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揠苗助长同步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5.07 KB
- 文档页数:1
《揠苗助长》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yùyán chuǎn qìbái fèi yìjié()()()()cuàn chūzhuànɡsǐchútou bāwànɡ()()()()yàmiáo zhùzhànɡjīn pílìjìn()()二、读读比比,然后组成词语拔——()兔——()喘——()拨——()免——()端——()三、品味探究,判断对错。
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
”若这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就是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而原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长高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若这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一词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的心情。
()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这个句子中“整天”是说种田人不喜欢种田,只喜欢偷懒。
()四、我能给带点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2、他巴望..着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3、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五、造句。
1、筋疲力尽2、焦急六、《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见到自己禾苗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为什么说是错的?七、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哥和蝉八哥生长在南方,南方人捉住它,训练它的舌头,久而久之,它便能模仿人说话了。
但它只能学说几句,整天所说的就那么几句罢了。
蝉在院子里叫着,八哥听到了就笑话蝉。
八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回答说:“你能学人说话,这很好,可是你说的从来都不是自己的语言呀,怎么能像我这样说出自己的意思呢?”八哥羞愧地低下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十二课《寓言二则之揠苗助长》精选习题+详细解析(完美版)寓言是一种既能启迪智慧又能传递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
而揠苗助长是其中一则充满智慧的寓言故事。
本文将为您提供精选的习题和详细解析,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寓言的内涵。
【题目1】根据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请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解析1】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描述了一个农民在田地里栽种稻谷的经历。
由于他心急欲速,他选择了每棵稻苗上面插上竿子,并不断用藤条拉高,试图让稻苗快速长高。
然而,这样的行为并没有给稻谷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导致了藤条压倒了稻苗,最终导致了稻谷无法长高。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揠苗助长”的道理。
【题目2】结合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谈谈你对于“耐心”的理解。
【解析2】在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中,农民因为没有耐心,急于让稻谷长高,最终导致了田地里的稻谷无法正常生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耐心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耐心不仅需要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拥有,也需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只有耐心等待事物的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题目3】揠苗助长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解析3】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有时候,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等待,过早地干涉可能会导致逆反的结果。
其次,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现有的成就。
我们应该欣赏并善待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而不是过于追求更高更快的目标。
最后,这个故事教会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
【题目4】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于揠苗助长的经历?【解析4】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过于急躁和焦虑。
在我的生活中,也曾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
比如,在学习上,我曾经希望可以一下子掌握所有的知识,但是事实上,学习需要时间和坚持。
一味地急于求成只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通过反思揠苗助长的故事,我意识到耐心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7课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21题;共86分)1. (6分)一字组两词。
劝:________、________丢:________、________告:________、________2. (4分)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①农夫家的禾苗________没有长高________都枯死了。
②农夫________给禾苗施肥、浇水,________把禾苗拔了起来。
3. (6分)比一比,再组词棵________ 助________ 拔________课________ 协________ 泼________4. (3分)读《揠苗助长》,按课文内容填空①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________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________。
②回到家里,他________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5. (3分)写出近义词焦急—________ 枯死—________ 怀疑—________6. (5分)开心辞典“枯”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能组成词语________。
7. (6分)请为下面的字加上偏旁,成为另外一个字,并给它组词。
田________ ________ 古________ ________ 内________ ________8. (2分)我会改错别字。
①他吧望着自己田里的河苗长得快此。
________②他总觉得秧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蕉急。
________9. (3分)照样子,写一写想出(办法)跑到________ 回到________ 拔掉________10. (5分)按拼音写汉字píjiāo mèn精________力尽________急纳________kūzhì________死兴________勃勃11. (2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A . 要想禾苗长得快,就得把它拔高。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1. 想象场景,将诗句补充完整。
(1)春来思乡时: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2)送别友人时: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
(3)赏游西湖时:______,______。
2.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最接近的一句是()A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5.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______。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元日”是农历______,即______。
(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______:一年已尽。
②______:药酒名。
③______: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3)判断对错。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5)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6.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积累了不少语言。
有的同学做事时边做边玩,我会用《左传》中的句子“______”来劝说他;《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______;关于守信,我想到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句子:______;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和同学,在离别之际,我不禁想起了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临别叮咛之辞:______。
2022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
(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3)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冕苦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⑧,冕亦笑。
(注释)①蹊: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同“披”。
⑧讪笑: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⑧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
乃厚赂发之。
(选自《谐文趣心历代寓言小品》)(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yù)歌:卖唱。
⑤欐():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
⑦逆旅:客栈。
⑧遽(jù):立刻,匆忙。
⑨曼声:拖长声调。
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_________。
[3]解释“一里老幼,善悦抃舞,弗能自禁”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所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锦囊玉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用“_____”画出体现杜处士很喜欢戴嵩《牛》这幅画的句子。
小升初语文冲刺试卷(四)一、语文常识1.下列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阿(ē)谀奉承B. 天阙(qiè)C. 迥(jiǒng)干春风碧云里D. 怂(sóng)勇2.下列成语中的“发”字与“披头散发”中的“发”读音、意思都相同的一个是()A. 发愤图强B. 发人深省C. 百发百中D. 怒发冲冠3.下列哪一组词不是同一类的?()A. 金桂飘香秋风习习五谷丰登B. 摇头晃脑手忙脚乱披头散发C. 百发百中耳闻目睹七嘴八舌4.“小动物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一句中,“商量”的意思是()A. 意见B. 讨论C. 讨价还价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写文章只追求语言美,而忽略了文章内容的具体真实,就是舍本逐末。
B. 平常学会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融会贯通后无异于邯郸学步。
终有一天,这些词句会成为你的语言。
C. 遇到困难要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从细微之处人手,才能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6.“因释其末而守株”中“因”的意思是()A. 因为B. 于是C. 放下7.词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A. 医治疾病治理国家B. 惩罚严厉考验严格C. 解救人类解放思想D. 驱走寒冷驱赶猛兽8.下列作品中由巴金创作的是第()个。
A. 《草原》B. 《海上日出》C. 《太阳的话》D. 《落花生》9.泼水节中,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向对方泼水,是为了表示()A. 大家都在欢度泼水节。
B. 相互祝福。
C. 泼水节必须互相泼水。
10.我帮句子排排队。
①我们一定要消灭它!②它身上携带60多种病菌。
③苍蝇身体内的细菌比体外细菌多816倍。
④一只苍蝇有6只脚,一只脚携带100多万个细菌。
⑤你看,这不是大敌当前吗?⑥一只苍蝇一生至少能繁殖36万只后代。
⑦苍蝇是传播细菌的坏蛋。
A. ⑦②④③⑥⑤①B. ①④⑥③⑤⑦②C. ⑦①②④③⑥⑤D. ⑥②④③⑤①⑦二、积累与运用11.学以致用。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默写:揠苗助长________2. 解释句中加点字词(1)揠苗助长________(2)闵其苗之不长________(3)芒芒然________ 归________(4)今日病矣________(5)予助苗长矣________((6))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__(7)苗则槁矣。
________3. 用自己的话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4. (《揠苗助长》)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
5. 哪些句子写出了宋人疲劳奔忙、自以为是的愚蠢形象?(《揠苗助长》)6. 你能想象出其子见“苗则槁矣”时,是怎样表示的吗?写在下面。
(《揠苗助长》)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揠苗助长》)8. 请你用成语:揠苗助长造句揠苗助长﹣﹣________9. 默写《刻舟求剑》________10. 请你用自己的话,讲述《刻舟求剑》这个故事。
11. 解释句子加点字:(1)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4)遽契其舟________(5)入水求之________(6)不亦惑乎________12. 这则寓言用于讽刺的人?(《刻舟求剑》)13. 造句:刻舟求剑﹣﹣________14. 在今天的生活中,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的人和事依然存在。
请你列举出这样的人和事。
(最少两例)(《刻舟求剑》)15.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把标题写在下面。
不少于四个,多一则加一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答案】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2022年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①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②也。
(注)①攫:抓。
②掘株:截断的树桩。
[1]解释字义。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其:________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其:________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举:________ 其: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节选)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②。
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
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⑤,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①何许:什么地方。
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
③因:因此,因而。
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
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
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
⑦亲旧:亲戚朋友。
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⑨或:有时。
⑩置酒:准备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________(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2]请你说出五柳先生的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
2022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为汝杀彘(猪)。
”妻归,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③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④教也。
”遂烹彘也。
(注)①之市:到集市。
②特:只是。
③待:依赖。
④成:形成、养成。
[1]概括内容:①选文中曾子妻做的事件:________②曾子做的事件:_______[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蜀鄙二僧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教年来欲买舟④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⑤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蜀:四川。
②鄙:边远的地方。
③恃:凭借。
④买舟:租船。
⑤越:到了。
⑥顾:难道。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吾欲之南海(_____)A.相当手“的” B.往,到……去。
C.代指他(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_____)A.欲望,欲念。
B.喜欢,爱好。
C.想要,希望[2]请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别举“富者”和“贫者”的例子,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揠苗助长同步练习题
一、读《揠苗助长》完成后面练习。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 ),( )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 )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根据课文填空。
补上缺的标点符号。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用“//”标出来。
二、写一件可笑的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写。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