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02.29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外科手术已成为眼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眼科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视网膜脱离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疾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采用玻璃体切除、气体填充术大大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由于此类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而精心、细致、有效地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率特别重要。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围手术期;观察护理1 资料本组患者106例(106眼),其中男66例,女40例。
年龄20~68岁,术后完全复位90例,占84.9%;部分复位11例;未复位5例。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一方面向患者介绍手术基本过程,术中如何配合,愈后及注意事项,使其对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让患者的恐惧和担忧降至最低,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2 卧位与休息嘱患者多卧床休息,闭眼或双眼包扎。
下方裂孔者取半卧位,上方裂孔者取去枕头低位,鼻颞侧裂孔者取患侧卧位,原则上使裂孔处于最低位。
3.3 散大瞳孔术前每天滴1%阿托品眼液,保持瞳孔充分散大。
以达到最佳的手术视野。
滴阿托品眼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查对,切勿滴错眼,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婴幼儿禁用阿托品眼液,应使用眼膏,以免眼液快速吸收引起药物中毒。
滴眼后应压迫泪囊处3~5 min;③如遇患者滴阿托品后出现面红、口干、心率加快等中毒症状,应让患者多饮水,使阿托品尽快排出体外,定时测脉搏、症状严重者应通知医生处理。
3.4 其他防止感冒,保持大便通畅,教会患者如何预防术中咳嗽,学会床上大、小便,术晨勿食过饱,禁止吸烟。
3.5 训练眼球向下固视方法:眼球注视下方,而头不能动,且固视后眼球不能随意转动,并向患者解释术中不能转动眼球及挤眼的重要性3 术后护理3.1 体位护理术后采取俯卧位,要求患者术后5 d,每天俯卧12~16 h。
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03-21T13:53:11.3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作者:汪婷[导读] 探讨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
(绵阳万江眼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结果:(1)两组手术后视力情况对比有差异(P<0.05)。
(2)两组护理疗效对比有差异(P<0.05)。
(3)研究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间对护士的满意度分别86.3±4.1分、73.1±5.5分,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给予复杂性眼外伤患者优质围手术期可以提高护理疗效,改善视力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复杂性眼外伤;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275-02 眼外伤是机械性、物理性因素造成眼及其附属器损伤的疾病,根据损伤类型可以分为烧伤、化学伤、毒气伤等。
好发人群为10~40岁男性。
眼外伤发生后病情发展快,容易出现出血,感染,视网膜脱离[1]。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眼外伤的有效方法,但是患者围手术期间存在不良情绪,而且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这就需要护士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让患者缓解不安情绪,同时配合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改善患者预后。
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分析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平均年龄35.4±6.1岁、男38例,女1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6.7±7.5岁、男40例、女10例,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
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
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2008年~2009年收治的25例(25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护理经验。
结果通过护理人员在手术各个时期系统化的护理,从而患者提高护理依从性,无一例因护理原因出现并发症。
结论周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对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手术护理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是来自视网膜和葡萄膜其破损的血管或新生血管[1]。
少量积血经药物治疗会很快吸收,而大量的积血药物治疗则很难吸收,往往需要通过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2]。
玻璃体切割术眼内操作时间较其他眼科疾病长,手术除了术者熟练高超的技术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大大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现将护理情况做以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009年共来我院收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25例(25眼),其中男20例(20眼),女5例(5眼),年龄13~65岁,平均36.6岁。
包括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眼球钝挫伤。
术前裸眼视力光感者4例、手动者6例、指数者9例、0.01~0.05者6例。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常规睫状体平坦部做巩膜闭合式三通道切口,首先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干净后。
根据眼内情况进行视网膜积血的抽吸、眼内电凝止血、眼内异物取出、眼内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C3F8气体注入及巩膜外环扎术。
术毕闭合切口、缝合球结膜瓣、双眼包扎。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为突发事件,视力受损较大,预后有不可预知性,患者身心打击大。
护士做健康教育时要简短、易懂。
护理操作要熟练、轻柔,不要再增加患者生理上的负担。
心理护理可以穿插在护理操作中。
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
玻璃体切割手术室术中的护理措施玻璃体切割手术属于常见显微眼科手术,具有广泛适应性。
该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玻璃体治疗疾病,可在青光眼、玻璃体出血与白内障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
玻璃体切割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等多种优势,但存在手术难度大、手术耗时长等问题。
若手术操作期间的护理服务不当,则会导致手术安全性下降,诱发角膜水肿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手术推广普及。
做好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术中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严格落实核查三查八对核对制度,确定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具有玻璃体手术指征、可耐受手术操作。
联合主刀医师,一起检查患者的病变眼部,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该过程中认真听主治医师的病情判断与评估,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术中护理需求,提前做好护理准备。
2、按照玻璃体切割手术要求,辅助患者适宜体位,辅助进行麻醉操作,在麻醉起效后实施眼部常规消毒,铺设无菌毛巾,粘贴无菌手术膜。
3、准备开睑器,确定性能良好、干净无菌,应用该设备完成开睑操作。
提前准备妥布霉素、碘酒溶液,将两者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稀释,在开睑完成后运用稀释液完成结膜囊冲洗,于开睑器下方准备一块纱布制作引流条,让冲洗液顺着引流条一直进入积液袋。
4、与管道有效连接,确定连接稳固可靠。
玻璃切割机连接切割头、电凝线、导光纤维等设备,连接完毕均认真检查,确定可正常使用,性能完好。
测试完毕后备用,与灌注夜连接,确定连接完好,排干净空气。
保证管道始终通畅,规避管道折叠、扭曲、受压等现象,避免管道应用寿命受影响。
为保证玻璃体切割手术顺利完成,必须明确玻璃体切割机的每一项参数,确定参数符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要求,避免手术过度或手术创伤过大。
5、制作结膜切口时,护士及时将干净、无菌微观尖刀、微观齿镊交给主治医师,方便主治医师及时剪开球结膜,确定切口处理完毕后,及时递上双极电凝镊,方便主治医师及时进行切口止血。
6、制作巩膜切口时,及时递上尺、巩膜穿刺刀,方便主治医师及时切开三个部位的巩膜,制作符合数量要求、长度要求的巩膜切口。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23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标签: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及渗出性三类[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比较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中老年人(不论有无近视)、高度近视、有家族史及眼外伤史、白内障手术后的人群。
有些人甚至无明显诱因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
1982年Lena等[2]首次试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临床上逐渐广泛运用这一手术方式治疗视网膜脱离,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解剖复位和视功能。
2012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了视网膜脱离患者28例,其中手术23例,对这23例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女8例,男15例,年龄18~62岁,其中眼外伤6例,高度近视10例,糖尿病7例。
全麻下行玻璃体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标准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切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灶,做玻璃体后脱离。
对玻璃体后皮质仔细清除,寻找视网膜裂孔,气液交换,重水注入及内引流等至视网膜平伏。
视网膜裂孔及病变处行激光封闭。
依视网膜病变程度,视网膜裂口位置及大小,给予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或长效气体填充。
1.3 术前护理1.3.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然的视力骤降,心中一时难以接受,对手术抱有极大的期望,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手术目的及预后,帮助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手术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2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将患者的常用物品按方便取用的原则放置,并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解决患者生活上的顾虑。
术前充分散瞳,详细查明视网膜脱离区及裂孔。
病程短且视网膜下积液较多,不易查找裂孔时,应卧床休息,戴小孔眼镜,使眼球处于绝对安静状态,2~3 d后再检查眼底。
2014.06护理经验232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2.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0.05)。
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护患满意率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自我意识的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细节护理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医疗效果和安全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5]。
妇科手术患者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羞于向别人提及病情,往往承受着身心双重痛苦。
在围手术期通过细节护理,及早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以良好的护理技巧和沟通能力,通过亲切的语言使患者解除不良情绪,在生理、心理上形成最大限度的平衡和适应。
术前检查好术中用品,以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术中注意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既要有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发生意外损伤。
术后通过体位护理,尽量避免发生误吸、窒息等护理风险事件,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加强细节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1]周崇锦,彭星俊,张达理.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J].西部医学,2011,23(5):926~927.[2]谭晓艳,许超,刘晓虹,等.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44~46.[3]杨文,孙晓红,舒晓.细节护理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7(31):43.[4]余青.细节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江西医药,2013,48(3):276~278.[5]孙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12):124,196.[6]黄玲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3~24.<<上接231页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护理郭 艳湘潭市红十字仁和医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000【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水平。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注入惰性气体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随着眼科显微镜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视网膜显微手术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惰性气体注入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较先进的方法,是利用气体或比水轻的液体在眼内向上浮的压力及气泡或者液体的表面张力,关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
由于手术的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尤重要。
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 2011年3月~2012年1月共实施66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或注入惰性气体术。
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38岁。
术前视力:0~光感18例;眼前手动19例;0.05~0.1视力13例;0.2~0.4视力6例;发病时间3个月~2年。
本组病例中使用惰性气体(C3F8)气体者29例;使用硅油者37例;患者术后均采用面向下体位的护理方法,出院后视网膜复位。
1.2手术方法术眼行球后及球周麻醉后,采用标准的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分别插入灌注针头、导光纤维和玻璃体切割头。
根据病情酌情剥膜、气液交换、用重水或气体展平视网膜,视网膜完全复位后。
眼内激光封闭裂孔或冷凝封闭裂孔,灌注头接硅油注射器行硅油注入, 缝合切口。
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滴入抗生素眼膏后包扎。
1.3手术效果本组护理66只眼,有57只眼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恢复0.4~0.7者22例;0.02~0.15者18例;有光感恢复至眼前/指数50cm 16例; 有光感恢复至眼前手动6例;有3例视力无改变;有1例视力下降。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支持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减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1],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解决生活中问题。
术前普遍存在着焦虑、担心手术效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国外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患者焦虑、恐惧、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和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2]。
医院眼科玻璃体切割术护理常规为了达到清除混浊、松解粘连和控制感染等目的,通过玻璃体切割器将病变玻璃体加以切除的手术称为玻璃体切割术。
一、术前护理1.根据病人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设法消除病人的恐惧感。
2.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发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全身感染等,并向医生报告病情的动态变化。
3.嘱病人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如洗头、洗澡。
为病人剪睫毛,洗泪道及结膜囊,做好术前准备。
4.术日晨进食易消化食物,不可过饱,以免术中发生呕吐。
术前排空大、小便。
5.应用阿托品等扩瞳眼药水充分散瞳。
滴用阿托品时注意按压泪囊区2~3分钟。
二、术后护理1.遵医嘱指导病人取适当的体位,并告之病人保持体位的重要性。
2.单纯的玻璃体切除可取普通体位,一般卧床一天后可取自由体位。
3.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注硅油的病人应取头低位,利用气体或硅油向上的浮力顶压封闭的视网膜裂孔。
并定时按摩受压部位,让病人舒适。
4.嘱病人安静休养,不得用力挤眼、咳嗽或大声说话。
5.嘱病人勿弄湿、污染或自行拆开眼外敷料。
6.在玻璃体切割过程中易发生出血,术后应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7.如因麻醉药反应或术中牵位眼外肌而引起呕吐,可肌肉注射止吐药和镇静药。
8.如有疼痛,可酌情给予镇静、止痛剂、如术前剧痛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情况,应警惕眼压过高,需及时报告医生。
9.术后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增加营养,以利伤口愈合。
三、出院指导1.出院后半年内勿做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2.避免头部震动,勿过度弯腰低头取物,防止眼外伤。
3.定期复查,若出现眼痛、眼胀、视力下降时及时就诊。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视网膜脱离疾病患者364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经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能够取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致盲性疾病,脱离的视网膜部分无法感知光源和图像,因此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学习。
临床主要采用治疗手段即玻璃体切割手术[1]。
较传统的20G玻璃体切,新型的23G玻璃体切具有反应轻、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极大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及预后康复效果[2]。
由于眼睛手术病灶部位的特殊情,患者对于眼睛手术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在围手术期中采用合适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对医生治疗的依从性及配合度,降低心理负性情绪。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视网膜脱离疾病患者364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182例(围手术期护理)与对照组182例(常规护理)。
对照组中男90例,女92例,年龄25-76岁,平均(58.54±4.66)岁;观察组男93例,女89例,年龄26-74岁,平均(57.69±4.7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标准,且两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
具体措施:(1)术前护理,a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病情,采用良好的态度与温柔的预期帮助缓解紧张、恐惧情绪,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和医生丰富临床经验,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56例复杂眼外伤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时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关键词复杂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护理干预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主要术式[1],该术式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时间长,围术期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2]。
本文旨在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护理效果,本院将复杂眼外伤患者5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复杂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
对照组:男19例,女9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35.16±9.95)岁。
受伤部位:16例左眼,12例右眼。
致伤原因:4例爆炸伤,6例眼球穿孔,7例巩膜破裂,11例异物溅击伤。
观察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8~66岁,平均年龄(35.21±10.26)岁。
受伤部位:15例左眼,13例右眼。
致伤原因:3例爆炸伤,7例眼球穿孔,6例巩膜破裂,12例异物溅击伤。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分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发布时间:2022-09-16T03:57:31.579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6期作者:胡丽娜[导读] 目的分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胡丽娜黑龙江省鹤岗鹤矿医院 154100【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5例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的眼压水平及V 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有效降低眼压,可减轻患者痛苦,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术;综合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s of vit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vitreous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vitrectomy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to November, 2019, an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vitrectomy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OP level and V AS sco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vitreous hemorrhage undergoing vitrectomy is conducive to effectively reduc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pain,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traumatic vitreous hemorrhage; Vitrectomy; Comprehensive nursing 玻璃体积血诱发原因较多,与外伤、手术创伤等有密切的关系。
0 引言眼科公认的精细手术之一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属于显微外科手术,具有较高的水平,要求高且手术难度大。
随着不断发展着的医疗水平,近几年来在临床中开始广泛开展玻璃体切割手术,广泛应用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眼内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眼外伤眼科疾病中[1]。
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前、术后护理具有特殊性,所以对眼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水平提出高要求。
选取76例在2016年8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整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76例在2016年8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46例女性,30例男性;患者龄在25-82岁左右,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有2例葡萄膜炎、2例眼外伤、3例眼内炎、2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玻璃体积血、6例视网膜出血。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术前视力、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心态保持积极乐观,有助于患者免疫力得到提高,帮助患者早日康复[2]。
患者病情较复杂,患者发病后会降低视力且担心手术效果,大部分患者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及年龄等,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
(2)健康宣教:患者的注视练习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平躺在床上眼睛朝脚尖方向看,头、手和视线尽可能固定不动,维持20 s以上,患者可以眨眼但眼球不可以转动。
(3)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结膜囊、冲泪道、剪睫毛,使用敷料将术眼遮挡住。
为防止患者术眼发生感染,术前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1.2.2 术后护理(1)体位护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后患者应持续保持2-4周的颜面部垂直向下的俯卧位[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5-11-17T10:01:33.1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许利利许小芳张华竹[导读] 焦煤中央医院眼科玻璃体切割术是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眼科手术方式,其手术成功率随着手术仪器和器械的改善而逐渐提高。
许利利许小芳张华竹焦煤中央医院眼科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62例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眼外伤重症患者,在手术前后针对性提供心理生理护理,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手术后预防感染,注意护理。
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后随访6个月,54例患者视力提高,8例患者视力与手术前相同,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出现。
结论在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与患
者密切沟通,合理科学地进行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医护之间紧密协作,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减短患者康复时间。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护理;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是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眼科手术方式,其手术成功率随着手术仪器和器械的改善而逐渐提高。
目前,玻璃体切割术在手术显微镜的协助下利用玻璃体切割机,可治疗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炎、眼外伤等多种眼科疾病。
该手术在眼内操作时间较长,可能造成严重组织损伤,因此除了要求有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者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围手术期的专业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内我院对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62例重症眼外伤患者精心护理,在护理期无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效果显著。
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2例(62眼)眼外伤重症患者,其中男47例(47眼),女15例(15眼),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34岁。
左眼38例,右眼24例。
病程3~25天,平均病程11天。
其中眼球穿通伤21眼,眼球顿挫伤27眼,化学伤6眼,角膜破裂伤4眼,交感性眼炎4眼。
手术前视力0.03者4眼,0.02者15眼,0.01者19眼,眼前指数者9眼,眼前手动者10眼,光感者5眼。
1.2 手术方法手术前充分散瞳,18例采用全身麻醉,46例采用局部麻醉,行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
若手术中发现患者晶状体完全浑浊或虹膜严重后粘连,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若视网膜增殖明显,可联合视网膜增殖膜剥除术。
此外再根据实际病情采用眼内填充、气液交换、眼内光凝、冷凝等处理[1]。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视力突然消失、害怕失明而产生严重心理负担,经常性地表现出紧张、暴躁、恐惧、失落等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保证与每位患者的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计划,用温和的语音、耐心的态度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疑虑,降低担忧和恐惧,提高其对医生和手术的信心,增加其对手术的配合积极性。
2.1.2 生活护理尽量限制患者的眼球活动和头部活动,嘱咐患者少用目力,多卧床休息,如必要可封住双眼,降低眼球活动。
嘱患者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防止手术中咳嗽影响手术。
有吸烟史患者需戒烟,避免诱发咳嗽。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内[2]。
失眠患者可在睡前给予少量地西泮,保证患者的休息质量,让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手术。
生活上应尽可能给予患者照顾与关怀,满足其生活需要。
2.1.3 术前准备辅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告知患者要进行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嘱患者在手术中不可乱动,尽量避免咳嗽和打喷嚏,如实有需要,应先向手术操作者举手示意,暂停手术,以免因咳嗽或喷嚏导致手术意外。
手术前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同时为方便手术操作,用阿托品等药物充分散瞳。
2.2 术后护理2.2.1 体位训练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卧位姿势能减缓肌肉疲劳、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嘱患者训练正确卧姿,提高对正确卧姿的适应性,确保效果。
将软枕垫在需要俯卧者的胸部,保证其呼吸顺畅、眼部不受压。
同时让患者学习有效的体位变换,指导患者练习术后需要的头低位,如头低站位、头低坐位、行走时头低位等。
2.2.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用食尽量清淡,多吃流食,多吃蔬果,禁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
可让患者多食用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保证身体强壮,提高免疫力。
可多时粗纤维食物或通过按摩腹部促进大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2.2.3 术后观察术后观察患者伤口的敷料情况,注意有无眼压升高、眼睑肿胀、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眼内填充物、药物、外界刺激等都可能导致眼压升高,进而导致视功能损伤、视力丧失,因此需密切监控患者术后眼压。
若眼压升高,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降压处理,如给予高渗剂、房水生成抑制剂等[3]。
若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医护人员可先进行心理安慰,舒缓患者情绪,如无缓解可适量用解痉止吐药物治疗。
眼睑肿胀是术后常见现象,待患者病情好转即可缓解,应向患者做好解释、解消疑虑。
术后应每日观察患者视力变化和角膜透明度的变化,若视力突然下降或角膜混浊,需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需使用抗炎止血药物,注意保持眼部洁净。
2.2.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用药顺序。
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合理用眼,避免从事大量体力劳动,禁止高空作业,看书、看电视应适当,避免强光照射眼部。
注意眼部卫生,不随意擦拭眼睛,预防感染。
嘱患者出院3个月内每周复查一次,6个月内进行随访。
若有视力下降、眼睛发红、疼痛等不适现象,随时来院就诊。
3 结果
62例手术均成功,28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
31例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使用解痉止吐药后缓解。
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05者4眼,0.04者8眼,0.03者20眼,0.01者18眼,眼前指数者7眼,眼前手动者5眼。
所有患者均对围手术期护理感到满意。
4 讨论
玻璃体切割术手术较为复杂,重症眼外伤患者害怕失明而有较重的心理负担,细致耐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为患者解答疑惑、放松心情、提高信心、增加患者配合度,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通过对上述62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总结,我们认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手段,严密科学的病情监察,医患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密切配合,能够显著增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保证。
因此,加强玻璃体切割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静如,盖春柳,陈晓隆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3):545-547.
[2]胡晓佳,刘丽华.内窥镜引导下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3):17-19.
[3]金勤,郑伟军,刘欣等.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85-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