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出亡事件简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晋国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的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的政治斗争。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和(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当时的太子原为齐姜所生的申生。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和夷吾进行迫害。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他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后来夷吾回国接位,是晋惠公。晋惠公死后,他的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的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 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 、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 )、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8。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9。

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3保,倚仗。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得以养生。

4校,同较,比较、对抗。

5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散处在北方诸侯国之间。

6《史记·晋世家》:“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意谓随从者甚多。独举此五人,贤而有大功也。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

7廧咎如 ,赤狄之别种,隗姓。

8就木,进入棺材,言将死入木,不复成嫁。

9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 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11,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12。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13。”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14,欲观其裸。浴,薄(靠近)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èr焉15。”乃馈盘飱16,寘璧焉。公子受飱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17,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狐偃、赵衰和贾佗)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chái,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榖”,善,美。不谷就是不善。)?”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则为九十里)。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mǐ、右属(佩带)櫜gāo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志向远大/心胸广阔)而俭(自我节制/谦逊),文(谈吐文雅)而有礼。其从者肃(庄重)而宽(待人宽厚),忠而能力(能勤奋效力)。晋侯无亲18,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晋国始祖)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19,奉匜yí(容器)沃wò盥guàn(浇水洗手),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 服而囚20。

10野人,田野中的人,即农民。块,俗凷字,盛土之器具。

11有马二十乘,四马为一乘,二十乘,八十匹马也。

12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女奴隶。姜氏,重耳妻。姜氏恐孝公怒其去,故杀妾以灭口。

13怀与安两句:贪恋享受,安于现状,是可以摧毁人的声名的。

14骈胁piánxié,腋下肋骨连成一片。

15盍,何不。蚤,同早。贰,不同;自贰,自别异于曹。

16飱sūn,食物。

17天之所启,言重耳是上天所开导,所赞助的人。

18晋侯,指晋惠公。无亲,指惠公国内外关系都不好,不得人心。

19怀嬴,秦穆公之女,曾嫁给晋怀公(晋惠公之子)。怀公自秦逃归后,又嫁给重耳。

20降服而囚,重耳脱去上服,自己拘囚向怀嬴谢罪。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21,公赋《六月》22。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周天子,指周历)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23。及河(黄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24。”投其璧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Xún。壬寅,公子入于晋师(接管了晋国军队)。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吕甥、卻芮)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责备)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回国)也,其知之(知晓君臣之道)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难道就不会发生“蒲、狄”遇难的事情)乎?齐桓公置(放下)射钩(箭射衣钩之仇)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有别于桓公),何辱命(何必劳烦大王下令驱逐)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三月的最后一天),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宫中供役使的小臣)头须,守藏(管理财物)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帮助晋公子回国)。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洗头)。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馀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自欺欺人)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以罪为义),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过失)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使晋文公知道你的想

21古代注家认为《河水》即《诗经》中的《沔水》,篇首“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暗示晋国归向秦国。

22《六月》,《诗·小雅》:“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借尹吉甫辅佐宣王征伐,喻秦王护送公子还晋,让他辅佐周天子。

23不书,不告入也:秦穆公送重耳回国在《春秋》中没有记载,是因为晋国没有来通告鲁国。

24有如白水,黄河的水可以作证。

法)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緜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公子重耳流亡路线图】

【重耳流亡过程的细节分析】

地点事件评论

晋、浦城?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并举兵攻

重耳所在的浦城。

?浦城人民准备迎战,重耳制止。

?重耳认为享有父亲的封赏,却对抗他,是大

逆不道的事。

?重耳出逃。

公子深得民心。

饮水思源,忠于君臣父子之道。

狄?狄人献叔隗、季隗。

?公子娶季隗,赵衰娶叔隗。

?重耳即将投奔齐国,季隗承诺将等待公子。

?重耳在此待了12年才离开。季隗忠贞不二。

令狐-桑泉-臼衰-郇城-曲沃

【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

【中心思想】

晋公子重耳的流亡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了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揭示了春秋时代诸侯国贵族家庭内部的斗争,真切地刻画了重耳由一个贵公子步向成熟的过程,并且交待了晋国在春秋列国中的地位和影响。

【思想内容】

本文反映出来的历史概况:

1.晋国的动荡与强盛——一个国家兴衰的规律:明君+贤臣

2.诸侯对晋公子的礼遇或无礼——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本文的人事反映出来的一般道理:

1.国家最高领导人若果听信谗言,迫害忠良,只会导致国家陷于动乱,最终使自己失去政权。

?晋献公,骊姬之乱。

2.重用人才、采纳谏言的领导人,既能得人,又能得策。

3.女性也可以是有智慧、有自尊、有远见的,也能为大事业献出一己的意见与力量。

4.“机遇偏爱不懈努力的人”——以坚忍态度面对磨难,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

功。

5.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去看待负面遭遇,可以把阻力转化为助力。

?野人献土

6.待人谦恭,行事合乎礼义,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并在有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

?重耳-夷吾(晋惠公)

7. 小不忍则乱大谋——重耳、介之推

【重耳形象分析】

一、对父亲的忠孝:

?虽然遭受迫害,却没有举兵与父亲对抗。

二、骄纵

?野人献土:愤怒地要鞭打他

三、耽于安乐

?滞留齐国,不想离开。

四、敬重与体恤下人

?蒲城人民愿意为他出战。

?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五、有霸主才干

?重耳与成王约定,如果成功回国,他日两军相遇,晋将退避三舍;若楚军进逼,晋军必倾全力与之周旋。

?楚成王论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

六、知过能改、宽以待人

?野人献土:接受谏言,接受了土块。

?被怀赢责备后,立刻表示谢罪。

?介之推抱木死于绵山,就把绵山作为介之推的祭田,以记下自己的过错。

?不计寺人披刺杀他的前嫌,信任他的进言。

《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一、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

?国内的矛盾: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

?列国之间的矛盾: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待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重耳当时经过的小国,如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等,皆“不礼

焉”;而各个大国却反而给予规格不等的礼遇。这决非偶然。

?从当时列国形势大局和地理位置来看,齐、宋、楚、秦都在争取霸权,急需获得同盟的力量;而晋国正是他们争取联盟的首选目标,所以礼待。卫、曹、郑说起来还是姬姓国,和晋国是同姓共祖之国,但因平时深受大国欺凌、侵扰,以故不予礼

待,事出有因。

?作者把重耳放在如此尖锐复杂的诸侯争霸矛盾之中,让他从一个缺乏雄心壮志的贵族公子磨炼成为一个有深谋大略的政治家。这不仅使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气质由浅入深地展示出来,而且也从更深的层面上为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二、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人物的形象。

?据本篇介绍,跟随重耳出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他们毅然跟著重耳流亡。备尝艰难困苦,说明重耳得人心。同时,也说明这些追随者有见识,有胆略。他们预见到晋国日后的形势必将朝着有利于重耳的方向发展;暂时的坎坷和磨难,必将换来日后的胜利和乐观的前景。即使是挫折和不幸,也在所不辞,死心塌地跟着重耳坚持到底。

?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如季隗对爱情的坚贞,姜氏和僖负羁之妻在政治上的远见,怀赢对个人命运的自尊自重等。作者尽力赞美这些女子,刻画她们的品质和美德,虽然笔墨不多,但对于鞭挞重耳的弱

点,督促他克服轻狂、贪图安逸、任性骄傲等贵公子的劣性和陋习,显然也起着比照和催化的作用。

三、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人物的形象。

?全篇在行文中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如“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踏上周游列国之时,“公子怒,欲鞭之。”遇事粗暴。“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时,却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

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此外,还有“醉遣重耳”、“曹共公观

裸”、“怀赢不卑”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犹如锦簇的繁花,趣味盎然。

?运用小故事来强化历史人物性格,不仅是本篇的特色,也是《左传》全书的一大特色。

四、借旁人评论间接叙写人物的形象。

?《左传》中多次通过外人之口对他大加赞誉。如楚成王在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时这样评价他:“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这些评论代表着国际间人所共传的重耳的为人,既简练,又可信。

五、借神秘化的叙述刻画人物的形象。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如楚成王所言:“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 深明大义

?赵姬,晋文公之女,赵衰之妻。

?请求赵衰迎叔隗及其子赵盾,还认为赵盾有才,请立之为嫡,自己的三个儿子反居其下,并让出正妻之位,甘居叔隗之下。

?赵姬不恃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这份容人之量,为须眉难及,与那些为争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妇相比更有天壤之别。

?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

2. 忠心耿耿

?重耳在狄的妻子季隗和在齐国的妻子姜氏均为此类女性形象的代表。

?季隗、姜氏都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

3. 理性而有远见

?姜氏则在重耳似乎安于安逸生活的时候,明白重耳的大事。于是与子犯商量,把重耳灌醉后将其送走,充分体现了一个妇道人家难得的理性精神。

?僖负羁之妻论重耳将称霸诸侯,劝丈夫以礼待之。

?这两位女性都能够在夫君有所不足之处,婉言相劝,晓以利害,使夫君作出正确的决定。

4. 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

?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在春秋封建时代是颇为鲜见的。然而,《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怀嬴正为鲜见中的一位。

?文中并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怀嬴,只是短短的一句:“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在封建的春秋时代,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而传统以来的妇女也是忍受屈辱的。在这里,怀嬴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举动实在令人叹服。她意识到秦国与晋国地位的平等,由这种国家间的平等上升为人格的平等。所以,她能够在受屈辱的时候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人格,争取自身地位。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晉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譯 《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

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国语·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翻译

国语·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翻译 齐语,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及 原文 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适齐、楚。狐偃曰:无卜焉。夫齐、楚道远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远难通,望大难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与共忧。今若休忧于狄,以观晋国,且以监诸侯之为,其无不成。乃遂之狄。 处一年,公子夷吾亦出奔,曰:盍从吾兄窜于狄乎?冀芮曰:不可。后出同走,不免于罪。且夫偕出偕入难,聚居异情恶,不若走梁。梁近于秦,秦亲吾君。吾君老矣,子往,骊姬惧,必援于秦。以吾存也,且必告悔,是吾免也。乃遂之梁。居二年,骊姬使奄楚以环释言。四年,复为君。 译文 晋献公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公子重耳被迫出逃。到了柏谷这个地方,占卜求问去齐国或楚国的吉凶。狐偃说:不用占卜了。那齐、楚两个国家离晋国很遥远,而且奢望很大,不能在困厄的情势下投奔它们。道路遥远难以抵达,奢望很大又难以投奔,我们在困厄中去投奔它们肯定会后悔。令我们困厄而且后悔的国家,不能指望投奔后得到帮助。若按我考虑,还是去狄国吧!狄国靠近晋国,但与晋国没有

交往。这个国家愚昧落后,和邻国结怨甚多,投奔它很容易到达。狄国与晋国不交往我们正好可以隐蔽下来,与邻国结怨多我们可以与它共担忧患。如今我们如果能在狄国获得休整并为它分忧,从这里静观晋国政局的变化,而且密切注视诸侯国的行动,那么成就大事没有不成功的。于是重耳就逃亡到了狄国。 重耳到狄国一年以后,公子夷吾也被迫出逃,说:何不跟随我哥哥隐蔽在狄国呢?他的师傅冀芮说:不行。你出逃在后却跟他住在同一个国家,难免有合谋之罪。再说一起进出也不方便,生活在一处你和重耳性格也合不来,不如投奔梁国。梁国亲近秦国,秦国又和我们国君很亲善。我们国君已年迈,你去梁国,骊姬害怕,必定以为我们会向秦国求援。由于我们在梁国可以依靠秦的庇护,她必定很后悔,这样我们也就有免罪的可能了。于是夷吾逃亡到了梁国。在梁国寄住的第二年,骊姬派奄楚送来玉环,表达愿意让夷吾还国的意思。夷吾在梁国呆了四年后,回国当了国君。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 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 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我还是逃跑吧。”于是逃到狄国。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献给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蚕妇在树上听到后告诉了姜氏。姜氏恐怕走漏风声杀了蚕妇,对公子说:“你有远大的志气,听到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公子说:“没有的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安逸贪图享受是会败坏名声的。”公子不愿意走。姜氏和子犯合谋,以酒罐醉使公子离开齐国。酒醒后,公子生气,拿着戈追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译文: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公子腋下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很想看公子的裸体。在公子洗浴时,近前观看。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在他们的辅佐下,那公子一定会返回晋国,返晋国后一定会得志於诸侯。得志了必然要杀对他无礼的人。曹国是首当其冲要被杀的。你何不早点表明你和他们不一样呢?”于是,僖负羁送去一盘晚餐,为了表示他对晋公子的敬意,暗中在盘中放了块璧玉。公子吃了饭送还璧玉。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译文:到了宋国,宋襄公赠送公子八十匹马。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新起点培训学校高考语文总复习 晋公子重耳之亡巩固练习(1)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新起点培训学校201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晋公 子重耳之亡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著作,相传为______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所作,又称_________。《左传》与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为配合解说《春秋》而作,史称“春秋三传”。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晋公子重耳之亡知识点

练习题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词类活用: 以叔隗妻赵衰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 醉而遣之使动使…醉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名词作动词辅佐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使动使平定、安定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名词作动词在人之上 其从者肃而宽,总而能力名词作动词尽力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卑看不起 秦伯纳之使动使接纳 晋师军于庐柳名词作动词驻军 二、通假字: 子盍蚤自贰焉通早 离外之患。通罹,遭受 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通避 三、古今义: 虽然,何以报我?尽管这样 四、实词虚词: 重耳不可允许,许可 保君父之命倚仗 将适齐到 欲薄而观之靠近 子盍早自贰焉何不有不同、有贰心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繁盛 晋郑同侪辈、类 及楚,楚子飨之招待 则何以报不谷诸侯自称 晋公子广而俭谦逊 秦晋匹也相当、相等 他日,公享之设宴款待 请由此亡告辞 济河渡过 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去 五、成语: 退避三舍 练习题晋公子重耳之亡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公子安之 以告姜氏醒,以戈逐子犯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 解析:D项前“之”助词不译,后“之”语气词?前“以”介词“把”,后“以”介词“拿”“用”?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卫文公不礼焉 B乞食于野人将行,谋于桑下 C有人而校稽首,受而载之 D从者以为不可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解析:A项一为兼词,一为代词;B项一为“向”,一为“在”;C项一表转折,一表顺承?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野人与之块 B齐桓公妻之 C姜氏杀之 D醉而遣之 解析:C项代蚕妾,A?B?D代重耳? 答案: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7.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4分)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6分)

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女性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女性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女性形象 1.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春秋时代出现了一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贤妇。《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赵姬正是此类贤妇的代表。赵姬,晋文公之女,赵衰之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电视剧《晋文公传奇》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日:“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当年赵衰随晋文公流亡于狄,与文公同时娶隗氏姐妹。现在狄人将文公夫人送了回来,赵姬想到了叔隗,请求赵衰迎叔隗及其子赵盾,并善解人意地消除了赵衰的顾虑,不仅让赵衰接回叔隗模子,还认为赵盾有才,请立之为嫡,自己的三个儿子反居其下,并让出正妻之位,甘居叔隗之下。在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春秋时代,面对激烈的争嗣斗争,赵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她,本有子息可以承嗣,却不待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这份容人之量,为须眉难及,与那些为争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妇相比更有天壤之别。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昭示了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光辉形象。 2.忠心耿耿,具有理性的女性形象《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除了具有政治家素养、强烈爱国思想的女性和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女性形象,也不乏柔情似水,对丈夫忠心耿耿又能以理性看待问题的女性形象。重耳在狄的妻子季隗和在齐国的妻子姜氏均为此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子娶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以上文段中的季隗、姜氏都是能保持理性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姜氏则在重耳似乎安于安逸生活的时候,明白重耳的大事。于是与子犯商量,把重耳灌醉后将其送走,充分体现了一个妇道人家难得的理性精神。 3.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怀嬴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在春秋封建时代是颇为鲜见的。然而,《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怀嬴正为鲜见中的一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出亡事件简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晋国就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得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得政治斗争。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与(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当时得太子原为齐姜所生得申生。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与夷吾进行迫害。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她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后来夷吾回国接位,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死后,她得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得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就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 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 、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 )、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就是而嫁,则就木焉8。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9。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 首,受而载之。 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3保,倚仗。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得以养生。 4校,同较,比较、对抗。 5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散处在北方诸侯国之间。 6《史记·晋世家》:“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意谓随从者甚多。独举此五人,贤而有大功也。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 7廧咎如 ,赤狄之别种,隗姓。 8就木,进入棺材,言将死入木,不复成嫁。 9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 10野人,田野中的人,即农民。块,俗凷字,盛土之器具。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阅读答案(附翻译)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 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 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1)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1)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读音qǐsǎng 9、选出对下列加点实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丧亦不可久也。丧: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B、孺子其图之!孺子:儿童、小孩。 C、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辱:使受辱,译成“辜负”。 D、子显以致命于穆公。致命:传达意见。 10、选出“其”字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A、孺子其辞焉! B、孺子其图之! C、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D、吾其还也。 11、将以下几句话分为四组,最能表现子犯深谋远虑的一项是() ①孺子其辞焉!②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③父死之谓何? ④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⑤仁夫公子重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12、下列译句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②仁夫,公子重耳! A、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B、①常在这时亡国,也常在这时兴国。 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C、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②仁慈啊,公子重耳! D、①常在这时失去政权,也常在这时得到政权。 ②公子重耳是个仁厚的人啊! 13、下列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的建议,因为距离太远,奔丧太危险了。 B、因为容易引起天下人的误解,所以子犯劝重耳拒绝穆公提出的让他趁丧

古诗晋公子重耳出亡翻译赏析

古诗晋公子重耳出亡翻译赏析 文言文《晋公子重耳出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

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注释】1廧(qián)咎如:春秋少数民族赤狄的一种,活动于今山西太原市南。2伯鯈(tiá)、叔刘:人名。3五鹿:卫地,当今河南濮阳南。4块:土块。5骈肋:肋骨中有两根并为一而隆起者。6薄:迫近,走近。7蚤:同“早”。8飧(ūn):晚餐,引申为熟食。9离:通“罹”,遭受。10櫜(ɡā):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鞬(iàn):马上盛弓的器物。11晋人:晋献公的人,这里指晋军。12蒲城:重耳逃亡后所住的地方。今山西隰县。13

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有感

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有感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晋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历经磨难,在外流浪数十年,终得以重返祖国,再振雄风。 他最初也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士。申生之难,父亲竟要杀死自己。蒲城人欲战,而重耳却不愿与父亲兵戎相见,他叹一口气:“吾其奔也。”用自己的浪迹天涯换取心中的无愧,这是重耳的孝道。 重耳亦有情有义,处狄12年,他与叔隗情深意切,临行时对她说:“你等我25年,如果没来接你,你就嫁人吧!”不过此时的重耳重耳还是年轻气盛,面对农夫递过来的土块,他拿出了公子脾气,若不是子犯的及时劝诫,重耳很难冷静,齐国的美酒娇妻也险些使他沉迷其中,多亏了深明大义的贤妻,当然还有以死效忠他的臣子们。这些人该是重耳的福星,他有力的左膀右臂。 从开始的略带公子脾气,但后来做事做人都更加成熟,聪明。可见经受过磨难的人,不仅懂得生活的真谛以及应当珍惜什么,而且也懂得为了获取成功,应该怎么去做,懂得如何地主动适应和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境,不使自己被情境所左右。重耳就在不断的困苦与安逸中历练而成长为一个有着雄图大略的政治家。他默默忍受了曹共公偷窥他洗澡的无礼举动;他毅然退回曹臣送来的玉璧以示清廉;他妙语连珠,以退避三舍的盟约取得楚成王的支持;他能屈能伸,降服而囚向秦穆公女儿谢罪……忍辱负重的重耳终于回到自己的土地,铲除了异己。想起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重耳的成功,得益于他身上最根本的美德与品行。他充满人情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贤士为他卖命,跟他闯荡世界;他拥有男子魅力,所以才叫那么些美女为他痴情;他志存高远,所以能忍受众诸侯国的无礼、猜忌和利诱,义无反顾的回归,他胸怀广阔,才能不计前嫌,收服敌人旧部为己所用。得人心者得天下,重耳深谙这一点,也用行动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在重耳随身的死士中,有一位尽了犬马之劳后来却没有得到封赏的人,他便是相传曾割肉供给重耳的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然而重耳回国后,他没有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他丝毫没有对晋文公有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有羡慕。有的却是对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固然,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不免渗透着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他“舍生赴义”的行径,对功名利禄的鄙夷,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或许在当今社会,对于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和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索和体味。 在奋斗的过程之中经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头,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于安乐,迷恋于幻想,都不可能达到目标,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忍耐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能够吃苦耐劳、忍饥挨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才能战胜敌人,壮大自己。这样,即便重耳没有成为春秋霸主,但是他的人生经历也绝对丰富,够他受用一生。

分析晋公子重耳之亡

亦正亦邪,一代霸王 ——评《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重耳的人物形象

韩愈有云:《春秋》严谨,《左氏》浮夸。的确,《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文学性上较比《春秋》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左传》中显现出来的强大叙事性,带给读者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晋公子重耳之亡》便塑造出了这个亦正亦邪的一代霸王——晋文公。 自晋献公娶了祸国红颜丽姬,丽姬便日日受宠,王与美人定会生子,那么围绕未来王权之争的剿灭战自然波及到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身上。晋献公二十二年,申生遭陷害自杀,夷吾奔梁,重耳投狄。于是晋公子重耳的逃亡之路就此开始,这一年,他四十三岁。 跟随在重耳身边的,是帮助他多年的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子推。这些可以舍命救他的勇士们,是重耳最珍贵的财富,或许勇士们的故事并不为人了解,但是其中的介子推割股啖君的大义,还是成为了一代佳话,以至于年年寒食节,人们都要祭奠这个舍身救主的勇士。然而,是重耳什么样的品质吸引贤士们如此效忠于他?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中,他的性格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还待我细细说来。 重耳是一个深明孝义的人,在遭受迫害的时候,他的父亲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却百般阻挠,他认为自己是倚仗君父的命令才享受到了养生的俸禄,才得到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可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这是很大的罪过,所以一定不可以这样做。试想亲生父亲想要去杀害儿子,儿子非但没有反抗,还为父亲辩解,自己只能默默的逃走,这不仅仅体现了他心灰意冷的自知之明,还有更多的是他的孝义之心。可见重耳是一个深明孝义的大国公子。 重耳善待随从,知人善任,对身边的人厚待有加,当狄国攻打咎如的时候,重耳将所俘虏的两个姐妹叔隗和季隗,一个嫁给自己,一个嫁给赵衰,才使得赵衰有了儿子赵盾,他这么做这样不仅使赵衰能组成美满的家庭,而更是让重赵两人的主仆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从而更加亲近牢固。对待随从尚可如此,而对待妻子就更加礼让,重耳在离开狄国到齐国去之前,叫妻子季隗等待他二十五年,如果他不回来便叫她改嫁,可见重耳理解妻子,并非薄情男子。 逃亡路上,重耳要练就的不仅仅是这些性格,还有更多的是忍耐。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他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便趁他洗澡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观看重耳赤裸的身体。重耳并没有因此大怒,而是隐忍下来,在心里默默承受这份屈辱多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曹国对重耳的不敬也成为日后重耳做了国君之后攻打曹国的重要原因。秦穆公要把已经嫁给晋怀公的怀赢嫁给重耳,做重耳的正室,重耳起初反对,因为这件事请不管怎样都有违于道德伦理。但经过随臣劝谏,还有为了重回晋国的远大理想,他才勉强接受。怀赢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手便挥手叫怀赢离开,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引起了怀赢的愤怒,诘问重耳为何如此轻视她,重耳顾全大局,恐秦穆公生气,影响他的伟业,居然脱去上衣,捆绑着自己来请求谢罪。这几个故事将重耳能屈能伸性格闪光点诠释的淋漓尽致,这正是能做大事的一代霸主所必备的性格特点。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文章《晋公子重耳之亡》还暴露了重耳很多性格中的顽劣之处,虽然性格的弱点差点断送了他成为霸主的前程,但是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上,亦正亦邪的性格丰满了重耳的形象,让他在读者心目中更加立体,印象深刻。 第一,他立志不坚,中途动摇。重耳到了齐国后,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但是重耳立志不坚,沉溺在眼前短暂享

中考文言文《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

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愚溪诗序 唐代:柳宗元 灌水①之阳②有溪焉,东③流入于潇水④。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⑤是⑥溪 为冉溪。或曰:可以染⑦也,名之以其能⑧,故谓⑨之染溪。予⑩以愚触罪, 谪潇水上(1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12)家焉(13)。古有愚公谷(14),今予家是溪(15),而名莫能定,土(16)之居者,犹(17)龂龂然(18),不可以不更(19)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20),又买居(21)之,为愚泉。愚泉凡(22六)穴,皆出山下平地(23),盖(24)上出也。合流屈曲 而南(26),为愚沟。遂负土累石(27),塞其隘(28),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29),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30)以愚辱焉。 夫(31)水,智者乐(32)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33),何哉?盖(34)其流甚下(35),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36),大舟不可入也。幽邃(37)浅狭,蛟龙不屑(38),

不能兴云雨(39),无以(40)利世(41),而适(42)类于予(43),然则(44)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45),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46),睿(47)而为愚者也。皆不得(48)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49),故凡为愚者,莫我若(50)也。夫然(51),则(52)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53)而名(54)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55万)类(56),清莹秀澈,锵鸣金石(57),能使愚者喜笑眷慕(58),乐而不能去(59)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60)以文墨自慰,漱涤(61万)物,牢笼(62百)态,而无所避(63)之。以愚(64)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65),昏然而同归。超鸿蒙(66),混希夷(67),寂寥(68)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69)于溪石上。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