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9.89 KB
- 文档页数:2
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在临床上,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而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的蛋白生物合成,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良好,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前景。
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抑制支原体的生长和复制。
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胞内寄生物,对常规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很难被彻底清除。
而阿奇霉素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从而更好地抑制支原体的生长。
阿奇霉素也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炎症反应。
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患儿常伴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儿的症状。
针对以上机制,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了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
某项研究分析了10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体温下降时间明显提前,炎症指标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虽然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良好,但仍需注意其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过敏史的患儿,应慎重选择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使用时间等方面也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研究,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
研究方法:对60例我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研究结果:①患者血常规示WBC大多正常或稍增高; ②使用常用抗生素(青、链霉素,磺胺药等)无效; ③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 ④血沉(红细胞沉降率)大部分增快;⑤患者持续剧烈咳嗽; ⑥对患者行X线检查体征更为显著,这些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抗支原体药物及综合治疗对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研究结论:在临床上,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多个系统,因此临床医生需予以重视,以防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漏诊、误诊。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临床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3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7-01 一组来自中国流行病监控组织的数据表明:小儿支原体肺炎我国的发病人数大约400万人/年, 小儿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比例高于20%,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
复杂的临床表现和长短不一的病程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临的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基本病因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其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如:通过口、鼻分泌物由空气进行传播。
药物疗法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使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吸入治疗,大多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为理想,临床治愈率高达95%以上。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这些病例都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这60例患儿中,男25例,女性35例, 平均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 6±1. 8)岁;其中1岁以下的患儿7例, 2-3岁的患儿34例, 4-7岁的患儿28例, 8-13岁的患儿11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1. 引言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常见病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该病的流行频率较高,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给患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较长,症状多样,易被忽视或误诊,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
肺炎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给治疗带来挑战,需要及时研究和调整治疗方案。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关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情恶化的风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寻找更有效的诊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的针对性,从而减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
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研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1. 发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数天。
发热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咳嗽:咳嗽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呈干咳或带有黏稠痰液,常伴有胸闷、胸痛等不适感。
3. 呼吸困难:部分患儿可能呼吸急促、气促,严重者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呼吸计数增快、吸气辅助肌肉参与等现象。
4. 胸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胸痛不适感,常为胸前或胸侧疼痛,一般不明显,但在深呼吸、咳嗽时加剧。
5. 其他症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还可能表现为喉痛、咽部充血、声音嘶哑、乏力、全身疼痛等症状。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繁多,及时认识并掌握其症状特点,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途径引起感染。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气促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目前,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清除支原体感染。
部分儿童患者对阿奇霉素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和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研究显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解热、抗过敏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部炎症反应,并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在当前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方法中,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其疗效有限,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而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但剂量过大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正文2.1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分析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支原体等细菌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阿奇霉素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对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治疗作用明显,能够迅速消除病原体,减轻炎症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便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由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行咽喉壁脱落细胞做MP-DNA 的检验,按ELISA操作规范将患儿的血液标本行抗体检查,以金标法为基础行患儿血清的MP-IgM检验。
结果50例患儿均发生咳嗽,其中45例患儿发热,其余5例患儿未发生明显的阳性体征。
3岁以下与5岁以上患儿相比较,3岁以下患儿发生支原体感染的几率高,且好发于冬春等寒冷季节。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患儿重度肺炎的主要原因,在患儿肺炎早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可降低治疗难度,另外要注意对幼儿的日常护理,降低发病率。
标签:支原体感染;小儿肺炎;临床分析发生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重度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支原体感染局部呼吸道进而损伤多种器官和系统,近几年此病在儿童中广泛传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具有发展成为儿童多发病的趋势。
此类疾病和其它类型的肺部感染疾病症状表现较为相似,所以易发生漏诊、误诊,影响患儿疾病的治疗。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检查小儿肺炎的方法不断改进及创新,为提高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患者年龄2个月~7岁,平均年龄(3.5±0.6)岁,患病时间7~15d,平均(10.8±3.6)d,全部患儿均发生阵咳、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伴发热、咳痰,胸闷以及程度不同的咽喉炎。
经门诊诊断后,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片等检查后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的小儿肺炎,全部患儿行临床检验。
50例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按MP~DNA常规检查流程将在患儿咽喉壁上收集的脱落细胞进行MP~DNA检查;然后采集患儿血液标本,行血清MP抗体检查,所有患儿的血、尿、便常规、痰液检验、细菌、血液标本生化分析等操作,均要严格依照ELISA的标准流程进行;以金标法为基础,依据相关操作检测血清中的MP~DNA抗体含量,进行检测时,按小于1:40 的正常滴定浓度行滴定检测,滴定检测一般在患儿生病4d左右进行,除此之外,还需对患儿行冷凝集素监测,检验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含量、血沉、心肌酶谱等指标[1]。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验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它可以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
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一、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验1.1 肺炎支原体的病原学检验肺炎支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是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喉拭子、痰液、血清等标本的培养和PCR方法。
病原学检验可以从根本上确定小儿肺炎是否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2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来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验包括ELISA、免疫荧光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水平,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3 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验方法,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的DNA 或RNA来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
P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它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定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以上实验室检验方法可以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核心思想是“扶正固表”,通过调理患儿的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来抵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
常用的中药包括板蓝根、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药,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还注重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的应用,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来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
西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是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来控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的发展。
除了抗生素治疗,西医药还可以通过应用退热药、止咳药等对症治疗来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诊断和治疗小儿肺炎是指小儿期间肺部受到感染,并引发了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小儿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菌。
本文将介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发热: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往往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 咳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一般为阵发性,伴有咳痰,咳嗽声音多为干咳或带有吼样感。
3. 喉咙痛:患儿可能会有喉咙痛的感觉,吞咽时会感到不适。
4. 呼吸困难:感染严重时,小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呼吸困难的症状。
以上症状的出现可能会对患儿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诊断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热情况、咳嗽的特点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儿的体征,检查咽喉、听诊肺部是否有异常。
3.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儿的咽拭子、痰液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小儿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三、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关键。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2. 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的患儿,可以使用止咳药物缓解症状。
3. 充分休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有利于康复。
此外,对于孕妇而言,避免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饮食、定期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分析课件一、病例介绍1. 病例来源:某儿科医院2. 病例数量:50例3. 病例年龄:1-12岁4. 病例性别:男30例,女20例5. 病例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二、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a)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
b)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起小儿支原体肺炎。
c)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杆菌等。
2. 临床表现分析a) 发热:大部分病例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以上。
b) 咳嗽:持续性咳嗽,有的病例伴有剧咳。
c) 气促:部分病例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
d) 肺部湿啰音:听诊肺部可发现湿啰音,部分病例伴有哮鸣音。
3. 影像学检查分析a) 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影。
b) 肺部CT:可见肺部病变较X线更为明显,有利于发现早期病变。
4. 实验室检查分析a)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b) 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病例可提示支原体感染。
c) 病毒学检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检测。
三、诊断与治疗1. 诊断a)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
b)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病变。
c)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支原体抗体检测、病毒学检测等。
2. 治疗a)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b) 对症治疗:退热、止咳、平喘等。
c) 维生素及免疫调节治疗:补充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d) 呼吸支持:严重病例需给予吸氧治疗。
四、预防与护理1. 预防a)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b)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
c)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2. 护理a)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b)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c) 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d)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供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病理、治疗方法、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及要点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又称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儿童,占小儿肺炎的10%-20%,治疗至少1-3周。
少部分患者因合并基础性疾病,可能治疗周期较长,留有后遗症。
支原体肺炎定义和特点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属于支原体科。
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包括:1.发病年龄: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尤其是5 岁以下的儿童更为常见。
2.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普通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等。
其中,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4.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进行治疗。
支原体肺炎病因及临床诊断(一)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如下:1.病因: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菌,属于支原体科。
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感染人体后,会在肺部繁殖,引起肺部炎症反应。
2.病理生理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在肺部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
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可以释放毒素,引起肺部组织损伤和坏死。
炎症反应和毒素的作用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
(二)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起病缓慢,潜伏期2~3 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等症状。
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以上。
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 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研究引言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而支原体肺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率在儿童中较高。
因此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研究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特点1. 发病特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儿。
支原体肺炎呈现季节性流行,主要在秋冬季节高发。
患儿的发热症状较为明显,常伴有咳嗽、鼻塞、咳痰等症状。
2. 临床表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喘息、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发烧等症状。
部分患儿还伴有气促、厌食、嗜睡等表现。
在体格检查中,患儿可能出现肺部干啰音、双肺实变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协助诊断。
比如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C-反应蛋白测定等,有助于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炎症指标。
二、诊疗研究1. 诊断方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通过感染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支原体肺炎。
还可以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痰培养或者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 治疗方法对于确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一般来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还可以辅助应用支气管舒张剂、退热药等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以考虑进行氧疗、呼吸支持、甚至是重症监护治疗。
3. 预防措施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措施。
及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卡介苗也对预防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帮助。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期。
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发热,严重时可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首先,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症状。
患儿常常出现咳嗽、咳痰、哮鸣音等症状,且咳嗽通常在晚上及清晨加重。
部分患儿也可伴有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患儿还常常伴有咳嗽、咳痰、胸闷等类似于支气管炎的症状。
其次,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胸部体征多为干湿性啰音及杂音。
患儿的听诊可能会发现干湿性啰音,尤其是背部,同时还可能有杂音存在。
但是,部分患儿的胸部体征可能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的仔细观察。
实验室检查方面,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
此外,血清中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可呈阳性,可以作为支原体感染的特异性诊断依据。
还有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血中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沉加快等炎症指标。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后因多个因素而异。
首先,年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婴幼儿更容易出现反复感染和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其次,合并症的存在也会影响预后,如中耳炎、肺不张、心脏病等。
此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情的发展,缩短病程和恢复时间。
在治疗方面,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于重症患儿,可能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休息和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下呼吸道症状、胸部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年龄、合并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等。
针对这些特点,及早发现并诊断,全面合理地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摘要: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患儿初期的症状表现是发热症状、干咳症状、咽痛症状、寒战症状等。
伴随病情逐步进展,患儿病况会明显加重,症状转变成顽固痉挛性质的剧烈咳嗽,对其睡眠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现阶段,药物疗法为对此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可因为药物种类比较多,怎样选取有效和安全的药物疗法至关重要。
此综述将细化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式与效果,如下: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常规疗法;联合疗法支原体肺炎作为儿童中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此疾病病程比较长,临床症状表现多种且复杂,容易引起机体的多种器官受损,随着疾病进展患儿病况会明显加重,若是严重甚至会致死。
现阶段,对此类患儿治疗中常见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诸多临床研究指出,阿奇霉素药物为代表性药物,此药物疗效明显,用药后不良发生的概率降低。
为了可增强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效果,临床中逐步地将其和其他的药物联合运用,获得的疗效更为理想。
1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为该疾病致病关键病原体,其为在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现阶段已知的一种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DNA、RNA 以及蛋白质。
该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支原体,肺部感染到支原体,会使患儿的毛细支气管出现炎阳样病变,肺泡将会发生少量炎性渗出物,亦会合并肺不张、肺实变以及肺气肿症状。
此疾病致病机制并没有明确,现阶段将其纳入到了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与免疫学说中[1]。
支原体抗原和肺部平滑肌的组织抗原较为类似,如果机体发生感染,其身体将会出现对应性的抗体,产出复合免疫物质,引起患儿出现呼吸道与肺部之外的靶器官病变,诱发患者出现咳嗽症状与发热症状等。
2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案2.1阿奇霉素常规疗法临床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所就要被的抑菌效果较为显著,在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转肽、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层面效果良好。
由经临床研究指出,阿奇霉素药物不但可以对外周的血液中粒细胞所具备的活性,亦可将机体IL-8与IL-6合成与释放进行抑制,具备抗炎和抗菌的效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01T16:25:38.9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作者:袁道[导读] 帮助患儿更好的康复,不会对患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阿奇霉素推广应用。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淮阴 212000)【摘要】目的: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讨论临床治疗方法,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200例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73.0%,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阿奇霉素治疗方法比较有效,能够将疾病有效控制,减少小儿肺炎恶化的可能,帮助患儿更好的康复,不会对患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阿奇霉素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182-02 支原体肺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同时会表现为合并肺炎的疾病,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近几年,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数量表现出较大的增长趋势,临床患病率在30%左右,临床症状集中在顽固性的剧烈咳嗽[1]。
为了更好的治疗疾病,需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但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成长阶段,因此在用药方面需特别注意。
文章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200例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本组患儿共计100例,男56例,女44例;患儿年龄在1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0.6岁。
对照组:本组患儿共计100例,男51例,女49例;患儿年龄在1岁~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1.6岁。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本组患儿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选择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用法用量为:第1日,按体重10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2片),第2~5日,每日按体重5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得超过0.25g(1片)[2]。
对照组:本组患儿临床实施红霉素治疗。
用法用量为:每天进行口服治疗,3次/d,剂量控制在30mg/kg?d。
两组患儿在疗程方面,均将10d设定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身体康复明显,无任何不适感,支原体肺炎完全康复,能够正常饮食、作息。
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支原体肺炎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饮食增加,作息改善显著,康复在望。
无效:患儿经过临床治疗,药物未发挥理想的效果,支原体肺炎表现严重,需选择其他药物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与资料;统计方法包括趋势χ?检验以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
2.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3.0%,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肺炎支原体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微生物,其特点定义在病毒和细胞之间,本身所具有一定的蛋白质,同时在DNA与RNA方面也表现突出。
因此,患儿在发病后,对抗生素药物是比较敏感的,青霉素、头孢等药物,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临床治疗当中,多数情况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
红霉素在临床治疗中,虽然也是一项不错的药物选择,但在见效时间上比较慢,同时有可能引起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并非首选药物。
相对的,阿奇霉素在应用后,不仅显效快,同时几乎没有不良反应,适合于儿童治疗,不会对日后的身体成长造成影响[4-5]。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充分证明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儿童在患有肺炎支原体后,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且自身机体恢复速度比较慢,因此容易出现并发症的现象。
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后,肺炎支原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直接将疾病恶化的概率降低,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一般而言,阿奇霉素在作用于患儿的身体后,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在生物利用度方面比较理想,可以针对性的将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组织渗透性方面比较高,因此在疗效上值得肯定。
除此之外,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儿童的切身感受进行分析,倘若应用红霉素治疗,仅仅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就会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是引起其他的不适症状。
所以,在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过程中,阿奇霉素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阿奇霉素治疗方法比较有效,能够将疾病有效控制,减少小儿肺炎恶化的可能,帮助患儿更好的康复,不会对患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阿奇霉素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光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6,01(02):24.
[2]刘洪涛,李雄斌,菜少锋.小儿支原体肺炎140例临床特点与治疗回顾[J].健康之路,2016,01(10):284-285.
[3]李忠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4.
[4]钱庆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07(06):1107-1109.
[5]闫文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36(05):5925-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