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牛的饲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蜀宣花牛养殖技术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6年第01期断奶至第一次配种的母牛或做种之前的公牛统称为育成牛。
一、育成母牛饲养管理1.育成母牛饲养青年母牛培育任务是保证其正常发育和适时配种,如果忽视育成母牛饲养和管理,就可能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
育成母牛生长发育快,6~10月龄是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但不同组织器官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
据研究,牛骨骼的发育主要在7~8月龄,12月龄以后发育逐渐减慢,育成期母牛性器官发育很快,体躯则向高处急剧发展。
育成母牛除供给优质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供给一定的精料。
18~24月龄牛生长速度缓慢下来,体躯向宽、深发展,其日粮应以品质优良的干草、青草、青储料和根茎类饲料为主,精料可以少喂或不喂,但母牛妊娠后期必须补加精料。
育成母牛饲养要求为促进骨骼、肌肉生长,锻炼消化器官,促进乳腺组织发育,培养温顺的性格,为配种做好准备。
育成母牛初情期前,日增重控制在600克左右,以后日增重保持在700克以上,应注意促进育成母牛体中躯和体高的发育,防止过肥。
育成母牛体重280公斤或10月龄左右应达到性成熟,13~15月龄达到配种体型和体重,即体重应在350公斤以上,体高122厘米以上,胸围大于170厘米。
育成母牛以喂青粗饲料为主,饲料可任其自由采食,强调饲喂优质青干草和青储饲料。
根据母牛的体况和饲料的品质,日精料供给量应为1~4公斤。
注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钠、氯及微量元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供给,干物质进食量占育成母牛体重的2.5%~2.8%,7~12月龄母牛日粮中粗蛋白质为14%,钙、磷分别为0.41%、0.3%,13~19月龄母牛日粮粗蛋白质为12%,钙、磷分别为0.41%、0.3%。
放牧饲养的育成母牛应逐渐延长放牧时间,以使之适应,应根据牧草的产量和质量确定牧群的大小,牛放牧期间应注意补饲干草、精料、矿物质饲料及微量元素。
2.初孕牛饲养母牛妊娠前期营养需要与配种前差异不大,母牛怀孕的最后4个月胎儿增重加快,同时因自身生长的需要,母牛对营养的需要增加。
新疆褐牛是新疆地区优良的乳用兼用型的牛品种,更是新疆当地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增收渠道,是很多农牧民群众养殖的当家品种。
新疆褐牛主要产于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带,产量占到了全新疆的20%以上。
新疆褐牛经过当地农牧民群众的长期筛选和自然选择,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耐严寒,耐粗饲,对草原的适用能力相对较强,增重速度相对较快,肉质品质较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自然哺乳的条件下,新疆褐牛犊牛要6个月龄左右才能够达到断奶要求,人工哺乳情况下赌牛需要喂养三个月以上才能够断奶,消耗牛奶量占到了奶牛泌乳产量的20%以上。
因此在新疆褐牛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征,做到科学养殖,科学管理,并训练牛群尽早采食粗饲料,形成良好的消化系统,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切实提升新疆褐牛的成活率。
本次研究从养殖场规划建造、繁殖配种、不同阶段褐牛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新疆褐牛的饲养管理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养殖场规划建造养殖场在规划建设过程和生产设施配套期间主要包括了牛舍的科学选址与规划布局、优质新疆褐牛舍饲养管理、种草养牛及作物秸杆的饲料化利用技术等。
牛舍建设选址必须远离社会公共区、主干道路、生活饮水区和污染区;牛舍建设应分生活区、管理办公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等,设备设施配套齐全。
牛场应制订舍饲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制定牛群消毒、免疫、保健管理制度,并规范实施。
同时结合养牛的规模与用料情况,必须配套相应的牧草地和设备设施,开展热带高产优质牧草种植技术及作物秸杆青贮等技术应用,为饲料的储备、供应与使用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确保本省优质新疆褐牛推广与养殖的顺利实施。
二、新疆褐牛繁育技术1、新疆褐牛母本的选择方法选择3~5岁的青壮年新疆褐牛母牛,胎次以产过1~2胎的为好,有流产史、难产史的不作为选择对象。
选择体型较大,后躯宽阔,乳房发育良好,精神状态良好,性情温顺,被毛整齐,皮肤颜色正常,富有光泽和弹性,步态稳健,膘情良好的牛作为繁殖母本。
33农户如何养好奶牛(上)草食家畜本栏编辑王钰龙养好奶牛应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技术要点。
个体选择不同品种、年龄、胎次的奶牛,其产奶量也不同,一般以5~6胎产奶量最高,随着年龄增长,产奶量逐渐下降。
因此,要选择高产品种,要求其皮薄骨细,血管在皮下显而易见,全身肌肉紧实而发育中等,脂肪贮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部发达,头躯清秀,体形略显楔形。
培育犊牛尽早让新生犊牛吃上初乳,每天喂4~5次,日喂量为4千克左右,犊牛自7日龄以后改喂常乳,并开始训练吃精饲料,14日龄时训练吃饲草。
常乳每天喂3次,日喂量:8~30日龄为6~7千克/头,31~60日龄为7~8千克/头,61日龄至断奶时日喂量由5千克逐渐降至2.5千克。
喂给犊牛的草料品质要好,每次喂完常乳后补喂代乳料,干草任其自由采食。
训练开食的饲料提倡干喂,供犊牛舔食,以后逐渐改为湿拌料,断奶后至6月龄的牛喂给代乳料和优质干草。
喂料量为其体重的1%。
7~10日龄时,用电烙法去角,对有副乳头的犊牛在21~42日龄时剪除,并进行消炎。
养好育成牛育成期是奶牛个体定型的时期,该时期奶牛生长迅速,育成牛能够较多地利用粗饲料,饲养上要以粗饲料为主,少量补饲精饲料。
7~12月龄,粗饲料日给量为体重的2.2%~2.5%,精饲料补饲量为1.5~2.5千克,12月龄至妊娠5个月的育成牛视母牛膘情补给精饲料,每日1~1.5千克,怀孕5个月后的育成牛每天补喂精饲料量~3千克,但牛膘情不宜过肥。
对育成牛的管理要公母分群,18月龄时母牛配种,妊娠牛进行调教,使其温顺,妊娠7个月后进行乳房按摩,每天1次,每次5分钟,分娩前10~15天停止按摩。
搞好奶牛的繁殖奶牛的繁殖年限一般为12~15岁,犊牛生长到8~10月龄时性成熟,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育成牛生长到18月龄时最适宜配种,经产母牛产后2~3个月配种效益最佳,母牛配种要用高产优良品种精液进行人工授精。
辽育白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辽育白牛是以夏洛莱牛为父本、以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进行杂交的牛,最终选育的新品种含有夏洛莱牛血统93.75%,本地黄牛血统6.25%。
辽育白牛全身被毛呈现白色或者草白色,母牛颈部平直,公牛颈部隆起,肌肉较为丰满,大多数品种有角,少数无角,体质结实。
辽育白牛性情较为温顺,耐粗饲,抗逆性较强,可抵御-30 ℃的温度,肉质较为细嫩等;母牛的繁殖率可达84.1%,增重效果较好,饲养的成本较低。
培育辽育白牛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对夏洛莱牛的引入,其具有较高的种用价值,可以改变种公牛依靠进口的局面,促进肉牛的产业化发展;可以采用标准化的育肥方法,生产优质的牛肉,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为了推进辽育白牛规模化生产,使肉牛养殖场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本文对辽育白牛饲养管理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1 辽育白牛母牛饲养管理技术1.1 育成母牛处于犊牛断奶至繁殖配种阶段的母牛为育成母牛(7~16 月龄),此阶段是母牛发育、体重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了增强育成母牛的体质,要给其提供含有优质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等的日粮,粗饲料应先经过粗加工后再投入饲喂,每天适当补饲2~3 kg的精料,保证其有充足的阳光和运动量,给其提供清洁的饮水。
1.2 初次发情配种处于青年期的母牛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配种,母牛的初次配种时间为性成熟(14~16 月龄)之后,体成熟(3~5 岁)之前,当母牛有周期性的发情表现时可进行适当配种,避免初配过早发生难产、过迟产犊较少,掌握合适的配种时间,可以更好地利用母牛的繁殖率。
母牛的发情期一般为1~2 d,发情周期为19~23 d,饲养人员应根据母牛的行为、外阴变化等来判断发情情况。
母牛发情时,一般会有兴奋、尿频、采食量下降、嗅闻其他母牛的外阴部、爬跨等行为,阴户肿大、柔软、继而肿胀消退、出现皱纹。
母牛发情期间,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适时配种,以提高配种率。
1.3 妊娠母牛母牛配种成功后就进入妊娠期,此期间要保证胎儿正常生长,规避引起流产的外部因素。
母牛的饲喂方法是怎样的_母牛的饲养方法母牛的饲养应该注重它各个时期的饲喂方法,那么母牛的饲喂方法有什么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母牛的饲喂方法。
母牛的饲喂方法母牛的饲喂的饲料配方精料配方:玉米58%、麦麸14%、棉粕12%、菜粕11%、预混料5%(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16.03%、粗脂肪2.88%、钙0.13% 、磷0.159%);日饲喂精料:1-1.5公斤。
粗料:按体重2.5%计算,按麦草、玉米秸秆或玉米芯、青贮以1:1:4混合,青绿饲草(苜蓿或胡萝卜适量)。
基础母牛的饲喂方法6―12月龄:按100千克活重计算,日喂青贮5―6公斤,干草1.5―2公斤,秸秆1―2公斤,精料1―1.5公斤。
12―18月龄: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
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占75%,精饲料占25%,并在运动场放置干草、秸秆等。
18―24月龄:日粮应以品质优良的干草、青草、青贮料和根茎类为主,精料可以少喂或不喂。
但到妊娠后期,由于体内胎儿生长迅速,必须另外补加精料,每天2―3公斤。
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占70%,精饲料占30%。
分群管理:并根据牛群大小,应尽量把相近年龄的牛进行分群饲养。
体重控制:每天应保持600克左右的增重。
12月龄体重不低于280公斤,18月龄体重不低于350公斤。
怀孕母牛的饲喂方法妊娠前6个月,一般饲养,保证中上等膘情即可,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草。
母牛怀孕的最后3个月,胎儿生长速度加快,应增加营养需要量。
当怀孕母牛以舍饲为主时,应以青饲料和青贮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达到每天每头怀孕牛补饲3公斤精料,每日饲喂3次。
保证怀孕母牛饮水和运动。
防止挤撞、猛跑、饮冰水、喂霉败饲料。
同时应避免过肥。
每天需运动1―2小时。
母牛应在预产期前1―2周进入产房。
产房要求清洁、干燥、环境安静,场地消毒,地面铺以清洁干燥、卫生(日光晒过)的柔软垫草。
母牛分娩后,应喂给温热的麸皮盐水粥,可以补充母牛体液损失及体力的恢复,调节酸碱平衡,冬季还可暖腹充饥。
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强化奶牛饲养管理,根据奶牛;犊牛料之间的过度,出生后15天内就应开始补饲犊牛;粮蛋白水平达到12%;,造成产后体重下降,泌乳早期体损失不应超过50-;对营养不良的干乳母牛除给予优质粗饲料外,还要喂几;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强化奶牛饲养管理,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手段,推行先进的科学饲养方法,做好奶牛各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不断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发病率,延长奶牛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对提高奶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奶牛阶段划分奶牛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生理阶段分为后备和成母牛,后备牛又可被分为0-6月令的犊牛、7-15月令的育成牛、16月令到产犊前的青年牛。
青年牛妊娠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又可划分为干奶牛和泌乳牛。
干奶牛,指成乳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妊娠7个月后,奶牛停止泌乳,进入恢复休整期,一般为2个月,可分为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与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
泌乳牛指从产犊后开始泌乳,直至停奶的牛,可分为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泌乳盛期(产后22天—100天)、泌乳中期(101天—200天)、泌乳后期(201天—停奶)。
通常情况下,把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称为围产期。
(一)犊牛期饲养管理犊牛期饲养分为断奶前和断奶后两个时期。
1、断奶前犊牛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粘液,确保呼吸畅通,让母牛舔干身上的羊水,利于子宫收缩复原,排出胎衣,如果脐带已断裂,可在断端用5%碘酊充分消毒,未断时在距腹部6-8cm处用用消毒剪刀剪断,挤干脐带内血液,然后充分消毒。
新生犊牛在一个小时内必须吃上母亲的初乳,饲喂量为2-2.5kg,温度39OC+1℃,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小时,对小母犊,应持续饲喂3天初乳,如果母牛患病或头胎牛,可饲喂分娩日期相近的其它健康母牛的初乳或以前冷冻的其他健康母牛的初乳。
牛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牛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日常管理、繁殖管理和疾病防治。
以下是对这些原则的详细阐述:1. 饲养环境(1)牛舍建设:牛舍应建在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
牛舍的设计要合理,便于牛只活动和饲养管理。
牛舍的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排水和清洁。
(2)饲养密度:牛舍的饲养密度应适中,不宜过密。
通常情况下,每头牛占用的牛舍面积应在1.5平方米以上。
过密的饲养环境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牛只的健康。
(3)环境温度和湿度:牛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适宜。
成年牛的舒适温度范围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
牛舍内应设有通风设施,以保证空气新鲜。
2. 饲料营养(1)饲料种类:牛的饲料主要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
粗饲料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精饲料如玉米、豆粕、麦麸等;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2)饲料搭配:牛的饲料搭配应合理,以满足其生长和生产需要。
一般情况下,粗饲料占饲料总量的60%-70%,精饲料占30%-40%,添加剂适量。
(3)饲料质量:饲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无霉变、无污染。
霉变饲料会导致牛只中毒,影响健康。
(4)饲养方法:牛的饲养方法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进行调整。
犊牛应以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饲料;育成牛和成年牛应增加精饲料的摄入,以保证其生产和生长需要。
3. 日常管理(1)定时定量喂食:牛的喂食应定时定量,每天喂食2-3次。
喂食量应根据牛只的体重、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进行调整。
(2)清洁饮水:牛应有充足的清洁饮水。
饮水不足会影响牛的生长和生产,甚至导致疾病。
(3)牛舍卫生:牛舍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牛粪,防止疾病传播。
牛舍的地面、墙壁和设施应定期消毒。
(4)观察牛只状况:饲养员应定期观察牛只的精神、食欲、粪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 繁殖管理(1)选种:选种应根据生产目的和牛只的遗传特性进行。
- 1 -
育成牛的饲养
发育正常、健康体壮的育成牛是**牛群质量、适时配种、
**奶牛高产的基础。断奶后的小牛很少有健康问题,这时需
要确定的是采用最经济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原
料饲喂以满足动物的需要并获得理想的生长速率。
营养要求和采食量随时间而变化,小于1岁的年轻小母
牛由于瘤胃容积有限需要高营养饲料,因此如果只喂给粗饲
料则仅能维持中等生长速率,年轻小母牛的日粮中应该包含
谷物性饲料或精饲料成分,但是大于1岁的年轻小母牛就不
一定有这一要求。某些饲养场给年轻小母牛饲喂那些不被产
奶母牛所消耗(拒绝采食)的日粮配方。这类日粮配方的组
成通常是高纤维低蛋白的,只要配方的营养平衡适当并具有
适口性,则可用来喂给半岁大的年轻小母牛。
断奶后的年轻小母牛可分组圈养,开始时每组数量要小
并主要根据动物的营养要求分组,每组中动物的大小和数量
也取决于畜群数量和可利用的畜舍情况,除考虑年龄外,还
应尽量将相近大小的小母牛分在同一组。
l.断奶后小牛的饲养(2~5个月)将1小组(4—6头)
断奶后大小相近的小牛放在一个畜栏内并保持与单独畜栏
相似的特点,即清洁且干燥的垫草,通风良好,便于饮水和
饲喂等。这种畜栏称为过渡期畜栏,有足够的管理空间让所
有的小牛同时采食是非常重要的,应避免小牛因空间过小而
发生抢食。通常2~5个月大的年轻小母牛的日粮应含粗饲
- 2 -
料40%一80%,随着年轻小母牛的生长,可**日粮中的蛋
白质含量而**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2~5个月大的年
轻小母牛的日粮中不应含有低质量的粗饲料,若用低质粗饲
料饲喂年龄稍大些的年轻小母牛,口粮配方中应补足够量的
精饲料和矿物质。精饲料中所含粗蛋白百分比主要取决于日
粮中粗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一般来说用来饲喂年轻小母牛的
精饲料混合物含有16%粗蛋白就可以满足它们的需要。
2.7~12月龄育成牛饲养育成牛发育最快时期,此期的
年轻小母牛每组可有10~20头,一组内小母牛体重的**差
别不应超过70~90千克,应当仔细记录采食量及生长率,
因为这一时期增重过高可能会影响将来的产奶能力,与之相
反,增重不足将延误青春期、配种以及**次产犊,监测年轻
小母牛体高、体重及体膘分数有助于评价这——时期的饲喂
措施。
饲养标准:①12月龄体重达280~300千克:②精料:
2~2,5千克;⑧粗料:青贮10—15千克,干草2~2.5
千克;④奶牛营养需要:NNDl2~13个;DM5~7千克,
粗蛋白600~650克,钙30~32克,磷20—22克。防止
饲喂过多的营养使奶牛过肥。
3.13—17月龄育成牛饲养13个月以上年轻小母牛的瘤
胃已具有充分的功能,这一年龄段的年轻奶牛主要根据便于
发情鉴定及配种来分组,奶牛体重的**变化不应超过130千
克。
此阶段只喂给高质量粗饲料也可以满足正常的生长需
- 3 -
要。实际上高能量的粗饲料如玉米青贮应限量饲喂,因为这
些年轻小母牛可能会因采食过量而引起肥胖,玉米青贮和豆
科植物或生长良好的牧草混合饲料可为奶牛提供足够的能
量和蛋白质,精饲料应主要作为补充低质粗饲料的日粮配方
成分。
饲养标准:①体重应达到400~420千克;②精料:3~
3.5千克;⑧粗料:青贮15~20千克,干草2.5~3.0千克;
④日粮营养需要:NNDl3—15个,DM6~7千克,粗蛋白
640~720克,钙35~38克。磷24~25克。
4.17月龄~初产育成牛饲养必须记录这一时期年轻奶
牛的采食情况和生长速率以便在分娩时获得理想的体高、体
重和体膘。母牛分娩前1—2个月应调整饲喂计划从而为年
轻奶牛分娩及第—次泌乳作准备,喂给这些年轻奶牛的饲料
中应逐渐增加精饲料比例以确保平稳地过渡并在分娩后尽
快促使大量干物质的摄入。分娩时避免不适当的体膘平分
(低分或高分)是很重要的。过瘦或肥胖的年轻奶牛更易于
发生难产和产后综合症。妊娠后期不是体膘调整时期,而是
年轻奶牛早期泌乳应激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的年轻奶牛对
畜舍要求不高且饲喂计划比较灵活,也可放牧饲养。
分娩前几天可将头胎母牛与泌乳牛共同放在挤奶房以
协助年轻奶牛适应常规挤程序,分娩后尽可能将头胎母牛单
独放在一组,若与年长奶牛放在一起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
饲养标准:①体重:500—520千克;②精料:3~3.5
千克:⑧粗料:青贮15~20千克;干草2.5—3.0千克:④
- 4 -
日粮营养要求:NNDl8—20个;DM7—9千克:粗蛋白
750~850克;钙45~47克;磷32~34克。
必须注意:奶牛肥胖易发生难产或其他疾病;从妊娠时,
控制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