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我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我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我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统计公报

2000年,随着一批原作"培训中心"、"招待所"、"公寓"使用的住宿设施主动要求纳入旅游饭店管理,我国旅游饭店数量规模有较大增长。到2000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饭店10481家,比上年末增加3446家,增长48.98%,其中星级饭店数量增幅高达56.35%;全国旅游饭店共拥有客房94.82万间,比上年末增加5.88万间,增长6.6%;共拥有床位185.60万张,比上年末增加8.61万张。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营业收入总额为862.27亿元,比上年增加16.52亿元,其中: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为603.71亿元,占总额比例为70%;上缴营业税44.07亿元,比上年增加1.37亿元;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5.85%,比上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7.58%,比总体平均客房出租率高1.73个百分点。

一、全国旅游饭店的构成情况

(一)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在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中,国有饭店有6646座,占全国旅游饭店总数的63.4%;集体经济饭店有1280座,占12.2%;外商投资饭店有419座,占4.0%;港澳台投资饭店有414座,占4.0%。以上四种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共占全部饭店的83.6%。此外,联营、股份制、私营等其他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共有1722座,占全部涉外饭店总数的16.4%。

从客房间数来看,在全国拥有的94.82万间客房中,国有饭店共有59.34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饭店客房总数的62.6%;集体经济饭店共有7.92万间客房,占8.4%;外商投资饭店共有5.80万间,占6.1%;港澳台投资饭店共有7.37万间客房,占7.8%。以上四种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客房占全部饭店客房的84.8%;其他注册登记类型的饭店客房共有14.39万间,占全部饭店客房数的15.2%。

(二)按规模划分

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的情况是:(1)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129座,共有24.03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饭店客房总数的25.3%;(2)客房数在300-499间的饭店309座,共有11.23万间客房,占11.8%;(3)客房数在200-299间的饭店547座,共有13.14万间客房,占13.9%;(4)客房数在100-199间的饭店1926座,共有26.45万间客房,占27.9%;(5)客房数在100间以下的饭店7570座,共有19.91万间客房,占21.1%。

(三)按星级划分

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6029座,比上年末增加2173座;拥有客房59.47 万间,比上年末增加6.98万间;床位114.48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1.99万张。具体情况是:(1)五星级饭店117座,共有4.52万间客房,占全国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客房总数的7.6%;(2)四星级饭店352座,共有8.49

万间客房,占14.3%;(3)三星级饭店1899座,共有23.12万间客房,占38.9%;(4)二星级饭店3061座,共有20.51万间客房,占34.5%;(5)一星级饭店600座,共有2.82万间客房,占4.7%。

二、分地区的旅游饭店情况

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情况如下:

(一)按拥有旅游饭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506座;(2)江苏803座;(3)云南629座;(4)浙江594座;(5)山东558座;(6)北京522座;(7)湖北497座;(8)辽宁431座;(9)四川408座;(10)广西403座。

(二)按拥有旅游饭店客房间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6.31万间;(2)辽宁8.76万间;(3)北京7.67万间;(4)上海5.60万间;(5)浙江5.57万间;(6)山东5.06万间;

(7)江苏5.01万间;(8)海南3.44万间;(9)四川3.42万间;(10)广西3.29万间。

(三)按拥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697座;(2)江苏450座;(3)北京425座;(4)浙江411座;(5)云南408座;(6)湖北295座;(7)上海248座;(8)湖南227座;(9)辽宁216座;(10)福建213座。

三、全国旅游饭店的客房出租率情况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5.85%,比上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全年客房出租率为57.58%,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在星级饭店中,五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为65.04%,比上年提高3.63个百分点;四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为63.08%,比上年提高4.12个百分点。

(一)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2000年,在全国10481座旅游饭店中,其中:国有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54.34%,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集体企业饭店53.1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外商投资饭店58.89%,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饭店63.64%,比上年提高5.24个百分点;联营饭店55.33%,比上年下降7.09个百分点;私营饭店54.88%,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二)按规模划分

按饭店规模大小划分的情况是:(1)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3.76%,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2)客房数在300-499间的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1.23%,比上年提高6.09个百分点;

(3)客房数在200-299间的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8.1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4)客房数在100-199间的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5.18%,比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5)客房数在100间以下的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1.15%,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

(三)按地区划分

2000年,按客房出租率高低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如下:

(1)湖南72.07%;(2)浙江64.31%;(3)上海61.93%;(4)北京60.88%;(5)广东60.35%;(6)青海57.28%;(7)江西56.79%;(8)江苏56.42%(9)贵州56.08%;(10)海南55.88%。

四、全国旅游饭店的营业收入情况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营业收入为86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一)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2000年,国有企业饭店营业收入465.00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3.93%;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饭店营业收入216.62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5.12%;集体企业饭店营业收入55.96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6.49%;联营饭店营业收入12.5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45%;私营饭店营业收入10.0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16%。

(二)按规模划分

2000年,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年营业收入216.06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5.06%;客房数在300-499间的饭店年营业收入145.67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6.89%;客房数在200-299间的饭店年营业收入134.5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5.60%;客房数在100-199间的饭店年营业收入187.56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1.75%;客房数在100间以下的饭店年营业收入178.43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20.69%。

(三)按地区划分

2000年,按营业收入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如下:(1)广东229.52亿元;(2)北京128.12亿元;(3)上海83.47亿元;(4)浙江68.52亿元;(5)江苏58.03亿元;(6)山东38.45亿元;(7)辽宁35.02亿元;(8)四川20.78亿元;(9)湖北18.08亿元;(10)广西17.11亿元。

五、全国旅游饭店上缴的营业税金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共上缴营业税金44.07亿元,比上年增加1.37亿元。

(一)按注册登记类型划分,国有饭店上缴营业税金23.49亿元,占上缴总额的53.3%;集体企业饭店上缴营业税金3.03亿元,占上缴总额的6.9%;外商投资饭店和港澳台投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10.80亿元,占上缴总额的24.5%;联营饭店上缴营业税金0.72亿元,占上缴总额的1.6%;私营饭店上缴营业税金0.57亿元,占上缴总额的1.3%。

(二)按规模划分,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10.66亿元,占上缴总额的24.2%;客房数在300-499间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7.29亿元,占上缴总额的16.5%;客房数在200-299间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6.69亿元,占上缴总额的15.2%;客房数在100-199间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9.82亿元,占上缴总额的22.3%;客房数在100间以下的饭店上缴营业税金9.61亿元,占上缴总额的21.8%。

(三)按地区划分,2000年,上缴营业税金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1.72亿元;(2)北京6.43亿元;(3)上海4.00亿元;(4)浙江3.26亿元;(5)江苏2.61亿元;(6)山东1.96亿元;(7)辽宁1.90亿元;(8)四川1.11亿元;(9)湖北0.92亿元;(10)湖南0.90亿元。

六、全国旅游饭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2000年,全国旅游饭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7万元/人,比上年增加0.71万元/人。

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3.38万元/人;(2)北京10.61万元/人;(3)上海10.34万元/人;(4)浙江9.54万元/人;(5)湖南8.70万元/人;(6)江苏7.39万元/人;(7)辽宁7.00万元/人;(8)天津6.78万元/人;(9)河北6.44万元/人;(10)江西5.91万元/人。

七、全国旅游饭店的职工人数

截至2000年底,全国旅游饭店拥有职工人数112.49万人。旅游饭店职工人数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17.15万人;(2)北京12.08万人;(3)上海8.07万人;(4)江苏7.85万人;(5)浙江7.19万人;(6)山东6.65万人; (7)辽宁5.00万人;(8)广西4.54万人;(9)四川4.26万人;(10) 湖北3.69万人。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2.04.01 【实施日期】2012.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2012年4月) 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云南“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三

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6.1:45.6:38.3。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957元,比上年增长13.0%。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增值税完成136.64亿元,增长 21.2%;营业税277.71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110.6亿元,增长34.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5.2%、28.9%、29.0%、35.3%和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1.3%,比上年减少6.0%;生活烟尘排放量243.3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8.7%,比上年增加5.4%。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1.7%和89.0%,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41个,总面积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7万公顷。 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5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8%,占当年GDP 的1.3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

最新-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精品

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摘要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效益必须有效控制成本。 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成本的经营因素与技术因素分析为基础,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探索高速公路收费营运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消耗,对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营运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站;成本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速公路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运营成本一度成为社会舆关注的焦点;同时,国家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专项审计,结果发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运营成本较高,因此控制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已经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回应社会关切,保证高速公路长期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几点见解。 一、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缺口达15711亿元,平均每天的缺口为43亿元,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瓶颈,控制运营成本,增加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其次,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每收取10元通行费,有125元用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成本甚至已经超过了公路养护费用,占支出总额的第二高位,运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再次,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的基本单元,其运营成本控制对整体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控制收费站运营成本,提高收费服务水平,是树立高速公路的良好窗口形象的必然要求。 二、新形势下,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一重视收费站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建立收费站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 站领导、收费班、监控室、票证室、办公室都要有控制成本的相应职责,收费站每一名员工都要对控制成本任务目标心中有数,并认真贯彻执行,对工作完成出色,成本控制到位的个人和部门要予以适当奖励。 二科学合理的配备工作人员,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首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24.83亿人次,农村居民11.2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219.7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092.11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39.7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75.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40.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6.9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636.08万人次;香港同胞7613.17万人次,澳门同胞2063.99万人次,台湾同胞536.59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2.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081.27万人次;香港同胞2587.45万人次,澳门同胞420.75万人次,台湾同胞472.74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914.98万人次,增长16.7%,其中:组织出国游2476.32万人次,增长18.7%;组织港澳游1059.87万人次,增长7.2%;组织台湾游378.79万人次,增长34.5%。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乌克兰。 ——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2月26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 我国收费公路入不敷出的状况日益严重。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的`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 收入总额为4097.8亿元,与2014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 费总收入净增181.8亿元,增长4.6%。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7285.1亿元。与2014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净增1798.0 亿元,增长32.8%,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国收费公路的亏损一直在成倍扩大。2015年通行费收支缺口达到3187.3亿元,比2014年的1571.1亿 元翻了一番。另外,收费公路的债务规模也在扩大。与2014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净增6042.3亿元,增长15.7%。 随着大批收费公路收费期满,交通部开始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规。然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版一直“难产”。 2015年8月20日,交通运输部完成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 订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并于2015年12月17日将《收费公路管理条 例(修订送审稿)》正式上报。2016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就《收费 公路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征求了国务院部门和各省(区、市)人 民政府意见。2016年8月国务院提出尽快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科学合理确定公路收费标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 路收费。 2016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 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提出,抓紧修订《收费 公路管理条例》,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科学合理确定车辆通行 费标准,并要求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

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五种运输方式概述及综合运输浅谈 在我国,运输地方式大体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组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一、五种运输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性 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用机车牵引车辆,行驶于铺设着钢轨地线路上地一种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地优点 运输能力大 一般每列客车可以运输上千旅客,一列货车可装几千吨货物,重载列车甚至可装上万吨货物.据《年铁道统计公报》所显示地数据,旅客运输方面,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亿人公里;货物运输方面,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亿吨,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亿吨公里;换算周转量方面,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亿吨公里.由此可以看出铁路巨大地运输能力. 1.1.2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 铁路运输具有专用地路线,而且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具有高度导向性,因此可以采用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列车运行,以达到车辆自动驾驶地目地. 1.1.3节省土地 铁路运输能够在有限地土地上进行大量地运输,可以节省很多地土地,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1.1.4污染小、能耗低、运价低 与其他地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运输尤其是电气化铁路地污染非常地小.能耗远低于汽车,但运价却也远低于汽车. 1.1.5受气候影响小 只要不是特别恶劣地气候,铁路运输都能够规律、准确、守时地进行运输. 只要是能够修建铁路地地方,都能够进行运输. 1.1.6安全性好 至年铁路运输中,每亿人公里客运周转量中死亡人数为人.可见安全性还是很好地.

1.2铁路运输地缺点 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庞大和需要大量地资金 铁路投入建设地大都是固定地资产,不可移做它用,固定资产比例较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每修建铁路,需要投资万元以上.高速铁路地公里造价甚至上亿. 货损较高 铁路行驶时振幅比较大,容易造成货物损坏.且中转站较多,货物容易遗失. 营运缺乏弹性 缺乏灵活性,不能因为货源或客源而灵活地改变路线,往往会有空车返回,导致成本增加. 设备庞大,不易维修 铁路上地设备都比较庞大,维修起来困难. 1.3铁路运输地适用性 国土幅员辽阔地大陆国家,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地主力,比其它运输方式更加具有优越性 适用于稳定地大宗货物运输,中长距离地一般货物运输 适用于中长距离和短距离地大中城市间、旅游城市间地旅客运输,能适应节假日大量旅客出行地需要 1.3.4现代快速市郊旅客列车能够满足大城市周围通勤、通学 和日常交通地迫切要求 2.公路运输 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地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地优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汽车一人一车运输,体型小,控制方便,无需铁路那样地专门轨道,因此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投资少 公路每公里地造价远低于铁路,并且资金回转快.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公路地大量修建以及汽车地机动性使得公路运输能够上门取货以及送货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测试试题:33 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

33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1.针对网络直播鱼龙混杂的现象,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化部等多部门开展了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行动,对部分直播平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查处,对一些涉嫌传播不良信息的主播进行了账号封停。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必须发扬人民民主 ②公民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从事各项活动 ③政府部门具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④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该方案优 化了国务院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了职责关系。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工作效能 ②减少微观干预,提高政府执行力 ③强化政府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④自觉接受公民监督,打造廉洁政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17 年11 月27 日,位于北京 CBD 的“郎园·良阅城市书房”正式开业,这是郎园和朝阳区政府共同打造的 24 小时开放的新型网络化书店。朝阳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设施建设、服务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公益文化阅读服务,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解决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这表明 A.政府拓展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B.政府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C.政府简政放权,完善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D.政府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4.2017 年 9 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手 14 个部委,发布了《关子提升餐饮行业质量安全 水平的意见》,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国务院出台该意见体现了 ①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坚持执政为民 ②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如强市场监管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承担社会责任,诚信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8年3月3日 2007年,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加快铁路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深入挖潜扩能,大力提高客货运量,强化安全基础,狠抓节支降耗,增加经济效益,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铁路运输 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1.4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见图1);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3797.0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42.59亿吨公里,增长8.4%(见图2)。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1.3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23536.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21.45亿吨公里,增长8.4%。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发送量1219万吨,比上年增加91万吨,增长8.0%;完成行包周转量260.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1.14亿吨公里,增长8.8%。

重点物资运输。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运力支持。全国铁路完成煤炭运量154374万吨,比上年增运16510万吨,增长12.0%。全国355家直供电厂库存用煤保持在合理水平,顺利完成了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完成石油运量1531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化肥及农药运量8919万吨,比上年增运860万吨,增长10.7%。完成粮食运量11245万吨,比上年增运461万吨,增长4.3%。完成棉花运量394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集装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收入3.4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0%;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6.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 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57.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85.5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54.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1.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38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8.5万人次,下降1.4%;香港同胞7944.8万人次,增长4.4%;澳门同胞2288.8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549.9万人次,增长2.5%。

2010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1年04月21日 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详见附表1]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3万人,增长11.5%。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56万人,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增长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38.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9.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25.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28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010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然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33亿元,增长20.2%;医疗卫生支出120.20亿元,增长16.8%;教育支出328.46亿元,增长34.9%;环境保护支出107.22亿元,增长9.5%。“十一五”期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29.4%和27.3%,分别比“十五”时期快4.6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 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16年重庆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解读

《2016年重庆市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解读 一、收费公路发展状况 (一)里程规模 截至2016年底,我市收费公路里程2742.8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140105公里的1.9%,其中2742.8公里收费公路全部为经营性高速公路。 与2015年相比,收费高速公路里程由2451.3公里增加到2742.8公里,净增291.5公里,增长11.9%。 (二)主线收费站 截至2016年底,全市收费高速公路共有237个收费站。其中,立交匝道收费站211个,主线收费站26个(省界主线收费站16个,主城区主线收费站10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30个收费站,其中,匝道收费站增加25个,省界主线收费站增加4个,主城区主线收费站增加1个。 (三)累计建设投资 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2068.5亿元。与2015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由1814.6亿元增加到2068.5亿元,净增253.9亿元,增长14.0%。 (四)投资构成 在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中,举借银行贷款本金1358.5亿元,占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65.7%。与2015年的累计建设投资构成相比,银行建设贷款比例由64.9%上升至65.7%,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五)债务余额 截至2016年底,全市收费高速公路债务余额为1277.8亿元,与2015年相比,全市收费高速公路债务余额由1061.1亿元增加到1277.8亿元,净增216.7亿元,增长20.4%。 (六)收入和支出 1.车辆通行费收入 2016年度,全市收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为106.4亿元。与2015年相比,全市收费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由98.6亿元增加到106.4亿元,净增7.8亿元,增长7.9%。 2.支出情况 2016年度,全市收费高速公路支出总额为138.5亿元,与2015年相比,支出总额净增了17亿元,增长14.0%。 其中还本付息支出105.1亿元,所占比例最大,为75.9%;与2015年相比,还本付息支出净增了12.6亿元,增长了13.6%;所占比例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其中养护支出10.3亿元,与2015年相比净减了0.9亿元,减少了8.0%。 其中运营管理支出12.5亿元,与2015年相比净增了3亿元,(原因分析:一是路网规模扩大。随着重庆市第三个千公里项目不断建成通车,重庆高速公路路网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运营管理成本相应提升。2015年底,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和黔江至恩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6年,重庆酉阳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2年3月26日 -------------------------------------------------------------------------------- 2001年,全国铁路干部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铁道部党组的统一部署,顽强拼搏,奋勇开拓,锐意进取,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创造了历史新纪录,铁路建设持续发展,各项改革积极稳步推进,取得了“十五”开局首战告捷的优异成绩。 一、铁路运输 货物运输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行业完成货物发送量192580万吨,比上年增长8.2%;完成货物周转量145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其中,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7859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增幅、增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142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合资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4446万吨,比上年增长7.0%;完成货物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6%。地方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9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4.0%;完成货物周转量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0%。 重点物资运输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重点物资运输的指示,把搞好重点物资运输作为支持国有企业扭亏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全力保证,出色地完成了重点物资运输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年完成煤炭运量766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石油运量9852万吨,比上年增长4.9%;冶炼物资运量4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0.5%;磷矿石运量1424万吨,比上年增长17.9%;化肥农药运量5601万吨,比上年增长7.9%。粮食、棉花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旅客运输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发送量105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1%;完成旅客周转量476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0168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直通旅客发送量29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完成旅客周转量463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0%;旅客平均行程为456公里,比上年延长23公里。合资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1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地方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完成旅客周转量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3%。 行包运输继续较快发展。完成行包发送量609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普通行包发送量217万吨,与上年持平;行包专列发送量392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完成行包周转量1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普通行包周转量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行包专列周转量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