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中段考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202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提纲
一、整数
1. 整数的概念与特点
2.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3.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
4. 整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二、小数
1. 小数的概念与特点
2.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3. 小数的乘法与除法
4. 小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分数
1. 分数的概念与特点
2.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3.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4.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
四、几何图形
1.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2. 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3. 角的概念与性质
4.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五、长度、面积和容量
1. 长度的换算与比较
2. 平方米与平方厘米的换算
3. 容量的换算与比较
4. 长度、面积和容量的应用
六、时间与钟表
1. 时间的基本概念与读法
2. 时钟、分钟和秒钟的换算
3.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算
4. 闰年与平年的计算
七、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图表的读取与分析
3. 极差与中位数的计算
4. 数据统计的常见问题
八、简单方程与算式
1. 方程与算式的概念与表示
2. 简单方程的解法
3. 算式的计算与推理
4. 实际问题的方程与算式
以上是202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你复习提纲内容,顺利通过考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个单元复习知识点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各单元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三年级下册复习大纲第一单元:小数1、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读法一律写成汉字形式。
写法一律写成阿拉伯数字的形式。
如:5.19读作:五点一九(必须为纯汉字). 三点零八写作:3.08(必须为阿拉伯数字)典型例题:2.07读作:14.35读作:十点六零写作:2、将元角分化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或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化为元角分的形式。
注意:整数部分代表元,小数第一位代表角,小数第二位代表分。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页第1题,第2页第2题。
3、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如相等,再比较小数部分第1位,如还相等,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直到比较出大小。
如多个数比较大小,中间要用“﹥”或“﹤”号连接,不写符号不得分。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3页第1题。
第3题。
4、小数加减法竖式:首先注意小数点对齐。
注: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加减时,要注意小数第一位与第一位对齐。
典型例题:5.2+1.59 10.7-3.57(划横线的是要强调对齐的数位)5、小数加减法口算:典型例题:0.4+8 3.5-2 (注意:整数与整数相加减)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1、能分辨轴对称图形。
能找到对称轴。
注: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9页第2题。
2、会画轴对称图形。
方法:找图形上各点的对称点,最后用尺子连线。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0页第3题。
3、会分辨镜子中的图形的另一半。
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2页第3题。
4、平移的方法:将图形中各点先按序号标出,再分别按要求平移各点,最后将平移后各点连接。
(注意画表示方向的箭头)典型例题:练习册第14页3、4。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及两、三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关键是孩子遇到进位时要细心。
1、口算方法:先把0去掉,相乘后有几个0就在得数后补几个0。
2、竖式方法: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先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注意第二步的得数末尾与第一得数十位对齐。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一、概括在三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主要接触了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与比较,图形认知及测量等核心内容。
本次复习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复习的重点在于巩固基础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空间观念和数据处理观念的强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学生需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以确保对三年级数学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在接下来的详细归纳中,我们将逐一深入探讨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二、数与代数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等。
也需要理解数的组成,例如知道一个两位数由十位和个位组成,以及数的分解。
这部分包括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运算的方法,理解运算的概念,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还应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括号、乘除法的优先级等。
在这个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如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一些数量关系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学生需要理解整除的概念,例如能被、5整除的数。
也需要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以及质数和合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将开始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知识,包括它们的读写、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计算。
这些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复习这些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技巧。
也要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整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整数和零的认识。
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整数的大小。
还要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技巧。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知道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能够正确读写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
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价格、长度等。
分数概念的引入: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位置与方向1、在平面图上我们一般定义上面为“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
3、描述行进的路线图时,我们一般先画出路线,再描述。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请正确算出下面各题,你就过关了:369÷3= 469÷3= 269÷3= 309÷3= 420÷3=832÷4= 613÷3= 562÷4= 704÷5= 580÷5=5、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末尾才有0?三、两位数乘两位数1、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先用整十数、整百数前面的数去乘,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法计算的关键:(1)乘的顺序。
(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估算的方法: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确定它们的积的范围,这样估算的结果比较准确。
4、请正确算出下面各题,你就过关了:(1)口算:80×10= 90×900= 40×800= 12×200= 400×11= (2)估算:89×30≈ 63×29≈ 52×68≈ 35×19≈ 24×39≈(3)笔算,注意笔算前心里先估算,估一估积应该在哪个范围?24×12= 19×19= 54×13= 98×78= 38×21=四、统计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种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特殊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纲要内容:元角分与小数,对称平移与旋转,乘法,面积,分数,统计与可能性。
重点:各部分的概念和应用时数:40×6节过程:第一课时内容:元角分与小数进程:一.基本概念1.人名币的基本单位是“元”,共有三个单位(元角分)。
2.人名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组成部分在123·78中,分为两部分。
整数部分是123,小数部分是78。
其中,“1”是百位.“2”是十位.“3”是个位.“7”是十分位.“8”是百分位。
二.小数与人名币计算1.小数与元角分在123.78元中,“1”表示100元.“2”表示20元.“3”表示3元.“7”表示7角.“8”表示8分。
2.小数的读和写(1)读出各数 2.1读作二点一 3.46读作三点四六 18.24读作十八点二四。
(2)写出各数六点三八写作6.38 一百三十八点六九写作138.69。
3.小数与人名币的含义和读写(1)含义3.87元就是3元8角7分 150.6元就是150元6角 3.08元就是3元零8分。
(2)读和写37.31元读作三十七点三一元零点四六元写作0.46元4.小数加减法(法则:小数点对齐,按整数进行加减。
)(1)3.2+2.5=5.7 (2)13.65+0.38=14.03 (3)18.78-3.43= 22.21 (4)15-2.41=12.593.2 1 3.65 1 8.78 1 5.00+ 2.5 + 0.38 - 3.43 - 2.415.7 14.03 2 2 .21 1 2.595.人名币的加减计算(1) 15.06元+3.14元=18.20元(2) 20元-3.36元=16.64元元角分元角分1 5 · 0 62 0 ·0 0+ 3 · 1 4 - 3 ·3 61 8 ·2 0 1 6 ·6 4三.作业达标与评价和练习册的相应部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内容:
1. 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2. 混合运算
3. 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 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5. 运用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6. 探索规律
二、重点知识:
1. 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简单推理等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
2. 学会初步应用平均数、估算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获得对生活中小数意义的初步认识。
三、复习要求:
1.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重点复习计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2. 复习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复习平均数的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复习大数的意义,能进行大数的读、写和单位换算。
5. 能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归纳一、位置与方向(一)1. 八个方向。
-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例如:早晨太阳在东方,傍晚太阳在西方。
2. 描述路线。
- 以出发点为观测点,确定要到达的地点的方向,描述行走路线时要说明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到达哪里等。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口算除法。
-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再除以一位数,得到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也就是几十、几百、几千。
例如:600÷3,把600看成6个百,6个百除以3得2个百,就是200。
2. 笔算除法。
-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有余数时,余数要比除数小,再把余数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个位上。
- 一位数除三位数:从被除数的百位除起,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 除法的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 被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 = 被除数。
三、复式统计表。
1. 认识复式统计表。
- 把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可以更简洁、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2. 读复式统计表。
- 要先看表头,明白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横栏、竖栏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乘法。
-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例如:30×50 = 1500,先算3×5 = 15,再在15后面添上2个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阶段性综合复习(含答案)复习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书写:3分知识技能(79分)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5分)1.如右图,小白兔向()走拿到白菜,向()走拿到胡萝卜,向()走拿到香蕉,向()走拿到茄子。
2. 432是4的()倍;780的3倍是();536÷5的商是(),余数是()。
3. 42×75的积的末尾有()个0,21×18的积大约是()。
4.王叔叔每个月交手机话费79元,他一年(12个月)要交话费()元。
5. ) 36÷6,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中间有0,里应填()。
6.在里填上“>”“<”或“=”。
56×1356×31 72÷4720÷4876÷2876÷3 78×4949×784×8003×900 460÷2230×27.买4个同样的花瓶要156元,每个花瓶大约()元。
8.小龙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瓶128粒的药,他每天吃2次,每次吃4粒,这瓶药一共可以吃()天。
9.()里最大能填几?8×()<70 40×()<24847×()<378 32×()<208二、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1.武汉洪山区风从东边吹来,彩旗飘向西边。
()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3.中,当里的数是9时,商是两位数。
()4.两个整十数相乘,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
()5. 840÷2÷4与840÷(2×4)的结果相同。
()三、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红红面向东站着,她先向后转,再向右转,这时她面向()。
A.南B.西C.北2.下面的算式中,商最接近150的是()。
教案:期中总复习第1—5单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1—5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第1单元:数的认识和运算2. 第2单元:图形的认识和测量3. 第3单元:时间的认识和计算4. 第4单元:数据的收集和处理5. 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练掌握第1—5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第1—5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
2. 教师准备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3. 教师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带领学生回顾第1—5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进行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第1—5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中段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位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除外)
第三单元 统计
1.“÷”表示平均分;
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总数÷平均数=份数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12个月。
其中31天的大月有1、3、5、7、8、10、12,共7个月,30天的小月有4、6、9、11,共4个月。
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3.一年有4个季度,每季度为3个月,一、二、三是第一季度,四、五、六第二季度,七、八、九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2000÷400=5,所以2000年是闰年;而1900÷400=4……300(或19÷4=4……3),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
典型例题:2007年2月份有( )天。
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确定2月有多少天。
5.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限制词在时刻前面。
比如:下午3日→3+12=15时; 16时等于16-12=4,下午4时。
6.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注意:将所有时间都换成同一种计时法再计算。
7.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8.时间单位进率:1年=12个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