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路图(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30
4.1《电路图》(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特点《电路图》为初中电学首节知识,与小学的电学相比深度和难度大大提高,从心理角度分析,如果这里孩子们没有喜欢上电学知识,没有学习电学知识的愿望,那么可能孩子将一辈子学不好电学知识。
另外从知识的角度《电路图》作为电学的起始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更是学习八下的《电和磁》、九上的《电功和电功率》《电热器》等知识的基石。
本节两个课时的内容中主要涵盖了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和学会看电路图、画电路图等知识与技能。
我设计的是本节的第一课时,包含电路的四大元件及其作用、电路是三种状况、两种连接方式三个部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并能判断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③认识串联、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
④初步学会动手连接单个用电器的简单电路与两个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电路。
⑤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挑战中不断获取新课知识。
②采用学生独立动手组内竞争、组内协作和组间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
③教师运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知识构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感受电对现代人类的重要作用,形成节约用电意识。
②通过感受电源短路现象,知道短路的危害,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理解组成电路的四大元件的基本作用。
②知道电路状况中的短路和断路以及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教学难点①能初步分析电路故障:电灯不亮、用电器不工作的原因。
②会用串联和并联的两种连接方式使两盏电灯亮起来。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小学科学中已初步感知了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对串并联电路有点印象。
不过,除部分参加电子百拼的同学外,大多数同学的印象还是非常模糊的。
单片机最小系统4.1 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电源、复位、振荡电路以及扩展部分等部分组成。
最小系统原理图如图4.1所示。
图4.1最小系统电路图4.1.1 电源供电模块图4.1.1 电源模块电路图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问题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供电模块,电源模块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51单片机虽然使用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和典型的问题就是相比其他系列的单片机,51单片机更容易受到干扰而出现程序跑飞的现象,克服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为单片机系统配置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电模块。
此最小系统中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可以通过计算机的USB口供给,也可使用外部稳定的5V电源供电模块供给。
电源电路中接入了电源指示LED,图中R11为LED的限流电阻。
S1 为电源开关。
4.1.2 复位电路图4.1.2 复位电路图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
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
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
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
(1)上电复位:STC89系列单片及为高电平复位,通常在复位引脚RST上连接一个电容到VCC,再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由此形成一个RC充放电回路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RST脚上有足够时间的高电平进行复位,随后回归到低电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电阻和电容的典型值为10K和10uF。
(2)按键复位:按键复位就是在复位电容上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时电容被放电、RST也被拉到高电平,而且由于电容的充电,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来使单片机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