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砌体结构是建筑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采用砖、石等材料砌筑而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出现裂缝等损害,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砌体结构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这是一个必须关注并实际应用的技术。
一、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1.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地基沉降不均时,建筑物的上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偏移和扭曲,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2.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
在寒冬和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建筑物的砌体会出现收缩和膨胀,使得结构产生应力引起裂缝。
3.设计缺陷砌体结构的设计或者细节缺陷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构造细节或者选择素材不当等等,都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从而导致侧向位移、损坏和裂缝的产生。
二、预防砌体结构裂缝的措施1.地基处理为了防止砌体结构裂缝的出现,必须首先注意地基的处理。
正确的地基处理可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出现,以及减少因水土流失、潮湿或冻胀等现象所造成的影响。
在建造过程中必须注意地基的抗压性,不要在地基处理时匆忙地进行施工。
2.正确选择砌体材料除了合理的地基处理,正确的选择砌体材料也是防止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关键。
选择高质量的砖块或石块可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
同时,在施工场地上要选取干爽的场地,避免泥土混入筛子,石弦、草等杂物混入砖中,影响砌体结构的质量和坚固性。
3.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正确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也是预防砌体结构裂缝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要选用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其承载和地基沉降的情况;施工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遵守各项施工安全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使用合适的裂缝预防材料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砌体结构,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裂缝预防材料来提高其抗裂能力。
例如,可在砌砖时添加高效橡胶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的抗裂等性能,减少因温度与水分的历经所造成的对砌体结构的损伤。
避免砌体裂缝厚度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是常见的结构形式。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砌体结构往往容易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影响结构安全,但会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
为了避免砌体裂缝过厚,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设计并严格执行砌体施工工艺。
如采用整体砌筑、滑动模板等先进工艺,可有效控制砌体裂缝的产生。
2. 选用优质砌体材料和砂浆。
采用高品质砖块、混凝土砌块以及合理配比的砂浆,能够提高砌体的抗裂性能。
3. 控制施工环境。
砌体施工时应当避免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并保持砌体适当湿度。
4. 设置合理的伸缩缝。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形状等,设置足够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可有效释放砌体内部应力。
5. 加强砌体施工质量控制。
做好砌缝勾缝、砌体养护等工序,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细节。
6. 采取适当的防裂措施。
如在砌体中布设钢筋网、增设拉结钢筋等,可增强砌体的整体性,抑制裂缝扩展。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砌体出现较厚的裂缝,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砌体结构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它由砖块或石块以特定的方式堆砌而成。
然而,在使用和施工过程中,砌体结构常常会出现裂缝,给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分析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1.自重荷载:砌体结构的自重是一种常见的荷载,它会产生沉降和变形,进而导致结构内部和外部出现裂缝。
2.温度影响:砌体结构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会发生热胀冷缩,其中冷缩是较为常见的情况。
冷缩会使得砌体结构收缩,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3.构造收缩:砌体结构中的材料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会发生变形和收缩,这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4.地基沉降:砌体结构在底部支撑不良的情况下,地基会发生沉降,导致结构产生变形和裂缝。
5.不均匀荷载:不均匀荷载的作用会导致砌体结构中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产生裂缝。
二、控制措施1.设计阶段控制:在砌体结构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并进行适当的结构计算和模拟分析,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2.施工阶段控制:在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和材料的质量,确保结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增加伸缩缝:在砌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合理设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和收缩引起的裂缝。
4.加强地基处理:在砌体结构的地基处理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减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5.定期维护检查:定期对砌体结构进行维护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预防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要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需要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全面考虑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才能提高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砌体结构房屋裂缝的处理措施赵洋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201030610157 湖北黄石 435003 )摘要:多年来,砌体结构裂缝这一质量通病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
文章拟就裂缝出现的成因及防治方法作以阐述。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裂缝原因,处理措施1前言1.1砌体结构概砌体结构是指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特点是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但砌体结构裂缝有一定原因和客观规律。
通过对砌体结构裂缝和变形的分析,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目前,裂缝是砌体结构质量中最主要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当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时,温差将产生应力和变形,当应力和变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几乎80%以上的裂缝是由于温度应力造形超过砌体的正常使用极限时,砌体便会产生裂缝。
温度裂缝一成的。
由于砌体结构采用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较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例如:墙体风化腐蚀、渗漏、抹灰层脱落和耐久性能的降低等,从而导致建筑物承载能力的降低、整体刚度的减小、抗震性能的降低等。
因此,研究砌体结构温度应力下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对温度应力实施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1.2砌体结构的发展现状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层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经常出现裂缝,裂缝出现的时间因不同的建筑物而异,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但多发生在新建房屋的1年至3年内,缝宽不等,严重者形成贯穿性裂缝。
砌体结构裂缝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
因此,需要正确分析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砌体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一、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1. 建筑物自身质量问题建筑物自身质量问题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物的自身质量不足,或者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导致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2.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冬季,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砌体结构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裂缝。
3.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于地基沉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4. 地震地震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受到地震的冲击,从而导致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二、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1. 加强建筑物的自身质量加强建筑物的自身质量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筑物的自身质量越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就越强,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2. 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3. 加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加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也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地基加固和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地基的承载能力,采用合理的加固和处理方法,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4.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总之,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加强建筑物的自身质量、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刘肚宏(常')i i--建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詹商要】通过对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成因的分析,阐述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防控措旌和方法。
供键词】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控制措施砌体结构墙体的裂缝是建筑业的一个通病,是一个与材料学、热工学、力学等多个专业知识密切联系的、复杂的问题。
引起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千缩,也有设计上的缺陷、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等。
因为砌体结构裂缝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能,目对抗震也极为不利。
1裂缝形成的原因及形态1.1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多是由于建筑物热胀冷缩造成的,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
由于房屋长时间受阳光照射,屋面板的温度比墙体的温度高出许多,在夏季甚至高出两倍左右。
即使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也远大干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因此屋盖的膨胀变形远大于墙体,两者变形不协调,结果屋面板的变形对墙体产生很大的水平推力,从而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
水平剪力和屋盖、女儿墙等的垂直压力构成墙体的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强度时,墙体就产生裂缝。
对于平面为矩形的建筑物来说,房屋两端第一、二开间墙体承受的温度应力最大,墙体裂缝也较严重,因此墙体温度裂缝的开裂程度一般为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千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
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必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
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网氏,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填充墙砌体开裂原因及控制措施1.施工质量不合格:填充墙施工时,如果层块粘贴不均匀,砂浆配比不当,或者施工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砌体开裂。
这是填充墙开裂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材料问题:使用质量差的砌块或砂浆,或者未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的材料,也会导致填充墙砌体开裂。
砌块的质量差会导致砌体强度不足,而砂浆质量差则会降低填充墙的粘结强度。
3.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填充墙的砌体开裂较为常见。
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导致填充墙材料发生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砌体产生应力,最终导致开裂。
4.地基沉降:建筑物的基础沉降不均匀,或者地基土壤承载力不足,都可能导致填充墙开裂。
地基沉降会导致墙体发生变形,引起砌体应力过大,从而引发开裂。
针对填充墙砌体开裂的控制措施如下:1.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填充墙施工质量的把控,提高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确保施工过程中砌块的粘贴均匀,砂浆配比合理,施工速度适中。
2.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保证使用规格符合要求、质量可靠的砌块和砂浆。
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3.控制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填充墙的温度变化。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避免高温施工,使用遮阳网等措施防止砌体的过度干燥。
4.加强地基处理:在设计和施工中加强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均匀沉降并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力。
可以采用灌浆加固、地基加固等措施来解决地基问题,从而减少填充墙的开裂概率。
5.监测和维修:在填充墙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墙体进行监测,并在发现裂缝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开裂的填充墙,可以采用填堵、钢筋加固等方法来修复裂缝。
综上所述,填充墙砌体开裂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控制措施来减少填充墙开裂的概率。
只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温度变化、加强地基处理以及监测和维修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填充墙砌体开裂问题,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砌体结构裂缝处理方法【住宅工程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1 前言砌体结构的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较简单,可以不用大型机械,能较好地连续施工,还可以大量地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相对造价低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住宅工程多层建筑就是采用砖混结构。
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其中砌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
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还是重大事故的先兆,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
2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砌体结构的住宅房屋的裂缝一般是单因素典型裂缝,而这种裂缝的形态与产生的原因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大致分为温度的裂缝、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地基沉降差异裂缝及干缩裂缝等几种类型。
2.1 温度变化引发的裂缝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通常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4)×10-6/℃,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8)×l0-6/℃。
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钢筋混凝土构件单位长度的变形比砖砌体单位长度的变形几乎大一倍。
由于线胀系数不同,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而这位移受到限制,则产生剪应力。
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
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
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成因、鉴别及控制措施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成因:1.温度变化:当砌体遇到温度的变化时,产生的内应力可能引起裂缝。
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没有考虑热膨胀系数的长墙上。
2.沉降:如果基础没有充足的承载能力或处理得不够好,会导致墙体产生沉降,并出现裂缝。
3.荷载:如过载、液体压力、风力等外部因素,都可以导致墙体内应力增加,并可能导致裂缝。
4.材料缺陷:如墙体内有不良品质的砖块或腐朽的木材,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鉴别:1.裂缝类型:较窄的裂缝通常是由温度变化和水分膨胀引起的,较宽的裂缝可能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
2.裂缝方向:在水平面上分布较大的裂缝通常是由基础缺陷或沉降引起的。
垂直于地面的裂缝通常是由结构或材料问题引起的。
3.裂缝深度:表面裂缝通常很浅,深度约为几毫米到几厘米。
如果裂缝很深,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
4.裂缝位置:通常,裂缝在建筑的梁、柱子、门窗口附近更常见。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控制措施:1.良好的设计和建造:包括适当的土建规划和预算,并采用优质的材料和工艺,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强度。
2.监测和维护:要经常检查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修正裂缝问题。
3.强化基础:如果发现基础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强化,如加固基础、提升地基、增强土壤等。
4.改善温度变化:如果砌体暴露在温度较大的环境中,可以采用隔热材料或增加外部遮阳等措施来改善温度变化问题。
5.保持温度和湿度平衡: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湿度和保持温度平衡。
这可能包括使用空气调节等设备。
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及主要防治措施□摘要:在砌体结构工程中,墙体裂缝这一现象普遍存在,轻者影响美观和使用,重者减少建造物的寿命,甚至造成建造物的倾覆或崩塌, 因此必须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防治口正文:砌体结构建造是量大面广的建造结构形式,为广阔城市和农村所普遍采纳,但是砖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严峻影响建造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主要有温差裂缝、地基不均匀沉落产生的裂缝以及结构裂缝三类。
为此,在举行工程设计、施工及使用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和进展。
口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所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
裂缝位置走向不一。
有的裂缝由小变大,进展很快;有的裂缝,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种类口L1歪向裂缝。
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多为平顶建造,这类建造中的墙体裂缝大部分集中在建造物顶层纵墙的两端(普通在1〜2 开间的范围内),严峻者会进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且沿建造物两端大、中间小。
特殊是在建造物较长而未设置伸缩缝时,顶层端跨内纵墙会出现歪向裂缝。
1.2垂直裂缝。
垂直裂缝又叫竖向裂缝,主要有底层窗下墙的垂直上下方向的裂缝、过梁端部的垂直裂缝,建造剖面上有错层的墙体裂缝等几种类型。
口1.3水平裂缝。
在建造设计时,假如对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考虑不脚,屋面不在同一高度或错层时,常会出现这种裂缝。
这种裂缝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女儿墙的根部,有时发生在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 有时出现在顶层圈梁下2皮砖的灰缝处,圈梁施工采纳硬架支撑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口L 4女儿墙裂缝。
采纳砖砌女儿墙时,不论女儿墙长短,在转角处均会出现裂缝。
若女儿墙较长时,还会在其它地方出现裂缝,女儿墙裂缝的出现会导致防水层的破坏,影响建造物的使用。
口1.5混合裂缝。
避免砌体裂缝厚度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砌块材料
- 使用质量好、强度高的砌块材料,如实心砖、混凝土砌块等。
- 避免使用质量差、强度低的砌块材料,如多孔砖、空心砖等。
2. 控制砌体的尺寸
- 合理设计砌体的长度和高度,避免过长或过高。
- 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释放温度变化和荷载引起的应力。
3. 采用适当的砌筑工艺
-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砌筑,保证砌缝厚度均匀。
- 砌体砌筑时,及时校正偏差,避免累积误差。
4. 使用合适的砌筑砂浆
- 选择合适的水灰比,确保砂浆强度和可塑性。
- 避免砂浆过干或过湿,影响砌筑质量。
5. 加强砌体的约束
- 在砌体的适当位置设置钢筋、锚固件等,增加约束力。
- 确保砌体与其他结构(如梁、板等)的良好连接。
6. 注意施工环境
- 避免在高温、低温或大风等恶劣环境下砌筑。
- 必要时采取保温、遮阳等措施,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7. 加强养护管理
- 砌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砌体湿润。
- 定期检查砌体情况,发现裂缝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砌体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确保砌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砌体结构裂缝及控制措施摘要:本文在简要总结分析国内砌体裂缝,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关键词:砌体;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裂缝控制措施1.裂缝的类型及成因产生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如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干缩变形等,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按裂缝的成因,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墙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为变形裂缝。
1.1受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没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强度,墙体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墙体自身可承受的极限而开裂。
受力裂缝破坏基本上分为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破坏:①受压破坏时裂缝成竖向平行分布。
②受拉破坏时可分为沿齿缝开裂和沿墙面垂直开裂。
当砖块的强度等级较高而砂浆的强度较低时,砖体的抗拉强度大于该切向的粘结强度,砌体沿着与砂浆的交接面处处形成齿状裂缝,墙体开裂破坏。
反之,砖体的抗拉强度小于交接面处的粘结强度,易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墙体的垂直裂缝,墙体开裂。
③受弯裂缝破坏与受拉相似。
④砌体局部受压是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如基础顶面的墙、柱的支撑处,梁或屋架端部的支撑处。
1.2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对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变化是砌体的两倍。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
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1.2.1斜裂缝常见于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门窗洞的上下角上,对称产生,呈八字形,向下一层的斜裂缝比顶层裂缝小。
这主要是由于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屋面板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盖的接触面受剪。
而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了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便开裂。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成因鉴别及控制措施一、裂缝成因的鉴别1.荷载引起的裂缝:该类裂缝是由于负荷的作用力超过了砌体材料的承载能力所导致的。
例如,长期受到重力荷载、风载、温度应力、地震力等作用,会导致砌体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2.材料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引起砌体结构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砌块表面存在较大的空鼓、疏松、粘结不良等问题,或者砂浆中添加剂掺入不当、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引起砌体结构的破坏和裂缝的产生。
3.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施工操作不当也是砌体结构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砌块浸湿程度不均匀、墙体防水层施工不到位、砂浆涂抹厚度不一致等都会导致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4.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是造成砌体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温度的变化,砌体材料会发生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如果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控制裂缝的措施在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防止和治理裂缝的产生:1.针对荷载引起的裂缝,可以通过加强结构的强度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布置钢筋等方式来增强结构的抗荷载能力,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2.针对材料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可以在采购材料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和材料,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砌块和砂浆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针对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确保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在砌块浸湿、外墙防水层施工、砂浆涂抹等环节要严格控制。
4.针对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预留适当的伸缩缝,以减少砌体结构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合理选择砌体材料,降低砌体的应力集中,减少裂缝的发生。
5.定期进行砌体结构的检测和维护,对有裂缝的部位进行及时修复和加固,防止裂缝的扩大和破坏。
总结: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我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材料,其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采取控制裂缝的措施,能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从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裂缝的形成原因、防止裂缝的措施和加强结构的方法,分别探讨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分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和荷载裂缝。
收缩裂缝是由于水泥浆胶干燥收缩引起的,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毕后的早期阶段。
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收缩或膨胀引起的,主要出现在大范围变温时间段。
荷载裂缝是由于结构载荷引起的,主要出现在长期服役后或者在短期荷载超载条件下。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采用适量的胶凝材料、适当减少水灰比,控制外加剂的使用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
此外,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细粉煤灰、硅灰等矿物掺合料,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
其次,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取覆盖保温措施,以避免混凝土表面过快的干燥收缩;在高温季节或高温地区施工时,应适当调整施工时间和方法,避免混凝土遭受高温膨胀。
此外,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的混凝土结构中,还可以采取预应力、受压钢板等加固技术来控制裂缝。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等材料垒砌而成的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裂缝主要分为砌缝裂缝和砌体本体裂缝。
砌缝裂缝是由于砌缝开裂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砌缝中的胶结材料收缩不均匀引起的;砌体本体裂缝是由于砌体内部的应力超过强度引起的。
砌体结构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选择砌体材料。
在选择砌体材料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强度、密实度高、应力分布均匀的材料,以降低砌体的开裂倾向。
其次,合理控制砌缝的宽度和布置方式。
砌缝的宽度过大会使砌体之间的粘结力减小,增加开裂的倾向。
因此,要合理控制砌缝的宽度,并采取正确的砌缝密实工艺,确保砌体之间的紧密性。
摘要:墙体裂缝轻则影响外形美观,重则降低或削弱建筑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整体性和耐久性,更有甚者导致房屋倒塌。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1、裂缝的性质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根据⼯程实践,这类裂缝⼏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
⽽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类,⼀是温度裂缝,⼆是⼲燥收缩裂缝,简称⼲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缩共同产⽣的裂缝。
1.1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够⼤时,墙体就会产⽣温度裂缝。
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平裂缝,以及⽔平包⾓裂缝(包括⼥⼉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其下的墙体⾼得多,⽽砼顶板的线胀系数⼜⽐砖砌体⼤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很⼤的拉⼒和剪⼒。
剪应⼒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中间渐⼩,顶层⼤,下部⼩。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般经过⼀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略有变化。
1.2⼲缩裂缝1.2.1烧结粘⼟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缩变形很⼩,且变形完成⽐较快。
只要不使⽤新出窑的砖,⼀般不要考虑砌体本⾝的⼲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
1.2.2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较⼤的湿胀,⽽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量的降低,材料会产⽣较⼤的⼲缩变形。
如砼砌块的⼲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缩变形的影响很⼤。
轻⾻料块体砌体的⼲缩变形更⼤。
⼲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年后材料才能停⽌⼲缩。
但是⼲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膨胀,脱⽔后材料会再次发⽣⼲缩变形,但其⼲缩率有所减⼩,约为第⼀次的80%左右。
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背景:日期:2007-11-2 作者:佚名编辑:点击次数:1032销售价格:免费论文论文编号:lw2278704论文字数:5309论文属性:职称论文论文地区:论文语种:中文注释:收藏: google书签雅虎搜藏百度搜藏新浪vivi 和讯网摘poco网摘天极网摘qq书签饭否mister-wong365网摘LiveDiggDiglog关键词:职称论文提要:本文在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砌体裂缝的性质和裂缝控制原则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该措施已引入我院编制的大庆油田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1 裂缝的性质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
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
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
[KG-*2]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
[KG-*2]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KG-*2]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KG-*2〗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
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
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
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1.3 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2 砌体裂缝的控制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
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
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
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
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
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
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
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
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
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
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
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
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
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
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
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
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
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
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07%,该配筋率又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
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
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
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砼砌块建筑构造图集》中。
4.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4.1.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4.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4.1.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4.1.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4.2.1 设置控制缝4.2.1.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1)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2) 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4) 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5) 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6)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7) 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2.1.2控制缝的间距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4.2.2 设置灰缝钢筋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