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参数与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38.01 KB
- 文档页数:27
《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虚证便秘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电针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50例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年龄在45-80岁之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电针治疗时,选用适当的针具,将针插入肾俞和会阳穴,然后连接电针仪,进行刺激治疗。
药物组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
三、结果1. 便秘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得到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虽然也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如治疗组明显。
2.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包括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3.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电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肠道功能得到明显恢复,肠道蠕动增强,肠道菌群得到调整。
而对照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程度相对较慢。
四、讨论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
电针治疗能够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调整肠道菌群,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同时,电针治疗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比药物治疗,电针治疗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电针肾俞和会阳穴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
因此,电针治疗可以作为中风后虚证便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电针疗法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电针器的选择电针器的种类较多,目前较常见的有蜂鸣式电针器、电子管电针器、半导体电针器等数种。
它采用振荡发生器,输出接近人体生物电的低频脉冲电流,既可做电针,又可用点状电极或板状电极直接放在穴位或患部进行治疗。
电针器以具有刺激量大,安全,可用于电池,不受电源限制,耗电省,体积小,携带方便,耐震,无噪声者为佳。
操作方法电针的用针除用不锈钢外,也可用银特制。
一般选用26-28号粗细的毫针。
电针仪器在使用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
再把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
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
通电和断电时应注意要逐渐加大或减小电流强度,以免给病员造成突然的刺激。
临床治疗,一般针刺穴位有了治疗所需的"得气"感应后(神志失常、知觉麻木、小儿患者例外),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度,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接两支针柄),然后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
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更长时间。
如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l-2分钟后再行通电。
如果病情只需用一个穴位,可把一根导线接在针柄上,另一根导线接在一块约25厘米大小的薄铝板上,外包几层湿纱布,平放在离针稍远的皮肤上,用带子固定。
这样,针刺部位的电刺激感应很明显,作用较集中,而铝板部位因电流分散,感应微弱,作用很小。
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致相同。
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l-3对穴位(即是用l-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
超短波结合神经肌肉电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
一、超短波结合神经肌肉电针法的原理
超短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能够穿透皮肤作用于组织深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神经肌肉电针法是以针灸经络和神经、肌肉的解剖生理为基础,通过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和肌肉,调节神经兴奋性和肌肉收缩,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超短波结合神经肌肉电针法将两种治疗方式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改善面神经炎的症状。
二、超短波结合神经肌肉电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
1. 缓解面部疼痛:通过超短波作用于炎症部位,可以减轻面神经炎患者面部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 减轻面部麻木感:神经肌肉电针法可以刺激神经传导,改善受损神经的功能,从而减轻面部的麻木感。
3. 恢复面部肌肉功能:超短波作用于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神经肌肉电针法可以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动度。
4.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面神经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超短波结合神经肌肉电针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超短波结合神经肌肉电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注意事项
1. 专业医师指导:超短波和神经肌肉电针法都是需要专业医师操作的治疗方式,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超短波治疗的时间和强度、电针的位置和参数等。
3. 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包括保持面部干净、按时接受治疗等。
4. 长期疗程治疗:面神经炎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患者需要有长期的治疗计划,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电针仪(电针治疗仪)采购参数
1.治疗原理:
电针治疗仪是利用低频脉冲对人体穴位的刺激。
2.技术参数:
1、治疗仪额定输入功率:8VA。
2、输出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
3、连续波:
a)连续波频率:1Hz~100Hz 连续可调,允差±15%;
b)脉冲宽度:0.35ms±0.1ms;
4、断续波:断续周期:2.3s~6s 可调;允差±10%
5、疏密波:疏、密波变换周期:2.3s~6s 可调;允差±10%。
6、每路输出脉冲强度为:0~12V,允差±20%(负载电阻250Ω)。
7、输出通道:5 路输出。
8、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推荐产品目录。
9、产品通过XXXX认证有限公司(CMD)ISO9001、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 功能描述:
1、五路输出,每路可独立调节强度大小
2、输出波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三种可选
3、小巧精致,操作方便
4. 适应症:
适用于周围性面神经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
1。
三针技术联合电针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5-10-28T09:41:03.4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焦金保[导读] 河南省范县中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坐骨神经痛系椎间盘退变或损伤,神经根组织的机械性压迫变形可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内组织反应,从而产生神经损伤及疼痛。
焦金保河南省范县中医院河南范县 457506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痛、麻木等为主的病症长期以来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我院自2009年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踝三针基础上结合临床反复实践,筛选出一组最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穴位,配合电针持续脉冲电刺激(低频),达到快速止痛之功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三针疗法;电针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应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英文名有以下数种lumbar disc heriation rupture of the lumbarintervertebral disk;slipped lumbar intervertebarl disc;herniated lumbar disc;ruptured disc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痛、麻木等为主的病症,脊髓后根受压或受损后,出现相应后根的放射性疼痛。
体格检查可有以下体征:腰痛伴发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受限,椎旁压痛常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坐骨神经支配的肌力、反射和知觉改变,椎管内压力或张力的增高试验,可激发腰腿痛的再现。
取穴三针定位: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踝上4寸及7寸,膝上7寸,每条经脉循行线上各取3穴,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 498 例患者中,男 245 例,女 253 例,年龄 20~75 岁,经CT或MRI检出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1)年龄20~75岁之间的患者;2)腰椎间盘突出并伴有根性痛者。
电针波形分类及作用引言电针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在穴位上施加电流刺激来治疗疾病。
电针波形是指在电针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流波形,其形态和特点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电针波形的分类及其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技术。
1. 电针波形分类根据波形的不同特点和变化规律,可以将电针波形分为以下几类:1.1 钝挫波钝挫波是指具有较大振幅、较长周期且无明显快速变化的波形。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较低频率和较大幅度的电流进行刺激,能够产生镇痛、舒筋活血、消肿止血等效果。
此类波形适用于慢性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性疾病的治疗。
1.2 尖锐波尖锐波是指具有较小振幅、较高频率且快速变化的波形。
通过使用较高频率和较小幅度的电流进行刺激,可以达到神经调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效果。
此类波形适用于神经性疼痛、肌肉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1.3 弹性波弹性波是指具有周期性振荡且频率逐渐减小的波形。
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电流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刺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等效果。
此类波形适用于创伤后恢复、组织损伤修复等情况。
1.4 正弦波正弦波是指具有规律的周期性振荡的波形。
通过使用正弦波进行刺激,可以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平衡体内能量等效果。
此类波形适用于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
2. 电针波形作用电针波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神经调节作用不同类型的电针波形能够刺激神经末梢,通过改变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和频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例如,尖锐波能够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弹性波则能够通过振动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2.2 微循环调节作用电针波形能够促进微循环的改善,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液流速。
这对于一些组织损伤、创伤后恢复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钝挫波能够通过较大幅度的振荡刺激血管壁,增加血液流速和氧供。
2.3 免疫调节作用电针波形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