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活动一《学会认识环境设计》教案-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美术环境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艺术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环境艺术的介绍和示例欣赏。
2.环保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环境艺术的介绍和示例欣赏1.教师简要介绍环境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环境的关注和呼吁。
2.展示一些环境艺术作品,包括雕塑、绘画、装置艺术等,让学生欣赏并讨论艺术家对环境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第二课:环保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环保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例如创建环保标语海报、制作废物再利用艺术品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环境的保护和关注,鼓励学生提出创意和想法。
3.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
4.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
第三课:作品展示和评比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在教室或学校的展示区进行。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比,根据创意、表达效果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选和奖励。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回顾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意表现。
2.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表达环保意识的程度和创新性。
3.评价学生对作品展示和评论的参与和能力。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分组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比如在小区张贴环保标语、组织废物分类等。
2.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或社区的废弃物材料进行环保主题的手工创作。
3.组织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活动一参观与考察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结构,我们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概念、种类,了解画展布展的基本程序,学会利用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学校。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1.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
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
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
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
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
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
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八年级活动环境设计八年级第三单元活动一环境设计活动一环境设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四个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及技能,分别将四个教学活动安排具体化,个性化。
在活动内容上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设计•应用”课学习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观察分析生活中的设计艺术,领会设计的重要性。
让学生以艺术家的敏锐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体会环境艺术形式表现出的自然与人之间形成的和谐美,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作的热情。
隐形目标:通过欣赏杰出的环境设计作品,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认识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合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环境设计的要素。
教学难点环境设计的广博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同学们注意过自己每天在怎样的环境里学习吗?你理想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讨论、探究)环境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也能自己分析,所以这部分幻灯片可以把说明小字隐藏,作为教师参考用。
环境设计和材料技术的关系,可以以水立方为重点讨论。
环境设计是否受材料技术的制约?古今中外不同材料的运用,形成了环境设计上怎样不同的结果?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空间的象征意义,重点讲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突出人民大会堂特殊的政治地位,体现集体智慧的豪迈建设,独具匠心的天花板设计和内在含义。
进行爱国主意教育。
环境设计和历史文化的关系,用中西两个典型建筑对比讲解。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天坛建筑群得到很好的体现,巴黎圣母院高大尖耸的空间,使在里面的人感到渺小、压抑,从而产生对神的敬仰。
四、课堂讨论讨论教室和居室的布置,体会功能不同决定形式不同。
八年级美术《环境艺术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偏重于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图片少而广,包括具有雕塑美感的欧洲园艺,又有带有石灯、石板步丁的日本庭院,还有淘制花盆编结成的各种景观等。
按照教材上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只是欣赏了解。
教师难备课,课也容易空洞,学生又没有设计基础和生活经历,很难参与讨论,教学很难展开。
学生分析:现代初中生非常功利,在教学中碰到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对他没有什么用,欣赏课都是很表面的。
学生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于美术课学习在态度上很不端正。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
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感兴趣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
美术课在学生看来,应该有动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练习,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本课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身边的环境。
通过设计、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了解形式美感与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整合学科:历史,音乐设计思路: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
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设计,符合《标准》以及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学生有话可说,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开展讨论和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
校园环境设计重在学生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是实践——设计,设计也需学生间的协作。
采用分组教学非常适合本课的教学需要。
按8人一组把学生分成6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四、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里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六、教学过程: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作品分析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载体。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播放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激发兴趣)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
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一)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1、线条:展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明确概念)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
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
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讨论、分析)《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长垂流畅、遒劲有力。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柔美)《宴罢》装饰画古希腊(疏密有致,装饰性强)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女人像》线描马蒂斯法国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师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
第五单元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一二室内设计、陈设艺术设计活动三景关设计观察与设计课时1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室内设计和陈设艺术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周围的室内环境和相应的陈设用品进行思考设计。
3、认识和了解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地位,及其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第周教学重点能否认识和了解景观设计在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地位,及其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授课时间教学难点能否对某个城市生活空间内景观艺术的设计的特点或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课型新授课课类工艺教学方法讲授法学具图片、资料可以制作景观设计的模型和简单制作材料。
教具课本、教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环节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旨在创造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使用和审美要求。
二、平面设计和空间组织:室内设计是以人在室内空间的行为活动为基础的。
三、光照设计:通过光可以表现空间的形体、色彩和质感以创造室内不同功能需要的环境气氛。
四、色彩设计: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研究,以成为一个专门知识领域。
五、材料选择:室内材料除了过去常用的竹、木、砖、石、陶瓷、玻璃、水泥、金属、涂料、编制物以外,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美观的轻质材料,如矿棉制品、合金、人工合成材料等。
六、家具布置:家具包括固定家具和可移动家具。
七、装饰和陈设:在室内常利用壁纸、地毯、窗帘的图案作装饰,在有些公共建筑内还往往用符号、文字、图形来引人注目和诱导人流。
八、植物配置:中国的盆景、日本的插花,君能平添室内生气。
九、家具设计:用图形和文字说明等方法,表达家具的造型、功能、尺度与尺寸、色彩、材料和结构。
十、造型设计:对家具形体的塑造。
组成家具造型设计的3大基本要素为功能、材料和工艺特性、造型形象。
十一、结构设计:家具零部件的结合方式和装配关系。
十二、工艺设计:工艺是制作家具的重要手段。
十三、环境艺术: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
十四、壁画:装饰壁面的画。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人教版(精选15篇)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人教版篇1一、学情分析我校八年级共两个班,每个班26人,能很好的实施小班化教学,特别适合美术的合作学习。
经过一年的教学,对本年度八年级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只要老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学生对美术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但尖子生很少,平常学生准备工具材料不够积极,需要老师想更多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美术教学更好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美术教学特色。
二、总体思路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已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
全册共有11课,分为4个隐性单元,热爱自然、美化生活、关注社会、艺术瑰宝四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三、教学目标1.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采用造型的方式进行水彩画和篆刻学习、创作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本节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解说。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学会认识环境设计》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类型是设计应用课。
分四个部分内容,贯穿了设计应用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构思,创作的基础,也是在学习造型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创意表现的关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环境设计作品,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
能力目标: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环境设计草图。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述环境设计作品,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
而本节课的难点则是把环境设计的意识融入生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环境设计,我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八年级的美术教师制定了怎样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篇一第一周、讲述什么是美术?重新认识美术,以及美术在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周、教《书法艺术》一课时,本课不属于本学期必教的内容,但是学校开展写字课,所以我利用刚开学的这个时间,讲讲书法和书写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重新认识中国汉字的魅力。
第三周、教第一课《我喜爱的书》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属于封面设计课,主要以动手制作为主,在课堂上以活动为主要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和培养其动手能力。
第四~五周、教第二课《苍松翠柏》分两课时,本课属于绘画课,但是在课堂我把更多精力放在感悟中国文化上,其主要渠道是通过中国山水画来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第一课时主要讲松树和柏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基本的绘画技法。
第二课时主要讲石头的文化意义和基本的绘画技法。
第六周、教第三课《缤纷家用电器》一课时,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
在多媒体上,通过电脑和投影仪的作用:(1)让学生认识更多类型设计更新颖的家用电器。
(2)看看不用地区的学生的设计作品和创意稿。
(3)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见识。
第七周、教第四课《触摸美丽》一课时,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
此课在多媒体上,这节课严格来说是属于初步认识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为内容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做游戏和欣赏图片的方式进行,通过做游戏触摸各种不同特征的物质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兴趣。
再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扩展学生的思维,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触摸到不同特征的物体联想到美术作品的制作。
第八周、教第五课《与米罗游戏》一课时,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
严格来说属于雕塑课。
第九~十周、教第六课《光影的交响》两课时,本课属于绘画-素描课。
第一课时讲光如何影响物体的立体空间感,第二课时讲以单色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光感强烈的素描画。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课题: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课时:1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节设计作品欣赏课,用一课时完成。
本课时针对初二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首先,通过富有现代气息的设计VCD图片激趣导入,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然后,通过各环境艺术设计的欣赏与使用价值,使学生初步认识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并通过分组研究与讨论课本各环境设计、各组同学讨论与本组联系密切的环境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作品展览、评议,一步一步逐步通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表现达到认识环境设计的目的;最后,拓展欣赏现代设计——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并激发学习下一课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设计的种类,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
2、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学习重点:学会从实用与美观两个方面统一分析环境设计。
学习难点:学会运用环境设计知识发现并改进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准备:
教具:现代设计——艺术大师图集VCD: 建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精粹、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具:铅笔、水彩笔、纸、橡皮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3分钟)
〈欣赏〉环境艺术精粹——艺术大师图集VCD。
1.庭院设计
2. 建筑外形
3. 公共设施
〈问答〉以上欣赏的是什么艺术作品?(答案:环境艺术设计)
二、新授内容(20分钟)
〈欣赏并评述〉各环境艺术设计的欣赏与使用价值。
1、庭院设计庭院深深,小桥流水,一座座风格异的庭院建筑浓缩了人类世界的历史和文化。
灿烂的建筑文化,我们为你骄傲、自豪。
2、建筑外形流动的音乐,凝固的的建筑,那一幅幅瑰丽的建筑画面为你奏响了一篇篇美妙的动人篇章。
3、公共设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享用这些方便之时,是否也体会到了艺术魅力的存在?
〈问答〉:设计艺术是为什么创造的艺术?(答案:设计艺术使我们生活更美好、舒适,所以,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
〈分组研究与讨论〉:
人民大会堂的内部环境设计(1组)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2组)
办公环境的设计(3组)
住宅的客厅设计(4组)
女中学生的卧室设计(5组)
同时,各组同学讨论与本组联系密切的环境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讲授〉为了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即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既美观又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最合理的形式。
三、作业(10分钟)
思考如何设计才能使你家的客厅(或卧室)更实用与美观,并把你的设计简单的画一画(或者用几句话写一篇小文章说一说)。
作业要求:
1、构思要新颖。
2、绘画设计作品或文章均要从实用与美观两方面分析。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览、评议(5分钟)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从构思、说明上给予肯定,使其得到学习的乐趣或情感的满足。
五、拓展教学(5分钟)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并激发学习下一课的兴趣。
〈欣赏〉现代设计——艺术大师图集VCD:
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建筑艺术设计
六、教学小结(2分钟)
同学们,现代设计可以分为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艺术设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产品设计的有关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必需品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运用所学知识,美化你的生活环境,提高你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