“仙都”之美誉,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
景区由上清宫
景区、天师府景区、上清古镇景区、虎啸岩景区和水月洞天景区
组成。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山
之一。
上清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始建于东汉,兴于魏晋,盛于唐宋。
历代都有扩建和重修。
现存建筑以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重建的正一观为最早的宫观建筑。
天师府又名正一教祖庭,建于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当时正一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隐居炼丹,故称天师府。
—— 1 —1 —。
神州揽胜文化·生活TRAVELED国道都 人间仙境正一神观:拜正一神观,祈幸福平安正一观最早的名称叫“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回龙虎山后,在祖天师张道陵炼丹原址上,立祠祀祖,永宣祖教,也就是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
以后历代天师在每年的三元日,开坛授箓,各地学道者涌向这里,龙虎山因此成为道教传播中心。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
第三十代天师奉敕修建,改称“演法观”,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敕修改称为“正一观”。
1947年毁于火灾。
现在的正一观是2000年在原址上按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占地60余亩,座东朝西,南北对称。
整个建筑群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正一神观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被誉为“昼夜长明羽人国,春秋不老药仙宫”。
正一观后面那片连绵起伏、气势非凡的群峰,就是龙虎山,是百里龙虎山的心脏。
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57岁的张道陵,弃宫不做,携弟子王长从淮河进入江西鄱阳,逆信江而上,进入泸溪河时,被眼前紫色斑斓的云锦石所吸引,发现不远处的这一片连绵起伏、状若龙虎的山峦正是他苦苦追寻、梦寐以求的炼丹修道的理想境245地,于是就在山中苦炼“九天神丹”。
同时,他以老子道德经为至上真经,先后编写了《老子想尔注》、《正一法文》、《云笈七签》和《正一盟威箓》等著作,将道教的成立规仪、受箓办法等确定下来。
神丹练成后,“丹成龙虎见”,便将云锦山改名为“龙虎山”,道教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基本形成了。
老子创建了道家,而张道陵创建了道教。
千百年来,中国道教波澜广阔的发展和弘传皆以龙虎山为起点,所以这里世代被称为“道教圣地”。
象鼻齐云:瞻象鼻神秀,观丹霞奇景象鼻山是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地质奇观。
山势俊美、幽谷云奇,峰峦造型多彩多姿。
晴日,石远峡深,绿树丹崖、石象情真;雨日,雾满龙岗、云霞轻移,象鼻景幻;春天,花满山谷,绿象探春;深秋,红叶扶翠,仙象神怡;晴雨相宜,四时景异,生动体现了龙虎山丹霞地貌的特色。
龙虎山风景区介绍龙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境内,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名山。
这座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古老的道教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
龙虎山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称号,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龙虎山的名字由来自山腰上的两座山峰“龙”和“虎”而得。
整个山脉由红砂岩构成,形成了许多奇特的山峰和壮观的景观。
龙虎山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感受中国古老的道教文化,探索历史悠久的古迹和寺庙。
龙虎山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山脉起伏,峰峦叠翠。
流水潺潺,山石奇特。
在这里,有着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的植物资源。
景区内有多个瀑布和溪流,其中最有名的是“琼台仙井”和“白鹤泉”。
龙虎山还有一条红石峡谷,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石头峡谷”。
这个红色的石头峡谷是由于长期水蚀形成的,具有奇特的地质景观和独特的红色石头。
在红石峡谷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峡谷风光,探索石头洞穴和瀑布。
除了自然景观外,龙虎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历史上,龙虎山是许多道教大师修道和讲学的地方。
景区内有许多古老的道观和庙宇,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岳庙”和“华山庙”。
这些庙宇保存完好,充满了古老的神秘氛围。
在这里,游客可以学习道教文化,参观古老的建筑和文物。
除了道教文化,龙虎山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景区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纪念碑,为游客了解龙虎山的历史增加了乐趣。
其中最著名的是“钓鱼台”和“修仙台”。
钓鱼台是龙虎山最高的峰顶,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龙虎山风景区的美景。
修仙台是道教修道者修行的地方,据说能够增长人寿和修炼功力。
这些历史古迹和纪念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龙虎山风景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活动。
游客可以选择徒步旅行、登山、观光车和缆车等不同的方式来游览风景区。
龙虎山的“三绝”
龙虎山源远流长,是道教文化胜地,也是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并且还有千古未解的崖墓群,这三个特点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的“三绝”。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境内,距鹰潭20千米。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原名为云锦山山麓肇基炼九天神丹,研创道教。
“丹成龙虎见”,山名遂改为“龙虎山”。
龙虎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千米。
龙虎山景区有99峰、24岩、108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千米左右。
龙虎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福建的武夷山和广东的丹霞山也属这种地貌。
明净秀美的泸溪河从山中流过,如一条玉带由南向北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点串连在一线上,从上清古镇乘竹筏顺泸溪河而下的10千米山水景色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龙虎山山水景色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龙虎山水岩景区介绍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早在汉代就有“仙都”之称。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是个红色旅游胜地。
现在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水岩景区吧!
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钟,大钟上写着“龙虎山水岩”五个大字。
绕过大钟,就来到了水岩瀑布前,那瀑布从40多米高的岩石上飞流而下,如同一条白练从天而降。
走在石板路上,还会听到“哗啦啦”的响声呢!
在水岩瀑布的旁边,有一块石头上刻着几个大字“水岩奇观”。
听妈妈说:“这就是水岩的‘奇观’了!”我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上面有许多小洞洞和一些小水珠,好像在为我们表演“魔术”呢!
走完水岩瀑布,就来到了鬼谷栈道。
它全长1000多米,栈道下面是悬崖绝壁。
虽然栈道不长,但是也挺陡的。
在这条栈道上还可以看到鹰潭市区和龙虎山风景。
走完鬼谷栈道,就来到了“仙都”广场。
广场上有许多石头做的动物雕塑。
有天狗、大鹏金翅鸟、龙、马、麒麟……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只长长的龙了。
—— 1 —1 —。
龙源期刊网
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
作者:耘杉
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2期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20公里处的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有一块状如云锦的巨石得名。
传说当年祖天师张道陵行至此山时,被云锦石所陶醉,决定在此结庐炼丹。
“丹成龙虎见”,于是更名为龙虎山。
龙虎山还有因“状若龙虎”而得名之说。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悬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唐代顾况,宋代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元代赵孟,明代宋濂、徐霞客,清代袁枚等许多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在龙虎山留下了诗文和题刻。
张天师在龙虎山传承63代、历时1900多年,使龙虎山成为被公认的中国道教第一山
龙虎山因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和东汉道士张道陵名扬天下。
《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瀑布斜飞,藤萝倒挂”等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8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与弟子入鄱阳湖,上龙虎山传黄帝九鼎丹法并创立了道教、撰写了《老子想尔注》。
后来,他携带弟子入蜀布道,治病祛灾,深得人民爱戴。
唐朝视道教为国教。
但从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道陵第20至23代子孙并无重要建树。
此间仅建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
两宋时期,龙虎山道教成为与茅山、阁皂并立的三山符之一。
张道陵后嗣的24至35代,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
经过200余年的发展,龙虎宗跃居为三山符之首,龙虎山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不仅旧有宫观得到扩建、赐额,而且新建宫观近20所。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新建宫观达37所。
张道陵的后嗣从36至41代,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
其38代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位居诸符派之首。
明代,龙虎山道教继续得到发展。
此期嗣教的张道陵后嗣为42至49代。
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天师,后来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
到清代,朝廷对张道陵后嗣多加贬抑,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道渐趋衰落。
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63代,历时1900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教派。
张道陵曾与孔子齐名,素有“北孔南张”之称。
坐落于上清镇中部的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祈神的处所,道教最早的发祥地,天师道祖庭,并尊为“宰相家”、“大真人府”。
天师府北靠西华山,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占地3万多平方米,有“南国第一家”之称,其规模以及历史、艺术价值,堪与曲阜的孔府相比。
天师府里有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存,特别是董其昌撰写的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明太祖所赐“嗣汉天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