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病的支气管镜下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41
呼吸系统影像征象解析01、鼠尾征: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三类。
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自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发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规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3 类。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下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
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管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
管外型肿瘤组织在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突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的肿大,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晰,可有轻度强化,肿大的淋巴结互相粘连、融合可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影,其境界不清,与周围血管、气道粘连,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解剖结构的清晰显示,区分血管、淋巴结、纵隔肿块,以及显示较复杂的肺门结构。
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纵隔,向纵隔内生长,形成纵隔肿块,与肺内肿块分界不清,甚至融为一体,以至于有时候纵隔肿块较大时,难以鉴别肿块是来源于纵隔或是肺内;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转移结节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多数密度均匀;中央型肺癌转移到胸膜、胸壁,表现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软组织肿胀,以及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体,导致肋骨和椎体的骨质吸收、破坏表现;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脏转移,脑转移等。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一、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二、禁忌证:1.活动性大咯血.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
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7.疑有主动脉瘤。
8.多发性肺大疱.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
三、术前准备:1。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2. 术前检查:(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体检。
(2) 拍摄X线胸片,正和(或)侧位片,必要时拍常规断层片或CT片,以确定病变部位。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介绍: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正常值:
肺部正常,没有任何疾病症状。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肺部的各种疾病:支气管肺炎、肺不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支原体肺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先天性支气管肺畸形,先天肺囊肿、纤毛不动症、支气管扩张、先天支气管肺气管发育不良、肺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着症、外伤后气管支气管损伤、支气管肿瘤等少见疑难疾病。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上述如支气管肺炎、肺不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等症状者。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没有
检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检查过程: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术具有直观、安全、无创、痛苦小等特点,目前使用的电子支气管镜直径在2.8-4.9mm,镜身柔软。
不仅可以完成对支气管肺病变的观察诊断,而且可以吸取深部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灌洗液上皮细胞及肺组织活检等进行应用电镜超微结构、细胞学及病原学检测;同时应用钳取、灌洗、注药、微波等进
行介入治疗;提高临床对呼吸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并且在儿科支气管镜诊断和支气管的药物治疗等建立统一了的标准。
病理学:支气管扩张症
指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化增厚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扩张患者常因反复的支气管慢性炎症刺激,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等症状。
晚期可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病理变化:肉眼观,扩张的支气管有筒状及囊状二种状态,前者多见,病变有的累及双肺,有的累及一侧肺或仅限于一个肺叶或肺段。
肺下叶多于上叶,左肺多于右肺。
病变常累及段级支气管以下和直径大于2mm的中、小支气管,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常含有粘液脓性或黄绿色脓性渗出物。
镜下:支气管壁呈慢性炎症改变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
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和相邻的肺组织常发生纤维化。
1。
66岁的张大妈是一位退休工人。
2003年,张大妈出现发热、咳嗽,被诊断为右中叶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打那以后,老人反复出现上述症状。
去年6月,老人病情加重,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该科主任文仲光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他认为老人不是单纯的肺炎。
为确诊,老人接受了无痛苦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报告显示老人患的是临床上极为少见的支气管肺放线菌病。
张大妈从躺到检查床上到完全清醒,前后不到15分钟。
问老人感觉难受吗?张大妈笑眯眯地说:“啥感觉也没有,睡了一觉。
”据了解,张大妈是该院采用无痛苦支气管镜检查新技术诊疗的第43位病人。
文主任说,支气管肺放线菌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目前国内报告仅有10余例。
由于其症状与肺炎相似,常常容易被误诊。
但只要做一个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就可以确诊,而且治疗也不困难,普通的青霉素就很有效。
当初由于张大妈害怕难受而拒绝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遭受了4年多病痛的折磨。
不愿做检查是因为怕痛在医院,像张大妈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呼吸道或肺部不适,医生建议做一个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病人往往因害怕而不愿意做,结果导致误诊、误治,有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一种先进手段,临床适用于支气管肺癌、内膜结核、淀粉样变、支气管内异物及咳血的诊断。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支气管镜引导下纵隔淋巴结活检等手段,可对一些肺部疾病进行病理和病因诊断。
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还可冷冻切除支气管内肿瘤、息肉及瘢痕性狭窄等良性病变。
目前,多数医院在做这项检查时采用局部黏膜麻醉的方法,麻醉效果较差,检查治疗过程中病人易出现咳嗽、憋气等不适,比较痛苦,从而使许多病人心存恐惧而拒绝这项检查。
新技术可以让病人无痛苦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的医院开展了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检查前先进行上呼吸道黏膜局部麻醉,然后由麻醉医师将丙泊酚或异丙酚静脉注射,使病人在无知觉、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检查,避免了过去因患者不能耐受而导致的诊疗中断。
经支气管镜确诊的CT未见明显异常的肺癌患者临床及镜下特征分析作者:高阳陈红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3期d01: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64摘要:目的:分析经支气管镜确诊的CT未见明显异常的肺癌患者临床及镜下特征。
方法:收治经支气管镜确诊的CT未见明显异常的肺癌患者92例,观察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和支气管镜检特征。
结果:92例患者中,咳嗽1个月26例,咳嗽3个月22例,咳嗽7个月24例,咳嗽9个月20例,其分别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痰血、胸痛、咯血和痰血、咯血和胸痛、痰血和胸痛。
78例患者临床分期I~Ⅱ期,进行手术治疗61例,其术后生存率可达82.40%。
病理类型为肺腺癌37例(40.22%),小细胞肺癌18例(19.57%),肺鳞癌32例(34.78%),不明确类型5例(5.43%)。
病变部位涉及两肺叶及两肺各支气管分支。
结论:若咳嗽时间>1个月且伴有反复咯血、痰血和胸痛的患者行胸部平扫CT时未见明显异常,应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从而降低CT未见明显异常肺癌的漏诊或误诊率,及时确诊,尽早治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关键词:支气管镜;肺癌;CT;特征分析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急速上升趋势。
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1位,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治疗肺癌的综合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其术后生存率仍然较低。
相关研究表明[1],肺癌术后生存率低至18%。
导致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接受治疗时多为晚期,其手术疗效差。
肺癌早期大部分没有典型的表现,一部分早期肺癌具有隐匿性,胸部平扫CT未见明显异常,极易误诊和漏诊,导致患者失去了根治的机会。
CT未见明显异常肺癌又称隐性肺癌,其肺内结节或肿块不明显,经影像学检查为阴性肺癌[2]。
CT未见明显异常的肺癌病灶较小,好发于支气管管腔及管壁,早期进行手术其根治的概率较大,因此肺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临床慢性支气管炎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病理与临床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变化主要为支气管黏膜的杯状细胞显著增生,黏液腺增大,管腔内分泌物增加。
病变早期,气道上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变性、坏死,上皮细胞的纤毛粘连、稀疏脱落,清除功能消弱,分泌物淤积不易排出。
随着病变进展,出现支气管壁的充血、水肿、黏膜糜烂。
晚期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气道壁弹力纤维破坏,周围纤维组织增加,造成管腔的僵硬或塌陷。
病变由较大的支气管延伸至细支气管和肺泡壁,肺组织结构破坏,形成阻塞性肺气肿和间质性纤维化,最后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标准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全身或肺部其他疾病;或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月,而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
临床上常合并肺内炎症、阻塞性肺气肿、肺大泡及继发性肺源性心脏病。
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早期X线变化不明显。
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扭曲、紊乱,以两中下肺野显著。
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肺泡壁的纤维化可于肺内形成不规则索条状及网格状影。
慢支常合并肺气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
2、CT表现:与X线检查相比,CT能更加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化、肺纹理走形异常。
合并肺气肿者,因胸腔压力增高挤压气管两侧壁,气管可呈刀鞘样改变。
CT检查常能发现较小的肺大泡,表现为位于胸膜下或接近肺表面的局限性薄壁无纹理区。
鉴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诊断标准。
需要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鉴别。
前者主要好发于婴幼儿或年老体弱者,表现为两下肺野内中带肺纹理间的云絮状模糊影;后者表现为两肺野弥漫性分布的网格状及小结节状稍高密度影。
⼩⼩医⽣之有趣的医学pia卢克.天⾏者come 特点问题来了?肺活检出⾎的分类1.滴答出⾎2.叮咚出⾎3.pia pia的出⾎4.piu piu 的出⾎5.喷泉出⾎肺活检出⾎1:滴答出⾎滴答,⼏⼩滴!基本操作!肺活检出⾎2:叮咚出⾎咚哒,叮咚,⽤⽀⽓管镜负压吸引,⼀般数秒钟就不见了。
虽然⽀⽓管变红,⼀般⼀分钟之内,就⾃⾏⽌⾎。
肺活检出⾎3:pia pia 的出⾎⼀活检钳下去,绝对的、不停的、pia pia的出⾎。
看着很瘆⼈!⽀⽓管镜的视野瞬间红了。
其实,负压吸引,视野⼜清除了。
你再仔细看看,其实是pia pia的渗⾎,就是没有飙⾎,这是正常现象,⽤点稀释10倍的肾上腺素,静脉给点⾎凝酶,⾎慢慢的就凝固了。
继续活检第⼆次.....第3、4、5、6次,差不多了。
但是,注意,尽量活检⾎管相对少的地⽅。
肺活检出⾎4:piu piu的出⾎piu piu,就像CS游戏打⼿枪, ⼀般情况下,不要继续活检了。
来个咯⾎⼩抢救。
肺活检出⾎5:喷⾎肺活检喷⾎,恭喜你,中招了。
你倒霉。
病⼈也倒霉。
出⾎侧卧位,垂体后叶素,⽀⽓管球囊封堵,呼叫科室医⽣⼀起抢救。
准备跑路.....这种病灶,⼀般是肺癌,增强CT没有⼤的⾎管,⼀般不会中招。
仔细看,⾎管其实不⼤。
⼤咯⾎防⽌窒息,是头等⼤事。
⽀⽓管镜,千万不要拿出来。
肺活检其实,肺活检⼤咯⾎的发⽣率很低,就像冰冰被查!怎么办?学会看增强CT。
不要太⼤胆。
不要太胆⼩。
先活检风险⼩的,熟练了,再操⼑风险⼤的。
杨柳岸,晓风残⽉。
DJ:爱到深处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