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凸轮传动解析法
- 格式:pdf
- 大小:97.18 KB
- 文档页数:3
91OCCUPATION2016 12P RACTICE实习实训凸轮机构工作过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教法文/周元忠凸轮机构是常用机构的典型机构,可使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变化。
所以,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自动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工作过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的必设章节内容,如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此部分内容的教法有些心得体会,现拿出来以供大家探讨。
本文将从凸轮机构工作过程分析和该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表述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凸轮机构工作过程分析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其中,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主动件凸轮通常作等速转动或移动,凸轮机构是通过高副接触使从动件得到所预期的运动规律。
凸轮的分类有多种,这里只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盘形凸轮,且该机构从动件以尖顶从动件为例进行探讨,如图1所示。
图1图1中,凸轮以逆时针方向等速转动,与凸轮接触的从动件在其带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那么,需要分析的是:当凸轮如图1所示逆时针等速转动一个周期即转动一周时,从动件的动作变化情况。
这也是学生学习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该章节内容的学习任务。
要解决这个问题即完成此项任务,首先需要对该机构中的凸轮轮廓进行正确分段。
这也正是为了弄清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打下基础。
所谓凸轮轮廓进行正确分段,是指将该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用尺规画图的方法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段。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以凸轮的转动中心O 为圆心,以该凸轮的最小转动半径为半径画圆,画出的圆称之为基圆。
当基圆画出时,基圆与凸轮重合部分的轮廓(或称圆弧)需要标注好该轮廓(或称圆弧)的首尾端点,如图2所示,首尾标注分别标注D 、A 字母。
此步骤也简称为“画基圆”。
图2步骤二,以凸轮的转动中心O 为圆心,以该凸轮的最大转动半径为半径画圆弧交从动件轴线(或中心线)于点B ′。
此步可确定从动件被凸轮顶起的最大高度h (称之为行程)。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机械传动机构。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旋转构件,用于转换转动运动为线性或其他形式的运动。
1.2 凸轮的分类按形状分类: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等。
按工作原理分类:正凸轮、逆凸轮、复合凸轮等。
1.3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特点:简单、紧凑、易于控制和调节。
应用:印刷机械、包装机械、机床、汽车等。
第二章:凸轮的轮廓设计2.1 凸轮轮廓的基本参数基圆半径:凸轮与从动件接触点的圆的半径。
顶圆半径:凸轮最高点或最低点的圆的半径。
工作圆半径:凸轮轮廓的最小圆的半径。
2.2 凸轮轮廓的计算按运动规律计算:正弦、余弦、直线等运动规律。
按压力角计算:凸轮轮廓的压力角与基圆压力角的关系。
2.3 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按运动要求设计:确定凸轮的升程、降程和回程。
按力学要求设计: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刚度。
按加工要求设计: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刀具。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设计3.1 从动件的分类和特点按形状分类:摆动从动件、直线从动件、滚子从动件等。
按驱动方式分类:曲柄摇杆机构、摆线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
3.2 从动件的设计要点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要求。
选择合适的从动件形状和尺寸,满足力学和运动要求。
考虑从动件与凸轮的接触条件和磨损情况。
3.3 从动件的设计实例以摆动从动件为例,介绍其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从动件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4.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啮合角压力角:凸轮和从动件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啮合角:凸轮和从动件啮合点处的啮合角。
4.2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冲击和振动:凸轮和从动件的接触冲击和振动。
传动误差:凸轮和从动件的啮合误差。
4.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和优化分析凸轮机构的动力特性对整个机械系统的影响。
优化凸轮的形状和参数,减小冲击和振动,提高传动效率。
第五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5.1 印刷机械中的凸轮机构介绍印刷机械中凸轮机构的作用和应用。
机械基础凸轮机构教案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掌握凸轮的形状、尺寸和运动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 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4. 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展示凸轮机构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教学活动:1. 引入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展示凸轮的形状和尺寸的图片。
3. 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4. 举例说明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2. 练习分析凸轮的形状和尺寸。
3. 练习分析凸轮的运动特性和曲线。
第二章:凸轮的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掌握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了解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内容:1. 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展示凸轮设计的实例。
3. 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教学活动:1. 介绍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展示凸轮设计的实例。
3. 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练习分析凸轮制造的工艺和设备。
第三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学会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演示凸轮机构的运动。
3.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教学活动:1. 介绍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演示凸轮机构的运动。
3. 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作业与练习:1. 复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2. 练习分析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性能。
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凸轮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学会分析凸轮机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