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68
中国陕西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
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
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来自太阳的能量。
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太阳光热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
(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
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020-2026年中国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策略探讨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全部工业增加值960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9%。
陕西煤业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煤炭产品主要用于电力、化工及冶金等行业。
2018年陕西原煤产量62300万吨,较上年增长7275万吨,同比增长13.4%;2019年陕西原煤产量63400万吨,较上年增长1100万吨,同比增长1.7%。
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能源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各重点能源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9年陕西天然原油产量3543万吨,较上年增长24万吨,同比增长0.7%。
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能源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陕西天然气产量44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5.08立方米,同比增长6%;2019年陕西天然气产量473.4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8.9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
2014-2019年陕西省发电量波动幅度不大,2018年陕西发电量1782.22亿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0.83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0.6%;2019年陕西发电量2118.61亿千瓦小时,较上年增长336.39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4.1%。
2023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基地,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资源等。
本文将对陕西省能源行业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现状陕西省煤炭产业是该省能源行业的支柱产业,煤炭产量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陕西省煤炭行业不仅注重扩大产能,还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陕西省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二、陕西省能源行业面临的问题1. 能源结构问题:陕西省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占比较低。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陕西省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2. 储量问题:陕西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相对有限,储量逐渐减少。
未来可能会面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需要加强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
3. 煤炭行业转型困难:陕西省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和转型提高竞争力。
三、陕西省能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发展:未来陕西省将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通过建设更多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可以大幅度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可持续性。
2. 提高采矿效率:陕西省将加强煤炭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通过引进先进的煤炭开采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能源互联网发展:陕西省也将加大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和建设力度,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配送效率,实现能源的优化调度和交互共享。
综上所述,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陕西省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力度,推动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
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陕西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陕西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均较为丰富,近年来,陕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大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加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等优势能源的开发力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能源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方面,陕西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点省份;另一方面,能源产业也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
一、陕西能源产业现状(一)陕西省能源格局现状陕西的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煤炭地质储量约3800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石油地质储量约1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
2009年,陕西省共生产原煤2.96亿吨。
其中: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生产原煤0.63亿吨,占21%;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生产原煤0.72亿吨,占24%。
开采原油2370万吨,实现天然气开采103亿立方米,全部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完成。
到2009年末,陕西省电力总装机2360万千瓦(含“西电东送”360万千瓦),发电量897亿千瓦时。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成为陕西发电领域的主力军,电力装机占全省76%。
各大集团控股容量如下:大唐陕西发电公司740万千瓦,占31%;神华集团277万千瓦,占12%;华电陕西能源公司270万千瓦,占11%;华能陕西发电公司206万千瓦,占9%;国电西北分公司120万千瓦,占5%;鲁能集团120万千瓦,占5%;陕西省投资集团60万千瓦,占3%。
陕西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重点省区和能源基地建设大省。
(二)煤炭和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
陕西省天然气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陕西省天然气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陕西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全国天然气富产地之一。
在陕甘宁盆地中部5 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气源中心主储区位于陕西靖边、横山两县。
陕西天然气消费市场呈现出非常强的区域化特征,全省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两地。
陕西天然气资源虽然丰富,伴随着我国天然气整体的生产总量不大的问题,陕西省天然气供给紧张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到了冬季用气高峰,与其他地区一样仍然难解气短之忧:化工企业减负荷生产,汽车加气难以保障。
同时陕西天然气相关产业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西安至商洛,汉中至安康天然气管线建成通气,到2011 年底,陕西省实现了管道天然气覆盖全省所有市区的目标。
进入2013 年,陕西石油企业开始进军天然气领域,其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陕西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受益于煤层气、水溶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中石化川东北通南巴气田及陕南镇巴气田等气源的开发,陕西省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气源供给格局。
陕西省政府非常重视天然气资源优势的转换问题,加速陕西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在天然气利用上坚持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并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主要城市的天然气供气管网;努力取得在天然气化工、工业、汽车等方面的较大突破,从而扩大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稳定发展下游用户,保证天然气输气管。
陕西油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选择作者:张优智苟三勇来源:《现代企业》2012年第09期陕西是中国能源大省,丰富的煤、油、气等资源不断被探明、开发。
陕北拥有目前中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即达2000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带动陕西省能源工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2010年石油工业产值为2456.8亿元,其中原油天然气为1189.1亿元,原油加工为1267.6亿元。
2010年实现油气当量4805万吨。
但是陕西油气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油气产业的规模水平低、上下游产业间的一体化程度低、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的矛盾损害油气产业健康发展等问题。
只有解决以上问题,破除“资源咒诅”,才能使陕西把油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促进陕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陕西油气产业发展概况1.油气资源分布状况。
陕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化工资源优势,鄂尔多斯盆地37.5万平方千米区域内预测原油地质储量120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2万亿立方米,是个具有半盆油、满盆气的国家重要能源接替区。
截至2010年底,陕北斜坡(陕西省)石油地质资源量为51亿吨,占盆地地质资源量的69.23%,居全国第5位。
2.油气勘查开发状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油气统计资料,截止2010年底,陕西省石油探明地质储量23.4亿吨,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2位,剩余技术可采储量2.49亿吨。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1563.9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4位,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6.2811亿立方米。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和延长石油集团是陕西的两大石油开发主体,2010年原油产量3017万吨(延长1200万吨、长庆1817万吨),天然气产量223亿立方米,现有5个主力炼油厂,原油一次加工量1980万吨。
其中2010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年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加工量1270万吨、年成品油销量1100万吨。
陕南地区天然气发展现状0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激增,人类生存环境趋于变差。
面对上述挑战,清洁且热值高的天然气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天然气工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1 全球和中国天然气发展现状1.1全球天然气发展现状石油天然气是当前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据统计2012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24.8x108t油当量,相比,2011年增长1.8%。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仍然是当前世界最主要的能源。
其中,石油消费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3%,天然气占24%,煤炭占30%[1]。
据BP公司的统计,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2001~2012年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1年的12.5%快速增加到2012年的18.86%,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表1)。
1231.2中国天然气发展现状我国已发现各类沉积盆地505个,目前国家已批准矿权作业区块1764块,共计面积435.4x104km2。
从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看,虽然我国天然气利用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天然气工业则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起步相对较晚。
自“九五”以来,随着我国天然气基础地质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认识,天然气工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特别是近10年,我国天然气工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从年增储量规模看,“九五”期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61x108m3,“十五”期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增加到4305x108m3,“十一五”期间年均探明地质天然气地质储量5358x108m3,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十一五”是“九五”的6.2倍。
从天然气产量变化看,近10年也是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期,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1.6%,在世界天然气产量排位中也在不断攀升,2000年年产天然气272x108m3,居世界第19位,2012年年产天然气1072 x108m3居世界第7位。
陕西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陕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石油产业基地之一,拥有高品质石油资源和较为完整的石油产业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陕西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开展该主题研究,对于推动陕西石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陕西石油产业现状分析和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探索陕西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陕西石油产业的深入了解,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强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推动陕西石油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研究内容和方法(1)石油产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陕西石油产业的产业链分析,总结陕西石油产业的现有问题,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2)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案例的研究,结合陕西石油产业的实际情况,探讨陕西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政策研究。
通过对陕西省政府对石油产业的政策进行分析,了解其对石油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4)方案设计。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陕西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包括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创新机制、优化结构等方面。
并提出相应实施方案和措施。
4.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为推动陕西石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研究将提出指导性意见,从技术、政策、管理等多个角度,对陕西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对陕西燃气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马维娜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依据陕西燃气产业发展的现状,判断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分析研判,思考提出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陕西燃气发展一、陕西燃气产业发展现状陕西燃气产业借助于陕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
陕西省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截至2013年底全省天然气储量为6231.14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储量的13.4%,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列第四。
“气化陕西”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天然气用量从2008年的23.48亿立方米提高至2014年的62.6亿立方米。
2014年全省人均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70方/年,比上年增长21.8%。
随着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天然气气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农村地区气化工作才刚刚开始,乡镇通气比例仅为12.7%。
同时,随着“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的开展,陕西省将以集中治理燃煤锅炉排污为重点,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六个重点城市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这一举措将大大增加天然气在集中采暖中的比重。
伴随陕西省十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工业用气需求将明显增速。
另外,道路气化等用气需求也将进一步显现,天然气利用具有很大的空间。
同时,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一带一路”中占据了更加便利的区位优势,已经被国家定位成“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为了对接“一带一路”,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承担起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重任。
2014年3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为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提供了新路径,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跨越式发展。
2014年5月,《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规划》获得国家民航总局批复,空港新城成为全国首个国家航空城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