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12.98 KB
- 文档页数:2
国外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国外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报告引言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
国外科技创新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本报告将对国外科技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成功因素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国外科技创新的背景和现状国外科技创新取得的显著成就离不开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国外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科研和创新活动。
其次,国外企业积极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
此外,国外还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外科技创新成功因素分析1. 政府支持国外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科研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企业创新国外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
企业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并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3. 科研机构建设国外高度重视科研机构建设,并为科研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4. 科技人才培养国外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整套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国外高校设立了专业的科技创新课程,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此外,国外还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科技人才。
三、国外科技创新的经验教训国外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科技创新需要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并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其次,企业创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加强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及启示黄婷燕李远辉关键词: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对象;程序条件;福利待遇;落户本文为2018年度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佛山市高层次产业人才市场化引进机制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QN03);通讯作者:李远辉C96 :A收录日期:2019年2月19日一、引言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对人才的争夺如火如荼。
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政府及企业使尽浑身解数,以奖励金、房子、落户等一系列条件来招揽人才,以满足本地发展的需要。
随着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其不合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例如,盲目引进人才造成岗位不匹配,人才没有最大化利用,甚至出现新的社会问题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
如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和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数据搜集和样本统计本文搜集全国46个城市2014~2018年294个人才政策文本,并进行了解和分析。
总体显示,政策文本数呈现上升趋势。
从政策文本主题来看,住房补贴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文本政策数的三成;创业补贴、人才成长所占比重紧随其后,分别为27%、17%;专项资金、引进奖励、子女教育所占比重均小于10%;而医疗保障仅占3%。
可见,住房仍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看出各地出台的专门性政策严重不足,在人文关怀、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力度还不够。
从政策文本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引进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引进在职人才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吸引进站博士后政策;留住应届毕业生政策;吸引留学人才政策。
三、各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现状(一)人才引进对象。
从行业方面来看,人才引进对象多为第三产业,其中又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所占数目最多,政策较倾向于金融类和科研类人才。
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占比11%,此类人文型高端人才也需要一定积累。
从职称方面来看,引进对象为高级、中级、初级的三类人才分别占比为80%、12%、8%,可见各地对于人才的职称要求非常高,高级人才更受各地欢迎。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7DOI:10.16660/ki.1674-098X.2017.27.227国内外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化特质研究及启示①吴潇(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 300350)摘 要: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价值观念、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模式与本身的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定的文化传统之下会形成一定的历史惯性,进而影响到各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本文就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文化特质进行简单的研究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特质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227-03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人才在市场上受到了更多的欢迎,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性人员的重要途径。
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各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对职业教育的开展有所启发。
1 国内外高职教育模式及其文化特质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同,国民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深受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国内外各个国家高职教育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效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就现阶段而言,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高职教育模式比较成功,最终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符合社会需要,下文对这些国家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与文化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1.1 加拿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特质加拿大采取的是CBE教育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CBE 教育模式并不仅仅限于加拿大,它流行于北美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岗位需要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是为了适应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经济发展需求产生的,这种教育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及传播媒介,具有经营性、可持续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求开展教育工作,各学院面向全世界进行招生,实施社会化管理手段,学院的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胜任岗位,授课时间尽可能方便学生[1]。
国内主要科技情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文/蔡利超 曾铁城0 引言科技情报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触角”和“参谋”,在科技竞跑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对科技情报工作及科技情报人才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调研整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国家级、省级科技情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总结借鉴其先进做法,为广东科技情报机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情报战略人才队伍,支撑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1 国内主要科技情报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1.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育培养与在职培养相结合,重点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发挥教育培养与在职培养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并重点吸纳具有计算机背景的新兴领域人才,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教育培养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信所具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能够培养科技情报专业人才;同时,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还可通过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来提高科技情报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是秉持开放办所理念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与国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知名高校、地方情报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建立战略合作平台,为人才提供了更多成长机会。
三是重点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人才招聘方面,注重考察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人才专业技能,如对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等新技术掌握有着明确要求。
1.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加强战略力量建设,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需求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改革需要开展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战略问题研究。
2014年25期总第764期日本引进海外人才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顾丹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周超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课题组成员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号:JRS-2014-3061摘要:日本在海外人才引进战略上的先验举措,对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论文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引进海外人才政策的现状,以探讨我国深化引进海外人才战略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河北、海外人才引进策略、启示国外在海外人才引进战略上的先验举措,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剖析日本引进海外人才战略的现状,主要通过对日本在政府、学校教育、企业三方面引进海外人才现状进行分析,解明现在日本引进海外人才的现状及其问题点。
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引进海外人才战略、制定和完善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关对策提供启示。
一、海外人才引进的现状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人才市场的网络化,进一步加速了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进程。
能否在激烈的国际人才引进竞争中取得优势,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获得持续发展优势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人才战略,采取得力措施,吸引了全球的优秀海外人才为其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引进海外人才。
2008年12月,制定并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
全国上下都围绕着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区域特点制定了区域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
河北制定并发布《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百人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计划引进大约100名海外优秀人才来冀工作和创业,简称“百人计划”。
北京市的“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天津的“千人计划”、上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等。
虽然我国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激励海外人才的举措,海外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各种学者和千人计划政策也出现了让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检验检疫。
z们s‘第s期ll______葺-i嗣____________C H l N A I N SPEC T I O N A ND Q U A R A N T I N E美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对质检人才建设的启示2012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组织各直属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赴美国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训。
此次培训的授课教授都是著名大学、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的顾问和专家学者,所授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借鉴性。
此外,与美国联邦人事署(O PM)、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 I H)等国外同行也开展了人才队伍建设等交流。
通过培训和全面考察,深入了解了美国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质检人才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
一、美国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主要经验当前,全球化加快了人才的国际化流动,国际人才市场的网络化则进一步加速了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进程。
美国是全球人才竞争中的最大受益国,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创新。
(一)完备的人才移民、签证政策吸引国际化人才美国一直以开放的移民体系和包容的多元文化吸引世界上的优秀人才,目前美国是全球第一人才大国,也是第一科技强国。
美国只培养了全世界4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拥有70%的诺贝尔获奖者在美工作。
绿卡、入籍制度是引进顶尖人才的根本保障。
美国的移民法规定高技能人才和经济移民将被优先考虑,让移民制度为人才战争服务,既解决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也节口刘全胜武培元潘雪莱省了大笔教育开支。
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资源,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重视教育制度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用美国有一套完整系统的人才理论和人才研究体系,对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有深入的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先后出台一系列培养高素质人才计划,从政府层面保障了公民全民受教育的权利。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及启示1. 引言1.1 日本和美国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本和美国政府投资基金可以根据国家战略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资金的注入和资源的整合,政府投资基金可以促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带动和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产业、科研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合力,加速科技创新的过程。
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投资活动,可以有效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壮大。
政府投资基金还具有长期稳定的投资视野和战略眼光,可以承担风险投资,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项目。
在市场机制不足或不发达的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可以填补资金缺口,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支持和条件。
日本和美国政府投资基金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不仅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还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的建设和运作,对于实现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背景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背景可以追溯到两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资。
在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面临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日本政府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而在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各种基金和计划,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基于双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共同重视和合作精神,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得以建立。
该基金旨在汇集双方资源和智慧,共同支持科技创新项目,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双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通过共同投资和合作,美国日本发展政府投资基金为双方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更多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推动了两国科技创新的融合与发展。
新加坡招商引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21/02/06作者:未详日期:21-2-2006 来源:/html/2006/02/20060221094224-1.htm新加坡作为一个人口仅420万、国土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东南亚小国,自1965年独立至今仅短短四十年时间,经济发展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2004年GDP达到1810亿新元,四十年间平均增速超过8%,人均国民所得超过25000美元,较早从发展中国家“毕业”而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其间虽然也经历了世界经济不景气、石油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市场波动的严重冲击,但这些危机最终被一一化解,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目前新加坡经济已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活力。
分析新加坡经济成功的原因,不难看出大力引进外来投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据统计,外资占新加坡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占其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80%,外资企业已构成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基石。
笔者于2005年下半年参加了湖南省统计局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班,有机会解读新加坡招商引资现象,认为其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招商引资的主要做法(一)设立专门机构,打造精英团队,行使招商引资的具体职能新加坡负责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经济发展局(EDB),根据联合国专家团的建议成立于1961年,是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在新加坡被称为法定机构,与公务员系统的政府部委相比,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经发局有自己的董事会,大多数董事会成员都由新加坡私人部门任命。
经发局在环球建立联系网络,在波士顿、芝加哥、达拉斯、洛杉矶、纽约、三藩市、华盛顿、法兰克福、伦敦、米兰、斯德哥尔摩、巴黎、东京、大阪、雅加达、北京、上海、广州、孟买等地设有海外办事处。
长期以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在国内和世界各地网罗各类精英人才,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使用,最终将其打造成了在国际上身名显赫的团队,并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
示
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的关键之举。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对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就国内外高层次创
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进行探讨。
首先,经验一:制定政策和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这一政策方针和措施主要包括提供高薪酬、优厚待遇、奖励机制、住房和教育资源等。
对于国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可以提供临时
签证、绿卡或长期居留权,以吸引他们到国内工作和生活。
此外,还
应积极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金字塔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法规。
其次,经验二:建立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
的科研和创新环境。
这些机构和企业应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实验室
和研发平台,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同时,
还要加强与国外优秀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
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再次,经验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进行科学评价。
应根据其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综合评价创新型科技
人才的水平和能力。
评价结果可作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重
要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他们在科研和学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评
价标准。
最后,经验四:加强科研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培养本土高层次创
新型科技人才。
国内应注重培养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升其
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和创新团队,为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优秀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优秀科研团队的交流合作,提升国内高层次创新型科
技人才的全球视野。
从以上经验中可得出如下启示:一是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二是要
加强科研和创新环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三是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公正、客观评价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水
平和能力;四是要注重本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设优秀
的科研和创新团队,提升本土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是一个关键且长期的工作。
只有通过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优良的科研和创新环境,科学公正
的评价体系,以及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吸引和培养大量的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