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乐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4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案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参加活动班会吧?主题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建设。
敲定一个班会教案,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1.独立浏览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知道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模糊中不难发觉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觉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三、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意。
1.请挑选自己最爱好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知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傍晚时候”到终止):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四、请同学们环绕着自己不知道或感爱好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换。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牛郎织女》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情节和主题。
2、分析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美好品质。
3、体会民间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清晰地复述。
(2)理解牛郎织女的形象特点。
2、难点(1)探究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2)对比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分析其差异和共同之处。
三、知识链接1、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牛郎织女》的流传《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这一故事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和细节,但核心情节基本一致。
四、学习过程1、自主预习(1)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原文,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和发展。
2、课堂学习(1)情节梳理请同学们回顾故事内容,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出以下主要情节:①牛郎的身世及成长经历。
②牛郎与老牛的特殊关系。
③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结识织女。
④牛郎织女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生活。
⑤天庭发现,织女被抓回。
⑥牛郎带着孩子追织女,银河相隔。
(2)人物分析①牛郎: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诚实勇敢的人。
他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哥哥嫂嫂生活,却备受虐待,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辛勤劳作。
在老牛的帮助下,他勇敢地追求爱情,与织女结为夫妻,面对天庭的阻挠,他也毫不退缩,带着孩子去追织女。
②织女:织女具有怎样的品质?织女是一个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敢于反抗的女子。
她不贪恋天庭的荣华富贵,向往人间的自由和爱情,为了和牛郎在一起,不惜触犯天条。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通用14篇)《牛郎织女》篇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交流感受)生1:(读第二段)牛郎照顾老牛可谓无微不至。
生2:(生也读第二段)牛郎的心眼真好。
生3:(生读第三段)牛郎太孤单、太寂寞了。
生4:(生读第三段)老牛虽然不是人,可它却是牛郎的知音。
生5:(生读第一段)“很久很久以前”,一下子将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将1、2两段连起来读,你会发现更多的美的东西。
生6:牛郎与他的哥嫂不同,他没有受哥嫂的影响,而具有了人应该拥有的高尚品质。
师:(喜出望外)从你的这一感受,我能确信你的内心是美好的。
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然后围绕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表达。
生7:哥嫂把牛郎当牛看,而牛郎却把牛当人看。
师:读中对比,你的感受更深刻了。
生8:牛郎缺少别人的关爱,所以他懂得关爱别人。
师:把“所以”换成另外一个关联词或许会好些。
生8:牛郎缺少别人的关爱,但他却懂得关爱别人。
生9:牛郎心胸宽广,心地善良,并没有因为哥哥嫂嫂的虐待而有所改变。
师:说得多好哇!冷漠的土壤,最能滋生仇恨的种子。
可牛郎的心里却永远装着“善良”,他用他的“善良”给我们描绘了多么温馨,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再读一、二两段。
(学生练读、齐读)师:即使我们生活在冷漠中,我们也应像牛郎那样,心中充满阳光。
上述案例中,当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浮于表面时,教者引导学生把1、2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去发现蕴含其中更美的东西。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对比品读,感受到了牛郎更为可贵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教者又及时用牛郎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当学生的讨论流于表面,教师应适时引导,带着他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当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教师应开诚布公,坦诚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当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由学生抛出,教师应敏捷判断,做出抉择——值得探讨的要大讲特讲,抓住不放,无甚意义的就轻轻带过,迅速回到主题。
十三、牛郎织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牛郎织女》,(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一):师:为了更好地进行自学,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1、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2、你觉得牛郎生活的怎样?(3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1)生认真自学。
(2)检测:(指名回答,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老师为你们高兴。
请接着自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出示自学指导(二):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请画出老牛的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织女为什么愿意做牛郎的妻子?3、你觉得牛郎和织女分别是怎样的人?(5分钟后比谁找得最准确,最具体(1)生自学,师巡视。
(2)检测:(指名回答,如回答不完整,请别人补充。
)(3)指导朗读第有关语句。
师:同学们自学指导(二),学得真不错,我们继续接着自学。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三):师:请同学们默读第6--12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2、织女被抓的情景,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会说些什么?(同桌互相交流,5分钟后比谁说得最好!)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四):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作者对这些人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六、当堂训练:师: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第2、3题习题。
《牛郎织女》教案《牛郎织女》教案(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郎织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郎织女》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把握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特征。
3.理解用科学数据进行不叫说明增强准确性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在接受科学信息、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删选、整理文中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文,体会文章的知识介绍始终笼罩在诗情画意之中这一写作特色,进一步理解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1.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
(板书神话床说和科学知识)2.积累词汇织杼(zhù)织紝(rèn )星宿(xiù )三垣(yuán)祭祀(sì )消遣(qiǎn)荆楚(jīng )劳逸(yì )纤云(xiān )迢迢(tiáo )3.文章结构第1~7段:神话传说第8~12段:科学知识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13 牛郎织女第 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能力:把握人物性格。
3、情感: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特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解释词语: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文3—12自然段【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个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故事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透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特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此课时的教学,我没有特别引导学生去探究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透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从而引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3.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情境创设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了第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3.过渡:那么,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二、研读文本(一)学习3—5自然段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第四单元 民风民俗
13.牛郎织女
实验一
小 王其国
预学单
一、熟读课文,日积月累
1.课文中有一些特别注意的生字词,把它们写美观。
2.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并能尝试概述这则民间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的视角
1.我会给下列字注音:
棚( ) 嬉( ) 簪( ) 剥( ) 焚( ) 鹊( )
2.解释词语:
波涛汹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河相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跳如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借助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相依为命____相识结合____男耕女织______老牛诀别_____王母知情______
抓走织女_____携子追赶____天河永隔_____七夕相见
4.我爱查找资料积累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______ ,又名_______,江苏省苏州人,著名______,
___________。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 。
5.初读课文后,我想和同学们分享的问题是:
三、背景资料
1.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的关于牛郎织女的信息有:(100字以内)
共学单
活动一 整体感知,明确写了什么
1、结合预学单,与小组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情况。
2、初读感悟,理清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围绕这两个人物,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故事
的开始怎样?发展呢?结果呢?
活动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共同探究:感知人物形象。说说在你的眼中牛郎和织女是一位怎样的人?可以用
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想好了写下来。
织女:_______________;牛郎: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细读织女和牛郎
1.找出织女和牛郎的有关段落,体会牛郎织女的特点。
2.写一写。抓住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生活的一个瞬间,通过牛郎织女的语言动作表
情心理等细节进行练笔。
步骤二:感悟其他人物在故事情节的作用。
1.找出描写这些角色的句子,思考,交流。
牛郎的兄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母娘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读中有悟,感悟怎么写的
1. 感受情节,领悟故事写法。
故事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动人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感受民间故事结局的凄惨美______转悲为喜,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 当堂检测
1、仿照例词写词语。
①. 霎时间 ( )间 ( )间
②.心急如焚 ( )如雷 ( )如年
2、从课文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勤劳( ) 幸福( ) 吩咐( )
悲伤( ) 调查( ) 转眼间(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
①.织女( )美丽贤惠,( )心灵手巧。
②.天上( )富丽堂皇,( )织女并不喜欢。
③.织女( )挣扎,( )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2、连线
《西游记 》 童话故事
《亡羊补牢》 民间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 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 寓言故事
3. 有人说:每年七月初七夜里,在葡萄架下边能听到牛郎织女在桥上亲切地说
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谈到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到老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到王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到将来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学单
一、延伸阅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
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
一钻,他主不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
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
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
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多想――我想当
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
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
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
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__描写,文中“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
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篇童话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