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大丰区2017届中考语文 经典课文 出师表复习讲义(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5
综合训练六一、积累与运用。
(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欣赏右边这幅书法作品,请你写出该作品书写的名句:,。
(2),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一联来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6)古今文学大家总能妙笔生花,将抽象无形的愁绪写得具体生动,如李白在《秋浦歌》里感叹“白发三千丈,”,让愁有了长度;李煜在《相见欢》里慨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使愁有了形态;余光中在《乡愁》中则认为“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让愁又有了新的情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
为了帮助大山里的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他走上了“化缘”之路,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而他自己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
2016年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粱。
那一夜,孩子们息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鞠躬尽瘁. bān 奖词(2)“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粱。
”这一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1分)(3)找出画波浪线的句子里的两个错别字,并订正。
(2分)改为改为 ________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目前,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B.高效开发千年古镇,高调进行“全球叫卖”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可忽略“千年古镇”的文化传承。
C.在2016年元旦晚会上,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永丰生态园的雕塑全是本色雕塑,黄色的长颈鹿、白色的山羊、桔黄色的老虎……栩栩如生....,令人惊叹!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许多观众十分推崇周立波,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出师表【学习目标】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奖惩,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的特点。
3.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把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等文言字词知识。
【学习重难点】1.把握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建议和其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2.把握字文句的说明翻译。
【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读准字音,弄清词义,读懂原文。
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质疑探讨,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从而明白得作品主题。
【学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你以为重要的词语。
崩殂.()妄.()自菲.()薄忠谏.()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阕.()漏倾颓.()行.()阵猥.()自夙.()夜驽.()钝咨诹.()斟酌..()2.给下面加点的字说明并在横线上写出你补充的字词翻译。
中道崩殂....()以光.先帝遗德()....()开张圣听恢弘....()宫中府中....()()..志士之气()引喻失义陟罚臧否....()论其刑.赏()....()作奸犯科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痛恨臣本平民....()..()猥自枉屈..()躬.耕于南阳()卑劣遂许先帝以驱驰..忧叹()..()后值.()倾覆..()夙夜不毛..奸凶()....()攘除..()当奖帅..全军()庶竭驽钝斟酌损益....()以彰.其咎()那么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好坏得所....()....()临表涕零3.资料链接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聪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众所周知的。
出师表_2024中考复习课件标题:出师表_2024中考复习课件一、文章概述《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著名奏章,旨在向皇帝刘备阐述北伐中原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策略。
该文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运用大量的典故、成语和比喻,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意义。
本文从文学、历史和现实三个角度,深入剖析《出师表》的内涵和启示,为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复习方法。
二、文学角度1、文章结构:《出师表》以“出师-明志-劝农-练兵”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历史渊源到现实对策,环环相扣,体现了诸葛亮高超的文学造诣和逻辑思维。
2、语言表达:《出师表》语言简练,表达精准,既有散文的韵味,又有诗歌的节奏感。
文章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文采斐然,极具感染力。
3、思想内涵:《出师表》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强调了“仁政”、“民本”等理念,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追求。
同时,文章中引经据典,融合了古代典籍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历史角度1、时代背景: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战乱频仍。
诸葛亮以一篇《出师表》,力排众议,阐述了北伐中原的战略意义,奠定了蜀汉国策的基础。
2、人物形象:文章中塑造了诸葛亮智勇双全、忠诚耿直的人物形象,以及刘备英明睿智、纳谏任贤的君主形象。
两人的互动为后世树立了君臣和谐、共谋大业的典范。
3、历史影响:《出师表》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所蕴含的治国方略、道德理念和人格精神,历久弥新,对后世政治、文化、道德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现实角度1、治国理政:文章中强调的“忧国忧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对于当今治国理政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时刻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做到居安思危、夙夜在公。
2、团队精神:《出师表》展现了诸葛亮与刘备的默契与信任,二人相互扶持、共谋大业的精神对于现代团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第17课《出师表》教案(苏教版初三下)5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 了解奏表的特点。
2 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 把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设想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表文中的一篇代表作,〝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此表用散体写成〔唐宋以后写表多用骈体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
〝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臣下上书奏事,陈述己见,提出建议,有所谏诤。
诸葛亮在出征时,以深怀托孤之情、肩负丞相重任担忧国事的心意给后主刘禅进此表,其情其辞自有其特点。
〝表以陈情〞〔刘勰«文心雕龙·章表»〕,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疏通文字,明白得词句,是明白得古文的基础。
教学中要把那个基础打扎实。
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许多,要逐句弄明白,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 介绍文章的背景。
2 正音、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闻名的历史人物,大伙儿比较熟悉。
为了更好地明白得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形,要紧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形,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巨坎坷,通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预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因此临动身前上书刘禅,诚恳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确实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重点提示】1.了解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
2.了解“表”的一样知识,学习本文融议论、表达、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式。
3.学习并把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自学导学】段落原文重点字词解释(括号内注音)翻译课文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陟()罚臧()否()作奸犯科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3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此皆良实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淑均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必能使行()阵和睦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 (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贤臣,远小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自学导学】1.诸葛亮在出师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项建议?你以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项?三项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奖惩(奖惩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项是:亲贤臣,远小人。
【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出师表》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背景介绍】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温故知新☆【自主学习】一、划线生字注音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二、词语积累崩殂:疲弊: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三、古今异义词: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2、臣本布衣。
古:今: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今: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5、由是感激古:今:6、诚宜开张圣听古:今:7、引喻失义古:今:8、先帝知臣谨慎。
古:今:9、陟罚臧否古:今: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今:【反馈矫正】一、划线生字注音崩殂(cú)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妄自菲(fěi)薄( bó)以塞(sè)忠谏之路也驽钝(nú)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裨( bì)补阙(quē)漏郭攸(yōu )之费祎(y ī)行(háng )阵和睦长( zhǎng )史猥(wěi )自夙(sù)夜忧叹以彰其咎( jiù)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斟(zhēn )酌( zhuó)损益二、词语积累崩殂:死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秋:时殊遇:优待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光:发扬光大恢弘:形作动,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随便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异同: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标准不同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刑赏:受罚或受赏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出师表》复习提纲一、加点字解释。
1、先帝..(民..(死),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中途)崩殂力困乏),此诚.(果真、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于.(在)内,忠志之士忘身..(奋不顾身 )于外者,盖.(副词,推测原因)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在)陛下也。
诚宜开张..(轻..(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扩大)圣听,以.(来)光.(扩大 )先帝遗德,恢弘视,小看),引喻..(忠心地进行规劝)之路也。
..(称引,譬喻)失义,以.(以致 )塞.(堵塞)忠谏2、宫中..(善恶,此为..(指丞相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指皇宫中)府中动词,评论人物好坏),不宜异同..(犯法)..(干环事)犯科..(偏义复词,“异”的意思)。
若.(如果)有作奸及为忠善者,宜付.(交给)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论.(判定)其刑.(罚)赏,以.(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偏爱,不公道),使内外异法也。
..(公正严明)之理.(治理,名词),不宜偏私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忠诚纯..(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志向思虑)忠纯正),是以..(认为)宫..(选拔)以.(来)遗.(给予)陛下。
愚.(我)以为..(所以、因此)先帝简拔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拿)咨.(询问)之,然后施行,必能裨.(弥补)补阙.(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4、将军向宠,性行..(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于昔日,..(性格品行)淑.(善)均.(平),晓畅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推举)宠为.(做)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军队的行列,这里指军队)和睦,优劣得所。
5、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痛心遗憾)于.(对于)..(衰败)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指能够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兴隆),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6、臣本布衣..(苟且保全)性命于.(在)乱世,不求..(平民),躬.(亲自)耕于南阳,苟全闻达..(做官扬名)于诸侯。
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猥.(辱,降低身份)自枉.屈.(屈身俯就),三顾.(探望,拜访)臣于.(到)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兵败),受任..(奔走效劳)。
后值.(遇到)倾覆于败军之际,奉命..(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托付)臣以.(把)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成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长草木,荒凉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竭尽)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用来……的)报先..(奸邪凶恶的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铲除,排除)奸凶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愿陛下托臣以.(把)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治臣之罪,以.(来)告.(告慰)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正确的言论),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9、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不知所言。
二、填空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
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诸葛亮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刘禅刘备千载谁堪伯仲间)2、《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
(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亲贤远佞)3、默写表现作者淡泊名利的生活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默写作者回顾临危受命,效忠蜀汉的历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默写关于出师决策说明的内容: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深情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概括。
(报先帝忠陛下)7、再写几个有关诸葛亮的传奇故事: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新野)三、理解下列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秋古义________ ②开张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③痛恨古义________ ④卑鄙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⑤感激古义________ ⑥谨慎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今义①时刻;秋天(季节)②扩大:店铺开业③痛心遗憾;深切的憎恨④身份低微,出身低下;品行恶劣,不讲道德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深切地感谢⑥认真、慎重;做事小心译文:先帝创建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大概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不应当有差别。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廷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制。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内心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
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
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
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课堂检测班级姓名得分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60分)1、中道崩殂..() 2、存亡之秋.() 3、妄自菲薄..()4、开张..() 6、论其刑.赏()..圣听() 5、陟罚臧否7、此皆良实..() 9、裨.补阙漏()..() 8、先帝简拔10、晓畅..军事()11、叹息痛恨..兴隆()..()12、所以13、苟全..()..()15、由是感激..性命()14、以臣卑鄙16、托付不效.()17、庶竭驽钝..()18、斟酌损益.()19、以彰.其咎()20、寄.臣以大事()二、翻译下列句子。
(20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 ________ _三、填空题。
(2.5每格,20分)1、《出师表》作者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2、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4、默写作者回顾临危受命,效忠蜀汉的历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