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00.05 KB
- 文档页数:2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80例护理体会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指采用一般的巩膜扣带或环扎手术不能奏效的视网膜脱离,常需要结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如伴有屈光间质浑浊的视网膜脱离、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及后极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及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PVR达到C2级或以上者,或有严重的前部PVR者[ 1 ]。
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发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可治性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要求也不断上升。
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03月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加硅油填充术80例,术后均采取俯卧位,硅油比水轻,比重0、97,具有光学透明性,屈光指数与玻璃体相似,具备一定的粘度和张力,在眼内不被吸收,可起到封闭裂孔,固定视网膜的作用,而这类病人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如体位不当可引起前房消失、硅油进入前房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等并发症[ 1 ],增加病患痛苦。
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行80例(84眼)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男50例(52眼),女30例(32眼),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 47、8岁。
其中伴有屈光间质浑浊的视网膜脱离37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7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3例、黄斑及后极裂孔视网膜脱离8例、视网膜脱离合并严重PVR达到C2级3例,严重的前部PVR者2例。
入院后行眼前节后节及眼科B超检查确诊为视网膜脱离。
80例患者均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术后采取俯卧位。
术后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良好。
2 护理2 .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视网膜脱离是致盲性眼病,患病往往会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焦虑,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焦虑等多种不良心理反应,术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的治疗优势,降低其焦虑程度、鼓励患者述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营造一个愉悦的治疗气氛,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 ]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 从护理角度分析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并总结手术前后给予的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观察与指导80例80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实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术后体位指导及监督、术后眼压及疼痛的观察。
结果:通过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视网膜复位率为85%。
结论:通过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全程、全面的、专业的护理服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5-0099-03Retinal detachment in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 Chen Xiaofe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s the nursing caused by various complications, and giv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 Methods 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80 patients with 80 eyes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respectively i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body position nursing care, life care, postoperative body position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and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pain. Results In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instruction correctly,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17%, the patients with retinal reposition rate was85%.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full,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nursing care can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Key words】Retinal detachment; Perioperative; Nursing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
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分离,有液体在两者之间聚集的一类疾病,大致分为孔源性、牵拉性、渗出性。
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以玻璃体切除手术为主,目的在于封闭视网膜裂孔或解除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贴复,使视网膜复位。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113例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科学合理的处理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23-01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3例,男49例,女64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7.5岁,住院最长 14天,最短 8 天,平均 10天。
1.2 临床表现患者临床表现为眼前有眼前黑影,视力减退。
如果玻璃体对视网膜构成牵拉时,患者会有闪电感视觉。
眼底检查可发现玻璃体液化或玻璃体腔不同程度浑浊,视网膜脱离区呈青灰色隆起,波浪状起伏,上面有暗红色血管,脱离视网膜区域可见圆形、马蹄形裂孔或视网膜前机化膜牵拉视网膜[1]。
1.3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在球后视神经阻滞麻醉下施行手术,均采用常规玻切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及视网膜复位术。
1.4 转归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视力提高56例,无变化52例,视力下降5例。
经精心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视网膜脱离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心里,一是因为病情复杂,患者对手术是否能成功存在顾虑;二是因为手术被大家认为是一个重大事件,其本身就构成一个压力源;三是因为视网膜脱离手术费用高,有些病人可能因经济原因担心既花钱又治不好病,因而患者常会出现脾气急躁、易怒、反复询问、紧张、恐惧、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若这种紧张心里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会影响疾病恢复,甚至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
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2-02-22T14:01:25.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宁靖[导读] 该病症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深度近视患者占大多数。
宁靖 (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眼科 5 2 5 0 0 0 )视网膜脱离指的是患者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眼科致盲和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症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深度近视患者占大多数。
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巩膜冷凝、外垫压或行环扎术加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成功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51例,通过制定详尽的护理方案,加强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计51例,均为2007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经诊断为视网膜脱离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介于18-78岁,平均年龄54.3岁,住院最长时间为58d,最短时间为8d。
2 围手术期护理51例患者中,行巩膜冷凝、环扎术患者共计20例,行巩膜冷凝、环扎、加惰性气体或硅油充填术患者共计31例。
2.2.1 术前护理心理干预:患者视力减退后,通常心理负担较重,患者对手术过程充满恐惧,并担心术后的视力恢复状况,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意义重大。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讲解,使患者了解手术安全性和必要性。
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次努力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1]。
饮食与休息指导: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内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手术当天进食量应少于平时量,避免术中操作牵拉眼肌引起术后的呕吐、恶心症状。
指导患者经常卧床休息,要根据患者裂孔位置采用不同体位,使得裂孔处于最低位置,一般除必要检查外,减少患者眼球运动,防止网脱范围进一步扩大。
指导患者配合手术: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宣教,耐心讲解患者术中配合的重要性。
玻璃体切割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心理护理临床体会。
方法:抽取我院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严格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5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其中视力提高42例,占84.0%,视力不变5例,占10.0%,视力下降3例,占6.0%,术后高眼压17例,占34.0%,经过合适对症治疗,恢复正常。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满意情况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7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心理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并且对患者具有较高满意度。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49-02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现在治疗视网膜脱落主要现代显微眼科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作用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恢复患者视功能,现在对于手术操作、治疗效果已经发展成熟[1]。
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是难治的视网膜脱落,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30岁以上成年人,主要病理特点会出现马蹄形或其类似裂孔、圆形裂孔、巨大裂孔等,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心理护理在患者手术前后,至关重要[2],本文通过抽取2012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分析心理护理围手术期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眼科2012年6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70岁,平均(45.26±9.79)岁,住院时间10~30d,平均(20.14±2.38)d。
分析舒适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舒适护理是一种有益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方式。
那么,究竟舒适护理对这类患者的效果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舒适护理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舒适护理是指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护理手段,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眼内手术治疗过程中,舒适护理主要包括术后眼部保健、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这些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促进术后康复。
在分析舒适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术后眼部保健。
在这一方面,舒适护理能够提供术后眼部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正确使用术后眼药水、保护眼部免受感染等。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促进眼部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舒适护理在饮食调理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眼内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热性食物等,以免影响术后眼部的愈合。
舒适护理通过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科学饮食,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舒适护理还包括心理疏导方面的护理措施。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舒适护理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态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舒适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是显著的。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开展这类眼内手术治疗时,应当重视舒适护理的作用,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我们也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舒适护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共同促进眼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Ps 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of Re-op eration Patients Wit h Retinal Detach2 ment王 谦W ang Q ian(Affiliated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of Capi2 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730China)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02)08-0470-02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眼病。
虽然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已大为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人因手术失败而需再次手术治疗,此类病人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我院眼病中心自2001年1月—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82例,经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82例,占我院眼病中心同期同类病人201例的40.8%。
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5岁~70岁,平均39.5岁。
疾病诊断: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6例,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5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2例。
此次手术前均曾行1次~3次视网膜复位手术,因复发而再次手术。
1.2 病人不良心理反应 采用观察法和个案法[1:5],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直接和间接观察并记录,病人不良心理反应见表1。
表1 82例视网膜脱离病人不良心理反应%不良心理反应首次手术病人再次手术病人焦虑、恐惧 78.290.2沮丧、压抑 46.173.11.3 干预方法1.3.1 建立观察档案 自病人入院时即根据其前次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为其建立整体护理档案,详细记录病人的疾病情况及心理状况,并做出评估。
1.3.2 建立干预基础 对病人热情关心,在感情上、言行上亲近病人及家属,了解有关病情、上次手术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护理作者:梁玫王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关键词】玻璃体;手术;护理玻璃体是眼内一种半固体胶状的物质,填充于玻璃体腔内,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有很好的透光性,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如果玻璃体发生病变,轻者看东西时会觉得眼前有蚊虫飞舞,重者可完全遮挡光线而失明,还可能造成周围组织病变,如视网膜脱离等,使整个眼球毁损。
玻璃体切割术的基本作用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
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恢复患者视功能。
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岁,主诉右眼黑影遮盖3年,加重半年。
患者于6年前因左眼眼底出血在我院行双眼视网膜光凝术治疗。
三年前开始右眼黑影遮盖,起初未给于重视,并未行特殊处理,今日到我院门诊经检查诊断为“右眼玻璃体混浊”以手术为目的收入院。
入院检查示;血压150/85mmHg;血糖9.8mmol/l;眼压右眼13.7mmHg左眼11.8mmHg;双眼玻璃体混浊,眼球运动正常,双眼睑无肿胀,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
1.1 治疗原则;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
2 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拟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大多病情十分复杂,手术的把握性很小,但患者却抱有很大的希望,急切盼望通过手术能复明或有一定的视力,因此术前要与患者谈话,详细向病人讲解手术的过程、目的、必要性及手术成功率,使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安心接受检查,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2术后护理;术后要遵医嘱严格控制体位,一般玻璃体手术后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仰卧位,半卧位或坐位,至少3天内限制下地活动。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预防感冒,对糖尿病者尤为重要。
术后用力打喷嚏会导致玻璃体再出血,切口缝线脱落等并发症、感冒发热会引起眼内病毒感染,术眼反应过重等。
积极配合医生保护术眼,术后应用眼罩护眼,洗脸刷牙时注意不要碰伤术眼,换药或滴眼药水时要自然睁眼,避免用力挤眼,术眼有不适要及时报告医生,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玻璃体切割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总结玻璃体切割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方法认真做好术前、术后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体位护理;做好出院随访。
结果151例205眼玻璃体切割术后157眼视网膜平伏,屈光间质清;17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做好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护理;配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1]。
我院于2007年7~10月共实施151例玻璃体切割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51例,其中视网膜脱离52例,玻璃体积血55例,球内异物24例,眼内炎6例,黄斑裂孔9例,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5例。
2 手术方法2.1 术前准备2.1.1 手术器械的准备将玻璃体切割术需要的锐利器械排放整齐,放入高压消毒锅内灭菌,以备手术使用。
2.1.2 手术辅助器械的准备如前置镜,在手术前需用75%乙醇浸泡1 h以上方可使用;玻璃体切割刀及其管道、光导纤维、电凝镊子、冷凝笔等在40%甲醛薰罐中薰蒸24h以上备用。
2.1.3 玻璃体切割机的准备术前将玻璃体切割机各部连接好,根据需要调节各项最适当参数,将脚踏开关打开备好,整个设备调试无误后即可使用。
2.1.4 平衡液的准备平衡液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用于保持眼内压衡定,其配制处方为[2]:25%葡萄糖注射液2 ml,5%碳酸氢钠溶液11 ml,盐酸肾上腺素0.5 ml 加入500 ml复方氯化钠内。
配制完毕后悬挂在患者头侧距患眼1 m处为最佳高度。
1.1.5 患者的准备剪睫毛、通泪道、冲洗结膜囊、交待手术中配合方法等工作在病区内已初步完成,所以当手术设备、物品准备齐全后,即可将患者接入手术间。
为了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可与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如询问患者年龄、家庭、工作情况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询问患者是否知道手术中配合方法,并再次指导,积极配合医生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眼后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中护理眼后段玻璃体手术,以玻璃切除为基础,联合多种手术操作去除眼内玻璃体、视网膜病灶和病变组织,治疗玻璃体混浊,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球内异物等眼病[1]。
具有创伤小、精度高、适应症广、愈合快等特点。
此类手术操作难度大,所需显微器械多且比较复杂,为保正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要求手术者有精湛的技术,还需要手术室护士密切的护理配合。
本文就近三年来我院开展该手术的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6例,其中男78例,女48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8岁。
手术种类包括多发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病变(PVR),巨大裂孔等,治愈率达93.8%。
2、手术方法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球后麻醉后,距角膜缘3.5~4mm,巩膜睫状体平坦部常规作颞上、鼻上、颞下三个切口[2]。
接好灌注液管,插入导光纤维照明,在手术显微镜、角膜接触镜配合下,放入玻璃体切割头,手术者用脚踏板控制后段玻璃体切割器进行玻璃体切除,同时依手术需要完成相关的眼内手术。
术毕,关闭巩膜切口,缝合球结膜。
妥布霉素眼膏包封术眼、结束手术。
3 、术前准备3.1 环境的准备应安排在暗室的环境下进行手术。
3.2 仪器的准备 Storz新型Premier全功能璃璃体切割器一台。
手术显微镜一部。
氮气、二氧化碳冷凝器、激光机、眼底镜。
3.3 器械的准备及消毒3.3.1 后段玻璃体切割头一条,眼内、外电凝器,导光纤维各一条,气液交换管一条,经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3.3.2 高压蒸气灭菌后眼科器械包一个。
玻切显微器械一套、笛针、角膜接触镜一套,经高压蒸汽灭菌。
3.3.3 物品的准备术前必须备重水、硅油及专用注射器、硅胶环扎带、硅胶加压块、0/5尼龙缝线、0/7可吸收线,C3F3气体等用品。
3.3.4 药品准备2%盐酸利多卡因、0.75%盐酸布比卡因、盐酸肾上腺素、硫酸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及复方林格氏液500ml+0.4ml肾上腺素+4ml50%Gs。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上皮神经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严重的眼科疾病,也是造成致盲的重要原因,临床传统治疗视网膜脱离普遍无法治疗或治疗难度较大[1],玻璃体切割术是临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显微治疗手段。
随着玻璃体切割术的逐渐应用,为复杂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是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术后患者不适症状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后效果,同时由于受患者自身疾病和对疾病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造成患者在围手术期间也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一方面影响了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会影响生命体征的平稳,对手术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临床服务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再给予优质生理护理服务的前提下,还应考虑患者心理感受,因此心理护理干预便应运而生。
基于此,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无手术禁忌证;②无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③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系统严重器质性病变;④意识清晰,可与医护人员自由交流;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性眼科疾病;②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③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④不具备自理能力。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卫生的住院环境,照顾患者日常起居和个人卫生[2],术前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护理和对症护理。
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
①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应主动接待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依据患者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口头宣教、播放视频提高患者对玻璃体切割术的认知水平,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性聆听患者的倾诉,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缺乏治疗信心的患者[3],讲授成功治疗的案例,或邀请病情好转患者介绍自己的疾病情况,让患者深切了解坚持治疗,病情会得到好转,坚定治疗信心;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患者,应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鼓励,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