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46.30 KB
- 文档页数:3
肉仔鸡的生产特点及饲养管理一、肉仔鸡饲养概述1.1 肉仔鸡的定义及分类肉仔鸡,又称肉鸡或肉鸽,是专门用于肉食的家禽。
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和市场需求,肉仔鸡可以分为肉用鸡和肉用鸽两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肉用鸡的生产特点及饲养管理。
1.2 肉仔鸡的生产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肉仔鸡是重要的经济禽类之一。
与其他禽类相比,肉仔鸡具有以下生产特点:•生长速度快:肉仔鸡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通常在45到60天就可以达到出栏重量。
•饲料转化率高:肉仔鸡具有较高的饲料转化率,能够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生产效益。
•适应环境广:肉仔鸡适应能力强,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饲养环境。
•商品性好:肉仔鸡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饮食习性特殊:肉仔鸡对饲料的要求较高,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合理配比。
二、肉仔鸡的饲养管理2.1 饲养环境准备良好的饲养环境是肉仔鸡健康成长的基础。
饲养环境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鸡舍准备:选择保温、隔离病原、通风良好的鸡舍,确保肉仔鸡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
2.饲料供应:确保饲料的质量稳定,并根据肉仔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3.水源及饮水设备:提供清洁、新鲜的饮用水,并配置适宜的饮水设备,保证肉仔鸡充分饮水。
4.疫病防控:定期对肉仔鸡进行疫苗注射和防治常见疾病,确保肉仔鸡的健康生长。
2.2 饲养管理要点为了保证肉仔鸡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生产性能,需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下面是几点重要的饲养管理要点:1.合理密度:根据鸡舍的面积和通风条件,合理控制肉仔鸡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对鸡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饲养温度:根据肉仔鸡的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促进肉仔鸡的正常生长。
3.饲料管理: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合理配比,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4.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的防治工作,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
公母混养周龄性重(g)1 1652 4053 7354 11505 16256 21457 26758 32159 371010 4180 (g)每周累积1251441442402984413304859264157071633475935256852011863754530138251365401648678449517498533470195910492料肉比每周累积1.15 0.871.24 1.091.47 1.261.70 1.421.97 1.582.28 1.752.61 1.923.05 2.113.53 2.304.17 2.51爱拔益加肉鸡饲养管理手册肉鸡的饲养方式,最普遍的是采用厚垫料地面平养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投资较少,适合于一般农户。
缺点是单位建筑面积的饲养量较少,此外肉鸡直接接触粪便,容易感染由粪便传播的各种疾病,舍内空气中的尘埃也较多,容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等疾病。
肉鸡的特点1、肉鸡有很高的生产性能,表现为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周转快。
现以爰拔益加肉鸡为例介绍肉鸡的生产性能见表1。
表1爰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每周增重耗料量(g)1170130148148 1.140.87 2420250306454 1.22 1.08 3775355515969 1.45 1.25 412204457391708 1.66 1.40 517355159992707 1.94 1.56 6231057512903996 2.24 1.73 7289558514755472 2.52 1.89 8349560017987270 3.00 2.08 9405055518839153 3.39 2.26 104580530211411267 3.99 2.46母鸡3695305454883 1.49 1.27 410803856731555 1.75 1.44515154358692424 2.00 1.60 6198046510813505 2.32 1.777245547513074812 2.75 1.968293548014986310 3.12 2.15 9337043516437953 3.78 2.36 10378041017249677 4.20 2.56表2周体重增长倍数(二周间体重比) 与各周平均日增重从表中可知,肉鸡在短短的56天,平均体重即可从40 克左右长到3000克以上,八周间增长70多倍,而此时的料肉比仅为2.1:1左右,即平均消耗二斤多料就能长一斤体重,这种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其它畜禽不能相比的。
目录术语和定义蛋用鸡:人工饲养的、用于生产供人类食用蛋的鸡种。
肉用鸡 :人工饲养的、用于供人类食肉的鸡种。
这里指专门化培育品系肉鸡。
黄羽肉鸡: 指《中国家禽品种志》及省、市、自治区地方《畜禽品种志》所列的地方品种鸡,同时还含有这些地方品种鸡血缘的培育品系、配套系鸡种,包括黄羽、红羽、褐羽、黑羽、白羽等羽色。
代谢能:食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尿排泄物中的总能即为代谢能,也称表观代谢能,英文简写为AME。
蛋白能量比CP/ME: 每兆焦或每千卡饲粮代谢能所含粗蛋白的克数。
氨酸能量比Lys/ME: 每兆焦或每千卡饲粮代谢能所含赖氨酸的克数。
粗蛋白质CP:粗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无论饲养标准还是饲料成分表中的蛋自质含量,都由含氮量乘以而来。
表观可利用氨基酸:食入饲料的氮基酸减去粪尿中排泄的氨基酸即为表观可利用氮基酸.非植酸磷:饲料中不与植酸成结合态的磷,即总磷减去植酸磷必需矿物质元素:以百分数(%)表示者为常量元素,用毫克/千克(mg/kg)表示者为微量元素维生素:一族化学结动物的结构成分不同、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各异的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既非供能物质,也非动物的结构成分,要用于控制和调节物质代谢。
以国际单位(IU)或毫克(mg)表示。
排版说明:页边距上下右均为,左边距为,纸张方向为纵向表3 生长蛋鸡体重与耗料量表6 肉用仔鸡体重与耗料量表7 肉用种鸡营养需要表8 肉用种鸡体重与耗料量表9 黄羽肉鸡仔鸡营养需要表10-1 黄羽肉鸡仔鸡体重与耗料量(公鸡)表10-2 黄羽肉鸡仔鸡体重与耗料量(母鸡)表11 黄羽肉鸡种鸡营养需要表12和表13 黄羽肉鸡种鸡体重与耗料量(生长期和产蛋期)表14 鸡日粮中矿物质元素的耐受量表15 全价日粮中最高限量(家禽)。
白羽肉鸡饲养管理五个关键点随着现代肉鸡遗传育种工作进展不断加快,肉鸡的生长速度也越来越快,饲料转化效率越来越高。
美国科宝公司2012年发布的cpbb500肉鸡(公母混养)42日龄的出栏体重为2 732g,饲料转化率为1.70。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肉鸡每年都有40~45g的体重进展,饲料转化率每年有-0.02—-0.025的提高。
虽然现代肉鸡具有如此快速的生长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者饲养的肉鸡都能达到饲养手册上的性能指标。
在肉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存在管理失误,具有优秀遗传性能的肉鸡也会出现较低的生产水平。
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因素有很多。
笔者在多年的肉鸡饲养管理工作中总结了影响肉鸡生产性能最为关键的五方面因素,即雏鸡质量、饲料营养、鸡舍环境状况、饲养技术和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希望获得肉鸡更高的成活率、更快的增重速度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的业内人士必须重视这五个饲养管理关键点的工作。
一雏鸡质量健康的雏鸡是良好饲养的开始。
因此,许多肉鸡饲养专家建议把鸡苗孵化阶段的21天计算到肉鸡饲养阶段中来。
合格的雏鸡应符合绒毛蓬松、精神活泼、体格健壮、脐带愈合良好、腿脚部皮肤丰满圆润、跗关节无红肿、鸡苗无脱水的质量标准。
为了保证肉鸡场接收到合格的鸡苗,通常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保证父母代肉种鸡的健康父母代肉种鸡如果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和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或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后代鸡苗的质量将无法保证。
2种鸡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种鸡如果饲喂过多由棉籽饼、棉籽油配制的饲料、含铬皮革粉配制的饲料或霉变、酸败的饲料,其后代鸡苗的死淘率会提高。
3做好种蛋的孵化工作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如果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通风不足、出雏时间长、孵化厅卫生状况差或其他不合理的工艺处理都会导致雏鸡质量低下,进而影响肉鸡生产}生能的发挥。
4做好鸡苗的存储工作鸡苗存储大厅如果空间窄小或没有安装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将会导致鸡苗存储大厅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使鸡苗遭受高/低温、脱水或缺氧等应激,从而影响雏鸡质量。
如何饲养肉鸡不同季节温度都有较大差异,为确保肉鸡群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养殖户需调控好鸡舍温度,在不同季节控温方法不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肉鸡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饲养肉鸡的方法饲养肉鸡的方法:合理构建肉鸡场合理的鸡场布局和鸡舍结构,可以为肉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排水良好、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鸡舍之间距离10m 以上,净道和污道分开;鸡舍保温性能良好,并便于通风降温。
饲养肉鸡的方法:雏鸡的选择鸡苗质量是肉鸡饲养成功的基础。
一是选择优良品种,主要包括快大型肉鸡(如AA、罗斯308、科宝等)和黄羽肉鸡(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二是引进无垂直传播疾病(如鸡白痢、白血病等)的健康雏鸡。
饲养肉鸡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养殖户要根据自身劳力、饲养技术和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合理的饲养规模。
目前采用的饲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3.1 地面平养该饲养方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饲养方式,即在鸡舍内地面上铺垫一定厚度(大约5 cm)的垫料。
垫料要求松软、新鲜、干燥、吸水性强、不易发霉,将肉仔鸡饲养在垫料上让其自由活动。
常用的垫料有碎刨花、稻壳、干砂、粉碎的秸秆等。
地面平养3.2 网上平养网上平养是将鸡养在特殊的网架、网床上面。
目前网养设备一般由竹板做成,间距为2.5 cm 的竹排,也可用铁丝网架制成,上面铺上相应的塑料网片。
网上平养3.3 笼养笼养就是肉仔鸡从出壳到出售,一直饲养在笼内。
笼具有的采用金属制成,有的采用塑料制成。
饲养肉鸡的方法:饲料的选择根据肉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选购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
如为本场自配料,则要根据肉鸡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来配制,在选择营养标准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气候、季节、饲养方式、鸡舍构造、饲养密度、饲养条件、鸡的品种、日龄、出售体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管理经验等,适当加以调整。
白羽肉鸡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饲料是决定家禽生长发育以及产蛋育雏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白羽肉鸡是常见的商业肉鸡品种,其生长速度快、体型饱满,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供给。
本文将介绍白羽肉鸡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白羽肉鸡的饲养。
1. 白羽肉鸡的饲料配方白羽肉鸡饲料的配方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白羽肉鸡的饲料可以分为起始期、生长期和完成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的饲料配方要求。
1.1 起始期饲料配方起始期是白羽肉鸡的育雏阶段,这个阶段白羽肉鸡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促进快速生长。
典型的起始期饲料配方的蛋白质含量应在20%到24%之间,代谢能量应达到3000千卡/千克以上。
1.2 生长期饲料配方生长期是白羽肉鸡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这个阶段饲料配方中要保持适宜的营养水平,以确保其正常的生长速度和体型发育。
生长期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8%到20%之间,代谢能量应达到2900千卡/千克以上。
1.3 完成期饲料配方完成期是白羽肉鸡快速肌肉生长和体重增加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饲料配方需要增加能量水平,以满足肌肉的发育需求。
完成期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16%到18%之间,代谢能量应达到3100千卡/千克以上。
2. 白羽肉鸡的营养需求白羽肉鸡的营养需求取决于其不同的生长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羽肉鸡在不同阶段的主要营养需求。
2.1 蛋白质蛋白质是白羽肉鸡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
在起始期,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可以帮助白羽肉鸡快速生长。
在生长期和完成期,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可以维持肌肉的发育和组织修复。
一般建议在起始期提供的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到24%,而后续生长期和完成期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8%到20%。
2.2 能量能量是白羽肉鸡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高能量饲料可以帮助白羽肉鸡快速积累体重和增加肌肉质量。
在不同阶段,白羽肉鸡对能量的需求略有不同。
在起始期,饲料中的能量含量应达到3000千卡/千克以上;在生长期,应达到2900千卡/千克以上;在完成期,应达到3100千卡/千克以上。
父母代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二)一、饲养环境的管理1. 温度控制父母代肉种鸡的舒适温度范围为20~25℃,因此必须要做好温度的控制。
在冬季,要保持鸡舍内温度的稳定,并且要保证鸡舍内通风透气,足够的日照。
在夏季,要做好降温工作,可以通过加装遮阳网、喷水降温等方式进行控温。
2. 湿度管理要保持鸡舍内的湿度适宜,否则容易导致鸡只患上呼吸道疾病。
在冬季,要保持鸡舍内干燥,可通过加垫木屑、及时清理粪便等方式降低湿度。
在夏季,要注意鸡舍内的通风透气,减少饮水器的水滴和粪便对地板的湿润。
3. 光照管理保持鸡只的良好生产状态,需要足够的光照。
一般情况下,每天光照时间至少为12小时。
在夜间工作时,要避免强光刺激,以免影响鸡只的睡眠。
4. 饲料与水的管理父母代肉种鸡的饲料要保持新鲜,定时更新。
要注意饲料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保证饲料的多种营养成分。
饮水器的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都要定时清洗消毒,并保证鸡只随时有足够的清洁饮水。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1.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请兽医对父母代肉种鸡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特别是在孳生季节,要做好鸡只的疫病防控,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2. 疫苗接种在饲养父母代肉种鸡的过程中,要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为鸡只接种疫苗,提高鸡只的免疫力,避免感染疾病。
3. 疫病防控要加强鸡只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卫生。
定期做好消毒工作,适当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疫病的传播。
4. 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发育,容易造成鸡只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要根据鸡只的生长状况和产蛋率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三、生长监测与调控1. 生长监测要对父母代肉种鸡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测量体重、测量饲料消耗量、观察鸡只的进食和排泄情况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2. 营养调控根据生长监测结果,合理进行饲料配比,确保鸡只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合理控制饲料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配比。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方法_肉用仔鸡一、肉用仔鸡的生理特点1.生长速度快。
正常情况下饲养50~55天,体重达2500克,一般是肉用仔鸡出生时50~60倍。
2.饲养周期短、周转快。
目前肉用仔鸡从出壳饲养,一般需7周就可达到上市体重。
用两周时间打扫、清洗、空舍。
这样基本上10周可养一批肉鸡,一栋鸡舍每年至少可周转5批。
3.饲料转化率高。
肉用仔鸡的料肉比是所有肉用畜禽中最低的,一般为1.9∶1~2.15∶1。
二、饲养期间注意事项1.换料。
18~21日龄换2号料,34~36日龄换3号料,应逐渐换料,避免换料过急引起肠道病。
2.中后期的管理。
中后期管理是肉鸡饲养成败的关键因素,应以通风、卫生管理为重点,因30日龄以后,混合感染较严重,这样就能减少疾病发生。
注意管理中的细节,如:每日清粪、消毒、清洗饮水器等。
3.后期催肥方法。
脂肪粉按0.5%~0.8%拌料(38~40日龄后用);赖氨酸按0.1%~0.2%拌料添加脱脂鱼粉按1%~2%添加。
4.防病。
及时调整料桶和饮水器的高度,防止肉鸡腿病和胸病的发生。
5.免疫接种。
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健康鸡群才可以接种;在新城疫免疫上用灭活苗+活苗方法;尽量不用饮水的方法免疫,因饮水免疫操作缺点较多,很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免疫期间用多种维生素、免疫增效剂等增强免疫效果。
6.光照。
冬季养肉鸡可从18日龄采用间歇光照,这样既节省资源又预防鸡患腹水症、猝死的发生。
7.定期预防大肠杆菌等细菌病与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发生。
鸡肉味道鲜美且有营养。
鸡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为蛋白质和脂肪,但鸡肉中欠缺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粗纤维,如果长期将鸡肉当做主食食用且不摄入其他瓜果蔬菜及粮食易导致身体亚健康。
科学调查认为,鸡肉食用量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女性的健康有重大影响。
营养学家指出,由于人们一天中会食用各种食物,平均起来,鸡肉中的胆固醇含量最高。
胆固醇会极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几率,如果老年人、女性每天都吃鸡肉,那么势必会有多余的胆固醇存积在体内,这不但不利于健康,也会增加心脏病、脑血栓诱发的几率。
影响肉种鸡人工授精率的因素很多,但就其中一些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就能提高种鸡的受精率,保持一个满意的受精率水平。
一、种公鸡的营养供给专用的公鸡饲料配方,从营养上根据种公鸡的营养需要供给适宜的营养浓度的饲料。
首先公鸡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和代谢能应低于母鸡的水平。
种公鸡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1%。
代谢能2640千卡/公斤时,就能取得较多采精量。
另外,肉种鸡每天饲料摄取量控制在140克以下。
如果公鸡和母鸡采食同样的饲料,种公鸡会发生能量过多、脂肪沉积、体重超过规定的标准,最终因肥胖,笨重、体重差异较大,受精量下降。
种公鸡性成熟后,体重增加缓慢或生长停止,由于采精时营养需要,除了粗蛋白质和代谢能低于种母鸡标准之外,钙、磷无需象母鸡那样再额外摄入。
对于钙、磷公鸡摄入过多,影响肾功能的发挥。
公鸡性能力降低,往往采精量下降。
另外,公鸡的维生素需要量稍许高于母鸡,特别是VA、VE,但不可过多。
太多会造成其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障碍,影响其它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如果VE不足,公鸡会发生睾丸变性。
二、种公鸡的选择与管理1.选择公鸡经育成期多次选择后,配种前2~3周对公鸡进行最后一次选择。
外观:健康无残疾,冠大且鲜红,活动力强,眼睛明亮有神。
雄性特征:体格健壮、体重达标、泄殖腔湿润大而松软、腹部柔软,按摩时有肛门外翻,交配器勃起等性反射的公鸡。
精液品质:为了保证精液的品质,要求种公鸡的日粮中粗蛋白为12%~14%,代谢能2630~2800千卡/千克,赖氨酸0.45%~0.55%,蛋氨酸+胱氨酸0.38%~0.46%,钙0.8%~1.2%,磷0.3%~0.4%,亚油酸0.8%~1.2%,配种期要经常补加VE,夏天加Vc可提高精液品质。
种公鸡上笼前检测鸡白痢,淘汰阳性者。
一般选用170-300日龄的公鸡为佳。
一般认为24-40周龄的公鸡精液的受精率最高。
2. 种公鸡的管理,环境要宽松,公鸡一般一笼1-2只,公母比例1:25-30,公鸡可以多留些,保持鸡舍16-24℃,湿度55%和通风透气良好,以利于种鸡对营养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第一章:怎样选择鸡种(肉鸡的分类)肉鸡可分为快大型和优质型一、快大型肉鸡:此种肉鸡不分公母,一般饲养6—8周龄即可上市食用,该鸡特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目前一般6—8周龄上市,料肉比1.6—2.0),适合集约化,大群饲养,肉细嫩,12、AA23、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能够避免幼雏期的疫病感染,也便于适时免疫。
4、体重适中,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
5、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
6、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
7、在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的死亡率应在0.5%以内第二章、肉鸡生产设施一、肉鸡场选址与鸡舍的要求1、场址选择:饲养300-500只肉鸡,可以养在庭院内,但此时院内就不能再饲养蛋鸡、鸭、鹅等其它禽类,以免其它禽类的疾病传染给肉鸡。
a.饲养规模扩大到1000只以上时,就应该搬到村外,以免村内鸡群间疾病的相互感染。
为了便于管理,几家可以在村外联合饲养,但合在一起的规模不要过大,一般不要超过2万只,并且必须一起进雏,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统一防疫管理。
b.场址应选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鸡舍南向或南偏东向,以利夏季通风或冬季保温。
a.b.40(3)肉鸡舍的设计还必须便于消毒防疫疫病的预防是饲养肉鸡的重要环节,根据肉鸡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特点,鸡舍必须便于冲刷消毒。
鸡舍地基应高出自然地面25cm以上,舍内应有2-3%的坡度,有条件的应该做成水泥地面。
房顶和墙壁应该平整,尽可能地减少容易沉积灰尘细菌等污物的地方。
舍外四周需要有25-30cm深的排水沟并需硬化处理。
如果肉鸡舍能满足控制微生物的环境需要,满足前期育雏和后期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克服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动对舍内环境的影响,肉鸡的饲养成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3、简易肉鸡舍介绍从以上对肉鸡舍的要求来看,鸡舍并不是越简单越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肉鸡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一、肉鸡品种及肉仔鸡生产特点(一)肉鸡品种目前我国饲养的快大型肉鸡品种有美国的爱拔益加,艾维茵、哈巴德、印第安河、英国的罗斯,法国的明星等。
我省主要饲养的有爱拔益加、艾维茵等主要品种。
1、爱拔益加(简称AA)AA 肉鸡是由美国AA育种公司育成的A、B、C、D四系配套的肉用种鸡。
其父母代种鸡66周龄总产蛋193枚,合格蛋185枚,总孵化率88%,高峰期产蛋率可达90%,每只入舍母鸡可提供雏鸡159只,产蛋期死亡率2-4%,肉仔鸡公母混养7周龄,体重公斤,饲料转化率。
该鸡生长快,肉质细嫩,肉色好,很受外商欢迎。
因此,在所有肉鸡品种中存养量最大。
2、艾维茵肉鸡艾维茵肉鸡是美国艾维茵国际有限公司培育的优良肉用种鸡。
其父母代种鸡产蛋多、孵化率高,65周龄产蛋185枚/只,合格蛋175枚,平均孵化率86%,提供雏鸡151只,高峰期产蛋率达85%,产蛋期死亡率3-7%,肉仔鸡具有成活率高、增重快、耗料少等优点。
7周龄体重公斤,饲料转化率,成活率98%以上。
(二)肉仔鸡生产特点肉鸡生长快、产肉多、饲料转化率高、饲养周期短、效益好。
如何保证肉鸡的快速生长,就要根据其生长快、营养要求高、疾病多等特点进行科学的配方设计,确保肉鸡这一快速生长遗传潜能的发挥。
环山牌肉鸡系列饲料正是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进口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及促生长抗菌素、抗球虫药,经专家潜心研究科学组方而成。
多年的市场使用证明:营养丰富合理,可以满足肉鸡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增重快、饲养周期短、成活率高。
42天体重达公斤,料肉比:1,成活率98%,环山饲料现已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环山饲料优质高效,用环山饲料,带给您是满意与回报。
二、饲养肉鸡前的准备(一)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1、地面平养在地面上铺2-3寸厚的垫料,加保温伞育雏,保温伞的外围米处加护围,放足料槽与水槽。
肉种鸡的营养需要和管理CraigN.Coon(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1肉种鸡的能量需要肉种鸡的能量需要主要涉及维持、增重和产蛋3个方面的代谢能需要。
目前比较令人关注的问题是给肉种鸡提供了过多的能量。
很多养殖者在产蛋高峰期给鸡群饲喂的饲料达到每天150--,180g,大大超出这三方面的实际能量需要。
肉种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能量的需求不同。
育成阶段,维持能量需要占总能比例逐渐下降;达到性成熟后用于生长的能量逐步下降,维持需要的能量需求增长;产蛋期间产蛋的能量需求增加,维持需要的能量需求下降。
温度对肉种鸡能量需要的影响主要限于维持能量需要方面,对于增重和产蛋方面影响不大。
当环境温度上升接近生长最适温度时能量需要下降,超出最适温度后会出现应激,能量需求开始上升。
当温度继续上升达到一定程度,鸡只通过加快呼吸等方式释放多余的热量,能量需要增加。
以Cobb500为例,《种鸡管理指南》中对能量需求的规定是:31周龄,体重3.33蚝,维持需要2.86g/d,产蛋需要46.86g/d;45周龄,体重3.54kg,维持需要2.14g/d,产蛋需要43.10g/d。
Keyes、Spratt、Rabello等对平养肉种鸡的代谢能需要进行的研究显示,对肉种母鸡在210(2时维持需要、日增重等方面结果差异显著。
这可能与养殖方式有关,前两者为笼养,后者为平养,在此方式下肉种鸡的活动范围加大用于维持的能量相对增加。
在总能需要方面,结果则非常接近。
对于笼养肉种鸡来说,16.30MJ/kg是比较适合的能量水平,足以满足能量需要。
2肉种鸡的氨基酸需要目前对肉种鸡的氨基酸需要的研究非常少,主要是因为相关试验成本的限制。
在过去5年,作者所在的实验室做了大量有关肉种鸡氨基酸需要的研究。
研究表明,每天提供19g可消化粗蛋白,基本上可以满足肉种鸡的蛋大小、蛋重和产蛋率的需要,以及其本身的维持需要。
就产蛋高峰期产蛋和维持的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来看,比较重要的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889mg。
家禽理想氨基酸组成如果以赖氨酸量为100计算,对于蛋鸡比较重要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蛋氨酸49、总含硫氨基酸81、精氨酸120、异亮氨酸86、苏氨酸64、色氨酸20、缬氨酸102。
对肉鸡重要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精氨酸117、蛋氨酸53、胱氨酸53、异亮氨酸97、缬氨酸92、苯氨酸78、色氨酸29、苏氨酸73。
需要指出的是,当日粮蛋白水平降至一定水平(140/o--'15%)时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会成为限制性氨基酸,对蛋鸡和肉鸡都会产生影响。
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日粮高蛋白水平会降低种蛋受精率。
近来研究表明,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最显著,尤其是异亮氨酸,在人工授精条件下,随着异亮氨酸水平的升高受精率降低。
产生影响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太清楚,可能是由于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储存条件更加适宜,能够生成酮体的缘故。
3影响家禽能量营养利用的因素3.1环境温度1976年AftervanKampen对家禽代谢能摄入、产热、蒸发散热和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当饲喂肉种母鸡高水平含硫氨基酸日粮时,随着代谢能的增加(0.79MJld增至1.21MJ/d),环境温度为21qC时,产蛋量呈线性上升(EM=35.27+0.0593x),体增重逐渐减少;当环境温度为27℃或35℃时,产蛋量线性增加的趋势好于21℃(EM=27.09+0.0838x),体增重则维持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无论环境温度如何,产蛋数随着代谢能的增长呈线性增长,线性方程分别为21℃,74.13+0.0398x;27/35oC,40.8+0.162x。
对于蛋重,在高温环境下依然呈线性增长(EMT=49.81+0.0396x),在适宜温度(21℃)时,蛋重增长按照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回归方程式为EMT=I14.63-0.423x+0.0008x2。
高温环境下体脂总量的增长高于低温环境。
3.2光照程序光照程序对于鸡群的腿病发生、共济失调、产蛋高峰死亡率、饲料转化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光照程序有助于避免生产性能和效益的损失。
鸡品系不同,使用的光照程序也不同。
与此同时,营养可能会影响鸡种对光照程序的反应。
因此,需要根据品系来设计光照程序,使之与禽舍类型、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相匹配。
研究显示,前7d体重增长适宜,14"21日龄过度的增长会对上市体重产生不利的影响。
研究表明,713龄之前肉鸡的光照程序可以采用恒定的23L:lD,7-15周龄,14L:10D,1513龄以后采取阶梯式模式逐渐延长光照时间。
3.3饲喂程序研究显示,无论是21周龄的料肉比、代谢能/体重还是45周龄的能蛋比,隔日饲喂显著好于每天饲喂,说明隔日饲喂对于种鸡能量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采取隔13饲喂时,在空饲期间机体会调动先前储存的能量来维持13常代谢,对于总的能量利用来说在储存一释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浪费。
3.4饲料酶制剂由于玉米中含有抗性淀粉,Noy和Sklan研究表明相对于排泄物能量测定值,玉米能量在回肠末端的利用率为87%。
对于豆粕来说,含有部分不受加工影响的非淀粉多糖和寡糖。
要想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利用率可以采用酶制剂添加的方式实现。
先前的研究证实,随着饲料中添加酶水平增加,回肠可消化能显著上升。
1998~2003年很多研究者对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内源酶对生长期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将2~3种内源酶混合添加在标准日粮中进行试验,与不添加酶的对照组相比,无论是饲料转化率还是体增重,改善的效果非常明显。
3.5可消化氨基酸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的0~56周龄的蛋鸡重要的可消化氨基酸线性回归方程式是:赖氨酸y=-0.0095x+1.22,含硫氨基酸y=(-0.0063x+0.88)/2,苏氨酸v=一0.0053x+0.80。
3.6分阶段饲喂任何阶段的日粮选择都会影响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
需要预防营养过度和不足。
从营养需要的角度来看,早期雏鸡13粮大大超出了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而在后期却表现为营养不足。
可以采取有效的阶段性饲喂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Emmert等研究证实,达到相同体重的蛋鸡,NKC和阶段性饲喂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采食量分别为855g和809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1.51和1.43,体重/可消化赖氨酸分别为59.2和63.2。
3.7非植酸磷水平人们对肉种鸡磷需要量所知甚少,很多都是利用商品蛋鸡的数据。
NR.C(1994)建议肉种鸡的有效磷需要量为350mg。
日粮中非植酸磷推荐量从过去的0.35%增加至目前的0.45%。
按照每天150g的采食量计算,非植酸磷每天的供应量是600mg,比肉鸡的需求量高出很多。
种鸡非植酸磷需求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保证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质量。
NKC(1994)建议肉鸡每天非植酸磷需求量为350mg,钙4.0g。
产蛋初期有效磷的需求是O.35盼vo.40%,高峰期为560"630mg。
CVB研究显示,肉种鸡40周龄时可存留磷需求量为o.29%,产蛋末期为0.24%,即采食160g饲料需供应科存留磷464mg。
Plumstead和Brake研究发现,在使用植酸酶的情况下,产蛋期非植酸磷有效磷需求量为316g/d,钙为4.3g/d。
Triyuwanta和Nys研究结果说明种鸡的磷利用情况会直接影响雏鸡的骨骼发育情况。
3.8石粉颗粒大小在美国,一般对肉鸡日粮中的石粉颗粒大小比较关注,种鸡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商品肉鸡通常使用的石粉颗粒大小为150"-'300Ixm,商品蛋鸡中广泛使用的石粉颗粒为3000¨m左右,肉种鸡如果使用粉料可以考虑较大颗粒的石粉。
石粉颗粒较大可延长其在肌胃中停留的时间,有助于产蛋过程中的钙利用,推荐石粉颗粒至少900斗m以上或者1000¨m。
值得注意的是,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钙对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钙的可溶性越高,对植酸酶影响作用越大。
先前的研究表明,产蛋期间血清磷水平呈上升趋势。
这是因为在形成蛋壳的时候,无论13粮中的钙水平高低,需要从髓骨中动员一部分钙出来,这时会以钙磷结合的形式出现,钙在蛋形成中得到利用。
因此,需要钙以大颗粒形式添加,这样在产蛋过程中一部分来源于消化道中位完全利用的钙,这样就有助于减少髓骨中钙的动员。
Leske和Coon的研究显示,当钙源分别以小颗粒和大颗粒形式添加到日粮中进行试验时,添加量为0.128、0.228、0.328mg/g,磷排出量小颗粒鱼塑塑竺!竺生●D组显著高于大颗粒组。
当添加量增至O.428mg/g时,大颗粒组的磷排出量超过小颗粒组。
作者所在的实验室进行的相关试验结果显示,大颗粒钙源可改善蛋壳质量,提高骨骼灰分含量,减少总磷排泄量,提高磷存留率,增加蛋中的ChinaPD础可V01.31,No.21.2009总磷含量。
在日粮中添加0.20%"0.40%非植酸磷不会影响蛋品质、幼雏体重、胫骨灰分含量和受精蛋孵化率以及蛋中总磷水平。
但是,非植酸磷的添加会显著降低蛋壳质量、增加种鸡骨骼灰分含量、总磷和非植酸磷排出量。
口营养与蛋鸡口口口质呙于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我国的鸡蛋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消费大国。
以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模式为主的蛋鸡养殖,饲养条件因陋就简,环境污染和疫病风险严重。
推进蛋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面对2个转变:第一,从小规模、大群体向适度规模转变;第二,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转变。
今年年初在北京启动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
其中,蛋鸡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包括:饲料营养、环境工程、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4个方面。
如何将这些方面体现在饲料配方/产品中呢?这需要我们对以前的概念或观念进行转换。
例如,衡量产蛋率的指标由鸡日产蛋率转为人舍鸡产蛋率,产蛋量指标应为合格商品单产量,料蛋比应由重量比转为货币比,饲料色泽不能体现产品品质特征,取代高蛋白日粮而采用高消化蛋白质/低蛋白日粮,蛋鸡的最低营养需求量应为最适宜营养供给量。
本文就营养与蛋鸡品质进行一简要介绍。
1营养与产蛋母鸡品质产蛋母鸡品质包括体重、体格、体组成、健康和免疫机能等方面。
目前通过遗传手段和饲养管理,蛋鸡的生产性能获得很大的提高。
以农大3号商品蛋鸡为例,2007年的20周龄体重、24~28周龄和28—31周龄产蛋率分别为1.05kg、72%、75%,到2008年分别增至1.25kg、83%和90.5%。
研究证实,适宜剂量免疫活性添加剂可以增强蛋鸡抗病力,提高产蛋性能。
饲料中的油脂氧化损伤种鸡生产能力,有机微量元素可改善种鸡繁殖性能。
同时,种鸡的有机微量元素营养可以促进子代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2饲料营养与蛋品质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改善鸡蛋的品质。
以37-48周龄海兰褐母鸡为试验对象,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锰和无机锰,结果表明有机锰更有效改善蛋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