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砌体结构是建筑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采用砖、石等材料砌筑而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出现裂缝等损害,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砌体结构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这是一个必须关注并实际应用的技术。
一、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1.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基沉降不均时,建筑物的上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偏移和扭曲,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2.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
在寒冬和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建筑物的砌体会出现收缩和膨胀,使得结构产生应力引起裂缝。
3.设计缺陷砌体结构的设计或者细节缺陷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构造细节或者选择素材不当等等,都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从而导致侧向位移、损坏和裂缝的产生。
二、预防砌体结构裂缝的措施1.地基处理为了防止砌体结构裂缝的出现,必须首先注意地基的处理。
正确的地基处理可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出现,以及减少因水土流失、潮湿或冻胀等现象所造成的影响。
在建造过程中必须注意地基的抗压性,不要在地基处理时匆忙地进行施工。
2.正确选择砌体材料除了合理的地基处理,正确的选择砌体材料也是防止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关键。
选择高质量的砖块或石块可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
同时,在施工场地上要选取干爽的场地,避免泥土混入筛子,石弦、草等杂物混入砖中,影响砌体结构的质量和坚固性。
3.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正确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也是预防砌体结构裂缝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要选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其承载和地基沉降的情况;施工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遵守各项施工安全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使用合适的裂缝预防材料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砌体结构,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裂缝预防材料来提高其抗裂能力。
例如,可在砌砖时添加高效橡胶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的抗裂等性能,减少因温度与水分的历经所造成的对砌体结构的损伤。
浅谈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砌体结构墙体裂缝从大的方面可分为受力裂缝与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各种荷载直接作用下墙体产生的相应形式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如结构的强度不足、刚度不足、稳定不足等产生的裂缝。
而砌体收缩、湿度变化、地基沉降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见裂缝的80%左右。
一、裂缝成因分析1.外荷载破坏裂缝混凝土砌体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裂缝,其原因是混凝土砌体的抗剪及抗拉应力与砖砌体相比仅为砖砌体的45%~58%,由于混凝土砌块砌体刚度与砖砌体相比较易产生应力集中,常沿砌体灰缝产生拉裂,原本是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的砌块砌体却又受到了较大拉和剪的作用,因此,最容易产生裂缝。
2.差异沉降引起的裂缝砌体结构墙体基础往往以条形基础或板式基础为主,允许有一定的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特别是在深厚软弱地基地区其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更大。
由于这种较大的沉降量和差异沿沉降量,加之砌块结构变形协调能力要比传统的砖混结构差,致使墙体在变形挠曲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剪应力或主拉应力,墙体极易产生裂缝。
3.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在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的大1倍,因此小型砌块砌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更容易因温度变形引起裂缝。
温度裂缝的特点是:向阳面墙体多于背阳面、夏季多于冬季,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的结构墙体裂缝少。
而未设置或设置了但达不到保温隔热目的的房屋则裂缝较多,顶层设置构造柱越密,设置圈梁的墙体裂缝越少,反之则越多。
温度裂缝一般呈对称分布;温度裂缝一般在房屋的顶层,偶尔才向下发展;温度裂缝经一年后基本稳定,不再扩展。
4.干缩裂缝黏土砖是由黏土制坯经烧结而成的,成品后干缩极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
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
另外,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一、引言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构往往会出现裂缝。
裂缝的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度,还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造成威胁。
因此,控制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裂缝成为了建筑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二、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是由于内外力的作用下,结构出现变形和应力集中。
常见的裂缝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混凝土和砌体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导致裂缝的产生。
2. 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结构承受荷载时,会出现应力集中,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而引发裂缝。
3. 基础沉降或地震等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会导致结构变形,引发裂缝的出现。
4. 材料质量问题:混凝土和砌体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配比不合理,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为了降低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进行控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裂缝控制技术。
1. 合理的结构设计在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规律,合理确定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减少应力集中,从而降低裂缝的发生。
此外,还应根据各种荷载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确保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
2. 合理的材料选择和配比混凝土与砌体的材料选择和配比对结构的裂缝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应选择高质量的材料,并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添加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和砌体的温度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温和降温措施,避免温度变形引发裂缝。
4. 加强结构的连接和支撑合理的连接和支撑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裂缝。
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连接和支撑方式,增加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提高结构的整体抗裂能力。
浅析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2-07-06T01:11:50.0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期3月作者:白杨[导读]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
在此期间,砌体结构的裂缝日益突出,成为居民讨论的焦点。
白杨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
在此期间,砌体结构的裂缝日益突出,成为居民讨论的焦点。
砌体裂缝不仅影响视觉美感,而且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砌体房屋裂缝的相关问题,是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引言在国内,砌体结构为应用较广的一种结构形式。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由于取材方便,砌体建筑在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区域大批量出现,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之中逐渐被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结构体系所取代。
砌体结构主要靠粘土烧制,取材便捷,亦可采用工业或者建筑废渣制造,原材料价格低廉。
此外,砌体结构还拥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与隔声等性能;也可直接作为装饰,无需抹面等,经济效益明显突出。
1砌体结构特点阐述砌体结构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对结构强度要求较低,砌体构件的竖向截面积和尺寸较大,所用材料较多,净重较大;(2)由于机器容易出错,砌体的基础砌筑工作多由工人手工砌筑完成,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整体工程量也很大;③砌体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都较低,因此砌体的抗震性能较差,其使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比如砖、石等砌体的抗压冲击强度不能充分发挥。
2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2.1温差裂缝温差裂缝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它的内部跟外部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温差所导致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水泥遇到水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在内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其内部的热量又不容易散发出去。
通过实际研究可以发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的第三天,就会出现温差裂缝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拆模之前以及拆模之后,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高发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当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波动,而且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会非常高,如果想要降温的话,首先需要从外部开始降温,在这个过程中,会导致内外温差越来越大。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成因鉴别及控制措施一、裂缝成因的鉴别1.荷载引起的裂缝:该类裂缝是由于负荷的作用力超过了砌体材料的承载能力所导致的。
例如,长期受到重力荷载、风载、温度应力、地震力等作用,会导致砌体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2.材料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引起砌体结构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砌块表面存在较大的空鼓、疏松、粘结不良等问题,或者砂浆中添加剂掺入不当、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引起砌体结构的破坏和裂缝的产生。
3.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施工操作不当也是砌体结构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砌块浸湿程度不均匀、墙体防水层施工不到位、砂浆涂抹厚度不一致等都会导致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4.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是造成砌体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温度的变化,砌体材料会发生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如果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控制裂缝的措施在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防止和治理裂缝的产生:1.针对荷载引起的裂缝,可以通过加强结构的强度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布置钢筋等方式来增强结构的抗荷载能力,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2.针对材料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可以在采购材料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材料,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砌块和砂浆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针对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确保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在砌块浸湿、外墙防水层施工、砂浆涂抹等环节要严格控制。
4.针对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预留适当的伸缩缝,以减少砌体结构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合理选择砌体材料,降低砌体的应力集中,减少裂缝的发生。
5.定期进行砌体结构的检测和维护,对有裂缝的部位进行及时修复和加固,防止裂缝的扩大和破坏。
总结: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我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发生。
试论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砌体结构房屋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墙体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业主和建筑师的难题。
墙体裂缝不仅影响房屋的外观美观,还可能对房屋结构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原因和防治措施加以深入研究。
本文试论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施工质量差: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施工质量差。
施工中如果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比如墙体砌筑时未按规范加固、砖块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导致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使墙体受到不均匀的力,从而导致墙体出现开裂。
3. 温差变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形成与气温和湿度的变化有关。
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砖石材料受热胀冷缩的作用,容易出现开裂。
4. 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比如墙体与楼板连接方式不当或者柱、梁的位置布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5. 外部载荷影响:外部载荷比如车辆振动、地震等也会对墙体产生影响,使其出现开裂情况。
1. 加强施工管理:为了避免因施工质量引起的墙体裂缝问题,施工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
2. 合理选择材料:选择质量合格的砖块、水泥等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3. 加强地基处理:在设计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地基处理的问题,保证地基的均匀沉降,避免地基沉降引起墙体裂缝。
4. 控制室内外温差: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室内外温差,减少砌体材料的热胀冷缩。
6. 加固墙体:在设计和施工中,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采取适当的加固方式,提高墙体抗裂性能。
7. 加强外部保护:采取措施加强外部保护,比如设置挡水板、保温层等,以防止外部载荷对墙体的影响。
砌体结构房屋墙体裂缝是一个在建筑工程中时常出现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施工质量、地基处理、气候影响、结构设计等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浅谈砌体裂缝产生与控制措施的探原
摘要:砌体在房屋建设中是承重、围护、保温、隔音等作用,对砖砌体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为砌体结构、施工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关健词:砌体整体性:砌体结构: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一、常见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1).砌块自身的因素:不管用是混凝土空心砌块或是水泥灰砂砖、都是由碎石粉中砂为骨料制作而成,它具有混凝土的脆性。
同时砌块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28d自然养护后,其干缩约完成60%左右,因而用这样的砌块就难免发生裂缝。
其次砌筑砂浆中的水泥、石灰等材料其性能够稳定,因此也会影响砌块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差也会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在夏季特别明显,屋面的温度比墙体的温度高,屋面的变形比墙体变形大,屋面的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寻致在屋面和墙体的结合处剪拉力。
在剪拉力和屋面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墙体产生相应的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自身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势必会产生多种形状的裂缝。
(3).设计方面存在的因素,墙体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设计中如果对地基不均匀沉降估计不足,易在墙体中产生阶梯形裂缝及底层窗台墙体的竖向裂缝。
二、施工中造成砌体裂缝产生的因素。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物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调整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不均匀沉降;技术措施目前我国城市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种类不断增加。
砌体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简单、水泥使用量少、造价低廉和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在大型高层建筑、办公大楼等钢筋混凝土施工当中。
但是,由于砌体本身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砌体结构时常会出现裂缝,砌体轻微细小裂缝不仅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影响砌体的承载力,导致倒塌事故的发生。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建筑材料使用不当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物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对避免裂缝的措施和裂缝的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物墙体开裂的原因1.1 墙体材料自身因素引起的墙体开裂(1)砌筑砂浆强度不均匀搅拌砂浆的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均匀会导致砂浆强度偏高或偏低,甚至会引起粘结材料数量配合比例不当,水量较大时砂浆干缩量增大,导致灰缝位置开裂。
(2)砌筑砂浆一次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如果在还没有砌筑前,砂浆就开始初凝,使用时砂浆的强度将会有很大降低,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引起墙体裂缝。
(3)烧结黏土砖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砖砌体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刚出窑的砌块放置28d可以完成50茗左右的干缩变形,几年后砌块才能停止干缩。
(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的墙体,其裂缝形态和产生机理主要有: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受力裂缝、地基沉降不均匀产生的变形裂缝、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裂缝等,其中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裂缝最为常见。
宋莉杰◎(作者身份证号:******************)目前,砌体结构房屋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通过分析,引起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地基、温度、干缩,也有的是设计、施工、材料的原因。
这里,将砌体结构裂缝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在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
砌体房屋的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以上,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
相对于受力裂缝,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本文主要分析砌体结构的变形裂缝。
一、裂缝的产生机理及主要形态(一)温度裂缝在建筑中,各构件相互连接成一空间整体,混凝土和砌体之间的变形差异导致构件中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当约束条件下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超过砌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
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所以温度裂缝也有明显的规律性,即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
(二)干缩裂缝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当砌体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开始膨胀,在开始的几个星期内膨胀最大,干缩会以很低的速率持续几年,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
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三)地基变形房屋下面的地基承受整幢房屋的荷载而产生压缩变形,房屋随之沉降。
当地基土层不一致或土层一致而上部荷载不均匀时,结构物刚度差别悬殊时,地基就产生不同的压缩变形而形成不均匀沉降,使房屋的墙体中产生弯曲和剪切引起的附加应力。
砌体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摘要】砌体结构是整个建筑物中的主要部分,砌体结构裂缝也就成了建筑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砌体结构裂缝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
本文拟就裂缝出现的成因及解决办法作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防治措施;Abstract: Masonry structure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whole building, masonry structure crack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so became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cracks in masonry structure, not only affects the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but also affect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use of function.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cracks are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1.裂缝概述裂缝是砌体结构质量中最主要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砌体结构裂缝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在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
2.裂缝的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2.1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
对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的分析
摘要:我们所居住的房屋,主要结构形式有框架与砖混结构结合或砖混结构,其中,砌体结构是最主要的。
砌体结构裂缝在我们居住的房屋中随处可见,被“誉为”建筑业的一大质量通病,迫切需要解决,它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也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
关键词: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控制
一、引言
在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中,墙体裂缝多有发生,裂缝出现的时间因不同的建筑物而异,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
但多发生在新建房屋的1-3年内;缝宽不等,较宽者有严重者形成贯穿性裂缝。
砌体结构裂缝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建筑功能,缩短了使用年限,而且对抗震也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是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开发商和居民的普遍关注。
因此,如何控制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问题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二、裂缝的成因及类型
1.裂缝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1 物理性能。
砌块的优点是重量轻,保温、耐火性能好,但吸水性强,随着含水率的减小,收缩值也相应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1.2 填充墙下承重构件的变形对上部砌体的影响。
钢筋砼梁在受弯时,会出现弯曲变形,其变形值根据上部荷载及梁长度不同而不
同。
荷载过大,会使梁下挠导致墙体出现水平裂缝和墙中垂直裂缝。
1.3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梁下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使填充墙因砌块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裂缝。
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梁、板底,垂直裂缝一般出现在墙体拉结筋长度外。
1.4将干密度不同或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混砌于同一墙上,造成收缩变形不均匀,使墙中部产生不规则裂缝。
1.5施工前不作砌块的排列组砌设计,致使上下砌块的搭接长度偏短,而填充墙使用的砂浆强度较低,施工时如未按要求加设钢筋网补强,使墙体收缩产生轴心受拉,沿齿缝就会出现垂直裂缝。
1.6因布设电线管,在填充墙上面剔凿线槽,使布设线管处抹灰层空鼓、开裂。
1.7在抹灰前对基层表面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当,抹灰层中砂浆的水分会过早地被砌块吸走,失去凝结硬化条件,抹灰层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从而引起空鼓、开裂。
2、裂缝的类型。
2.1 八字形裂缝。
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败,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的,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吵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
2.2 倒八字形裂缝。
属冷缩裂缝,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最严重。
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缝,使墙体开裂。
2.3 水平裂缝。
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
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缝。
2.4 垂直裂缝。
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外。
此种裂缝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或因冷缩变形,在与墙漆之间变形差异最大的钢筋混凝土上梁端和楼板错层外,引起墙体重直开裂。
2.5 x形裂缝。
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
三、设计过程中对砌体裂缝的主动控制
1.从计算角度控制。
由于砌体裂缝主要是由间接作用引起的,而温度变化与材料胀缩系数不同等间接作用引起的砌体附加应力的定量计算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间接作用可能引起的附加应力给予充分考虑和计算,并对砌体强度进行分析计算,以减少在通常温差下变形裂缝的产生。
2.规范结构控制。
为控制裂缝的产生,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设计
中,结构的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对称,若平面形状不规则,应尽量采用“伸缩缝”将其分成若干个独立规则单元。
“以防为主,抗防兼施”,避免由于墙体温度变化产生竖向开裂。
对伸缩缝的设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一般较灵活,没有严格和明确规定,设计方法均由设计人员自行处理。
根据多年实际经验,只要按规范每隔一定距离留一条“伸缩缝”,按“留缝就不裂”的简单方法,在一般情况即可得到基本控制。
在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时,应力求按竖向规范规则,尽可能不出现错层,避免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水平裂缝。
3.构造控制。
3.1 加强设置钢筋砼圈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在建筑顶层每个开间、在错层处及屋面不等高处必须设置圈梁;顶层外圈应设计为暗圈梁,不应外漏。
这样可使外圈梁免受阳光直接照射或大气影响;无论“女儿墙”高低,均要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
并与“构造柱”连为整体,以抵抗裂缝的产生。
3.2 除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外,在“l、i、l”平面形状中的纵横墙交拉臼必须设“构造柱”,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墙体的可延性,约束墙体裂缝的扩展。
3.3 在房屋顶层端部1-2开间范围内的墙体采用配筋砌体,即每隔8皮砖在水平灰缝内加配2φ6钢筋,并在1-2开间范围内拉通,与“构造柱”钢筋结合。
顶层用砖不应低于mu7.5,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以提高墙体抗裂力。
3.4 屋面“挑檐”为外露结构,在一天内的温度变化较大,不仅
本身容易开裂,而且对墙体开裂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应适当增加“挑檐”纵向配筋并增设“变形缝”或“后浇带”,以减少收缩。
“后浇带”的做法是在其纵向受力较小的中间适当部位,预留300mm宽的“后浇带”,用钢筋贯通,在施工40-60天后再二次浇筑,以起到先防后抗的控制作用。
四、施工过程中对裂缝的控制
1.施工时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在砌筑前向砌筑面适量浇水,这样既保证砌筑砂浆有良好的硬化条件,又可使砌体不至于含水率过高。
填充墙砌至梁、板底部时,留出小于一皮砌块高度的空隙,待砌体再次收缩变形,抹灰前1-2d用立砖斜砌顶紧。
补砌及抹灰应从底层向上进行,使上部承重梁、板对填充墙有挤压作用。
2.砌筑前应根据墙面尺寸设计砌块排列图,考虑砌块上下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块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并且不小于150毫米。
当搭接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可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φ6钢筋或钢筋网片加强。
3.电线管敷设时使用专用镂槽工具,镂槽宽度、深度要与线管吻合,铺管后再在管上用铁丝网加强。
4.抹灰前用水泥胶浆对砌块进行封闭毛化处理,既阻止抹灰水分深入,又增加抹灰层与基层的黏结强度。
抹灰前尽可能使墙体完成自身干燥收缩过程。
五、结语
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
节,应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当前建筑物普遍向高层、大型化发展的形势下,制定一项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已迫在眉捷。
控制裂缝,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
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实践证明,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缝措施的,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被评为真正的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