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新闻采写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54
经济类分析新闻的采写
张春红
【期刊名称】《记者摇篮》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在市场经济渗透到方方面面的今天,许多人对经济信息的需求是“朝闻
暮看日相逢”。
而更多的人“知其然”之后,更想“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经济类新闻具有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常常见物不见人,以及涉及众多数据与一些专业抽象晦涩难懂的术语,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新闻记者常常照本宣科,稿件写出来,读者读完后,仍云山雾罩。
【总页数】1页(P27)
【作者】张春红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4.2
【相关文献】
1.关于采写经济类新闻的几点思考 [J], 王会永
2.政府经济类新闻通稿采写要旨 [J], 肖辉
3.提高新闻站位以更高的视角采写经济类报道 [J], 彭红霞
4.新闻采写中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措施分析 [J], 苏力猛;
5.好新闻来自大地带着泥土气息——从临沂日报一篇来自“粪”的报道分析媒体新闻采写 [J], 彭庆东;武光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写作形考四答案结合教材简述经济新闻的含义特点与构成要素并阐述经济新闻的写作注意事项一、经济新闻的含义特点与构成要素经济新闻指的是报道经济领域的新闻事件,内容涉及经济政策、贸易、产业发展、市场趋势等方面。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构成要素:1.实时性:经济新闻通常报道当前发生的经济事件,具有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取、及时发布。
2.客观性:经济新闻应该全面、公正地报道事件的事实,客观中立,避免个人或机构立场的参与。
3.专业性:经济新闻要求对经济学理论、金融知识和相关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借助专业术语和数据来解释和分析经济事件。
4.知识性:经济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知识,提供有关经济运行、政策调整、市场动态等信息,以便读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5.可操作性:经济新闻有助于读者对经济形势和趋势有更准确的判断,以及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事件做出预测。
1.确定新闻的价值:经济新闻的重点在于突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对读者的影响力,要关注经济新闻的实际价值并对其进行准确评估。
2.提供详实的信息:经济新闻应当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事实,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和解释事件,并提供专业观点,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读者的理解。
3.突出经济事件的影响:经济新闻应当注重对经济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经济体系、市场行为、个人或企业的影响等。
4.避免主观色彩:经济新闻应该坚持客观中立,避免自身的主观色彩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5.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经济新闻应尽量避免使用复杂晦涩的经济术语,而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以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
6.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经济新闻应包含标题、导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确保信息的逐级展示。
7.注意平衡报道:经济新闻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避免片面报道,努力呈现多角度的观点和分析,以提供读者更全面的信息。
以上是对经济新闻的含义特点与构成要素以及经济新闻的写作注意事项的简述。
在写作经济新闻时,应重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突出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保持客观中立,提供准确、知识性、可操作性的信息,以促使读者对经济事件做出准确的理解和应对。
第四章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新闻事业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制约着新闻事业具体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水平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技术手段,拓展了创新思维与能力表现的空间,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本身的发展→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带来的交互式传播,一改以往传者主动、受众被动的简单关系,广大受众从单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具有一定传播能力的传播者,成为信息传播中的另一主体新闻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适应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需要的产物,新闻事业是适应一定历史阶段下特定阶级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早期报纸:邸报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2)内容:圣谕,法令,奏折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1)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2)古代社会的新闻活动规模小,新闻基本上是定向传播,及传播有明确的、具体的对象,而基本上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3)统治阶级内部的新闻活动在规模上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在社会和国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总是从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通过自己所制定的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来控制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
传媒实务200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解析于晓光(抚顺广播电视台,辽宁 抚顺 113006)摘 要:经济采访的主体便是经济活动、经济新闻、经济政策等与经济相关联的内容;经济新闻写作是针对经济采访的排序和罗列,是针对新闻内容的整合。
本文将针对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性以及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经济新闻采访的写作策略。
关键词:经济新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0-0200-02在新闻采访之前,会针对采访信息和采访资料进行深度的搜集,新闻采访投入的精力与新闻的质量成正比,并呈现在新闻写作当中。
可以说,经济新闻采访并不是新闻报道的完结,反而是经济新闻搜集资料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新闻采访情况,使记者基于对资料的深刻理解客观地表达自己对经济新闻的看法与观点。
本文将针对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进行解析。
一、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特性(一)经济采访特性科学、真实的经济采访能够切实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针对市场的实际走向和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相关学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切实掌握第一手经济新闻内容和素材,向人们展示并深刻分析未来的经济走向。
经济新闻采访的内容相对烦琐、信息错综复杂,相关数据较多,很多经济新闻采访非常棘手。
只有在开展经济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全面地布局,把握新闻的重点,才能客观、细致地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以点带面地呈现经济市场的整体走向。
(二)新闻写作的特性经济新闻写作是针对经济专家、经济热点实践、经济市场新方针等内容的延展和考量。
经济新闻往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作者针对整体经济现状进行全面思考之后所得出的经济价值理论。
[1]经济新闻不仅能够积极、准确地通过实践采访展示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还能够切实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统一,剖析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向。
结合相关专家的建议,实现经济采访写作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经济新闻主要是针对经济采访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更加注重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
新闻采写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I.新闻传播从新闻采访起步;II.新闻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III.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工作中的重要特点:当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3)采访与写作是记者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具有一致性;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是完全一致的。
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1)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2)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3)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3.为什么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论述题)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为后一个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表现新闻事实,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升华。
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大致包含这样三层意思:一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所得材料做到整体掌握,对材料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发现其中深刻之处,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4.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1)能敏感的觉察生活中的异常;(1)能在别人发现不了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2)能对异常现象进行准确地价值判断;(3)发现异常不是一味的搜异猎奇。
(2)能活跃的进行创新思维;(3)能富于成效的与人交流;(1)善于和各类人交流;(2)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3)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语言;(1)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2)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事,抒情,评论;(3)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新闻采访的含义: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引起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