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75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体育局体育社科项目,课题名称: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编号:GST2018118。
作者简介:王艳(198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包莉(197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赵姗姗(1987—),女,汉族,甘肃临夏人,临夏州全民健身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研究王艳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包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赵姗姗 临夏州体育局摘要:文章以保安族代表性传统体育“夺腰刀”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夺腰刀”的保护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民族体育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从以赛促承、文化赋能、特色教育、全民健身等视角,建立保安族传统体育经济发展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保安族;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引言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凝结着保安族文化精髓,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
在现代体育浪潮的冲击下,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面对着严峻的考验。
现代体育项目逐渐成为保安族年轻人们首要选择的锻炼方法,经济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保安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十分受限。
对此,无论是从体育健身的角度分析,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去研究,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都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保安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价值解析(一)可辅助全民健身事业积极展开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简单易学的特征和优势,以保安族最经典的“夺腰刀”项目为例,夺腰刀活动包含走、跑、跳跃、闪躲等基本动作,可以充分锻炼人们在柔韧、体力、耐力等方面的身体机能。
做好保安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令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来,进而达到增加锻炼人数、建立稳定锻炼习惯的作用,更能够稳步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有效帮助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教学价值研究
马月群;李洪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7(006)006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得知:独竹漂具有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培养审美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学价值,在体育、德育、智育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逐步开设独竹漂选项课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实用价值.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马月群;李洪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体育学院广西宜州546300;河池学院体育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与价值研究——以黔北民间"独竹漂"项目为例 [J], 李剑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 [J], 程明霞;李军
3.独竹漂运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州赤水开展独竹漂运动为例[J], 周海澜
4.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J], 徐宏
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基于独竹漂运动项目研究 [J], 肖宇翔; 韦杨遮; 蒋菠; 周楠锋; 朱青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样跳绳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揭示花样跳绳的起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挖掘花样跳绳的心理调节、健身、表演等体育价值,以及花样跳绳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和当今文化价值的思考,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花样跳绳跳绳的起源跳绳运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跳“长索”,隋唐称跳绳为“透索”,宋称“跳索”,明称“白索”,清称“绳飞”,民国以后才称为“跳绳”。
跳绳乃是中国民俗体育运动之一,绳子与老百姓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中国的童玩之一。
对于跳绳的明确的起源众说纷纭,有文字的记载出现在隋李百药的《北齐书》卷八《幼主记》,其中提到“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 即今日所谓的单人跳绳,由此得知中国北齐(西元550——577)时期即有跳绳的活动。
[1] 唐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中记载“婆罗遮并服狗头猴头面,男女无画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透索”也是一种跳绳。
明朝沈榜的《宛署杂记》卷十七《民风》记载“跳百索:十六日,儿以一声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
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
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
”这便是今日的多人跳绳。
在金元时期,道家做道场时,就常常把一个儿童打扮起来,身上系着铃铛,在音乐伴奏下跳绳。
明清时流行的集体跳绳叫“跳白索”,也叫“跳百索”。
《帝京景物略》说:“元夕(正月初一晚上),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
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
”两人舞绳,众人轮跳的形式,也是一种带有吉祥色彩的宗教仪式。
《燕台口号一百首》中记载了一首轮跳白索的诗:轮跳百索闹城 ,元夕烧香柏作薪。
络索连环声响应,太平鼓打送年人。
明清时的跳百索常见于年节喜庆之时,可能就是由金元时道家的那种活动演变而来的。
[2]花样跳绳的由来陕西被视为花样跳绳的故乡,绳王胡安民正是花样跳绳的创立者。
搏击武术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社会价值的初步研究温学书杨永亮许中华(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社会价值进行了研究。
认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具备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的社会价值。
当前需要在构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特体育文化、完善规则制定方法、加强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其社会价值作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全国民族运动会社会价值对策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l㈣76卅31引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民族运动会”)已经举办了8届。
全国民族运动会为何能够得到如此的关注和霞视,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问题还没有专门的研究。
本文试图对民族运动会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为正确把握这一特殊体育赛事的未来发展方向,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族事业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2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概况全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伞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j’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
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闰务院批准,全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同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南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从1953年至今。
已经分别在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北京市与西藏、宁夏、广州等省区举办了8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目前该项赛事南15个竞赛项目和148个表演项目组成。
由于国家的支持和各省区市的共f司努力.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在发掘整理各民族民I'日】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①基金项目:2018年度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跨学科视域下黔桂边区白裤瑶猴 鼓舞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2018ZD002);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项 目名称:贵州毛南族佯僙人“打猴鼓舞”抢救、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JD036);2020年度贵州 省理论创新联合课题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口述史方法的贵州苗族体育“非遗”传承经验研究—— 以反排木鼓舞为核心案例,项目编号:GZLCLH-2020-345)。
作者简介:顾宜保(1998—),男,苗族,贵州凯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姚馨逸(1997—),女,侗族,贵州岑巩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
通信作者:陈国余(1983—),男,汉族,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口述 史、体育人类学,E-mail:***************。
DOI:10.16655/ki.2095-2813.2003-5259-8123贵州荔波县白裤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①顾宜保1 姚馨逸2 陈国余1*(1.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2.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口述史研究方法等对贵州荔波县白裤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调查, 可为白裤瑶保留一份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陀螺和猴鼓舞在白裤瑶社区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并通过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得到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裤瑶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自信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白裤瑶 民族传统体育 陀螺 猴鼓舞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c)-0224-04Survey Researches on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al Resources of Baikuyao Nationality in Libo County of GuizhouGU Yibao 1 YAO Xinyi 2 CHEN Guoyu 1*(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18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Province, 157000 China)Abstract: With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field survey method, oral historiography method and others, this paper made a series of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upon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al resources of Baikuyao Nationality in Libo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for purpose of preserving a batch of precious materials for folk-culture heritages in Baikuyao. It turns out that Gyro and Monkey-drumming Dance have been fully preserved in Baikuyao Community. And through a batch of activities of introducing Baikuyao-nationality folk cultures into campus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resources, these resources have been widely circulate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romotes the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 Baikuyao; National Tradition Physical; Gyro; Monkey-drumming Dance瑶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性民族, 除了中国境内拥有近280万瑶族人口外, 还有70多万分布在海外, 主要居住在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以及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西方国家[1]。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研究民俗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进行研究。
一、文化认同与传承难题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许多传统文化价值逐渐被淡忘和遗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一代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统认同感逐渐减弱,传承难题日益凸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电子游戏、网络娱乐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而忽视了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
这使得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年轻人中逐渐式微,传承难题十分突出。
二、资源保护与传承困境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资源保护和管理。
在现实中,民俗体育文化的资源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
由于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多发生在乡村和农村社区,这些地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十分薄弱。
许多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资源的逐渐损失和破坏。
由于乡村和农村社区的人口外流和人员流动,传承人群逐渐减少,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逐渐减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难题十分突出。
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冲击,逐渐被边缘化和淡忘。
这使得资源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政策支持与传承困境由于政府在文化领域投入不足,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一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许多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促进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政府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问题,许多传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不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重视,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政策支持不够,使得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困境。
云南民族传统体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少数民族群体身心健康、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消失和衰落的危机。
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教育支持,成为了当前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拥有25个少数民族,因而形成了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跳火、踢陀螺、踢毽子、赛马等,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传统体育项目多是在民俗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中展开,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加强族群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困境。
一方面,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断代危机;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部分传统体育项目的举办和发展受到限制。
一些传统体育项目需要较大的场地和设施支持,而现代城市化进程使得这些场地和设施逐渐减少;又如,一些传统体育项目需要长期锻炼和传承,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无暇顾及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解决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研究。
这一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培育通过教育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培育,使其在文化传承、身心健康、社会凝聚等方面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只有让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可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才能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艺传承针对传统体育项目技艺传承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
可以通过成立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班、开展技艺大赛、设立技艺传承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艺传承中来,确保其持续发展。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录用编号:11t1108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康娜娜*,张文慧,张玉超(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等方法分别从政治、经济和人文三方面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即便在高度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彰显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发展电视媒体和网络信息等传播途径、加强项目创新、发挥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政府政策供给与资金投入等途径。
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协同政府、社会团体的呼应,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种潜力资源的民族特性和时代性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良好的发展与保护氛围。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价值与传承Discussing on the Valu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TraditionalSports CultureKang Na-na, Zhang Wen-hui, Zhang Yu-chao(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This paper,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studying the documentary and using logical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from three aspect,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and humanistic culture. It points out, even at the present time, with the higher degree of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still shows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 es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author suggest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hich include making use of the channels of TV medium and Internet, reinforcing the innovation of relating programs, performing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schools and society, government formulating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investing more, etc. With schools displaying their constructive role and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action of protect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features of times and nation can providing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manners; Value and development 现阶段的社会中,“全球化”和“现代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过去的近百年间,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逐步走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研究作者:白晋湘来源: 政法司理论处发布时间:2006-11-22字体:【大】【中】【小】1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即从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社会、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工业社会、城市社会、开放型社会转化。
从1949年为界划分为早期的社会转型和现代的社会转型。
早期的社会转型始于1840年,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寻求现代化之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
现代社会转型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1978年;第二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直至现在。
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一般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
这种转型必然在我国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价值文化观念的转换等方面对我国社会运行状态产生深刻影响,必然产生一种转型效应。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面临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其自身在价值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现代变迁和发展。
2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依据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理论依据2.1.1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是文化价值属性的客观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可被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客体与主体(民族和社会)之间需要一种特定(肯定或否定)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和关联的,任何事物的任何属性归根结底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关系。
因此,价值的属性是客观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客体,总是与各民族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或利益密切相关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总是通过各民族人们的活动和社会发展演变而实现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和转型,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知识观念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转型中作为客体的需求属性的转变,决定了其价值转变的社会必然性,进而也必然要求其价值的重新构建以体现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和时代需求。
2.1.2价值重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文化的先进性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状态中纵向的审视,即人类文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只有使自己的文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形态在世界文化中的发展地位,争取取得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
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代体育文化不仅要成为少数竞技运动员和多数观众的世界,而且要有更多的大众人群参与到体育健身和娱乐中去,应该注重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2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实践依据2.2.1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发生位移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于简单的、进化度极为低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这是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在我国民族社会发展进程中,狩猎、牧业、渔业、运输等传统生产方式曾是各族人民满足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劳动手段。
游离于生产过程的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各自民族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既源于生产劳动过程,又是对生产劳动生活的一种补充。
而与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的是,工业社会是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特征,社会高度分工。
其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社会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在这种工业化社会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依托的传统劳动生产方式逐渐消退、消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在人们新的视野里逐渐淡化或转移。
2.2.2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意识和功能日益强化2.2.3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化,西方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融合与冲击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状态,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渊源更是如此。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流动的加快,社会必然相应地呈现出开放状态。
在我国开放社会转型进程中,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不断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受到西方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
奥林匹克文化是当今依赖于科技的、物理属性的强势体育文化,它突出的是在国际体育中只倡导西方单一的竞技体育文化模式,而排斥其他的体育文化类型。
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极大地忽视了各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拒绝其他文化的广泛参与,因此也强烈制约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2.4宗教、准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转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依托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成员总体上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它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宗教制度、超自然信仰以及与此有关联的事物相对来说已变得不很重要,社会成员越来越趋向于现实性、理性化,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的参与。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与各民族的宗教崇拜和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进程中被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
随着世俗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由于“现代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也逐渐由生活的组成部分变成人们的业余消遣或娱乐点缀。
2.2.5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化,要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的构建我国传统社会实质上是一种人治社会,尤其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的民族地区,民族和家族式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支配作用。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依法治国正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
法制社会强调把所有的社会活动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用制度建设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组织管理创新。
与此同时,现代体育文化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纵观现代体育的发展,如国际奥委会、各种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都有着规范的组织管理与制度规范。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武术、气功等少数项目有专门的项目管理中心归口管理外,大多数项目没有直接的部门进行规范与管理,大多处于一种无规范的自发原始状态,更不用说得到有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3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作用和现实意义3.1思想将更加解放,价值选择将更加多样化3.2文化的主体性更为明确,自我价值意识将进一步发展中国几千年来以群体为本位的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对民族的整合和凝聚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它过分强化社会群体意识而泯灭了自我价值意识的存在,因此造成了个体文化主体的失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发展出自由竞争、自我实现的文化价值意识。
由群体价值意识发展到自我价值意识是一种进步,是文化主体失落的复归,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受传统文化统治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意识的发展不仅会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而且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要着重对少数民族群众自我价值意识的培养,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到自我社会历史使命的价值思维方式。
3.3思维方式将由非理性走向理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落后和蒙昧的思维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他们将不再凭巫术、迷信等等原始文化价值作判断,代之而起的将是凭借科学技术的价值、商品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合理的核算、生产、分配以及合理的消费、经济道德、精神生活,将成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价值思维方式。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就是要培养少数民族群众的理性化的价值思维方式,以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
所以,着重对少数民族群众思维方式由非理性向理性的转变,是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重中之重。
4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体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趋势4.1它将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面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全球文化价值信息的出现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再保持封闭性的价值体系已经不可能。
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全球价值信息的出现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造成人类共同的文明,发展出人类的共同价值意识。
特别是内地和广大农村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必然使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价值模式发展出新的价值取向。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不能置身于这种文化、文明和价值意识之外,而必须适应世界历史潮流,开放其价值体系,这是大势所趋。
4.2它将是一个多元的价值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就其内在结构来说乃是个体农业经济、宗法家庭、儒家思想一体化的,也与“大一统”的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相互适应的。
但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一元化的、“大一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必然被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系所替代。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将是一个新与旧、土与洋、传统与现代文化价值并存的局面。
整个文化结构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并且其价值取向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多元复杂的价值体系。
4.3它将是现代变迁过程中一个有自我组织能力的价值体系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变迁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作为历史的连续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模式和价值取向仍然会保持其历史个性,仍然会发挥其自我组织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在扬弃、融合、纳新中发展,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新旧文化的杂糅、调和、拼凑,而是深厚的民族文化结构在新的文化积累中实现突变和飞跃。
这种突变和飞跃离不开原有的民族文化积累,离不开这种积累所形成的遗传趋势。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是更高形式的延续,是渐变与突变交织着的延续。
5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价值重构的途径5.1牢固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重构,首要的就是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要不断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在文化内容上,坚持科学、文明、健康原则,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在文化形式上,必须面向大众,重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
另一方面,先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此意义上分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点是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流的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既体现敏锐的批判精神又有兼容并收的气度。
2008年奥运会为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良好机会。
5.2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各民族大众,具有天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具备培养民族精神的独特优势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