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先进薄煤层采煤机—400B系列讲课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24
采煤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山西晋能装备产业有限公司王峰山一、背景介绍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煤炭工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投入不足,劳动条件差等方面的问题。
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方面的问题,采煤机械化是最终发展的必然。
所以如何提高采煤效率以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迅猛发展的经济对能源的需要就成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按煤层赋存的条件,对煤炭的开采可以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采煤方法不同,所使用的采煤机械也不同。
在地下开采中,我国所采用的采煤方法基本上以走向长壁式方法为主。
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中,有可以分为前进式、后退式、全部垮落式和填充式等。
目前国内外采用这些采煤方法的国家所用采煤机械,绝大多数是滚筒式采煤机、刨煤机和掘进机,只有少数先进的煤矿采用薄煤层采煤机等设备。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发了链式采煤机,这种采煤机是用截链截落煤,在截链上安装有被称截齿的专用截煤刀具,其工作效率低,同地德国研制出了用刨削方式落煤的刨煤机。
50年代初,英国和德国相继研制出了滚筒采煤机,在这种采煤机上安装有截煤滚筒,这是一种圆筒形部件,其上装有截齿,用截煤滚筒实现装煤和落煤。
这种采煤机与可弯曲输送机配套,奠定了煤炭开采机械化的基础。
这种采煤机的主要缺点有二,其一是截煤滚筒的安装高度不能在使用中调整,参煤层厚度及其变化适应性差,其二是截煤滚筒的装煤效果不佳,限制了采煤机生产率的提高。
进入6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和前苏联先后对采煤机的截割滚筒作出了两项革命性改进。
其一是截煤滚筒可以在使用中调整其高度,完全解决对煤层赋存条件的适应性;其二是把圆筒形截煤滚筒改进成螺旋叶片式截煤滚筒,即螺旋滚筒,极大地提高了装煤效果。
这两项关键的改进是滚筒式采煤机成为现代化采煤机械的基础。
二、采煤机的整体结构采煤机的类型很多,但基本上以双滚筒采煤机为主,其基本组成部分也大体相同。
《采煤概论》经典课件•采煤概述•采煤地质基础•采煤方法与工艺•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机电与运输•煤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煤概述01采煤的定义与意义采煤定义采煤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手段,从地下煤层中开采出煤炭资源的过程。
采煤意义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采煤对于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推动工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的历史与发展古代采煤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煤炭作为燃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煤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方式。
现代采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现代采煤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采煤的分类与特点分类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采煤可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
其中,地下开采又可细分为房柱式开采、长壁式开采等多种方法。
特点不同采煤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资源回收率高等优点,但受地形和气候条件限制较大;地下开采则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投资大、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
采煤地质基础02阐述煤田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环境、成煤物质来源、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等。
煤田的形成煤田构造特征煤田勘探方法详细介绍煤田的构造形态、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它们对煤层赋存的影响。
介绍煤田勘探的常用方法,如地质填图、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以及勘探成果的表达方式。
030201煤田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的厚度和稳定性阐述煤层的厚度变化、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如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
煤层的结构和构造详细介绍煤层的结构特征,如层理、节理、结核等,以及它们对采煤工艺的影响。
煤层的顶底板条件分析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稳定性等条件,以及它们对采煤安全和效率的影响。
阐述矿井充水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如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矿井充水因素介绍矿井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和步骤,包括水文地质勘探、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涌水量计算等。
目录1 概述 (1)引言 (1)我国采煤机30多年的发展进程 (1)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起步阶段 (1)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采煤机发展的兴旺时期 (2)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 (4)主要技术参数 (4)传动方案的确定 (4)传动比的确定 (4)传动比的分配 (5)3 传动系统的设计 (6)齿轮设计及强度效核 (6)第一级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6)第二级直齿圆锥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13)第三级直齿圆柱小齿轮和惰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20第三级直齿圆柱大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27)第四级直齿圆柱小齿轮和惰轮1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33第四级直齿圆柱惰轮2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39)第四级直齿圆柱大齿轮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41)轴及其组件的设计及效核 (43)第Ⅰ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及其组件的选择及校核.. 43第Ⅱ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及其组件的选择及校核.. 49第Ⅲ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58)第Ⅳ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2)第Ⅴ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4)第Ⅵ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5)第Ⅶ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7)第Ⅸ轴的设计及其组件的选择 (69)4 采煤机的使用和维护 (72)润滑及注油 (72)地面检查与试运转 (72)试运转前的检查: (72)试运转时检查: (72)下井及井下组装 (73)采煤机的井下操作 (73)操作前的检查: (73)试运转中注意事项: (73)机器的维护与检修 (74)5 总结 (76)参考文献 (77)英文原文 (78)中文译文 (85)致谢 (90)1概述1.1引言采煤机械的装备水平是煤矿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采煤机械的选用取决于煤层的赋存条件、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而采煤机械的技术发展又促进了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的更新。
采煤方法按采煤工艺可分为长壁式采煤法和房柱式采煤法两大类。
我们广泛使用长壁式采煤法。
薄煤层开采技术摘要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工艺分析回采技术发展趋势支护技术现状我国把厚度小于1.3 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 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
我国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面广,而且煤质好。
据统计,全国薄煤层的储量占全部可采储量的20%,在近80个矿区中的400多个矿井中就有750多层为薄煤层。
其中,厚度在0.8 m~1.3 m的共占86.02%,小于0.8 m的占13.98%,0.8 m~1.3 m的缓倾斜煤层占73.4%,开采条件相对较好。
一些地区薄煤层储量比重很大。
贵州省占37%,山东省占52%,四川省占60%。
尽管有较好的储存条件,但由于受“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的“一大三低”影响,每年从薄煤层中采出的煤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10.4%,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产量与储量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矿井服务年限。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始对薄煤层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展开研究,先后研制并生产了多种类型薄煤层工作面综采配套设备,但没有解决关键性技术装备问题,薄煤层开采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工人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薄煤层开采的特点目前我国薄煤层多数采用普采,高档普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一直制约着薄煤层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一些矿井虽然使用了综合采煤设备,但是三机装备配套性能不佳,生产效率低,工作面生产能力很低。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 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