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实验采样方案按照GB4789.1-2016。
二、编写依据GB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三、术语和定义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四、内容1.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1 .1恒温培养箱:36℃±1℃,30℃±1℃1.2 冰箱:2℃~5℃1.3 恒温水浴箱:46℃±1℃1.4 天平:感量为0.1g1.5 均质器1.6 振荡器1.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1.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1.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1.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1.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2.培养基和试剂:2.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同GB 4789.15项下制法。
2.2 磷酸盐缓冲液:同GB 4789.15项下制法。
2.3 无菌生理盐水:同GB 4789.15项下制法。
2.4 30%碳酸钠溶液。
2.5 1mol/L HCl。
3.样品的稀释3.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2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出厂检验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出厂检验是食品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食品生产者能够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
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自己生产的食品检验,确保出厂食品合格、安全。
二、职责:品控部化验室负责最终产品的检验。
三、工作程序:1.最终产品的检验是全面考核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标准检验要求进行检验。
2.化验员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3.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检验未完成或未通过时,不能进行产品的最终放行。
4.如有合同要求时,应与第三方一起对产品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后才能发货。
5.当某些检验和实验项目本单位不能进行时,由品控部负责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6.每次检验,化验员都应做好检验和实验记录,记录应及时、完整、清晰,应能准确地反映出最终产品实际质量状况。
7.化验员应得到质量负责人的授权,并在授权的检验范围内实施质量检验。
四、出厂检验记录:1.分类:出厂检验记录由《出厂检验原始记录》和《出厂检验报告单》组成。
2.《出厂检验原始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所有检验项目指标及过程记录,以及检验人、复核签字。
3.《出厂检验报告单》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项目数据、检验结果判定,检验人、复核人签字,以及授权放行人签字。
五、放行:1.检验结果显示合格的产品,由授权放行人签字直接放行。
2.检验结果显示不合格的产品。
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不得复检2)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可按照相关的标准扩大抽样,进行复测。
3)对于其他方面的不合格(如外观、标签不合格等),不属于产品内在质量缺陷的,可以通过与客户沟通解决决定是否让步放行。
3.不合格品处置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产品,不得放行。
2)所有不合格品的特殊放行均需要经过授权人的批准,必要时需经过客户的批准方可特殊放行,同时需要保留相应的放行证据。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1 检验前的准备2样品的采集3样品的送检4样品的处理方法5 致病菌检验参考菌群的选择6样品的检验7检验结果的报告检验前的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2.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冷却后送无菌室备用。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制备好普通营养琼脂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用。
4.做好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的灭菌工作,提前1h灭菌30~60min。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实验没有完成之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流程无菌取样—样品均质—样液稀释—样品接种—恒温培养—结果观察食品微生物检测常规微生物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总数、霉菌总数,此类细菌不致病,但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外观及风味。
目前常用微生物培养法来计数菌落,允许有该类菌落,但菌落总数不能超标。
致病微生物项目: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弯曲杆菌、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等。
致病微生物在食品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所以快速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验的重中之重。
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
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3.致病菌: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4.霉菌及其毒素: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
XXX食品药品检验所《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版本号:
执行日期:2005年12月01日
标题检验记录书写范例
共88页第18页
第1版第0次修订
于仪器的样品光路中,扣除用同法制成的空白溴化钾片的背景,录制光谱图。
(红外吸收图谱附后见页)
结果:供试品红外光吸收图谱与《药品红外光谱集》1990年版醋酸泼尼松对照图谱(光谱号549)一致, 符合规定。
2.3【检查】
2.3.1 含氟量:记录氟对照溶液的浓度,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份),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对照溶液与供试溶液的吸光度,计算结果。
例:
含氟量:检验日期:2005.08.08 t:28℃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E)方法检验
仪器型号:AE-240型电子天平(№008)
UVIKON XL型双光束扫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心整理
食品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No.
样品名称 编号
生产批号 温度 相对湿度
检测时间 报告时间
一、样品处理及培养:无菌操作取检样g(ml)+mlN.S稀释成1:10悬液,充分混匀
后,取1ml+9mlN.S连续稀释。矫正PH。培养条件、菌落总数为36℃48h,大肠菌群
为36℃24h。
二、菌落总数测定:
接种液浓度 原液 10-1 10-2 10-3 10-4 空白对照 菌落总数
Cfu/g(ml)
菌落总数
三、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测定:
接种量(ml) 10×3管 1×3管 0.1×3管 0.01×3管
大肠菌群
MPN/100g
初发酵阳性
管
EMB平板上G
染色
复发酵阳性
管
检验人:
精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