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导学案
- 格式:xls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上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 课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
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二、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三、合作探究尝试一:1、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文的要求:尝试二:1、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什么印象?2、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谈谈自己的感受。
3、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尝试三: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四、拓展阅读《在那片星子下》——舒婷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
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
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
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当堂检测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交谈很( )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一个他的()。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质朴之中包含的( ) ,把我小小的心( )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2、刚进里院,一墙()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像()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
3、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如同(),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显得()。
二、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
导学案年级:四学科:语文课题: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型:精读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小主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时间预设】导入5分识字学文30分检测5分【学法指导】自主探究【课前预习提示】1、我把课文读了()遍,读得很流利。
2、我知道课文有()个自然段,并已经标出了。
3、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4、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学习流程(第一课时)教与学独立学习我自主迅速检查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整理或补充。
对子合作我能行1.对子按自然段轮读课文,互相纠错。
2.指读“我会认”中的生字、词语表中的词语。
互读生字词要求:互读生字和词语,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小组交流我参与任务一:我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任务二: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我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彩展示我最棒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写字指导1、观察、交流这些字写时应注意什么?2、范写、“翻、删”。
3、学生仿写,独立书写。
达标检测比一比,组词语删()篇()燥()恰()册()编()噪()洽()贝()厅()湖()荐()页()厉()糊()茬()年级:四学科:语文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型:精读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小主人:【学习目标】1、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我知道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我体会到了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时间预设】导入5分识字学文30分检测5分【预习提示】1.我知道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两件事?我能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读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内容及检测:1.自学内容:(1)搜集肖复兴和叶圣陶的资料,了解这两位作家。
(2)理解“莫名其妙、密密麻麻、推荐、融洽、摇曳”等词语。
(3)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4)叶圣陶是怎样帮助“我”修改作文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5)叶圣陶给了“我”哪些帮助?(6)文中哪句话点名了题目?2、画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资料链接:1.题目解析。
本文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
爬山虎为藤本植物。
“那片”是指叶圣陶家里那一墙的爬山虎,暗示这是一篇回忆记叙文。
课文以此为题,表现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情怀。
人物贡献: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
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
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发现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了吗?2、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解题:同学们,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4.引导学生读“资料袋”,谈体会。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读写“推荐、眼帘、炽热、融洽、黄昏、删掉等词语。”
3、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弄懂“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内含。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和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自主学习:
1、我能初读一次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并借用工具书自己弄懂。
2、我还要再读一次课文,用“——”划出好词,用“~~”划出好句。
3、我能给课文分段,并能在课本里大概写写各段段意。
4、我会给生字注音、组词,并能想到形近字!
篇( )翻( )删( )帘( )燥( )握( )糊( )
“翻”字共( )画,“燥”的第8笔是( )。
5、找“朋友”和找“敌人”!
近:推荐-( )摇曳-( )楷模-( )
反:一丝不苟-( )具体-( )燥热-( )
辨析:推荐-介绍同:
异:
6、带小篮子去装知识果实啰!(好词要记记词语的意思哦!)
好词: 迷离 融洽 莫名其妙
好句: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小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
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
2、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3、从哪句子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你们怎么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
心灵品读:
1、我喜欢第( )自然段,我朗读给你们听!
我喜欢这段是因为:
2、我还喜欢第( )自然段。
开心大收获:
本文通过(叙述,描述)
,表达(反映,赞美,说明)
。
拓展延伸:
语段大修改:(2个别字,1个用错标点,2个病句,2个用错的标点)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以为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付队长,他找到了
答案:瓜秧开了花呀授粉。小岛原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蝴蝶、昆虫。
西瓜花没授粉,突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才明白了。
(两,三课时完成)小屋制作:
我是朗读的主角!
我要大超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