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303.52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指墙体表面或内部出现裂缝现象,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墙体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设计、施工、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
对于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墙体裂缝的原因1.设计原因在建筑设计阶段,如果没有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变形、材料特性等因素,就会导致墙体开裂。
例如设计不合理的墙体结构、开窗、开门等位置选址,都可能引发墙体裂缝。
2.施工原因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墙体的浇筑质量不过关,墙体成型后的加固处理不到位等,都会出现裂缝现象。
3.材料原因墙体使用的材料质量问题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
墙体外墙贴面的材料、内墙隔墙的制作材料、混凝土质量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
4.周边环境原因周边环境原因也是导致墙体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地震、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5.使用原因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如地基沉降、地震等外力作用,都会导致墙体形成裂缝。
二、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在设计墙体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墙体的受力情况,合理布置墙体的结构,减少墙体裂缝的可能性。
在设计开窗、开门等位置时,要考虑到墙体的承重和变形特性,避免出现裂缝。
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墙体浇筑、加固处理等工艺的质量监控,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墙体裂缝。
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尤其是外墙贴面材料、内墙隔墙制作材料等,要选择有保证的品牌和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以确保墙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环境控制要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在施工时要避免恶劣天气对墙体的影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墙体的施工质量。
5.维护保养在墙体完工后,需要对墙体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
避免砌体裂缝厚度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是常见的结构形式。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砌体结构往往容易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影响结构安全,但会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
为了避免砌体裂缝过厚,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设计并严格执行砌体施工工艺。
如采用整体砌筑、滑动模板等先进工艺,可有效控制砌体裂缝的产生。
2. 选用优质砌体材料和砂浆。
采用高品质砖块、混凝土砌块以及合理配比的砂浆,能够提高砌体的抗裂性能。
3. 控制施工环境。
砌体施工时应当避免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并保持砌体适当湿度。
4. 设置合理的伸缩缝。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形状等,设置足够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可有效释放砌体内部应力。
5. 加强砌体施工质量控制。
做好砌缝勾缝、砌体养护等工序,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细节。
6. 采取适当的防裂措施。
如在砌体中布设钢筋网、增设拉结钢筋等,可增强砌体的整体性,抑制裂缝扩展。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砌体出现较厚的裂缝,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墙体裂缝预防与处理措施墙体裂缝是常见的建筑物维修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会导致墙体结构的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因此,预防和处理墙体裂缝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墙体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1.设计合理: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计算,确保墙体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墙体的布置和连接方式,避免出现局部压力集中的情况。
2.使用优质材料:选择质量好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墙体用的砖、石材、混凝土等,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3.控制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浇注和固化时间,避免因固化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应力集中。
4.加强地基处理:地基的稳定性对墙体的稳定和承重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建造过程中,要加强地基的处理,例如通过地基加固和深基础等方式,提高地基的承重能力。
5.控制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环境中,要控制温度的变化,避免突然的温差对墙体产生影响。
处理措施:1.了解裂缝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墙体裂缝的原因,是由于材料失去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还是受到外力的影响,例如地震、土壤沉降等。
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补强和加固:根据裂缝的大小和位置,可以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
比如,在裂缝处加装装饰条或增加混凝土梁,可以有效地增加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浇筑填充材料:对于较细的裂缝,可以使用填充材料进行修补。
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例如聚合物修补剂、水泥浆等,填充进裂缝中,然后抹平表面。
4.进行监测和修复工作: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巡视和监测,发现墙体裂缝及时进行修复工作。
同时,要注意维护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例如避免有害物质的渗入和清理排水系统。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墙体裂缝需要从设计、施工、使用和维修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工作,及时采取措施修复裂缝,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有效防治建筑墙体面层开裂的方法建筑墙体面层开裂是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建筑材料的性能、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
为了有效防治建筑墙体面层开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选择抗裂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水泥、特种水泥、抗裂剂等,可以有效减少面层开裂的可能性。
同时,要确保建筑材料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使用低质量材料。
2.加强墙体结构设计:在墙体结构设计中,考虑墙体面层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性。
合理设置横向和纵向的钢筋加固,以增加墙体的抗裂能力。
此外,墙体应设置伸缩缝或施加预应力,以适应温度变化和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
3.控制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墙体面层的施工工艺,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特别是墙体面层抹灰的工艺要严密,避免抹灰层与墙体脱离或出现空鼓等问题。
此外,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避免大风、高温、干燥等极端情况对墙体面层的影响。
4.加强质量检查: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墙体结构的质量检查。
对墙体的抗拉强度、水泥结合性能、墙体垂直度等进行检测,确保墙体面层的质量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开裂的进一步扩大。
5.定期维护保养:墙体的面层开裂往往与墙体的维护保养有关。
定期检查墙体,及时修复、补强裂缝,防止裂缝扩大。
同时,要做好防水措施,避免墙体面层受潮或水渗透,导致开裂。
以上是防治建筑墙体面层开裂的几个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加强结构设计、控制施工工艺、加强质量检查、定期维护保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墙体面层开裂的可能性,保障墙体的稳定性和寿命。
建筑行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按照标准施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砌体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一、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1. 建筑物自身质量问题建筑物自身质量问题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物的自身质量不足,或者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导致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2.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冬季,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砌体结构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裂缝。
3. 地基沉降地基沉降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于地基沉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4. 地震地震也是导致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受到地震的冲击,从而导致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二、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1. 加强建筑物的自身质量加强建筑物的自身质量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筑物的自身质量越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就越强,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2. 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3. 加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加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也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地基加固和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地基的承载能力,采用合理的加固和处理方法,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4.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是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
总之,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加强建筑物的自身质量、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探讨砌体结构裂缝的技术措施砌体结构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性,还有可能对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探讨砌体结构裂缝的技术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检测和修复三个方面着手,探讨砌体结构裂缝的技术措施。
1. 合理设计: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砌体结构的承重、受力情况和变形等因素,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砌体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尤其要注意在设计墙体时要考虑加设结构柱、梁等受力构件,合理设置伸缩缝等措施,减少墙面受力变形而引发裂缝。
2. 选用优质材料:在进行砌体结构施工时,要选择优质材料进行施工,保证墙体的整体质量。
尤其是在潮湿地区或者地下室等易受潮的地方,选择优良的防水砌块和抗渗砂浆,对抵抗裂缝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严格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各项砌体施工的规范要求,避免因施工质量不佳而引发裂缝的问题。
4. 保湿养护:施工结束后要对砌体结构进行养护,在干燥的天气中要进行适度的保湿养护,防止材料过快干燥引起裂缝的产生。
二、检测砌体结构裂缝的技术措施1. 相关设备:利用目前比较常见的检测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温湿度计等,对砌体结构进行检测,发现隐藏裂缝并进行记录。
2. 观察法:人工观察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专业人员通过裂缝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特征,判断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危害程度。
1. 裂缝处理:对于砌体结构裂缝,要首先排除裂缝的产生原因,然后再进行处理。
针对裂缝的大小、位置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修复办法,如填充、粘贴、加固等。
2. 砌缝处理:一般情况下,对于砌体结构的砌缝,可以采用加固及防水处理,采用胶粘剂填充砌缝或者进行重新粘贴、补齐。
3. 加固处理:对于一些严重的裂缝,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可采用加固钢筋或者碳纤维加固等技术手段,使砌体结构获得更好的抗裂能力。
填充墙砌体开裂原因及控制措施1.施工质量不合格:填充墙施工时,如果层块粘贴不均匀,砂浆配比不当,或者施工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砌体开裂。
这是填充墙开裂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材料问题:使用质量差的砌块或砂浆,或者未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的材料,也会导致填充墙砌体开裂。
砌块的质量差会导致砌体强度不足,而砂浆质量差则会降低填充墙的粘结强度。
3.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填充墙的砌体开裂较为常见。
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导致填充墙材料发生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砌体产生应力,最终导致开裂。
4.地基沉降:建筑物的基础沉降不均匀,或者地基土壤承载力不足,都可能导致填充墙开裂。
地基沉降会导致墙体发生变形,引起砌体应力过大,从而引发开裂。
针对填充墙砌体开裂的控制措施如下:1.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填充墙施工质量的把控,提高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确保施工过程中砌块的粘贴均匀,砂浆配比合理,施工速度适中。
2.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保证使用规格符合要求、质量可靠的砌块和砂浆。
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3.控制温度变化: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填充墙的温度变化。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避免高温施工,使用遮阳网等措施防止砌体的过度干燥。
4.加强地基处理:在设计和施工中加强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均匀沉降并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力。
可以采用灌浆加固、地基加固等措施来解决地基问题,从而减少填充墙的开裂概率。
5.监测和维修:在填充墙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墙体进行监测,并在发现裂缝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对于已经发生开裂的填充墙,可以采用填堵、钢筋加固等方法来修复裂缝。
综上所述,填充墙砌体开裂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控制措施来减少填充墙开裂的概率。
只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温度变化、加强地基处理以及监测和维修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填充墙砌体开裂问题,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和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墙体裂缝的发生,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加强地基处理,提高墙体强度,并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监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墙体裂缝的产生,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发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还会危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因此对于墙体裂缝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墙体裂缝问题给建筑工程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关键词】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设计问题,控制措施,建议,建筑材料选用,地基处理,墙体强度,监管加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出现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裂缝的出现给建筑工程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对于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裂缝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以及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等。
了解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防止裂缝的产生。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以帮助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2. 正文2.1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和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地基沉降是导致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基沉降可能是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或承载力不足造成的,长期受重物压力也会引起地基沉降,使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力而出现裂缝。
温度变化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季节更替或昼夜温差较大时,墙体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易出现裂缝。
强度不足是墙体裂缝的另一主要原因之一。
避免砌体裂缝厚度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砌块材料
- 使用质量好、强度高的砌块材料,如实心砖、混凝土砌块等。
- 避免使用质量差、强度低的砌块材料,如多孔砖、空心砖等。
2. 控制砌体的尺寸
- 合理设计砌体的长度和高度,避免过长或过高。
- 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释放温度变化和荷载引起的应力。
3. 采用适当的砌筑工艺
-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砌筑,保证砌缝厚度均匀。
- 砌体砌筑时,及时校正偏差,避免累积误差。
4. 使用合适的砌筑砂浆
- 选择合适的水灰比,确保砂浆强度和可塑性。
- 避免砂浆过干或过湿,影响砌筑质量。
5. 加强砌体的约束
- 在砌体的适当位置设置钢筋、锚固件等,增加约束力。
- 确保砌体与其他结构(如梁、板等)的良好连接。
6. 注意施工环境
- 避免在高温、低温或大风等恶劣环境下砌筑。
- 必要时采取保温、遮阳等措施,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7. 加强养护管理
- 砌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砌体湿润。
- 定期检查砌体情况,发现裂缝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砌体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确保砌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墙板结构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措施墙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
这些裂缝如果不得到控制的话,会导致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墙板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收缩量就越小,从而减小了裂缝的产生可能性。
应选择合适的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要求。
2.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应选择低收缩性的混凝土材料,如低碱度水泥和矿渣粉等,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3.控制施工温度:墙板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避免温度差过大引起的收缩裂缝。
可以采取水冷却、覆盖遮阳网或降温剂等措施进行温度控制。
4.预留伸缩缝:在墙板结构中预留伸缩缝是一种常用的控制裂缝的措施。
通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一定宽度的缝隙,使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能够通过伸缩缝释放,从而减小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5.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振捣的力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振捣导致的混凝土溶剂沉降过快和收缩过大,从而引起裂缝。
6.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开始硬化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发展。
7.纵横钢筋布置:在墙板结构中适当设置纵横钢筋,能够增加墙板的抗裂性能。
纵向钢筋能够抵抗墙板的拉力,横向钢筋能够抵抗墙板的剪力和扭矩,从而减小裂缝的产生。
8.粘贴膨胀胶带或贴片:在墙板结构中可以粘贴膨胀胶带或贴片,这样当裂缝产生时,膨胀胶带或贴片会充分膨胀,填充裂缝,以减小裂缝的宽度和发展。
总之,墙板结构施工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混凝土的配制、施工温度的控制、预留伸缩缝、振捣控制、养护等。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墙板结构的抗裂性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砌体结构裂缝及控制措施摘要:本文在简要总结分析国内砌体裂缝,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关键词:砌体;受力裂缝;非受力裂缝;裂缝控制措施1.裂缝的类型及成因产生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如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干缩变形等,或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按裂缝的成因,墙体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墙体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匀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为变形裂缝。
1.1受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没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强度,墙体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墙体自身可承受的极限而开裂。
受力裂缝破坏基本上分为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破坏:①受压破坏时裂缝成竖向平行分布。
②受拉破坏时可分为沿齿缝开裂和沿墙面垂直开裂。
当砖块的强度等级较高而砂浆的强度较低时,砖体的抗拉强度大于该切向的粘结强度,砌体沿着与砂浆的交接面处处形成齿状裂缝,墙体开裂破坏。
反之,砖体的抗拉强度小于交接面处的粘结强度,易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墙体的垂直裂缝,墙体开裂。
③受弯裂缝破坏与受拉相似。
④砌体局部受压是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如基础顶面的墙、柱的支撑处,梁或屋架端部的支撑处。
1.2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对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变化是砌体的两倍。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
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1.2.1斜裂缝常见于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门窗洞的上下角上,对称产生,呈八字形,向下一层的斜裂缝比顶层裂缝小。
这主要是由于屋面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屋面板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盖的接触面受剪。
而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了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便开裂。
摘要:墙体裂缝轻则影响外形美观,重则降低或削弱建筑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整体性和耐久性,更有甚者导致房屋倒塌。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1、裂缝的性质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根据⼯程实践,这类裂缝⼏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
⽽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类,⼀是温度裂缝,⼆是⼲燥收缩裂缝,简称⼲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缩共同产⽣的裂缝。
1.1温度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够⼤时,墙体就会产⽣温度裂缝。
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平裂缝,以及⽔平包⾓裂缝(包括⼥⼉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其下的墙体⾼得多,⽽砼顶板的线胀系数⼜⽐砖砌体⼤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很⼤的拉⼒和剪⼒。
剪应⼒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中间渐⼩,顶层⼤,下部⼩。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般经过⼀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略有变化。
1.2⼲缩裂缝1.2.1烧结粘⼟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缩变形很⼩,且变形完成⽐较快。
只要不使⽤新出窑的砖,⼀般不要考虑砌体本⾝的⼲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
1.2.2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较⼤的湿胀,⽽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量的降低,材料会产⽣较⼤的⼲缩变形。
如砼砌块的⼲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缩变形的影响很⼤。
轻⾻料块体砌体的⼲缩变形更⼤。
⼲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年后材料才能停⽌⼲缩。
但是⼲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膨胀,脱⽔后材料会再次发⽣⼲缩变形,但其⼲缩率有所减⼩,约为第⼀次的80%左右。
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发表时间:2017-05-11T14:29:51.8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期作者:张佳滨[导读] 砌体结构是指由砂浆和建筑物块联合砌筑而成的,属于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
广东创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砌体结构是指由砂浆和建筑物块联合砌筑而成的,属于建筑物的主要受力构件。
砌体结构的裂缝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的研究在建材行业中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本文将结合我国砌体结构领域发布的两本主要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中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概述砌体结构的安全控制在我国行业中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建议随着我国建筑业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砌体结构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杜绝质量通病,必须严格控制砌体结构的裂缝,以保障建筑物质量。
在一定的设计使用寿命内,砌体结构要求在正常维护下可以按其目的正常使用,不会出现对于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裂缝问题,并且不需要额外的大修或者加固工作。
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但都有相应的防止与解决措施,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需要工程施工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分析总结。
1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1.1地基不均匀沉降砌体结构的裂缝控制是建筑物结构合理化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砌体结构的裂缝控制是建筑物结构合理化设计、建筑物达到安全使用功能必须考虑的因素。
地基是一个建筑物建设的基础工程,地基基础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决定了上层结构安全。
地基问题的勘察复杂且重要,一旦出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地基不均匀沉降必将导致不同沉降尺寸的砌体结构之间出现相对的空间位移,这些位移带来的是附加拉力、剪切力从而造成墙体拉裂。
不同类型的砌体结构,如含钢筋或者不含钢筋,普通砖或者烧结多孔砖,其强度等级和刚度不同,抗拉应力与抗剪切力也不同。
门窗等在墙壁上开孔的部位及其附近较容易在位移作用下出现倾斜的裂缝,这些裂缝往往都是位移带来的附加应力大于砌体结构本身的抗力的作用结果。
建筑物墙壁的尺寸中部沉降过大时,建筑物的两端在对角由下往上形成两条倾斜裂缝。
两端部沉降过大时,则在建筑物墙壁中部形成与上一种裂缝上下对称的倾斜裂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这一端部形成沉降端高的缝。
当外墙采用特殊的凹凸设计情况下,一侧不均匀沉降会导致交接处的竖缝。
裂缝数量越多且缝隙越大越长的部位证明是强度和刚度较弱的部位,要注意进行加强加固的技术措施。
1.2环境温度变化与收缩与膨胀建筑工程必然且长久受到外、内部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差、干湿度、震动等,使砌体结构的不同程度的干化收缩与遇潮湿空气吸水膨胀。
当屋顶温度变化时,墙体容易产生裂缝。
横纵向的尺寸跨度较大的建筑物的顶层两端,内外墙面上容易出现呈对称性的倾斜裂缝,较为严重的达到房屋两端1/3纵长,并不断向下发展。
所以,施工及技术人员应注意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超过砖砌体其材料的抗拉强度。
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下部的砌体垂直压力从小到大变化,压差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很大。
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或者冷缩时,都会出现不同形状的裂缝。
某些房屋的纵方向过长,在某些特殊时期的室内外温差又过大,就会出现周圈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屋顶以及墙体对于温差的承受能力和反应程度不同,门窗等开孔部位往往会发生裂缝,该类型的裂缝会引起建筑物承压结构存在断裂的危险性。
横向尺寸很大时,门窗等部位会出现水平裂缝。
最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也会引起裂缝产生。
两部分的收缩系数和线膨胀系数不同,附加应力增大的结果是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1.3所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设计、施工过程操作不规范一项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较小的。
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砌体结构出现裂缝与建筑材料本身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环境、人员操作、技术、管理水平等,并与监督单位、设计图纸等诸多因数有关。
如砌体材料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主要为强度、孔隙率不达标,施工过程没按图纸要求、砌筑规范规定进行施工,造成墙体不平不直、砖缝过厚或太薄或不饱满等,特别是砌至梁底时没有预留足够的沉降稳定时间而砌筑最后一皮砖;作为质量监督人员对砌筑过程中没严格按规范及施工方案进行监督、检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设计方面只要出现在由于各个专业设计不同,对需要在墙上开孔、或设置其他构件的情况下,造成墙体二次破坏或附加力等不同受力情况,逐渐引起墙体开裂。
国家标准规范对于砌体结构的主要参数要求有两个,砌体的受压强度和抗震能力,虽然已经有专家对于砌体结构缝隙产生进行了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但在实际施工中还是存在不正确执行规范规定,产生裂缝的潜在风险,所以,选用的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甚为重要,也是主要预防或控制的关键过程。
砌体结构裂缝的安全控制微观上是对生产厂家、设计院、施工单位的肯定,宏观上是对国家建筑行业稳步发展的认真负责。
2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必要性2.1砌体结构裂缝的危害性国家要求现代化的建筑行业达到技术先进,注重;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安全质量第一,工期成本受控,符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一个建筑物中必然会运用砌体结构,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性,砌体结构的裂缝控制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
砌体结构主要包括砖砌体、石砌体和砌块砌体三种。
三种砌体结构所产生的具有危害性的裂缝并不包含建筑本身设计的伸缩缝和控制缝。
砌体具有一定刚性和强度但仍属于脆性材料,出现了裂缝会影响墙体的支撑能力、使用寿命和抗震能力。
且墙体开裂都有内外贯通性,室内墙面裂缝还直接影响安全使用功能,降低观感质量。
外墙面裂缝就更加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及实用性,因为出现裂缝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造成坍塌,影响承重、隔离作用,也能导致渗水、漏水、漏风等局部破坏影响使用功能。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产业快速前进,高品质的建筑楼房越来越多,居住过程中出现裂缝这一问题必须避免,全面提升建筑物内在质量及观感质量。
建筑物墙面上的裂缝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直观、敏感的大问题。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应该深刻意识到砌体结构出现裂缝这一现象的危害性,并共同关注研究出最合理最完善的砌体裂缝控制措施。
3砌体结构裂缝安全控制的几项有效措施3.1减小环境温度变化与收缩、膨胀的影响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刚性平屋更易形成。
为了避免这种热胀冷缩和潮湿度变化引起的不均匀伸缩这两种物理现象所引起的裂缝安全隐患,施工砌筑前应待结构性能趋于稳定后才进行,如混凝土应在其标号强度达到100%,与砌体接触面的强度要基本相符,并应粗糙。
建筑工程施工中,砌体结构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它属于建筑物的一部分,与水暖电气等各个专业相互配合。
上述已经说明砌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是引起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而暖通专业的主要工作就是供暖和空调实现降温,即与空气温度的调节紧密联系,给排水专业则主要负责整个建筑物内的上下水,即与空气湿度的改变紧密联系。
砌体结构与暖通系统与给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必须符合我国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标准规范中的要求。
实验发现,正常的阳光照射都会升高屋顶的温度,猛烈的阳光辐射可以使得屋面板温度达60℃~70℃,但砌体的温度一般为30℃~35℃,两者的较大温差相当于施加大于砌体本身的抵抗力的主拉应力,影响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所以,我们可以在建筑物屋顶的遮光防晒方面下功夫,如应用既不会影响采光和太阳能利用又不会使屋顶温度过分升高的新的屋顶建造材料。
3.2提高施工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可靠性原则及安全性原则,施工单位应提高整体的全程有序、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选用的建筑材料要从具有正规执照的生产商购置,坚决不为私人利益而偷工减料,选用价低质量次等的材料,设计单位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严格在法律法规约束下创新优化设计,使得项目的建设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安全且技术可行、节能环保的多重效益。
建筑材料是质量的保证项目,坚决杜绝所用建材质量不合格,施工过程操作不规范。
专业人员要顺应科技时代的发展,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施工质量管理技术,并不断对裂缝产生的风险信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
因为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的支持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裂缝控制能力。
砌体施工过程注意与各工序之间有效配合、协调一致,要互相辅助而不是互相阻碍。
国家颁布通过的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要确保具有普遍适用性,保障新兴的优秀工艺技术能够在设计、施工、运行中得到充分地运用。
不断优化设计、管理、运行模式,重视细节,达到更加安全的把控目标。
4结语三种类型砌体的裂缝都必须认真重视,根据结构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必须满足持久的安全使用功能。
随着我国建筑业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砌体结构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严格控制砌体结构的裂缝,以保障建筑物质量。
本文分析概括了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在普遍采用的防止与解决措施,还需要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1]浅谈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孙述彬.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砌体结构房屋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张策,张丹.山东煤炭科技.2009(03).[3]浅谈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J].赵天和.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