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9
课本《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认识“惠、沧、浸、殷、诲、坎、坷、倔、昂、朽”10个生字;理解“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3、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感悟、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近阿炳1、孩子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合作学习生词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2、检查自渎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认读字词。
教师随机正音。
(2)出示词语,分男女学生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三、感悟内涵,品味艰辛1、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还是有名的风景胜地。
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景色的句子,练习朗读。
出示相关语句,指导读出二泉的美。
2、阿炳是怎样创作出《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自然段。
3、出示四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体会创作过程。
(1)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黑暗,伴随他的只是涓涓的泉声。
这让他想起了什么(师父的殷殷教诲)师父曾对他说过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师父的话。
齐读。
小阿炳听了师父的话,多么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去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出美妙的声音。
但是,当小阿炳长成大阿炳时,他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吗他听到了什么(深沉的叹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其实就是阿炳的心声啊,他在叹息什么,倾诉什么,又在呐喊什么呢二天,是啊,阿炳在叹息自己的人生充满苦难,在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
《二泉映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阿炳的生平经历以及《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感受其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2)掌握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教学难点(1)体会阿炳在音乐中所传达的对生活的感慨和不屈精神。
(2)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如《喜洋洋》,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氛围。
然后提问:“同学们,音乐能够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那你们有没有听过那种让人感到悲伤、深沉的音乐呢?”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5 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阿炳的照片,简要介绍阿炳的生平经历。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一生坎坷,双目失明,却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接着,介绍《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是阿炳在卖艺为生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创作而成的。
乐曲中蕴含着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初听乐曲(5 分钟)播放《二泉映月》的音频,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聆听。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思考音乐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情绪体验。
听完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感到悲伤、凄凉,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感受到了一种坚韧和不屈。
4、分段欣赏(15 分钟)将乐曲分为三个段落,分别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一段:旋律较为深沉、忧伤,节奏缓慢。
引导学生感受这段音乐所营造的压抑氛围,思考阿炳在此时可能的内心感受。
第二段:旋律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有所起伏,节奏稍快。
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仿佛阿炳在倾诉着自己的苦难遭遇。
第三段:旋律更加激昂,节奏加快。
二泉映月简谱《二泉映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音乐魅力。
2. 学习并掌握《二泉映月》的简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3. 通过学习《二泉映月》,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中国民乐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知识,包括作曲家、演奏家以及乐曲的创作历程。
2. 学习《二泉映月》的简谱,包括音符、节奏、音阶等基本音乐元素。
3. 分析《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理解其音乐主题及其变奏。
4. 通过听奏、解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二泉映月》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奏《二泉映月》,供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
3. 实践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边学边练。
4.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演奏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二泉映月》的简谱,包括音符、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演奏《二泉映月》,供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边学边练。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演奏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奏《二泉映月》。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学生能通过演奏《二泉映月》,展示对中国民乐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视频资料:《二泉映月》的演奏片段,用于示范和欣赏。
2. 乐谱:《二泉映月》的简谱,用于学习和练习。
3. 乐器:二胡,用于实践演奏。
4. 教学课件:展示《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音乐特点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二泉映月》的简谱,能够演奏该曲目。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表现《二泉映月》的音乐情感,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二胡演奏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二泉映月》和二胡音乐。
《二泉映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及意义。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华彦钧(阿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了解《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1.3 教学活动:播放《二泉映月》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教师讲解华彦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
第二章:音乐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包括主题、变奏等。
探讨《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三章:演奏技巧指导3.1 教学目标:学习二胡演奏技巧,包括弓法、指法等。
能够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旋律。
3.2 教学内容:讲解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弓法、指法等。
学习《二泉映月》的基本旋律,并进行练习。
3.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演奏技巧,并进行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二泉映月》的基本旋律。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二泉映月》。
4.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演奏家的《二泉映月》演奏版本。
讨论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播放不同演奏家的《二泉映月》演奏版本,让学生进行欣赏。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第五章:创作与展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二泉映月》为灵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二泉映月》为灵感,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进行展示。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音乐与文化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二泉映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谈_教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是中国民乐曲《赵胜与天地う亡灵》的第三乐章,由琵琶与二胡合奏。
这首曲子写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赵胜因为深爱着村庄封界外的一个女子,一直守候在池塘旁,昼夜哀婉地拉奏着琵琶。
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都寄托在音乐上,像是在给月亮倾诉一样,非常动人。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生对《二泉映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中国古典音乐的了解。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与风格特点,了解琵琶和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听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悠扬动人的二胡琵琶合奏曲,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与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是否了解过二胡和琵琶这两种乐器,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探究(15分钟)1.给学生播放《二泉映月》音频,让学生听一听,看能不能猜出乐器的名字。
2.听完音乐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乐曲的感受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特点。
讲解(20分钟)1.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音乐特点,包括曲调优美、情感绵长、旋律优美、音乐情感深沉等。
2.介绍琵琶和二胡的基本演奏技法,如指法、拨法、扣法等。
实践(30分钟)1.分发琵琶和二胡模型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内互相练习演奏。
2.分小组让学生编排短小的琵琶和二胡合奏曲,展示给全班同学。
展示与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合奏的成果,并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保持兴趣和热爱。
拓展(10分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与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经典的中国古典乐曲,如《广陵散》、《梅花三弄》等,并鼓励学生多多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二泉映月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二泉映月》,使学生了解二胡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曲目:《二泉映月》2.曲调和曲式分析3.音乐表达和演奏技巧4.艺术欣赏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导入学生的前期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二胡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技巧。
2.引导学生观赏《二泉映月》的演奏视频,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步:分析曲调和曲式1.分享《二泉映月》的曲调特点,包括旋律、节奏、音域等方面。
2.分析《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如A-B-A-Coda。
第三步:音乐表达和演奏技巧1.学习《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如指法、扬琴、颤音等。
2.练习节奏感和弦位感,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表达,通过表演和演奏,传达出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
第四步:艺术欣赏1.引导学生细致地品味《二泉映月》的音乐表达和情感传递。
2.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练习与演出1.学生进行个别和小组练习,强化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2.进行班级或学校内的小型演出,展示学生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
2.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教学难点1.指法和扬琴技巧的掌握。
2.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表现。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学生的演奏表现和观赏后的表达,来评价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细致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问题。
同时,在艺术欣赏环节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感官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四篇《二泉映月》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二泉映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二泉映月》优秀教案范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具:录音机、课件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 介绍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3.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时间:地点:环境:心境: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
我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呢?小学四年级语文《二泉映月》优秀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10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二泉映月简谱《二泉映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对《二泉映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二泉映月简谱的构成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二泉映月》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及艺术价值。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
四、教学内容1. 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简谱的构成、记谱方法等。
2. 《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旋律、节奏、音色等。
3. 《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艺人阿炳的经历、作品创作背景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二泉映月简谱的基本知识。
2. 讲解《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3. 讲述《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的情感。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活动1. 聆听《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这首经典作品,感受其旋律美。
2. 讨论交流:分组让学生讨论《二泉映月》的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3.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关于《二泉映月》和艺人阿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的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二泉映月》和艺人阿炳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课 题】: 《二泉映月》是苏教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课 时】: 2课时 【教材简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流水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3、情感目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内涵和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初步感知其表达的的内涵和意境。 【教学重点】:借助《二泉映月》这首名曲,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 【教法、学法】:教法:情境体验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画勾点法。 【设计理念】;课堂是语文的课堂,上出语文昧成了我这节课至始至终的追求。而表现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词组较好地顺应了这一要求,将之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使整个课堂构成了一个宏大的情境。学生在文本张弛有度的朗读节奏中,在乐曲恬静而又激荡的旋律中感知景,感悟情,感受曲,步步深入,层层深化。 【设计思路】: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我的设计思路分四步走: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读中感悟,走进阿炳的苦难生活;倾听琴声,理解二泉同喜同悲。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 l、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媒体出示补充资料)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l、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跟着(媒体)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预习得十分充分,老师再来考考你(媒体出示)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3、谁宥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指名一生读) 4、读得非常准确。竖着读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第一竖排都是讲月亮、月光的。应该读出温柔之美。第二竖排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竖排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应该读出韵律之美) 5、快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阿炳几次听泉?分别在那几个自然段讲的? 三、读中感悟,走近阿炳苦难生活 1、“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媒体出示)然而,这一切,对那个阿炳,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 2、是的,黑暗,只有黑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看不见了。所以面对这如银的月光,似水的月光,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孤单、孤独、惋惜、悲伤„„) 3、是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于是,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衅。同学们,来,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阿炳第二次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个特殊的镜头,想一想,此时此刻的阿炳正在想些什么呢? 4、同学们,阿炳在想些什么呢? 5、来,把你们感受到的都读出来。生齐读“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倔强的呐喊„„” 6、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两句话,有一个词概括了阿炳一生的经历。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找到“坎坷”)(师板书:坎坷) 7、一起读好这个词。(生:坎坷。)师:再读。(生:坎坷。) 8、来,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句来说一说。谁来? 9、交流: ★双目失明 (1)、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 (闭眼一分钟左右) (2)、(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3)、(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一一指名板书;坎坷的。 ★卖艺度日。 (1)、你看到过卖艺的情景是怎样的? (2)、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昵?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画面,去想象体验一下。 (3)、小组任选一个场景先讨论一下,然后派个代表汇报。哪一组的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10、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引读)„„ 11、指导朗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街头卖艺,却遭到路人的唾弃时,女同学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当他想起自己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却无人间津时,男同学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当他想起自己不分严寒酷暑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贫苦时,我们一起读读“渐渐地,渐渐地„„” 12、是的,我们昕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为什么,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13、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痪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4、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 生: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15、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16、然而,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生:没有!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没有! 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没有! 四、倾听琴声,理解二泉同喜同悲 1、 (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 (播放《二泉映月》,乐声又一次响起在礼堂上空) (师生引读课文第五节“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 2、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3、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高潮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高潮,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4、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5、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6、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7、《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2、补充介绍 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4、教师总结: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