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电针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3
中医护理电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
针。
(四)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电针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电针仪又称为穴位电刺激仪,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治疗工具,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能够应用电流在人体穴位上进行刺激治疗,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缓解症状。
使用电针仪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1.选用符合规格的电针仪。
2.正确判断患者人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3.对仪器的操作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4.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询问,确保治疗安全。
二、操作步骤1.清洁消毒:对针头和仪器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治疗安全和卫生。
2.贴电极片:将电极片粘到相应的穴位上,注意电极片不要过于松散。
3.调节参数: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状况,调整电针仪参数(电流强度、频率等)。
4.刺激穴位:将电针仪针头插入相应的穴位,注意穴位深浅和方向,适当掌握力度。
5.治疗时长:根据患者的状况和治疗需要,确定治疗的时间,一般15~30分钟为宜。
6.结束治疗:拔出针头,关闭电源,并且将电极片和仪器清洗消毒,存储好。
三、注意事项1.对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调整和变更治疗方案。
2.使用电针仪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刺激和疼痛,尤其不能刺激到重要的神经血管。
3.患者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状况进行精准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4.在治疗中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发生大的动作或者话语,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或搞破坏。
五、总结:电针仪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治疗工具,能够对一些身体不适进行改善症状的缓解,而且还具有一定疗效。
在使用电针仪的时候,需要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效果,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状况进行调整和变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电针灸的作用原理电针灸的作用原理1、电针灸治疗仪没有针灸针刺入机体外面的电子治疗仪没有针灸针刺入机体,大多是皮肤贴片式的脉冲治疗,对浅表的肌肉问题可以有效果,但深部的治疗就差强人意了。
颈椎的头晕一般为血管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者局部交感神经紊乱,位置一般较深,还是建议针灸。
2、电针灸疗法不靠吃药电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3、电针灸疗法在临床边现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电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着,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中医针灸的原理1、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
2、“穴”即空隙的意思,长期以来有关人员通过从穴位的电生理学特性去探索,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很吻合。
这些“良导点”不但在活人身上可以测到就是在尸体及动物身上进行测量也可获得到,在日常生活中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神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良导点”的电阻值。
3、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表现、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如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肤某些部位后发现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且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这些能诱发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
电针技术电针技术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低频脉冲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
临床上常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毫针、电针仪。
(二)选穴方法1.选穴时可按传统针灸理论,循经选穴或辨证选穴。
每次治疗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即主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一般多选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
2.按神经分布选穴。
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分布区),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分布区)。
上肢部:颈6~7夹脊穴、天鼎穴(臂丛神经分布区),青灵、小海(尺神经分布区);手五里、曲池(桡神经分布区),曲泽、郄门(正中神经分布区)。
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分布区),委中(胫神经分布区),阳陵泉(腓总神经分布区);冲门(股神经分布区)。
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分布区),八髎(骶神经分布区)。
也可用阿是穴作为电针刺激点。
3.根据受损部位选穴。
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穴,额部配阳白,颧部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
上肢瘫痪:以天鼎或缺盆为主穴,三角肌配肩髎或臑上,肱三头肌配臑会,肱二头肌配天府;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下肢瘫痪:股前部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部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配阳陵泉。
(三)基本操作方法使用电针仪前,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针刺穴位得气后,再将电针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
如果在邻近的一对穴位上进行电针,可将两根毫针之间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
最后打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通电时调节刺激量旋钮,使刺激电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使用的电刺激强度以患者可接受为度。
1.波形的选择(1)疏密波疏密波是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
其动力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
中医护理基础操作——电针法概念:电针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连接电源,通过电针仪输出接近人体的脉冲电流,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科,对痛证疗效尤为显著。
物品准备:电针仪、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
操作:1、操作前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取穴位,用拇指按压穴位,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2、常规消毒皮肤,按腧穴深浅和患者体质选择毫针,根据针刺部位选择适当的进针方法,持针快速刺人穴位,通过提、插、捻、转毫针调节针感。
询问患者感觉,酸、麻、胀、重为得气。
3、调输出电位至“0”,接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针柄上。
接电源,开总开关,选择适当波形,调节电流量,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询问患者感觉,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患者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
电针过程中,观察导线是否脱落,有无弯针、断针等情况。
4、记录留针时间,留针10—20分钟,并交待注意事项。
5、电针完毕,电位仪调节至“0”位,关闭电源,拆除导线,取针,核对针数。
注意事项:1、电针仪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导线接触是否良好。
2、通电过程中应观察导线是否有脱落,并注意患者的反应,有无晕针、弯针、断针等情况,调节输出电流量应缓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
3、靠近延脑、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
4、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患者,不宜使用电针,孕妇慎用电针。
5、输出电流的两端必须接在机体的同一侧,不可接在机体的两侧。
6、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区等部位电针时,不能横贯通电,避免电流回流通过脊髓和心脏。
昌江县中医院护理部 2009年6月8日。
电针疗法(针灸推拿)一、[概说]电针是利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或音频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电针与手针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电针代替长时间运针,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第二,可以采用不同的波形刺激强度,并可达到较强的刺激量。
第三,可以方便而准确地掌握和调整刺激量,适应不同病证和患者的需要。
第四,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电生理效应也可产生治疗作用,因而颇受医患的欢迎。
二、[基本内容]1、电流的性质和选则。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脉冲电针器输出的波形,常见的调制脉冲波形为疏密波、断续波,不受调制的基本脉冲波形有连续波。
A、连续波:低于30赫兹以下的脉冲电(疏波),可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较强的震颤感,高于30赫兹的脉冲电(密波),震颤感弱,作用于体表某些疼痛区,能有某些即时镇痛效果。
B、疏密波: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的脉冲电流,能引起肌肉有节奏的收缩。
C、断续波:交替输出的脉冲电流,对人体有强烈的震颤感,对神经、肌肉的兴奋较连续波和疏密波作用更强。
D、音频电流:利用收音机末极输出的语言、音乐、噪声等电流刺激人体。
声波不仅可以引起人耳的鼓膜发生振动,也可以使话筒的薄膜(或动圈)发生振动,并变成随着声音而变化的电流,即音频电讯号,又称声电波。
经过输出调节装置和导线接到毫针上,就成了声电针。
其振幅由音量的大小来决定,频率则由音调的高低来决定,波形则由音色来决定,由于这种电流的波幅、频率时刻变化,极不规律,因此不易产生适应性。
2、电针的选穴电针选穴的基本原则有二:一是按经络选穴,二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
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
上肢部:第6-第7颈椎夹脊、天鼎(臂丛);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
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
从电针上获得的反思与感悟针灸是体表的一种刺激疗法,针刺信息主要通过传入神经系统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它是以一组组在时间和空间序列组合神经信息的编码形式在脑中枢的参与下发挥着对机体机能活动的整合与调控。
“不同手法针刺引发的传入信息编码反应”课题成果:不同针刺手法刺激产生的群组编码信息的发现和成功获得,以及将电刺激疗法与中医针灸针刺手法完美结合研制而成的生物信息电针仪将是电针仪的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为今后中医针刺效应及机理研究和电针疗法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将为电针仪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望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针刺机理和神经电刺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电针仪的发展创新方向必然是智能化、自动化。
同时具有自动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或多重功能。
通过采集健康人(例如运动健将等)等生物体自身的神经传入信息编码,设计出“健康人”的神经生理组合信息标准模式,反馈到电脑而生成各种组合刺激信号,整合到新型的仪器中。
更新一代的电针仪能够接收患者自身的神经生理组合信息,通过仪器的对比分析处理、优化对该患者的电针治疗模式,能针对不同病人个体特征自动决定采用量化的刺激参数和刺激量,以一组组在时间和空间序列组合神经信息的编码形式对机体机能活动的整合与调控,将人体的生理指标调整到与其个体化相适应的范围,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同时,仪器可将每次治疗过程的所有刺激信息保存起来,有利于进行治疗效果和患者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动态调控刺激模式,避免机体对长时间规律性刺激极易产生适应,进而减低持续治疗效力的影响,提高电针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在这一创新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我们有可能设计出针对性更强、能准确表达针对各种疾病特异性的传入神经信息编码的治疗仪器,形成系列化的各类疾病的治疗仪器或者组合仪器,使神经编码信息类治疗仪走入千家万户,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展望之二:目前电刺激仪在医疗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被重视。
针刺类技术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针刺类技术那些名词。
你知道吗,这针刺类技术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里面的名词就像是各种神奇的魔法咒语。
比如说“毫针针刺”,这毫针就像是一位小巧灵活的精灵,在穴位间穿梭跳跃,施展着它的魔法。
它细细长长的,轻轻一刺,就能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是不是很神奇?再来说说“三棱针放血”,这三棱针啊,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宝剑,专门用来刺破那些堵塞的血脉,让身体里的“坏东西”流出来,给身体来一场大扫除。
你想想,就像一间屋子,时间久了会有灰尘堆积,这三棱针放血不就相当于把这些“灰尘”给清理出去嘛!还有“皮肤针”,它就像一把小巧的梳子,在皮肤上轻轻敲打,刺激着穴位,激活身体的能量。
这感觉,是不是有点像给身体的细胞们敲警钟,告诉它们要好好工作啦!“火针”呢,则像是一团炽热的火焰,带着高温刺入穴位,以热驱寒,以火攻邪。
这多像在寒冷的冬天里,突然有一盆温暖的火,让你瞬间感到舒适和安心。
“芒针”呀,那可是长长的“魔杖”,能够深入到身体的深层部位,治疗那些顽固的病症。
它就像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深入到未知的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电针”则像是给针刺技术加上了电动小马达,通过电流的刺激,增强治疗效果。
这难道不像给身体的修复工程加上了加速器?这些针刺类技术名词,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它们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经过无数中医前辈们的实践和总结得来的。
你说,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智慧,是不是让人惊叹不已?就像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和运用。
要是我们能把这些技术都掌握好,那得给多少人带来健康和希望啊!所以啊,了解这些针刺类技术名词,不仅仅是知道几个词汇,更是打开了中医神奇世界的一扇大门。
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吧!。
简述电针的操作程序。
电针是中医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电流刺激穴位,使肌肉、神经、组织和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循环,改善细胞新陈代谢,起到调理身体内部器官和系统的作用。
操作电针可以分为实施的准备和电针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备
1、选择电针:电针针头分有锉状针头和针头,前者用于粗毛细神经,后者用于细毛细神经,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
2、安装电极:电极分有接触电极和非接触电极,电极头安装在电针机上,电极安装在电极头上,电极头安装在电针机上,电针机的电极安装应拧紧。
3、确定电针位置:根据患者病症进行确定,确定电针施行的位置,确保穴位准确,施行的效果更佳。
4、护理措施:在施电针之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让他知道电针的作用、操作过程等,以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确保电针施行安全有效。
二、操作
1、按照穴位:按照穴位,用手法轻轻拨动电针,以掏出穴位,穴位掏出,就可以进行施行电针。
2、开启仪器:根据患者的病症,结合仪器指示,确定治疗电流的大小,开启仪器,等待其自动调节到最佳治疗电流,即可进行施行电针。
3、操作流程:在施电针前,要进行视察,检查仪器数值是否正确,穴位是否准确;安放好指甲,确保电针管头准确安装;操作时,要运用正确的手法,使电针管头正确插入皮肤,作出轻微的压迫力,避免出血;电针时间要适当,避免过电;施行完毕后,要拔出电针,让患者舒缓情绪,轻度抚摩患处,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以上就是电针的操作程序,以及在施行电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对施行电针有一定的帮助。
电针操作要求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安全,并且操作者要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电针疗法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电针器的选择电针器的种类较多,目前较常见的有蜂鸣式电针器、电子管电针器、半导体电针器等数种。
它采用振荡发生器,输出接近人体生物电的低频脉冲电流,既可做电针,又可用点状电极或板状电极直接放在穴位或患部进行治疗。
电针器以具有刺激量大,安全,可用于电池,不受电源限制,耗电省,体积小,携带方便,耐震,无噪声者为佳。
操作方法电针的用针除用不锈钢外,也可用银特制。
一般选用26-28号粗细的毫针。
电针仪器在使用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
再把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
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
通电和断电时应注意要逐渐加大或减小电流强度,以免给病员造成突然的刺激。
临床治疗,一般针刺穴位有了治疗所需的"得气"感应后(神志失常、知觉麻木、小儿患者例外),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度,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接两支针柄),然后拨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
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更长时间。
如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l-2分钟后再行通电。
如果病情只需用一个穴位,可把一根导线接在针柄上,另一根导线接在一块约25厘米大小的薄铝板上,外包几层湿纱布,平放在离针稍远的皮肤上,用带子固定。
这样,针刺部位的电刺激感应很明显,作用较集中,而铝板部位因电流分散,感应微弱,作用很小。
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治疗大致相同。
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l-3对穴位(即是用l-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
使⽤电针仪之前,除了通过说明书详细了解该仪器的特点与要求外,还应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正常。
具体做法是,在电针仪的⼀对输出线上分别央⼀块沾过⽔的脱脂棉团,左⼿中、⾷指各按压⼀团,右⼿打开仪器,逐步加⼤刺激强度,以亲⾃体会感觉,同时也能熟悉电针仪的操作。
电针⽅法如下:
(1)毫针刺⼈所选⽳位得⽓后,将电针仪的输出线分别夹持在毫针体上。
每⼀对输出电极连接同⼀侧的两个⽳位。
把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调⾄“0”,再打开电源开关,再选择所需的频率和强度。
在治疗过程中,病⼈往往会发⽣电适应,即觉得刺激强度逐渐变⼩,应及时进⾏调整。
电针刺激时间⼀般为10~20分钟,但也有长达0.5~1⼩时。
电针刺激强度,多以病⼈能够耐受⼒度。
(2)治疗完毕,先把电位器调到“0”,再关闭电源,以避免关闭电源时产⽣突然增强的电刺激,再撤去导线,将毫针轻轻捻动⼏下拔出。
起针后要观察毫针计体有否变⿊、变细或缺损,如出现这种情况,要停⽌使⽤这种电针仪。
电针的⽳位配⽅和毫针法相同,但⼀般要求成双取⽳,因为⽤单⽳不能形成电流回路,达不到电刺激的⽬的。
如仅需取1⽳时,可把电针仪的输出线,⼀根接在毫针上,另⼀根接在⽤⽔浸湿的纱布上,湿纱布可放置在同侧的⽪肤上。
电针法电针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的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准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我国在解放前就有人试制过电针仪,但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解放后电针疗法发展很快,进行了许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一)电针仪器电针的种类很多,只要是能控制输出电压、电流到所需强度的器械均可用作电针器。
但应注意最大输出电压和电流量的关系。
例如,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限制在1毫安以内,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由于近年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电针器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不断更新。
现将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电针器的性能介绍如下:1.G—6805型电针治疗仪本机的性能比较稳定,交直流两用电源,可输出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
连续波频率为160-5000次/分,疏密波和断续波为14-26次/分。
正脉冲幅度为50伏,负脉冲为35伏。
正脉冲波宽为500微秒,负脉冲为250微秒。
仪器顶部有5个小型输出插孔,对应于面板上5个控制旋纽,调节控制旋纽能改变输出强度。
各插孔可插入针夹电极插头或电极板插头。
面板中间的旋纽用以选择不同的输出波型,可控制输出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
右侧的旋纽用于连续波的频率调节,左侧的旋纽用于疏密波、断续波的频率调节。
拨动开关是选择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用的。
氖灯指示各种波型的频率。
2.WQ—10A型多用电子穴位测定电针仪本机性能较多,可用于穴位探测、电针治疗、针刺麻醉、电兴奋治疗、经络敏感测定等。
基本波型:正冲为矩形脉冲,反冲为尖脉冲。
频率及脉冲宽度:“X1”档频率为0-100次/秒,脉宽为250-350微秒;“X10'’档频率为0-1000次/秒,脉宽为60—80微秒。
脉冲幅度:负载为250欧姆时,峰值电流不低于60毫安。
调制波形:有连续波、间断波、疏密波3种波形,各变动波形的间动频率为30次/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