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相关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60.24 KB
- 文档页数:9
气管插管讲课知识点总结一、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气管插管适用于以下情况:1. 重度呼吸道阻塞:例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导致的严重肺功能损害。
2. 麻醉过程中的人工通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人工通气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
3. 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在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需要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检测时,可以进行气管插管。
二、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检查呼吸道和气道通畅情况,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和监测仪器,准备好气管插管所需的器材。
2. 麻醉和镇痛:通过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利用镇痛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气管插管:通过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等器械,将气管插管导管插入气管,确保其位置合适并固定好。
三、监测和护理1. 监测:对气管插管后的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 护理:定期进行气管插管导管口及周围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清洁、导管通畅等。
四、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处理1. 气管插管的脱位:导致气道阻塞,可通过重新定位气管插管来解决。
2. 呼吸道感染:对气管插管后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抗感染治疗。
3. 气道梗阻: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气管插管的拔管时机气管插管拔管的时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呼吸道病情改善,可以自主呼吸。
2. 患者气道分泌物清除、气管导管通畅。
3. 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保护自己的气道。
六、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禁忌气管插管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主要包括气道损伤、感染等。
同时,对于一些禁忌病史的患者,例如严重颈部创伤、颅内高压等情况,也不宜进行气管插管。
在总结以上知识点后,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操作流程、监测和护理、并发症处理、拔管时机、危险和禁忌等相关知识。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应该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做到科学、严谨、安全地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麻醉学重要知识点:支气管内插管操作步骤(1)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麻醉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支气管内插管操作步骤(一)支气管插管位置的选择一般推荐双腔管放入非手术的主支气管,即右肺手术时放左侧双腔管,左侧手术放右侧双腔管。
但右肺上叶开口常有变异,右侧双腔管常难以对位,所以偏爱使用左侧双腔管。
如术中需要夹闭左支气管,只要将双腔管退回气管,同时把支气管腔的套囊放气即可。
(二)支气管导管的种类和选择1.Carlen 和White 双腔管左侧Carlen 双腔管最早用于临床麻醉的双腔导管,在其分支导管附有套囊斜向左侧,便于插入左侧主支气管,套囊的根部有一舌状小钩称Carlens 小钩,插管后正好骑跨在隆突上。
右侧White 双腔管与左侧Carlen 双腔管基本相同,长管设在右侧,进入右主支气管,右侧管套囊上开有窗孔,恰好对准右上肺叶支气管口处。
2.Robertshaw 双腔管是目前最常用的双腔管,为无菌塑料制成的一次性使用导管,分左侧管型和右侧管型,有F28、F35、F36、F39 和F41 号。
成年男性一般选择F39,成年女性用F36。
取消了隆突钩,便于导管插入;管腔较大,降低了气流阻力和便于支气管内吸引;也有利于全肺切除术或靠近隆突部位手术的操作;套囊有明亮的蓝色,有利于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的识别;导管前端都带有黑色标记,可在X 线下显影。
3.Univent 管是单腔管,在管的前内壁,有一根带套囊可从管外端操纵前后滑动约8cm 的吸痰管。
当这个吸痰管放入预设的支气管并将套囊充气后,就作为支气管的阻塞管(不充气时可进行双肺通气)。
特别适用于小儿。
放置阻塞管最好借助于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且术中变换体位或术后机械通气不需要更换导管。
双腔管的定位方法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胸腔镜及微创手术的出现和推广,双腔支气管插管从最初主要目的是肺隔离,保护健侧肺,发展到如今主要目的是通过单肺通气技术,使术侧肺萎陷,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损伤。
单肺通气技术(OLV)即保护了健侧肺,又显著的改善开胸条件。
【1】单肺通气的前提是管端对位准确,对双肺能够实行完善的隔离,若管端对位不良或错位,那就有可能引起低氧血症,气道损伤,肺萎陷不良,健侧肺受到患侧分泌物的污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因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位置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作一综述。
一.肺部听诊法. 本方法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到位与否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用听诊法判断DLT位置,受患者胸壁厚薄、呼吸音强弱及听诊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准确率十分有限。
1,定位标准【2】: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入为例,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分为3步:(1)证实导管在气管内:①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③听诊双肺均可闻及呼吸音,证明导管在气管内。
(2)证实左侧支气管插管的位置良好:①支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均良好时;③钳夹双腔导管的左侧导管,再行听诊:右侧呼吸音(+),左侧(-),表明导管位置良好;左侧(-),右侧(-),表明导管可能进入过深(右侧开口也进入左侧),应将插管退出1-2cm再行听诊。
(3)证实右侧开口的位置:在证实左支气管插入位置良好后再进行。
①钳夹双腔导管的右侧管;②听诊双肺呼吸音,此时左侧(+),右侧(-),表明导管的右侧开口位置良好。
(4)改变体位后再重复以上检查,确诊导管位置正确后方可开始手术。
2,准确性:有学者认为,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时,用FOB 检查仍可发现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
;Allianme等[3]经听诊认为管端已在最佳位置后,再以FOB检查,发现78%左双腔管管端和83%右双腔管管端的位置需要重新调整。
双腔气管插管心得无论女性男性身高170cm平均置管深度29cm,身高每增减10cm,置管深度增减1cm。
首先置管前用石蜡油均匀的涂于导管表面,防止插管过程中损伤气管内壁。
进管过程中要顺着导管弧度进,不然很被动的,进气管口后一手控制导管顶住气管口,一手慢慢拔导丝,拔的过程中另一手旋转导管一点点往里进,拔出导丝后把导管插到底,直至遇到阻力,下面开始调试:以右型双腔导管为例,意思是长口在左侧;将右腔导管口与呼吸机相连,把气囊打饱,用听诊器听呼吸音:如果右肺能听到呼吸音,左肺听不到,那么好,再将左管腔与呼吸机相连,同时打饱气囊,捏呼吸囊,听诊左肺有呼吸音,右肺没有,那么恭喜你,已经成功了^_^;第二种情况,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插进去完之后打好右侧气囊,右导管腔与呼吸机相连然后听诊,捏呼吸囊,只有左侧有呼吸音,右侧没有,这说明导管开口都在左支气管了,也就是说插的过深,然后就得一点点往外拔,拔出来几个毫米就得重复上面过程,直至右侧也能听到呼吸音为止,这时候俩气囊都打好气,用呼吸机先后与俩管腔口相连,都能听到同测肺有呼吸音而对策肺没有,那么恭喜你,插成功了^_^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置管都不会那么顺利的,就我碰到的情况来说有:一、插好后不太满意,因为两侧听诊都好,但是有一侧捏呼吸囊的时候阻力大,这只可能是右侧管腔口有部分贴到支气管壁了,这种情况还得调整,不然时间长了患者的氧饱和会往下掉的,就是微调下,至阻力减轻,符合双腔插管要求为止二、不管与哪侧管腔口相连,两肺都能听到呼吸音,那肯定是插浅了,再插深点就行了^_^三、还有一种情况是双腔导管的问题,不管怎么调都不行,那就说明他们设计的气囊口长度与位置不合理这是我在解放军一五零医院实习的时候我的导师传授给我的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有错误或者有欠缺的地方请各位同行能不吝赐教……。
目前市售的双腔导管多为Robertshaw 双腔导管,分为左支型和右支型两种。
左支型约600多元,而右支型要900多元。
均为一次性。
许多医院在清洗和经气体消毒后重复使用。
但遇肺癌病人用后,坚决扔掉。
Robertshaw 双腔导管1. 可弃性Robertshaw双腔导管,由透明塑料(PVC)制成,“D”型管腔大而光滑,无小舌钩,有左右型。
2. 外径型号最小26(相当内径ID-4mm);28(ID-4.5);35(ID-5.0);37(ID-5.5);39(ID-6.0);41(ID-6.5),目前最小为37号以上。
3. Robertshaw 双腔导管优点为:1)无小舌钩,插入容易;2)管腔为“D”型,易通过呼吸管;3)支气管气囊为兰色,光纤支镜定位识别方便;4) X线可显示导管位置;5)透过透明塑料管可观察呼吸湿化器在管腔内来回移动,易清除气管分泌物;6)右支型设计更为贴妥合理,可保证右上肺叶通气。
查看原图双腔管的插入方法1.导管选择为男性DLT 39~41F,女性DLT 35~37F。
2. 确仔细检查DLT,包括气囊是否漏气,气管的气囊可注气15~20ml,支气管气囊注气3ml作检查。
然后在导管外涂润滑剂,置入支气管导蕊,并将双腔管变弯曲至所需角度。
3. 左手置入喉镜,暴露声门后,右手握导管送入声门下4cm左右(蓝色套囊已在声门下),即可拔气管导蕊,并缓慢旋转导管,使其支气管腔朝向正确方向送入,深度为29~31cm(平均29±3cm),或遇到阻力提示导管尖端已进入气管。
4.双腔插管完成后,将气管和支气管套囊充气,开始手法通气,双侧肺膨胀均衡,双侧都可听到呼吸音,而且不漏气。
双腔导管定位方法1.核对气管导管位置(1)双腔导管插入后,将导管气囊充气;(2)迅速用手控人工呼吸,可见呼气未CO2波形,二侧胸廓活动良好,二肺呼吸音清晰;(3)如果发现二侧肺呼吸音不一致,气道阻力大,估计双腔导管插入过深,双腔导管的气管腔开口可能在主气管或隆凸部,则将导管退出2~3cm。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型号选择和管端定位欧阳葆怡一胸科麻醉肺隔离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的麻醉技术谓之肺隔离(separation of the two lungs)。
胸科手术麻醉时可出现以下问题:①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手术一般都在患侧向上的侧卧体位下进行。
患侧开胸后,因胸腔负压消失造成的肺萎陷和手术操作对肺的提拉与挤压,使患侧肺中积存的分泌物或血液引流到该侧肺的支气管和气管隆突部,重力因素使分泌物和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引起健侧肺感染扩散和血块堵塞.②麻醉期间使用肌肉松弛药后行机械间歇正压通气,基本克服了反常呼吸和纵膈摆动的生理紊乱。
但在支气管手术时需将患侧支气管开放,局部漏气使正压通气无法进行.③电视引导下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手术时要求术侧肺必须萎陷才能进行观察和操作。
上述情况下只有进行两侧肺隔离才能使健侧肺免受患侧肺的污染;当患侧肺和支气管开放时仍能保证对健侧肺的有效通气;仅对健侧肺通气能使患侧肺萎陷,从而提供清晰的术野,极大地促进了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对两侧肺行不同方式通气。
目前胸科麻醉行肺隔离所使用的器具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
二确保DLT在胸科麻醉时获得完善肺隔离效果的条件:㈠选择能顺利插入气管和支气管的DLT;㈡DLT管端位置正确,在进行单侧肺通气时能获得该侧肺各肺叶的有效通气;㈢DLT插入后,支气管套囊所处位置恰当,能有效地将两侧肺通气径路分隔开。
三适合DLT的选择:㈠适合DLT的条件和导管选择偏细或偏粗的指征:1 适合DLT的条件(需同时具备下列三项):⑴导管插入顺利,管端能正确到达或经调整后能到达预定支气管;⑵气管套囊注气2~6 ml后套囊内压〈25 cmH2O,正压通气气道峰压达30 cmH2O时无漏气现象;⑶支气管套囊注气1~3 ml后套囊内压〈20 cmH2O,正压通气气道峰压达30 cmH2O时两肺隔离良好。
双腔管气管插管的方法
双腔管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气管插管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双侧肺通气的情况,如开胸手术等。
具体步骤如下:
1. 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准备好插管所需的设备,包括双腔管和插管器。
2. 预先确定好插管深度,一般为口腔到气管分叉位的距离加上4-5cm。
3. 给予适当的麻醉和肌松药物,确保患者无意识和松弛。
4. 用手将患者的颈部稍微向上抬起以拉直气管,同时用无菌巾固定头部位置。
5. 手持插管器,握好气囊,预先充气,以确保插管末端无气泡。
6. 插入插管器的管道,轻轻转动和推进,并注意引导插管到患者口腔,直到看到喉镜的顶部为止。
7. 一边插入一边观察患者的体征,如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
8. 当看到喉镜顶部后,慢慢往前推进插管器,将插管插入气管,并同时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9. 当插管插入气管后,迅速拔出插管和插管器,将插管的末端连接到呼吸机或氧气供应系统。
10. 确保双腔管的两个通气孔位于气管的两侧,分别通向左右肺。
1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参数和通气方式。
插管过程中需要注意插管器的旋转和推进力度要轻柔,并随时观察患者的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双腔管的定位方法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胸腔镜及微创手术的出现和推广,双腔支气管插管从最初主要目的是肺隔离,保护健侧肺,发展到如今主要目的是通过单肺通气技术,使术侧肺萎陷,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单肺通气技术(OLV)即保护了健侧肺,又显著的改善开胸条件。
【1】单肺通气的前提是管端对位准确,对双肺能够实行完善的隔离,若管端对位不良或错位,那就有可能引起低氧血症,气道损伤,肺萎陷不良,健侧肺受到患侧分泌物的污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因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位置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作一综述。
一.肺部听诊法. 本方法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到位与否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用听诊法判断DLT位置,受患者胸壁厚薄、呼吸音强弱及听诊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准确率十分有限.1, 定位标准【2】: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入为例,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分为3步:(1)证实导管在气管内:①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③听诊双肺均可闻及呼吸音,证明导管在气管内。
(2)证实左侧支气管插管的位置良好:①支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均良好时;③钳夹双腔导管的左侧导管,再行听诊:右侧呼吸音(+),左侧(-),表明导管位置良好;左侧(-),右侧(-),表明导管可能进入过深(右侧开口也进入左侧),应将插管退出1-2cm再行听诊。
(3)证实右侧开口的位置:在证实左支气管插入位置良好后再进行.①钳夹双腔导管的右侧管;②听诊双肺呼吸音,此时左侧(+),右侧(-),表明导管的右侧开口位置良好。
(4)改变体位后再重复以上检查,确诊导管位置正确后方可开始手术.2,准确性:有学者认为,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时,用FOB 检查仍可发现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
;Allianme等[3]经听诊认为管端已在最佳位置后,再以FOB检查,发现78%左双腔管管端和83%右双腔管管端的位置需要重新调整。
目前市售的双腔导管多为Robertshaw 双腔导管,分为左支型和右支型两种。
左支型约600多元,而右支型要900多元。
均为一次性。
许多医院在清洗和经气体消毒后重复使用。
但遇肺癌病人用后,坚决扔掉。
Robertshaw 双腔导管1. 可弃性Robertshaw双腔导管,由透明塑料(PVC)制成,“D”型管腔大而光滑,无小舌钩,有左右型。
2. 外径型号最小26(相当内径ID-4mm);28(ID-4.5);35(ID-5.0);37(ID-5.5);39(ID-6.0);41(ID-6.5),目前最小为37号以上。
3. Robertshaw 双腔导管优点为:1)无小舌钩,插入容易;2)管腔为“D”型,易通过呼吸管;3)支气管气囊为兰色,光纤支镜定位识别方便;4) X线可显示导管位置;5)透过透明塑料管可观察呼吸湿化器在管腔内来回移动,易清除气管分泌物;6)右支型设计更为贴妥合理,可保证右上肺叶通气。
查看原图双腔管的插入方法1.导管选择为男性DLT 39~41F,女性DLT 35~37F。
2. 确仔细检查DLT,包括气囊是否漏气,气管的气囊可注气15~20ml,支气管气囊注气3ml作检查。
然后在导管外涂润滑剂,置入支气管导蕊,并将双腔管变弯曲至所需角度。
3. 左手置入喉镜,暴露声门后,右手握导管送入声门下4cm左右(蓝色套囊已在声门下),即可拔气管导蕊,并缓慢旋转导管,使其支气管腔朝向正确方向送入,深度为29~31cm(平均29±3cm),或遇到阻力提示导管尖端已进入气管。
4.双腔插管完成后,将气管和支气管套囊充气,开始手法通气,双侧肺膨胀均衡,双侧都可听到呼吸音,而且不漏气。
双腔导管定位方法1.核对气管导管位置(1)双腔导管插入后,将导管气囊充气;(2)迅速用手控人工呼吸,可见呼气未CO2波形,二侧胸廓活动良好,二肺呼吸音清晰;(3)如果发现二侧肺呼吸音不一致,气道阻力大,估计双腔导管插入过深,双腔导管的气管腔开口可能在主气管或隆凸部,则将导管退出2~3cm。
2.核对左侧支气管导管的位置(1)钳夹右侧接口通气连接管,并移去帽盖;(2)支气管气囊缓慢注气,直至左肺不出现漏气,注气量一般不超过2ml;(3)重新松开右侧钳夹,盖好帽盖;(4)听诊二肺呼吸音清晰,吸气压不超过2kPa(20mmH2O),表示支气管气囊无部分或全部堵塞对侧气管、主支气管腔。
3.核对双侧通气情况(1)钳夹右侧连接管,应显示左肺呼吸音良好,右肺无呼吸音,且气道压不超过4 kPa(40mmH2O);(2)钳闭左侧通气连接管,情况反之。
4.双腔导管位置的听诊鉴别(两肺呼吸音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不当进入左支气管过深未进入左支气管进入中支气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气囊均充气钳闭右侧左肺有呼吸音左右肺均有呼吸音右肺有呼吸音大小气管均充气钳闭左侧呼吸音全无或极低呼吸音全无或极低呼吸音全无或极低小气囊放气钳闭左侧左肺有呼吸音左右肺均有呼吸音右肺有呼吸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腔插管的定位方法查看原图纤维支气管镜定位采用小号纤维支气管镜(直径小于5mm),指引双腔插管插管及定位,是胸外科单肺通气技术中一大进步。
采用一般双腔插管插管技术,其精确定位率仅52%。
而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定位,则精确程度大大提高。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如使用左支型双腔插管,在按常规方法插入后,再将纤维支气管镜引入气管腔,可见到隆凸部,兰色的支气管气囊上缘正在隆凸之下见到,并无支气管气囊“疝”见到。
然后纤维支气管镜通过支气管腔检查,应见到左上叶开口。
当使用右支型双腔插管时,一定要注意右上叶开口,以保证右上叶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有多种型号,外径在5.6、4.9和3.6mm。
4.9mm外径的光纤维支气管镜可通过37F双腔插管,而3.6mm可通过所有管径的双腔插管,一般推荐,尽可能选用较大口径的纤维支气管镜为好。
查看原图双腔插管的呼吸管理要求是使通气肺的功能残气量保持正常,肺血管阻力达到最低水平。
1. 在病人侧卧位后,双腔管的位置须重新审核,并及时纠正。
2. 使用高浓度氧吸入可减少低氧血症。
肺通气在FiO21.0时,肺内分流量为25%~30%,平均PaO2在150~210mmHg。
如单肺麻醉不超过2h,以高浓度氧吸入为好。
3. 通气侧的肺VT应为10~12ml/kg,对PaO2和分流影响最小。
4.维持PaCO2为35±3mmHg,低碳酸血症会增加通气肺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分流和降低PaO2。
单肺通气后,PaO2可能持续下降,直到45min后才可能恢复,因此血气或氧饱合度应进行监测。
5.单肺通气时应用PEEP,防止发生肺萎陷。
双肺通气时,应先手法通气,使双肺逐步完全膨胀,然后转为机械通气,并开始单肺通气,每隔30~45min进行双肺通气10~15min,以上方法可避免肺萎陷所致的低氧血症。
6. 当确诊双腔插管移位,而无法使用光纤镜纠正时,开胸后可将双腔插管的前端用手指推至合适位置。
7. 严密监测气道峰值压力,气道峰压力突然增高,提示外科操作导致双腔插管移位引起通气不足。
此外听诊下,肺呼吸音听诊是重要的。
双腔插管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处理1.首先排除供氧不足(低FIO2)或通气障碍(双腔插管移位堵塞支气管)等因素。
2.核实双腔插管位置,并以光纤镜纠正,在右支型双腔插管时,必须保证右上叶不堵塞。
3.在确定双腔插管位置正常时而出现PaO2下降,对非通气侧行CPAP是处理低氧血症较可靠的方法,但应注意在CPAP前应将萎陷肺膨胀,大多数病人PaO2可望恢复正常,合适CPAP为5~10cmH2O,> 15cmH2O并无有利。
当然亦可采用HFPV。
4.对健肺行PEEP,在下肺施行PEEP 10cmH20,可增加FRC,改变下肺V/Q之比。
5.上述二种方法相结合,上肺用CPAP 5~10cmH2O,下肺用PEEP 5~10 cmH2O,可获得较高的PaO2。
6.在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则停止单肺通气,改用二肺通气,待情况改善后,再施行单肺通气。
如施行全肺切除,宜及早结扎肺动脉,使分流减少,从而终止低氧血症。
今天听了一个教授有关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法的讲座,感受颇深;于是晚上又到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
现在我就给大家谈谈自己的心得吧。
单肺通气成功的理想标准:1)双腔气管导管或支气管阻断导管的位置理想;2)能达到有效分隔双侧肺的目的;3)能保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
尽管实施单肺通气时,由于未通气侧肺存有分流,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并且长时间的肺萎陷会引起一定的肺损伤,但如果双腔气管导管或支气管阻断导管的位置理想,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和调整通气方式,多能获得适当的通气和氧合,真正由于分流而不能实施单肺通气的情况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临床上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多数是因导管选择不当或位置不良所致;另外,适当时间内的肺萎陷引起的肺损伤是有限的,且可通过间断鼓肺减轻长时间肺萎陷引起的肺损伤。
所以成功实施单肺通气的关键之一是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阻断导管的位置放置和理想位置的维持。
㈠、插管准备:⑴、双腔管的正确塑形:两侧腔中线平面呈冠状面,导管支气管部分在冠状平面往左(左侧管)或往右(右侧管)弯曲,主管相当于插管后的口咽位置(约外1/3处)略前曲,管芯和导管外壁涂少量石腊油。
塑形的目的是便于插入气管和推进时易于到位。
⑵、左、右侧支气管吸痰管,分别在两吸痰管上作双腔管左、右侧深度标记。
⑶、如果术前检查发现支气管不在正常位置,即气管、左、右侧支气管中线平面不在冠状面,应适当调整使双腔管在进入支气管前两腔中线平面与其一致。
㈡、双腔管插管法及其力学分析:见下表:查看原图双腔管管端位置判定听诊法:听诊法是判定双腔管管端位置首要和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其准确率有限。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听诊法只能判定两肺是否分隔和支气管套囊是否阻塞上叶支气管口,不能排除过浅(部分小套囊在支气管口以外)和过深(导管支气管套囊以下部分超过上叶支气管口近侧缘)两种情况,过浅容易跳管,过深在体位变化和术者牵拉时易出现上叶通气不良,故听诊法不能完全判定导管的正确位置。
吸痰管通畅实验:理论上讲,如果双腔管侧孔正对另一侧支气管口,则吸痰管在该侧导管腔内通过超过导管深度后会无阻力进入该侧支气管腔,基于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吸痰管通畅实验”判断导管位置取得良好效果。
具体做法:插管时偏深,在保证病人不缺氧前提下,听插管侧呼吸音,如上肺无呼吸音则缓慢退管至上叶呼吸音清晰,然后以标有对侧双腔管管腔深度标记的吸痰管通过,当吸痰管到达双腔管侧孔位置时再往前,如遇较大阻力则逐渐退双腔管,至吸痰管无阻力往前,表明双腔管侧孔正对另一侧支气管口。
此法结合听诊法,将双腔管位置判定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但必须注意,吸痰管通过时用力要轻,遇有阻力不可强行通入,且不适用于导管选择太小和插管操作不当引起双腔管扭曲的情况。
纤支镜定位:纤支镜下定位是最准确的双腔管位置判定方法。
早在1986年Smith等已强调了纤支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重要性。
镜体外径3.6和4.2mm的纤支镜可通过F35及以上型号所有双腔管管腔,外径5.6mm时不能通过所有双腔管管腔。
纤支镜定位时先从双腔管侧腔进入看通畅情况和隆突与导管的相对位置,并予以调整,再从主腔进入看上叶支气管口证实导管位置正确。
定位以后如有体位改变或牵拉明显的情况,应再次定位。
其他方法:根据身高与双腔管插入深度回归方程判断:准确性差,偏差大,不宜单独用于管端定位,实际应用中仅供参考,这里就不多讲了。
常见错位原因与处理查看原图1,由于左肺只有两叶,且左侧支气管较长,可容许的插管深度范围较大,插管成功率较高。
只要不是动到左主支气管的开胸手术,无论是开左胸还是右胸,我一般都选用左支气管插管的双腔管。
如开左胸需右肺单肺通气时,则通过插管在气管内的开口进行,而左支气管插管的套囊起到防止气体进入左肺的作用。
2,双腔插管的定位首先都要熟悉术前病人的纤支镜结果,注意各支气管开口的位置,有无异常,痰或者分泌物的量,结合胸片结果,和术前对双侧各位置听诊的结果,做到心里有数1,听诊法,这个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简单的说就是夹住一侧,听诊两侧各位置的呼吸音情况,然后松开,再听诊各位置的呼吸音来做判断。
主要是当手术侧被夹上的时候,听诊手术侧有无呼吸音及健侧有无开口被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