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区别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关于印发《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10-06浏览次数:269 次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关于印发《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浙高法刑二【2005】1号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绍兴市、嘉兴市、湖州市、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金华市、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各基层人民法院刑庭:现将《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审理案件时参考,参考时应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避免机械套用。
如与法律或司法解释不符,以法律或司法解释为准。
遇有问题,请及时报告省法院刑二庭。
二00五年三月一日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法院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省高级法院刑二庭分别于2004年6月8日至9日在南浔、9月27日至28日在诸暨召开了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
各中级法院的部分刑庭庭长、审判长及部分基层法院的主管副院长、刑庭庭长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就新刑法实施以来各地法院在审判经济犯罪案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并就其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形成了共识,现纪要如下:一、村委会能否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规定表明,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限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五类。
村委会不属于上述规定中的前四类主体,但是否可将其归入团体范畴,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均存有争议。
而村委会成员作为“其他单位的人员”可以成为刑法第271条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对此在最高法院案例中已予认可,应当认为村委会可属于“其他单位”。
因此,根据村委会的性质和职能,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将其视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二、形迹可疑和有犯罪嫌疑的区分区分形迹可疑和有犯罪嫌疑,司法实践中原则上可按以下界限掌握:即在盘问犯罪嫌疑人时,司法机关对被盘问人的怀疑能否与具体的刑事犯罪相联系。
最高院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都有哪些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
为了准确地适用法律,统一司法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抢劫罪的司法解释。
这些司法解释对于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抢劫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最高院对于抢劫罪的“当场性”特征进行了明确解释。
“当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的现场以及与现场相连的、在犯罪当时或者行为实施后当即被发现追捕的过程中。
这一解释有助于区分抢劫罪与其他类似犯罪,例如敲诈勒索罪。
如果行为人以暴力相威胁,要求被害人日后交付财物,一般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而非抢劫罪。
其次,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最高院也有相关规定。
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
对于抢劫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抢劫罪的共同犯罪问题上,最高院指出,对于共同犯罪中罪责相对较小、情节较轻的,从犯的量刑应当与主犯有所区别。
如果是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的,应当从重处罚。
最高院还对抢劫罪中“入户抢劫”的认定进行了详细说明。
“户”是指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对于部分用于经营、部分用于生活起居的场所,如果行为人在非营业时间强行入内抢劫的,一般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但如果在营业时间入内实施抢劫的,则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在“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这一加重情节的认定中,最高院明确,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均属于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对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情形,不仅包括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敲诈勒索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
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
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
威胁的内容是将由行为人自己实现,还是将由他人实现在所不问,威胁内容的实现也不要求自身是违法的,例如,行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揭发是合法的,但行为人以向司法机关揭发进行威胁索取财物的,也成立敲诈勒索罪。
威胁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示的;既可以便用语言文字,也可以使用动作手势;既可以直接通告被害人,也可以通过第三者通告被害人。
威胁的结果,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为了保护自己更大的利益而处分自己的数额较大的财产,进而行为人取得财产。
被害人处分财产,并不限于被害人直接交付财产,也可以是因为恐惧而默许行为人取得财产,还可以是与被害人有特别关系的第三者基于被害人的财产处分意思交付财产。
行为人敲诈勒索数额较小的公私财物的,不以犯罪论处。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本罪的加重情节,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敲诈勒索罪的惯犯;敲诈勒索罪的连续犯;对他人的犯罪事实知情不举并乘机进行敲诈勒索的;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敲诈勒索手段特别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
所谓要挟方法,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如以揭发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或生活作风腐败等相要挟。
刑法分类模拟题106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江南博哥)。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张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 B.张某、王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C.张某、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这是在犯罪过程中,王某加入张某而构成的共同抢劫犯罪。
2. 梁某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通缉在案。一日,梁某秘密到其朋友朱某家中,朱某向梁某提供钱物若干,要其逃往边境朱某的亲戚家躲避。梁某遂于次日逃走。对于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______ A.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B.构成窝藏罪 C.构成资敌罪 D.构成包庇罪 正确答案:B [解析] 梁某危害安全的行为已经停止,故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310条规定,窝藏罪就是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罪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的人。所以,本题朱某向梁某提供住所,并帮助其逃跑构成窝藏罪,故B项正确,D项错误。资敌罪应限于战时,是指在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助敌人的行为,并不适用于本题朱某的行为,故C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3. 马某是珍贵文物收藏家,但有外国商人向其购买珍贵文物时,他会立马将珍贵文物倒卖给外国商人,牟取利益上百万。对马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以倒卖文物罪论处 B.以走私罪论处 C.以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论处 D.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正确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倒卖文物罪、走私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区别。参见《刑法》第四节妨害文物管理罪的相关规定。 4. 罗某是某市财政局副局长,为了帮助其儿子开办饭店的生意,罗某挪用财政局公款2万元作为饭店的启动资金,2个月后饭店营利,罗某收回2万元启动资金并归还财政局。紧接着,罗某又挪用了一笔优抚款项6千元,用做个人使用。对于罗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罗某挪用款项的行为均不构成犯罪 B.罗某挪用优抚款物的行为,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C.罗某挪用2万元作为饭店启动资金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D.罗某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但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正确答案:C [考点] 挪用公款罪 [解析] 《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罗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很明显,其挪用2万元公款作为饭店资金的行为和挪用优抚款物的行为都构成挪用公款罪,所以只有C项正确。这里要注意,挪用公款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区别在于目的和用途不同。挪用公款罪以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为目的,即挪作私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将特定款物挪作他用。本题罗某的行为是将优抚款项挪作私用,没有侵犯国家对特定款物专款专用、专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不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而构成挪用公款罪,而且要从重处罚。
2021年司法考试《刑法》客观考点与真题精析考点56-57抢劫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2019/客/卷一/33.甲抢夺乙的皮包不小心致乙重伤;没有抢到手而逃走。
路人丙见状追捕甲,甲为了逃走将丙打成轻微伤,丙仍将甲制服。
关于甲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甲构成抢夺罪(未遂)、过失致人重伤罪,系想象竞合B.甲构成抢夺罪(未遂)一罪,系情节加重犯C.甲构成抢劫罪(未遂),但不属抢劫致人重伤D.甲构成抢劫罪(既遂),系抢劫致人重伤一、抢劫罪(法益:财产、人身权利双重法益)第263条【普通抢劫】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267条第2款【携带凶器抢夺定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289条【聚众打砸抢的首要分子】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1、共同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而后转化:对暴力、威胁要有共同行为、共同故意。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犯罪,其中部分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对于其余行为人是否以抢劫罪共犯论处,主要看其对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人是否形成共同犯意、提供帮助。
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钱被追回,在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推开,钻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B)。
A .构成抢劫罪B.构成盗窃罪C .应以抢劫罪论处D.尚未构成犯罪2.某甲从某医院收费处偷走已盖章的空白收据一本,然后隔一个时期自己填写一定的金额,到本厂会计处报销药费,累计达5000余元,某甲的行为构成了(C)。
A .侵占单位财物罪B .盗窃罪C .诈骗罪D.贪污罪3.某通信建设公司在铺设通讯电缆施工时,当地农民于某乘无人看守之机,切断电缆线 100余米,价值人民币2000余元,并将其中铜芯拿出卖钱。
于某的行为构成(B)。
A .故意毁坏财物罪B.盗窃罪C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4.乙在一饭馆喝酒。
乙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
甲见乙身边有一部手机(价值2100元),乃趁机取走,据为己有。
甲的行为(B)。
A .构成抢劫罪B .构成盗窃罪C .构成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5.刘某携10万元现金去外地进货,到了目的地以后,刘某感觉携带现金不安全,于是就把钱交给当地的一个朋友黄某代为保管。
等到刘某要用现金找黄某要钱时,黄某矢口否认收到过刘某的钱,拒不归还该笔现金。
黄某的行为属于(B)。
A .诈骗罪B .侵占罪C .盗窃罪D.民事侵权6.甲乙二人晚上携带匕首潜入某超市准备抢劫,但进入超市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熟,于是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很顺利地盗得了数额较大的商品,甲乙的行为构成(A)A .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劫罪(既遂)和盗窃罪7.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
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
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侵犯财产罪)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A.甲在公园里见到一个包无人认领,便大喊一声:“谁丢了包?”无人答应,甲便将包拿走。
甲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B.农民乙看见邻居将一样东西埋在地里,趁夜晚无人挖出来后见是一坛古钱币,便带回自己家里。
乙的行为构成侵占罪C.丙深夜到他人家里行窃,以为家里没人。
其实家中只有一个残疾老头,只是老头不敢出声,眼睁睁地看着丙偷走彩电。
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D.丁杀死他人后,将其身上的现金拿走。
丁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应数罪并罚正确答案:D解析:题中出现了几种盗窃罪的特殊情形。
A项中甲的行为是拾取遗失物的行为,如果甲在失主找来后,拒不返还,则构成侵占罪;B项中乙先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盗窃行为;C项丙不知道家里有人,他依然认为自己在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构成盗窃罪无疑;D项构成数罪并罚,如果先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构成抢劫。
知识模块:刑法2.甲欠乙10万元久不归还,乙反复催讨。
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10万元欠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伤害罪B.抢劫罪C.非法侵入住宅罪D.抢夺罪正确答案:B解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注意:强行索取、销毁欠条等,从而消除自己所欠债务的行为,也属于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可构成抢劫罪。
本题中,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10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的还款收条上签字。
甲的行为属于上述强行索取、销毁欠条,从而消除自己所欠债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B选项正确,当选。
甲殴打乙致其重伤,属于抢劫罪的暴力行为,不另行成立故意伤害罪,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
敲诈勒索罪若干疑难问题解析摘要目前由于我国的立法对敲诈勒索罪的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各地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引发了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敲诈勒索罪各构成要件中最具争议的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敲诈勒索罪与其他罪名进行辨析,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关键词敲诈勒索犯罪构成司法认定敲诈勒索罪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财产犯罪,它发案率高,严重侵犯了我国宪法和刑法所保护的公私财产权利。
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和恰当的处罚更是不容忽视。
然而,我国目前的立法对本罪的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加之敲诈勒索罪手段行为更是与抢劫罪存在相似之处。
对于两罪相交的中间地带,各地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本罪与勒索型绑架罪及诈骗罪等都极易混淆。
此外,在本罪的客观方面、主观目的及犯罪对象的内容界定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也是目前造成司法界在本罪的法律适用上还比较混乱的原因。
下面将就上述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
一、敲诈勒索罪的客体(一)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还是复杂客体一般认为本罪的客体不仅包括财产权利还包括人身权利。
也有学者认为财产权利是敲诈勒索罪的唯一客体,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并不包括人身权利。
其理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即行为所针对的,不再是被害人应受法律保护的某种权利,而是其不能曝光的非法利益;或者以就被害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财物相威胁,进而索取某种价值相对较低的,或者被害人无关紧要的财物。
这两种情况都没有体现对被害人人身权利的侵犯。
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看似合理,实际上有失偏颇。
虽然在两种情况下,行为人威胁的内容都是针对被害人的财产权利或者不法利益,但由于“恶害的实现并不要求其自身的违法性,即便是包含正当权利的事项,如果作为使他人交付财物的手段来使用时,也可能成为胁迫行为。
”即刑法之所以要把行为人将被害人不能曝光的非法利益予以揭发这样一个行为作为威胁的行为,不是因为揭发他人的行为本身不合法,而是因为行为人的本意并不是真的想揭发他人,而是以此为手段来使被害人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来达到自己勒索财物等犯罪目的。
抢劫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内容摘要: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暴力型犯罪,它不仅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因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世界各国刑法打击的重点。
笔者在日常办理抢劫案时,由于各办案单位围绕抢劫罪的加重情节的认定以及抢劫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的界限等问题还存在着争议,笔者拟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抡劫罪、认定、问题、探讨一、关于抡劫罪加重情节的认定刑法第263条将抢劫罪加重处罚的情节列举了8种情形,具有其中之一,才能判处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由于规定中某些用词和表述不够明确,以致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围绕规定有许多认识分歧,下面谈谈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一)“入户抢劫”的认定关键是对“户”字作何理解。
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户”是指公民私人住宅,不包括其他场所。
(注1)其二:“户”指住所,即以此为家的场所,如私宅、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宾馆房间及值班宿舍等临时住所。
(注2)其三:“户”指长期或固定生活、起居或栖息的场所,包括私人住宅,以及宾馆房间、固定值班人员的宿舍等场所。
(注3)其四:“户”指私人住宅,以及其他供人们生活、学习的建筑物,例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的办公场所、公众生产、生活的封闭性场所。
(注4)不难看出,以上对“户”的理解范围之悬殊。
第一种观点,“户”仅指私人住宅,而按第四种观点,“户”除了私人住宅外,还包括办公室、教室、浴室、餐厅、歌厅、车间、等封闭性建筑物。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理由是:(1)按词典解释,“户”指“人家”,即私人住宅之意。
“户”与“室”的概念不同,立法规定“入户抢劫”而不规定“入室抢劫”,显然是取“户”字的严格意义,不能随意扩大。
当然,对于“户”的形式,不能仅指固定于土地上的供人居住建筑物,还应当包括以船为家的渔民作捕鱼和居住用的船只,牧民居住用的帐篷等。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区别有哪些?
许多人并不能够很清楚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什么是
敲诈勒索罪?什么是抢劫罪?首先要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
罪要从行为手段上区分,并且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最显著
的差异在于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今天律师365小编将为
您详细介绍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区别有哪些?
许多人并不能够很清楚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什么是敲
诈勒索罪?什么是抢劫罪?首先要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要从
行为手段上区分,并且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犯
罪的主、客观方面。今天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敲诈勒索罪与抢劫
罪区别有哪些?
一、法律条文: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数额巨大或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本罪的加重情节,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
指:
(1)、敲诈勒索罪的惯犯;
(2)、敲诈勒索罪的连续犯;
(3)、对他人的犯罪事实知情不举并乘机进行敲诈勒索的;
(4)、乘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的;
(5)、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的;
(6)、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敲诈勒索手段特别恶劣,
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认定标准
(一)、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
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
人仅仅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
没有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虽然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物,
均属于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二)、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仅从字面看,“威胁”既是抢劫罪
的手段之一,又是敲诈勒索罪的基本行为方式。但是,其威胁的
特定内涵不同:
(1)、从威胁的方式看,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
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
电话或第三者转达。
(2)、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
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
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
(3)、从威胁的内容看,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
侵害人身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
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
(4)、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
财物;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区别的
相关法律内容,可见这两种犯罪中的威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果您想要更多的了解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相关法律,或您有其
他相关疑问如: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请联系,
我们有最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法律上的帮助,维护您的合法权
益。
伸阅读:
哪些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从轻处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