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第四节

第七章第四节

第七章第四节
第七章第四节

课题: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青州市东关回民初级中学

【质疑问难】

1.通过预习,我学到的知识:

2.通过预习,我的疑问:

【学习目标】

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的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了解断路和短路。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了解造成电路断路和短路的原因。

难点: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学会分析造成电路断路和短路原因,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排查和避免电路断路和短路。

【学习内容】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1、结合下表用欧姆定律分析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

2、“人体电阻主要是皮肤电阻,表皮0.05~0.2mm厚的角质层的电阻很大,皮肤干燥时,人体电阻约为6~10kΩ,甚至高达100kΩ;但角质层容易被破坏,去掉角质层的皮肤电阻约为800~1200Ω;内部组织的电阻约为500~800Ω。”

根据上面小短文,你用欧姆定律分析一下为什么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二、断路和短路

1、什么是通路?

2、什么是断路?根据课本P32列出的白炽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表,分析造成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检修方法。

3、什么是短路?电路短路时有什么危害?根据你已有的常识和你搜集的资料写出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

三、注意防雷

1、雷电是怎么产生的?雷电有什么危害?

2、课本P34展示了三种避雷装置,你平时注意观察过吗?避雷针怎样连接才能起到避雷的作用?

3、请你将下列防雷常识记在心间,用在实际,并告诉你周围的人,使大家远离雷电。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躲入建筑物内。(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应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上。

(7)切勿处理用开口容器装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高大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达标测试】

1、“电压越高越危险”,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加在这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所以加在人体上的电压越高,电流越,就越危险。

2、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V。

3、家庭电路中有两根线,一根是,另一根是。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连通而造成的。三孔插座比两孔插座多的那个孔是跟相连的,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不仅把用电部分接入了电路,还把用电器

的与连接起来。

4、高压输电塔上一般有五根导线,其中下面的较粗三根是输电线,另外在上面有两根较细的是的导线。

5、下列行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B、用湿布擦拭电器

C、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D、在高压设备附近玩耍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俄罗斯 一、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说出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的实例 3、根据资料和地图,认识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二、本课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地图介绍俄罗斯矿产分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3、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什么国你能提出证据说明吗 2、前短时间广州急剧降温,你知道冷空气是从哪里过来的吗 3、你听过“和平号空间站”、“加加林”、“明斯克航母”这些名词吗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面积最大的国家 探究一: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俄罗斯的地形”,尝试提出证据说明俄罗斯的面积之大: 答:1、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隔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临“两海”分别是里海和黑海。陆上邻国自西往东依次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 3、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C 知识点2: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探究二:俄罗斯国土辽阔,人口却只有亿,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欧洲部分,首都也在欧洲。思考:俄罗斯人口的分布为什么会这样人口的分布跟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吗 (1)人口的分布跟当地地形的关系: 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的地形”,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填写下表: 东 小结:由于面积广,俄罗斯的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与河流相间分布,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地形,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即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 (2)人口的分布跟当地气候的关系: 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和P7“图亚洲的气候类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50度至80度之间,北极圈(重要纬线)穿过国土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的寒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由于纬度高,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②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均是从西往东、从南往北递减。 ③通过读图分析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答: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小结: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多,所以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知识点3: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体验:俄罗斯不仅面积世界最大,其发达的科技也是世界领先。请看课本P44阅读材料“俄 罗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探究三: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

第七章 第4节温度和温标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第4节温度和温标 [随堂演练] 1.(多选)下列状态中处于平衡态的是 A.将一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 B.冰水混合物处在0 ℃环境中 C.突然被压缩的气体 D.开空调2 min内教室内的气体 解析系统处于热平衡态时,其状态参量稳定不变,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冰水混合物在0 ℃环境中,其温度、压强、体积都不再变化,是平衡状态,故A、B项对;突然被压缩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故其不是平衡状态,C项错,开空调2 min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有变化,故其不是平衡状态,D项错。 答案AB 2.(多选)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温度一定相等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止一个,根据平衡态的定义可以确定A错;根据热平衡的定义可知B和D是正确的;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可见C 错。正确选项为BD。 答案BD 3.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建成,并投入使用,加速器工作时,需要注入约1万吨液氮对电路进行冷却,冷却的最低温度可达到-271 ℃,将该温度用热力学温标表示是A.2 K B.271 K C.4 K D.0.1 K 解析由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式 T=t+273 K和t=-271 ℃得T=2 K。故A正确。

[限时检测] [限时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多选)关于热平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甲与系统乙达到热平衡就是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数值 B.标准状况下冰水混合物与0 ℃的水未达到热平衡 C.量体温时,温度计须和身体接触5~10分钟是为了让温度计跟身体达到热平衡 D.冷热程度相同的两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解析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同,或者说温度相同时就表明两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故B错,应选A、C、D。 答案ACD 2.有关热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系统在某时刻处于热平衡状态,则这两个系统永远处于热平衡状态 B.热平衡定律只能研究三个系统的问题 C.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接触而不发生状态参量的变化,这两个系统又不受外界影响,那么这两个系统一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D.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温度可以有微小的差别 解析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状态参量会随之变化,温度也会变化,故A错误;热平衡定律对多个系统也适用,故B错误;由热平衡的意义知,C正确;温度是热平衡的标志,必须相同,故D错误。 答案 C 3.(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度的“0 K”等于-273.15 ℃ B.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每一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C.热力学温度的“0 K”是不可能达到的 D.气体温度可能低于绝对零度 解析根据T=t+273.15 K,热力学温度的0 K相当于摄氏温度的-273.15 ℃,故A正确;T=t+273.15 K,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 K和摄氏温度每升高1 ℃对应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故B正确;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表示分子热运动停止,不可能达到,故C正确,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重力 1. 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树叶随风摇摆 B.物体不会下落 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 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 【解答】解:A、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如果没有重力,空气将不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风吹树叶,故A不正确; B、物体之所以下落,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物体将不会下落,故B正确; C、如果没有重力,水就不能从杯中轻易倒出来,故C不正确; D、举起物体要用力,是克服物体受到的重力。物体如果不受重力,我们将轻松举起质量很大的物体,故D不正确。 故选B。 2.如图,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受到()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动力 【解答】解:小球被弹出后,不再受弹簧的作用力,在水平面上滚动的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作用. 故选B. 3.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100N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约为6 g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 【解答】解: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2kg

×10N/kg=2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一角硬币的质量在3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0次的时间在90s=1.5min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4. 关于g=9.8N/kg所表示的意思,正确的是() A.1kg=9.8N 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 C.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重9.8N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物理量,不存在等量或倍数关系,故AB错; 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为9.8×9.8(N),故C错、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 B. C. D. 【解答】解: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为零,所以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选A. 6. 关于“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正确的是() A.重心很低 B.重心很高 C.重心不在物体上D.里面有特殊装置 【解答】解:不倒翁上小下大,重心在不倒翁的下半部,重心位置很低,由于不倒翁的重心位置低,所以“不倒翁”能不倒. 故选A. 7. 如图,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 A.受到的合力为零 B.受到阻力的方向不变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俄罗斯》教案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俄罗斯的位置、范围、首都,读图说出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课标与教材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河流、气候。 2、俄罗斯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四大工业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1、俄罗斯成为传统上的欧洲国家的原因。 2、俄罗斯的核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对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影响。 突破:主要运用恰当的资料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描述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2、能够说出俄罗斯复杂的地形分布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 5、知道俄罗斯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描述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读图掌握俄罗斯的地形。 3、通过阅读俄罗斯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 4、通过阅读矿产资源分布图,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资源条件分析、讨论工业特点的能力。 5、通过读图,说出俄罗斯交通、港口和城市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俄罗斯的民族风土人情,继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两个方面来体现,建立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这节课的内容应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突出重点,实现深化提高的目标。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1、俄罗斯教学课件;2、课本有关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让同学们读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找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从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内容。让学生描述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 板书: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展示资料学生阅读俄罗斯是欧洲国家。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 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1力的定义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2、引入课题 【讲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如果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那就进入到今天重力的学习中。 1、重力 【提问】接着刚才的小故事继续讲,在此基础上,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因。那么什么是万有引力呢? 【演示实验】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于是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后提出:宇宙中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举例:扔粉笔等 【师说】我们知道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那么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也有万有引力,(举例:吊 着的台灯、风扇)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是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 【师说】知道了什么是重力,你能否像牛顿一样提出“对于重力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思考后回答①重力的方向向哪?②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③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④重力有何应用?⑤重力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⑥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用吗?⑦谁对物体施加了重力?…… 【师说】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都想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研究。对于⑥和⑦我 相信大家对重力的概念少加思索就能够回答。你能回答⑥⑦两个问题吗 2、重力的大小 【演示实验】托起一本书跟托起两本书,所用的力一样吗?由此我们知道,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那么物体的重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10 N/Kg 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师: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 = mg G --------- 重力 --- 单位(N) m ---- 质量---- 单位(kg) g=9.8N/kg 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七章 第4节 重力

2019-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 四节重力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一个鸡蛋受到重力约为5N B. 一名中学生正常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C. 一名中学生爬楼的功率约为120W D. 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1m3 2.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B.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 物体的重心与物体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 D. 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 汽车在坡路上下行||,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 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制成的||。 4.关于一本八上的物理课本||,下列估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A. 平放在课桌表面||,它所受到的重力约为2N B. 从课桌上掉落到地面||,课本重力做的功约1.5J C. 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则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约2.5×10﹣3N D. 若今天的气压约为105Pa||,空气对课本上表面的压力约为450N 5.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 上传: 李小玲更新时间:2013-2-1 12:28:29 在旅游中寻找学习的快乐 ——《俄罗斯》教学设计 执教:南昌市京东学校李小玲 点评:喻自生舒俊金美珍吴功庆魏晓红李敏谢伍根彭建凤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 【教材简析】 俄罗斯是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中继日本、印度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和前面两个国家有很大的差别,日本是个人多地狭的国家,印度是个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俄罗斯则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从本节课的教材上分析,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课文的三个框题首先从这一特征入手,由于面积广大影响到了它的气候、河流、地形和第二课时学习的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分布特点。阅读材料部分的安排,让我们体会到前苏联这个多民族大国所面临的民族矛盾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尖锐问题。 俄罗斯又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邻国,和我国有着相似的特征,地大物博、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与我国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学习这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学习一个区域的方法,也有利于借鉴俄罗斯的发展经验,发展我国经济。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比如前面学习了日本和印度,知道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对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较浓厚,但是仍然缺乏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欠缺,在上课时应加以适当的引导,降低问题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 2.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地图的能力,通过合作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概念。 3.通过读图法,让学生掌握分析一地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4.通过拼图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俄罗斯地形、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 5.通过阅读法,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和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 6.通过领略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学习俄罗斯的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中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拼图 【教学预设】 用导游词导入所要学习的国家;用读图的方法学习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湖泊和邻国;在中间的学生活动环节用分组拼图的方法学习俄罗斯的地形与河流之间的位置关系;用直观的图片形式学习俄罗斯的气候、植被和房屋结构;用阅读的方式学习俄罗斯的基本人文知识;最后在旅游的小结中体会俄罗斯多样的自然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入课 在背景音乐《蒲公英的梦想》的伴奏下,教师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

第七章 第四节 俄罗斯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案01(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德育目标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3.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放一段优美的俄罗斯音乐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段精美片段,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俄罗斯方方面面的图片,激发其热情,使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内容的

学习。 方法二:介绍俄罗斯的前身原苏联一些简要情况及从1991年苏联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颠覆,来引入俄罗斯自然状况的学习。 方法三:让同学们读图,找出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共有哪些国家,再看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出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俄罗斯 [讲授新课]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教师:前面我们学气候的时候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们大家看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单位:(万平方千米) 板书: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辽阔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2.读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同学回答: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四节俄罗斯 ?课标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5.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一 ?课标分解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难点:理解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发达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是真是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国家,先请同学们根据两句话来猜猜它是谁?①这个国家地跨亚欧两洲;②它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是指哪个国家啊? 开始深入了解俄罗斯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是真是假。 (设计意图:将俄罗斯的主要地理特点蕴含到“是真是假”的趣味内容中,制造悬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俄罗斯会存在这些现象呢?它倒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啊?咱们开始详细学习俄罗斯。 教学环节二:地图导学识位置 1、读图了解地理位置 要了解一个国家,先要知道它在哪里,也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就用地图导学的方式认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看学案中的第一部分:地图导学识位置。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两幅地图,分别是什么图?“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俄罗斯的主要邻国”。①我们先来一起看图找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②按照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自主读图找到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正确思维过程) 2、用板书归纳 为了便于掌握俄罗斯的位置特点,下面咱们用示意图来进行标记。先用一个长方形来示意俄罗斯的轮廓,同学们看学案正面下方也有一个俄罗斯示意图,大家用笔在这里进行标记。 ①哪条特殊纬线穿越俄罗斯北部?同学们用虚线把66.5°N像老师这样在示意图上画出来。②由此可见俄罗斯纬度位置高还是低?③俄罗斯东邻什么洋?北邻什么洋?西接什么海?④哪座山把俄罗斯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两部分?⑤中国在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看,俄罗斯的位置特点就比较清楚地体现出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语言描述地理位置,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3、感受国土辽阔 (承转):俄罗斯三面临海,邻国众多,这与它国土辽阔是分不开的,同学们知道有多辽阔啊?(面积:1707万k㎡)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咱们进一步感受一下俄罗斯国土的广大,仔细看,看完后请同学们用录像中的内容说明俄罗斯有多辽阔? 俄罗斯的国土东西延伸有10000km长,相当于坐火车从咱们济南到北京走20趟的距离,虽然南北方向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生成】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新知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是高中物理必修二重点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势能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公式(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

第四节 俄罗斯教案1

第四节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3.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三个标题,是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一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首先在第一标题中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及范围,以及由于纬度高导致的气候特点和复杂地形。由于面积广阔,所以又引出了第二个标题,即自然资源丰富。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俄罗斯的工业较为发达。在介绍俄罗斯经济的同时,课文中还特别提到了俄罗斯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安排这样一段文字,主要是使学生明确,俄罗斯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这么发达的工业,需要有交通运输作支持,因此课文在第三标题中介绍了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线以及运输网的特点。交通线是线状的,连接彼此的点就是一些重要的城市,于是课文又紧接着介绍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交通枢纽。由莫斯科还提到了俄罗斯的名胜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这样便于学生全面了解俄罗斯。 俄罗斯一节的内容在层次上可参见下图: 1.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纬50°~70°的范围之内。这样的领土范围和纬度位置对其自然环境及工农业生产,以至人口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正因为纬度高,才导致气温常年较低;面积广阔,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矿产提供了条件。而丰富的矿产又为工业打下了基础。所以课文首先安排了“国土辽阔”这样一个标题。 2.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42页的“阅读材料”是一段关于俄罗斯的人口、民族、政治、语言概况的文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俄罗斯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突出了两个问题。首先是3/4的人口聚集在1/4的土地上,这一点与俄罗斯的地形有着重要的关系。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聚集,且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中央,被公认为是欧洲国家。另外,这段文字还介绍了前苏联政治局势的变化,放在这里决非材料的堆积,因为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前苏联之所以会分裂,除了政治原因外,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民族问题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 3.课本将对图7.45“俄罗斯地形”的解读安排到了42页的活动当中。活动1请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俄罗斯内部和相临的大洋、湖泊、国家以及主要的地形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俄罗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第(3)个小活动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还让学生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4节俄罗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素材(文字、专题地图、图片、声音等)的演示,了解并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2.较为平坦的地形,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4.通过本节学习,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气候类型; 4.主要河流、湖泊。 教学过程 视频:导课,三幅画面(一面国旗,一位人物、一个广场),一首歌曲(莫斯科外郊的晚上)。 师:刚才我们看了一个短片,都与哪一个国家有关? 生:俄罗斯。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俄罗斯,来认识这个国家。 Ppt:真情告白1(学生一起读) 翠竹中学七(9)班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俄罗斯,欢迎你们走近我的世界,我的世界丰富多彩,建议你们先从自然环境开始认识我。我的身体很大,跨两大洲,纬度比较高,跨两个温度带,有许多邻国,三面临海洋,一面临陆地;我的身材不错,高低起伏,有山地、高原、平原,河流是我身体里的血管,一年四季中,我的身体不同部位冷暖、干湿情况不一样,我期待同学们能懂我。 开始学习吧,要努力噢。 师:那就开始学习吧,不要忘记我们的两个高端学习行为,开始。 附学生学习任务: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 学习任务:看书p37----38的内容,自主获得知识,提升思考力。 1、读图,描述俄罗斯的位置。 2、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归纳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特点。

3、读图,说出俄罗斯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什么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4、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说出河流的流向、流入到哪里? 师:在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学生一定看清学习任务,把总结性的内容写在书本上。 师:如果学习好了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师:好,来看一看你们学的怎么样?我们是通过情景与问题来看一看你们学的怎么样? 师:老师读情景与问题1:图中深颜色就是俄罗斯,A是什么山、什么河?地跨哪两个大洲?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会儿,老师说:开始。有学生举手,你来说。 生:A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俄罗斯地跨亚、欧两个大洲。 师:好,请坐,认同吗?,生:认同。师:好的,我们来看,俄罗斯地跨两大洲,我要问俄罗斯传统上是哪一个大洲的国家?生:是欧洲国家。 师:你能说出俄罗斯为什么是传统的欧洲国家?有学生举手。 生:因为俄罗斯的首都在欧洲,而且俄罗斯人口的四分之三在欧洲。 师:好的,请坐。他回答的应该是对的,我给你讲,俄罗斯的首都是在欧洲部分,另外人口的四分之三在欧洲,但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好,我们来看情景与问题2。 师:老师读情景与问题2,俄罗斯国土面积大,跨纬度大约在50?N--80?N,纬度比较高,那么俄罗斯东什么临洋?北临什么洋?西临什么海?跨哪几个温度带?来,开始。老师示意要举手,并说要主动,大胆一点,一会儿,有学生举手。来,你说。 生: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师:追问,跨哪几个温度带?生:北温带和北寒带。师:好,请坐。 师:俄罗斯频临的海洋,我们来认识一下,老师在图上指海洋的位置,学生集体说海洋的名称。那么跨哪两个温度带,学生看图,我这里画了一条特殊纬线,北纬66.5?N,叫什么?生:北回归线。师:大声一点说,是北回归线还是北极圈?生:北极圈。师:是北极圈,啊,大家把知识有点混淆了。北回归线是23.5?N,要听清楚了。老师指图,这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俄罗斯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师: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哪里。接下来我们看情景与问题3。 师:这个同学们要仔细看,老师读情景与问题3,你若从图中东A地到西B地对俄罗斯进行一次地形、河流考察,你沿途会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哪些主要河流?给大家一点时间,结合问题思考,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情况。一会儿,好的,如果你已清楚了,可以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教学设计

第四节俄罗斯(2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二、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罗斯人口、民族、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四、了解俄罗斯在自然和经济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教学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一、俄罗斯气候成因。 二、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讲了第十三章西半部欧洲,它概括了欧洲30多个国家基本地理特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半部欧洲,从教科书上看东半部欧洲只包括一个国家——苏联。大家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于1991年底解体,形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可简要介绍苏联做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成立、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所以课本中指出的东半部欧洲实际上包括了15个国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这15个国家中最重要的、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板书) 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 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十一中学赵大庆【设计指导思想】 1.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注重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动手实践的新理念。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让学生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多种物理研究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经验,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即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境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媒体选择】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四节重力.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四、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 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 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 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什么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 是重力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 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考。导入(由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日常生活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现象和自教师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 然现象引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 出重力的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 概念,学出去的炮弹等。 生感觉自学生的可能回答: 然熟悉,①运动员跳进水里; 易于理解②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接受) 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 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③苹果掉到地上; ④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 了地面,并且静止了;等等。 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 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 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 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 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 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 现象。 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 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思考和 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