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黄帝内经和古籍经典看针灸与按摩的绝密要点

从黄帝内经和古籍经典看针灸与按摩的绝密要点

从黄帝内经和古籍经典看针灸与按摩的绝密要点
从黄帝内经和古籍经典看针灸与按摩的绝密要点

朋蹦蹦跳%俄i硼溯过边时,按揉内关穴,亦可使心率减慢。

在穴位上推拿,是中医推拿的特点之一,被推拿的穴位可以分为四类; L 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穴位这类穴位共有300多个,在这些穴位中,有的禁用针刺,但却可以用适当的推拿手法。推拿菜个穴位,既可以起到与针刺或灸相类似的效果,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这与推拿手法的刺激方式、频率、强度、深浅、持续时

间、角度和方向有关。 2.有古代文献为依据的经外奇穴目前,所谓“经外奇冗”越来越多,如果人体

的“经外奇穴”数以干计,那么,它本身也就不“奇。了。为了处理这一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必须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古代文献”。

3.推拿特定穴位这类穴位共有loo多个,随着对古代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它的数目还会增多。但是,关于推拿特定穴位的起源、发展,B前尚不十分清焚。

4.新穴不属于上面三类的穴位,称之为“新文”。这种分类方法虽然也有缺点,但毕竟优点居多。

炒Fl还可以把穴位分为“点状穴位”、“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点状穴位”的历史员为悠久,而“面状穴位”及“线状定位”出现较晚。有的“线状穴位”是从

“点状穴位”发展而来的,例如:天河水穴。在“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中,绝大多数为“推拿特定穴位”,个别为“新穴”。而在“点状穴位”中,既有“推拿特定穴

位”,又有“经外奇穴”、“新穴”及“十二经和任脉、瞥脉的穴位”。

《索问》和《灵枢》虽然论及了在“背俞之脉”和“侠皆之脉”用按法,但没有具体记载什么病症按瘴哪一个穴位。在现存的古代医学文献中,最早提到具体的穴位与椎

拿之间关系的是晋代葛洪所写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在人中穴、龟尾皮和脐上三寸(建里穴)等处进行推窜,治疗卒中恶死和卒腹痛等症。其中,人中穴为督脉穴

位。脐上三寸(建里穴)是任脉穴位,而龟层穴则是最早的推拿特定穴位。由于推拿手法多种多样,对穴位作用的方式比针刺或灸要复杂得多,所以,即使在同一穴位上应用推拿手法或应用针灸,二者所起的作用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穴位来说,推拿的作用又可以由于手法的刺激方式(不同的手法)、手法的刺

放置、手法的刺激频率、手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手法刺激的深浅、角度和方向不同而

有所差勇。年拿抓位她的作用,也可因判的诽者的功夫高低及技术优劣研同。拿”留:o曰o,9女ZlPd。曰6s十常用穴位,尚有一些穴位在“第三篇儿科招 [复习思考题3 (1>推章穴位如何分类7 (3)《素问》、《灵枢》及《肘后备急方》有O些关于推篡与穴位的记藏?

(3)为什么说在六位上报拿是中医推拿的特点之一?第一节头画部穴位教学量

求L零握头i部12个费用R位舱位置、

2零握各定位的手法操作要求。3.囊包头面部穴位操作顺降。

教学内容 [一3头面部冗位特点的穴::曰N十Ns7tQfa6,x十67:曰经的穴位、足三阳经的穴位、任脉和督脉

。,,圭田申室税的经外奇穴,它与推拿特定穴位相泪沼。推事或针灸同一穴位,两者的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除眼球以外,头面部的其他表面部分都可以应用推拿手法,匝,还是推拿特定穴位,或经外奇穴。

(二)头面部y1位公述而不管它是十四经穴

%腮☆肠蹦:溯伊:%[出处]《幼科铁镜》[别名3 攒竹。[yt位类别3 推拿特定穴位。

[位置]位于眉心至前发际一线。t作用] 表散。[主治]外感、内伤c[常用手法] 推法。

在推额天门时,可以根据病情,分别选用水、酒精或葱姜汁,葫于穴位处进行推也可不荫取任何液体而单独使用手法。

[配伍] 与分阴阳、推三关、揉太阳、运外劳宫、运八封等合用,治疗小儿伤寒之[文献摘录]

[1)《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一年之气二十四。开额天门亦此义”, [2)《幼科铁俄.谅搞活症辨》:“推法,开天门二十四下”。

[33《小儿推篡广意·推法》:“二推攒竹。自眉心交互宜上”。 N)《保赤推章法·开天门法》t“凡推,皆用蔽姜水,浸医人大招

粘医人指上用之;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 (5)《厘正按彦要术.推攒竹法》,“法治外感内伤均宜。医用两大指,春夏蘸水,

和其麻油,dJLg心交互往上直推”。 [按语] 在推拿特定穴位中,有几个

名为天门的穴位,但它们的位置备不相同。

《助科铁锗》将本穴称为“天门”、“颁天门”。为了把名称相同而位置不同的穴位加

以区别,因而此书也将本穴称为“额天门”。本穴常用报法,在操作时,医者用两大指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这一方法被称为

“开天门”。6dJL推拿广意》与《厘正按田要术》称此法为“推攒竹”,并认

为这个攒竹穴不是足太阳膀肮经的攒竹穴。因而,如果仍将本穴称为攒竹穴,则同名异处,易于混

古人强调适合时令,由于一年之中有二十四个节气,所以“开天门”就推二十四“开天门”这一推象方法,在临床上披广泛应用,《幼科铁镜》把它作为头面部成套

手法操作的第一个步骤.而《小儿推拿广怠》则将“推攒竹”作为头面部操作的第二个步骤。

小儿伤寒,十指俱冷,额热,身壮热,面赤而谈、可用开天门、分路阳、推三关之法表散。夹含伤寒,也可用开天门、分阴阳等法治之。

对成年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时也用这个操作方法,但不用水、葱姜汁、唇香末或麻油,操作时手法的速度较慢,刺激量较大一些,常被作为治疗头痛、失眠、头胀和头昏

的方法之一。[出处3 《小儿推拿广意》[别名3 坎。[穴位类别3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3

(1)线状穴位位于眶上绕眉毛处。

(2)八封穴之一参见[作用3祛风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常用手法3推法。

[操作要求] 医者与患者面对面,医者以左右手之食指、中指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分别置于思者头部的右侧面及左侧面,以扶持头部;然后用两手拇指的辈

面作为接触面,自患者的眉心穴同时分推至左右颁部。手法应柔和,两拇指用力要均匀。

[文献摘录] [1)《小儿推拿广意 (2)44、儿推拿广意之决也”.推坎官gb:“推坎官;医用两大指,ad、儿眉心分过两穷是也”。

推拿面部次第》,“一推坎宫,二推攒竹允,三运太阳,……此月维拿不易 (3)《贝正按废耍术·立法·推法》:“坎宫在两眉上,藐汤由小儿眉心分推两旁.能洽外感风

寒’。“推面部手部次第也,推坎宫二十四次,推撒竹二十四次,运太阳二十四次,……为缺廖不易之

汐。 [按语] 推坎宫穴,是头面部成套推拿方法中的一个步骤。介绍成套推拿方法的著

作有《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和《厘正按理要术》等。《幼科铁锐》所介绍的头面部推拿次序,与64、儿推拿广意》和《厘正按摩耍术》不同,而且没有‘推坎宫”这

一推拿方法。

[出处] e46要袖珍小儿方论》[穴位类别3 推食特定穴位。[位置] 位于两眉内端联线的中点或前正中线与两眉联线的交点。

[作用3 慎惊。[主治3 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治疗惊风。[常用手法3 掐法,推法。En作要求] 用掐法时,以指尖作为接触处,

不能掐破患者的皮肤。作推法时,以拇指的拿面作为接触面.[iz伍3 与太阳穴等相配伍,治疗慢谅风。

[文献摘录3(I)6针灸大成.按康经·治小JL诸恢推挽等法)l刺激量应逐渐加大,而不应突然加

(2)《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正面部位骸》:“慢惊风,……露D5l,昏睡,咬牙,口歪,心

问述闷,多于吐泻后得之。掐住眉心良久,太阳、心滇推之,灯火断用心、心渍、虎口、涌毙各一

媚,香抽调粉推之”。 (3)《幼科铁镜·面各穴B),“用葱姜煎汁授染医人大指,先从眉心向额上推,至二十四数,次

从肩心分推至太阳、太阴,九数”。 [按语3 印党与眉心常温滑。印堂,起先是一个部位的名称,后来被作为穴位;而

娟,香抽调粉推之”。 (3)《幼科铁镜·面各穴B),“用葱姜煎汁授染医人大指,先从眉心向额上推,至二十四数,

从肩心分推至太阳、太阴,九数”。 [按语3 印党与眉心常温滑。印堂,起先是一个部位的名称,后来被作为穴位;

眉心是一个“点状”穴位。[出处3 《银海精微》[穴位类别3 经外奇穴。

[位置3 位于眉梢与目外IUUb延线交点向后约l寸。[作用3 在太阳穴用不同的手法,其作用也不同。

(U篡法国神。(2)揉太阳能使男性思儿发汗,而对于女性思儿,揉太阳一法朗止汗(3)运太阳向耳的方向运转,泻法;向眼的方向运转,补法。

[主治] 男性思儿:感寒而发热无汗。女性思儿:发汗太过而扦不止。[常用手法3 推法、揉法、瘴法、拿法。

[操作要求](1)拿太阳(2)揉太阳动作不可组;医者以一手的拇指及食指、中指在左侧太阳穴作拿法。

通常以一手的中指端作为接触面,也可用食指或拇指在本穴以揉法治〔3)远太阳实际上就是“指瘴太阳”’一般也以中指端作为接触面。

[配伍3 与心演相配伍,治疗僵惊风。[文献摘录3(1)《小JLO拿方脉活娶秘旨全书·五脏主病歌》:“命门有疾元气亏,牌土.太阳、八1

〔2)tdJLOEt广魔·推法》,“三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陨转朋F”.(3)《幼科推童秘书·穴氮手法》,“额角:左为太阳,右为太朗”‘

[按语3 在小儿推拿中,太阳穴仅指左侧,而右傀的太阳穴被称为太阴穴。

[出处1《全幼心鉴》[别名] 太阳(右侧)。[穴位类别1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1 即右侧太阳穴。

[作用1 揉太阴:能使女性患儿发汗,而对于男性思儿,揉太阴则止汗。t主治3 女性患儿;感寒而发热无汗。男性思儿:发汗太过而汗不止。

[常用手法]揉法。[操作要求3 一雕以一手的中指端作为接触面,也可用食指或拇指在本次进行揉

[23《金去推罕法·揉太阴穴法》;“治女,揉太阴穴发汗,若发汗太过,揉太阳穴数下以止之。

治男,纪太阂穴反止汗”.。。·[酝3 在[文献脑剥中的所谓“重揉”是指刺

激量大,但在操作时,手法仍应

“柔和”。“大的刺激量”与“柔和”并不是对立的。若朗刻苦练习手法,就能

体会其中的奥妙。

出处1 《幼幼新书》穴位类别3推寥特定穴位‘

[位置3 位于真报部[作用](1)发汗。[2)作为望诊之处。两目内5bdb联线的中

点处。 [主治3发热无扦,惊痫。

[常用手法3 推法,掐法。 [操作要求1 9儿皮肤娇激,轻柔。山根穴处

皮肤易于破损,因而在操作时手法必须十分

[配伍] 与天庭、眉心、承浆、准头、人中等穴配伍,治疗惊痫。[文敲摘录3(1)《针灸大成·按取经·面色围歌》:“山根青险阻,谅道是商量,若还斯处赤,(2)《推篡仙术·汗法》:“随由真跟上山根推上印全数十”。 l I』L“I J』h A l ‘ .一— d 6“

[按语1 推章头面部,往往依一定的顺序进行,推拿本穴就作为这种成套的

序进行的步骤之一。

[出处3 《肘后备急方》[别名] 水沟。[众位类别3 督脉穴位。[位置3 位

于头面前正中线

[作用I(1)使之苏醒。(2)作为望诊之处。[主治3卒中恶死。[常用手法] 掐法。[操作要求] 在应用“掐人中”这一方法时,患者大多已不省人事,情况较急

使如此,“掐人中”仍然应该由轻而重地进行,不要掐破皮肤,不可组暴地进行。[文献摘录3

(13《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团”。(2)《幼幼新书·察形色治病》:“人中左右两旁黄,主日逆。人中青,主下痢’,

[按语1 “挖人中”是急救措施之一,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日本

[出处] 《针灸甲乙经》[穴位类别]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位置3 位于鼻翼

外绦中点夯,鼻唇沟中。

t作用]止惊开窍。

[主治] 急惊。鼻塞,鼻流涕。[常用手法3 揉法。[操作要求3 医者以一手

的食指和中指,佣rJ置于左侧迎香穴及右侧迎香穴

及中指同时作操法。动作应左右协调,两侧力度应均匀。 [文献摘录3 《针

灸大成·按虞经.认筋法歌》;“急惊,……口限俱闭,迎香泻”。

[按语] 以“螺迎香”一法,再配合其他推拿治疗方法,治疗外感臭塞效果。

而治疗“臭流涕”的效果不甚可靠。

t出处3《推拿炒诀》[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3部下领关节处。[作

用3 帮助张口。

[主治3 口嗓不开。[常用手法1 拿法,按法。[操作要求1 在应用拿法时,[文献摘录]

以大指和中指着力,大指和中相同时用力

(1)《推直妙诀·拿法》;“又:病考口盟不开,医人格大中二指省力,事其牙关穴p自开。牙关

穴,在两牙腮尽处近耳者是也”” (2)《厘正抿漳要术‘立法·按法》;“按牙关:牙关在两牙gl尽近耳处,用大中二指,对过着力

合按之,治牙关闭者,即开”。 [按语3 成人忠颓下颌关节紊乱症时,在牙关穴以摩法、揉法治疗,对部分思考有

效。[出处] 64、儿推拿广意》[别名3 耳后高骨。[穴位类别3 报拿特定文位。[位置] 位于耳后部骨乳突处。

[作用3散风热。[主治]风热之症。[常用手法] 揉法,掐法,运法。[操作要求3 在操作时,医者用中指端在本穴作揉法,但不应使患者取俯卧位。

[文献摘录3〔H《小儿推拿广意.推拿面部次第》;“三运太阳。四运耳背高骨,二十四下毕,掐二十下”.

〔2)《厘正按埠要术·立法·远法》:“运耳背高骨,用两手个指、无名指。织远耳后高骨,

四下毕,再掐三下,治风热’。 [按语] 揉耳背高督,可以作为治疗早期Bell面瘫的一种方法,若与轻据思侧面

部的方法配合使用,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非常凑巧的是,大多数Bdl 面瘫的思者有“风热”的临床表现。“揉耳背高甘”这

揣瑶韶默肥“,”“面人品三备六古代的操作方法较多,《厘正按摩要术》的引文只不讨万吨下信件战铀掏》d d:

11.[出处] 《灵枢》[文位类别1 足阳明胃经穴位。腮厌恶恩”m,[主治3齿痛,口僻,惊风。

‘ 一“*n?‘M从吠J1R几PJ一秤深作万摆。颊车用力咬牙时,在咬肌隆起处。梆65:::“a

”屈没盟俄就就婚地;。。;,“。

[出处] 《针灸甲乙经》[穴位类别3 督脉穴位。;篙:器:::’”l,m“as s*AL。

[主治1头胀、头浦、目彻。 t常用手法3 因法,揉法,推法。滋蹬:继没睬温器溅腮:

??‘aeqW5Q6,qt9663L目月a。m:,,.。。。,。:,,。。‘留摊释当/JJL团门不论采用何

有理::’、M”于loo·/1腕·加绷者》:“百合穴,在头项毛发中.以朗牵向发前后,左

多。[963 Z女/1虽为常用穴位,但在3周岁以下的小儿,推拿百会穴的机会并不

[复习思考题3(1)天门穴与颠天门穴有何异问?(2)为什么“开天门”为二十四数?(3)眉心穴与印堂有什么关系7

[4)关于“掐人中’,你知道些什么7

(5)设法记住头面部12个穴位的位置、作用、主治、配伍、常用手法及操作方法

(6)成套的头面部操作方法,按照判—A顺序进行?

教学要求1l零搔上肢部31个常用穴62.拿握上肢部“西状穴位”、主治、配伍、什用手法及操作要求。

“,基状允位”的特,久。 [一)上腋部欢位特点上肢的惟拿特定穴位数目员多,其约占全部推拿特定穴位的半数。

上臂、肩、前臂、肘、手及腕部,均有推拿特定穴位,其中以手部为最多。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非常有名,被经常应用。

在上肢的穴位中,既有点状穴位,又有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在点状穴位中,既有十四经六位,又有推拿特定穴位和经外奇穴,而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都屑于控拿特定

穴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塞特定穴位中,手的攀面为阳面,手的螺背面为阴面,这与手三阴经及手三阳经的阴阳历屑是相互矛盾的,虽然阴人力图纠改,但也无济于事。

[二)上胶部y1位分述[出处3 《针灸大成·按摩经》[别名3脾、脾土。[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

[位置3 有两个不同的位置:

[1)位于拇指远端指骨的掌面(图4—1)。(2)位于拇指挠侧缘一线(图4—2)。[作用1有补泻之别:

(1)补脾上*四人事,益气血,使脾胃。(2)滑脾土,增进食欲。[主治] 小儿虚弱,乳食少进,饮食不消,食后胀满及泄泻等,

[常用手法3推法,鹰法,掐法。i操作要求] 补脾上与清脾土的操作方法与要求不同:L补脾土有两种方法,

;:留器篇器器;飞器器盂。66s‘“96g5s。“2.涪阳土由拇指的近心端推向远心端。

[配伍1[1)与大肠穴相配伍,治疗泄泻。(2)与肺经穴相配伍,治疗p瞪。(3]与分阴阳相配伍,治疗气血衰弱

☆强疆:越过急歪队笼盅器器劣殿胀。“椭之;漏税;霸;‘b14《,ir。“红47率:工坚:::

m腮L。。。,、%‘,Rel6J:9lopLn眺肥:进惟蟹产:乙“十出.地圈组.四健阐名穴不法们欣》,“掐脾上,曲指左转为补,宜推之为谓。饮食

(2)《gr汉万风·斌厦配·网子田17几H。M队M MM一,一一一—一.“/翻;易恐品跳忍入““.g“—”,“”*

G9;了飘冤i广意.阳华十’八次疗痛诀2l“臃土:补之省人事,清之进饮食”。级联于大指”。

(7)《保赤推拿法·揉掐雕经穴法》:“脾经,即大指尖,左旋揉为补”。 (8)《厘正拉廖要术·取穴·推五经法》,。大指脾胃,宜多补,加热甚,可赂泻”’ [按语3 本穴为推拿常用穴位,在J瞅推拿临床中,本穴被经常应甲看着Ji身体虚弱,乳食不进,饮食不稍,食后作饱胀满,人事不省,

路他的其,可赂用泻法。痰食诸症,可以先用泻法,然后再用补法。

羚能☆蹦溯腮掘舱%’’::::::::留:留溉:i6mm**41mqg*AL,“》glid(,此法朗治疗小便赤涩及泄泻等症。

[出处] 《针灸大成·按潭经》[别名3心、心火。[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 本穴有几个位置,目前通用位置为中指远端指骨的拿面

[作用] 推心经与掐心经的作用不同:(1)推心经退热发汗,行气通窍。

(2)《推塞仙术.治男女诸般症侯法》:“口吐白沫,有痰,推肺经为主”。

(3)《小JLO章广意·阳本十八穴疗病诀》:“肺金,推之,止咳化痰,性主沮和”。

(4)《幼科推算秘书·推零手法》:“推肺金:……川、儿咳嗽痰刚,必推此”。惊,也必推此。”

[按语] 在‘‘五经”穴中,肺经穴的使用机会,仅次于脾经穴。“补肺经”和“清肺经”的使用机会几乎相等。不过,单独使用本穴,治疗效果不甚显效。若结合其他穴

[穴位类别3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 有几个位置,目前通用位置为食指挠侧边缘一线(团4—7)

[作用] 止泻痢,退肝胆之火。

穴相配伍,治疗溶热。 [文献摘录3 (1)《针灸大成·按窿经,手面l):“小肠经赤色,主小便不通,青气主气结”。

(2)《助科推隶秘书·穴象手法·次在手指者》:“小肠穴,在小拇指外边”。[按语3 《幼科推拿秘书》认为,小肠筋在小指外边,络联于神门

4—10)。 [作用3 退热除烦.通便消胀 [主治] 大便不通,小便赤涩 [常用手法] 掐法,推法。

[操作要求3 医者以一手的手指,自小指侧央持患者的小指、无名指及中指;以另一手的手指或同一手的拇指

作掐法或推法,节律须均匀。图小10小樱蚊穴于手耀,4确与第五擎竹交界处樱纹

(7)与大肠穴、六腑穴、横纹穴、肾水穴及脐等相配伍,治疗热泻。(8)与三关穴、大肠穴、肾水穴、阴阳穴、龟尾穴及脐等相配伍,治疗冷泻。

[文献摘录3[1)《针灸大成·按瞻经·阳算团各穴手法仙诀》:。一掐肺经,二掐离宫超,至随宫止,当中轻.

白筋(阴筋)和黑筋(肾筋)。[出处3 《针灸大成·按取经》[别名3 天心。[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

[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3 即脆部的朗池穴与阳池穴。位于腕部掌侧横纹的挠侧边。

[作用3位于腕部攀侧检纹的尺侧边。阳池

[出处] 44、儿推拿广意》[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

之来也,迂缓而不速,疾绵绵不巴。痛时以热手按之,其痛稍止,肚皮冰冷是也。据法:剧L小指,

重锑外劳宫。推上三关,揉脐五十’。 [按语] 名谓“因脐”或“揉脐”,而实质上足以攀取法或掌揉法作用于脐周围的

一个区域。临床上经常采用“摩腔傈脐”这一治疗方法,所谓“团腹揉脐”并不是说“感腹”

和“揉脐”这两个治疗方法,而是指在“腹脐”处既用掌摩法,又用攀探法。一般先在“腹脐”处用掌瘴法,然后再用革揉法。

[操作要求3 在操作时,应顺警次序由拇指向小指进\。。>八Vi行,即先以手法治疗第一攀指关节背面,接着治疗食指近\’· (

端指间关节背面,再力嗡U对中指、无名招及小指进行治疗。 1 [文献摘录] (1)《针灸大成·披田经·阴革因各穴手法仙快》:“掐五指节,““:汽:j160rl,恶紫总)l。i“”:m2,‘m戒愚腮化痰,苏醒人事.通关腻闭塞”。小指近谢招间关节背面稿5

[文献摘录3 (1)《针灸大成·按摩经·阴举团各穴手法仙诀》;“掐两扇门,发脓喷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

为界。壮热汗多者p揉之即止。又抬急惊,口眼阴斜”。 (2)《幼科推康秘书·推袁手法·揉扇门》:“二扇门穴:在无名、小指夹缝处.以我两大指肉拍揉之,治小儿汗不出、热不退”。

[出处3 《针灸大成·按鹰经》lgUS 3外劳、外牢官,外牢[穴位类别3 推拿特定穴位。

[位量] 位于手背,正对攀心劳官穴处。[作用1 和解脓腑寒风热气。[主治3 头痛,腹胀,腹痛,泄泻,惊风及潮热等症。

[常用手法] 掐法,拿法,揉法。 [操作要求3 作掐法时,不可掐破皮肤。在本穴主要用指揉法,可以用拇指、中指

或食指作为接触面。小儿手背皮肤较嫩,而且容易出汗,若指揉法操作不慎,则容易破皮。

[文献摘录3 〔1)《针灸大成青筋,摄之效”. (2)《小儿报象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攀上诸穴拿法歌》:“外劳宫治留用之,拿此又可止头疼”*<3)《小儿推象广意.阂攀九穴疗病诀》;“外劳宫:揉之,和五脏潮热。左[转)清凉,右转温

热”。 (4)《保赤维章法·掐外劳宫穴法》:“此穴在于背对耀心内劳宫处即且。脏腑积有寐风热气,皆

能和解。又治遍身潮热。肚起霄筋,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膨胀”。 [按语3 外劳官是儿科推拿临床常用穴位,对治疗泄泻、腔痈、腹胀及发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但须与其他穴位结合使用。

39.外儿封[出处3 《针灸大成·按摩经》[穴位类别]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1 位于手革背面,与“内八5L”相对(参见

[作用] 通用身气血,开脏腑秘结。 [主治] 气血周流不畅及脏腑秘结之症。 [常用手法] 摩法,揉法。

[操作要求3 医者以中指端作为接触面,运。手法的刺激量应小,节律须

均匀。 [文献摘录]

(1)《针灸大成.按耀经·明攀图各穴手法仙抉)I络平和而药范也”。在手背进行烦时针方向i

〔2)《/J\JL推塞方以活奥秘旨全书·*背穴治病歌》:dAL柔八3r道身疏”。

(3)《小儿推拿广意·因数九穴疗病诀》:lAr八封,性凉,除脏腑秘结,通血脉”

40.一窝风

[出处3 《针灸大成.按摩经》[别名3 乙商风。[穴位类别3 推拿特定穴位。[位置3 位于肮背横纹正中*

[作用] 除风去热,发汗,止头疼胶捕。[主治3 发热无汗,头疼腹痛,急慢

惊风[常用手法3 掐法,揉法,锦法。

[3)《幼科佚铝·报柬代药赋》:“推上三关,代部麻黄、肉枝”。 [按语1 自脆推至肘,称为推上三关、推三关;自肘推至腕,称为推下三关或迟下三关。’ 古代医学家认为,男性患者,推上三关为热为补,退寒除凉;而对于女性思者来

说,则退下三关为热为补。男性思者须推其左臂,而女性患者则推其右臂。但是,目前在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的医师皆推思者的左鸭,取推上三关之法。

[出处1《针灸大成,按摩经》[别名] 天河。[穴位类别3 推直特定穴位。[位置] 位于前臂算侧正中一线。

[作用] 取凉退热,清心经烦热。[主治] 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漏咽干[常用手法] 推法。

教学曼求L拿摄项甘都5个常用穴往的位置、作用、主治、配但、紫用手法及操作要求。2.自已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其他项背部穴位的情况。

[配伍] 与摩腹揉脐、揉龟尾穴相配伍,治疗泄泻。 [文献摘录] (1)《助科推拿秘书·皮象手法bl

(2)《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水泻神效,此治泻痢之良法也”。 [按语1 自龟尾穴向上推,

往下推至龟尾穴,为泄法。“七节骨穴p与心禽相对”。1‘三大手法推象注释》:“揉脐及龟尾并锦七节骨

伤寒后骨节痛等症。自七节骨穴[出处] 《肘后备急方》[别名3 尾间、间尾。[穴位类别1 报拿特定穴位。

[位置3 位于尾骨端。[作用3 止痢,止泄泻,除腹部胀痛。[主治3 腹痛、腹胀、泄泻、痢疾。

[常用手法3 揉法。

(5>龟尾穴与长强穴有什么关系7〔6)在以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思考时.在什么情况下,不便患J保用俯卧位?

(7)对于肺俞穴,常采用什么手法及操作方法?

的中指端揉背部与皿中穴相对之处,两手同时动作,操作须协调。 [配伍3 与风门(位于背部,与9B中穴相对之处)相配伍,治疗咳以、气喘。

[文献摘录3 《幼科推柬秘书.推拿手法》;“揉脂中、风门:四中,在胸前全骨窑处。风门,在脊背下,与腾

(z)t4、儿搬象广意·足部十三穴疗病诀》:。脐上:运之,治肚脓气内”。

[3)《劝科铁镜·辨腹痛》:“腹痛,……数种寒嫡。则面白、口气冷,大使青色,小便清利。痛

之来也,迂缓而不速,疾绵绵不巴。嫡时以热手按之,其痛稍止,肚皮冰待是也‘推法:削L小指,

重揉外劳宙,推上三关,揉脐五十”。 [按语] 名谓“摩脐”或“揉脐”,而实质上是以螺田法或攀揉法作用于脐周围的

一个区域,,瓦孟上经常采用“摩腹揉脐’’这一治疗方法,所谓“摩腹揉脐”并不是说“摩腹”

和“揉脐”这两个治疗方法,而是指在“腹脐”处既用单摩法,又用学揉法。一般先在“腹脐”处用掌摩法,然后再用掌揉法。

[主治3 泄泻,痢疾。 [常用手法3 推法。 [操作要求3 使患者俯卧,医者以一手的拇指挠侧或食指、中指的掌面作为接触

面,进行推拿。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从顶端一例推向尾端,或从尾端推向顶端一仍6;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按语] 名谓“摩脐”或‘lB脐”,而实质上是以螺田法或攀揉法作用于脐周围的一个区域。

临床上经常采用“摩腹揉脐’’这一治疗方法,所谓“摩腹揉脐”并不是说“摩腹”和“揉脐”这两个治疗方法,而是指在“腹脐”处既用单摩法,又用学揉法。一般先在

“腹脐”处用掌摩法,然后再用掌揉法。

[复习思考题3 (1)在腹部的穴位上进行治疗时,通常应使思儿采用什么体位?若思儿哭闹

为什么? (23治疗瞳中穴,常用什么手法96D何操作?臆中穴有什么作用?如何配伍7 (3)中院农的作用和主治有哪些?常应用娜些手法?

(4)何谓田赡揉脐7

[常用手法3 掐法。[操作要求3 取本穴时,应使思考伸直膝关节,在此位置上[文献摘录]

(1)《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oAL鬼眼穴,在胺外服陷处”.(2)《厘正按摩要术·正身团住》:16L鬼眼,在瞎前”。

[位置3 位于小腿前面,与足太阳膀肮经的承山穴相对处。[作用] 止惊。[主治] 惊风。

[常用手法3 掐法,揉法。[娱作要求3 在本穴作掐法时,[文献摘录]应注意不要掐破局部的皮肤。

(1)《小儿推拿方脉活奥秘日全书·脚上诸穴图》:“前承山六;小儿望后跌有效”。

[文献摘录](1)《针灸大成.按因经·拍足诀》;“大敦穴:洽鹰爪惊,本定掐之就揉”。

(2)《小儿推水广意·足部十二穴疗病诀》,“大数,掐之,爪‘惊不止,将大招屈而掐之”,

(3)《保赤推意法‘掐大敦文法》,“此穴在足大指与足背交界处,儿思鹰爪惊,掐之”。

62.耍中[出处] 《灵枢》

[操作要求3 在本穴作揉法时,医者应以一手的拇指远端指骨的掌面作为接触面,手法须稍柔和。

[文献摘录3 (1)《针灸大成.按康经·掐足诀》:d4哆六:治脚掣跳p n 咬。左转揉之,补吐;右转,补泻。

又惊又泻又吐,掐此穴及脚中指,效”。 (2)《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脚上诸穴田》;of r参次,治小儿吼哨,将此上报、下掐,必

[按语3 《幼科铁镜》认为:“涌泉石转不揉,差”。“涌泉左揉,类夫砂仁嚣叶”。

[复习思考题1 (1)为什么下肢的推拿特定穴位被应用的机会少7 [2)日出下肢12个常用穴位的名称、别名、定位类别、

求?

(完整版)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1、阳化气,阴成形。 2、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3、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5、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9、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 10、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11、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2、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3、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14、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15、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敌治未乱。 1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7、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8、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19、以妄为常,神光不圆,同气异形,形弱气虚。 20、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22、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5、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6、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27、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2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29、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32、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33、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4、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黄帝内经经典句子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3、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5、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9、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10、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11、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3、阳化气,阴成形。 14、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

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5、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6、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7、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18、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19、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0、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21、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2、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5、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6、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 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2、《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庄子,“六字长寿经”: “少私、寡欲、清静”。 少私:私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鬼迷心窍,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无味,形劳神亏,积累成病,焉能长命。 寡欲: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少私寡欲,清静为正。少淫欲,不欺男霸女;节物欲,不图财害命;淡利欲,不夺权争势;寡名欲,不投机钻营。 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

空心静,身轻神宁。利于健身,利于防病。 5、西汉董仲舒: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6、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葛洪养生“除六害”: “善于养身者,必先除六害:禁声色,薄名利,廉钱财,捐滋味,除佞忘,去嘴嫉。” 7、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养生“三慎”: 慎情志:淡然无欲,神气自满。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勿汲汲于所求,勿悄悄于怀恨。 慎饮食: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当熟嚼,常学淡食。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切忌:饮酒过多,饱食即卧。 慎劳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介绍:“天竺按摩法,老子按摩法”。以此三遍者,月余百病除。天马行空,补益延年。能食,能睡,轻捷,明目。不复疲矣。 8、“药王”孙思邈,养生忌“六多”: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多言则气乏,多愁则心慑。 9、吕洞宾,养生“三寡”: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古脉法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廖育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 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 [①] 。 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一、 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保存的“未刊之论 ”究竟具有怎样 的文化价值。如果与已知的古人遗墨、行世的思想言论大同小 异,那么这样的抄本则几乎毫无价值。家藏抄本《丹医秘授古 脉法》的主体内容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诊候之 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 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 学。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 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 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触摸近代“个色中医人物”之学问与生 活的通道。 《丹医秘授古脉法》出自家父之手,其主体内容却是源于一 位具有奇特经历的四川医家周潜川的讲述。 周潜川(1905~1962),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习武术受伤,幸得丹药救治而获痊愈,故好岐黄。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期间曾撰写并出版《气功药饵疗法》、《峨嵋十二庄释密》外,其他均是述而未刊的草稿与课授生徒的讲义。其门人将这些材料记录整理成《丹医语录》若干卷(表1),相互传抄或油印散发。 图 家藏抄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封面

黄帝内经·经脉原文

黄帝内经·经脉原文 【题解】本篇详述了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分布和循行情况,以及十五络脉的名称、循行路径及其虚实病候的表现。全篇内容,都着重在说明经脉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所以篇名叫做经脉。 【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日禁脉[1]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日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提要】本段阐述了人体的形成过程以及经脉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注释】[1]禁脉乃禁服之误,其意就是指《灵枢》的《禁服》篇;凡刺之理等六句皆载于此篇。因该篇记载了黄帝授书于雷公时所说的话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故雷公在这里以此发问。 【白话解】雷公问黄帝说在《禁服》篇中,您曾说过,要掌握针刺治病的原理,首先就应该熟悉经脉系统,了解经脉循行的部位和起止所在,知道经脉之长、短、大、小的标准,明了绎脉在内依次与五

脏相属,在外分别与六腑相通的关系。对于这些道理,我愿意听您更详细、更全面地讲解一下。 黄帝说人在开始孕育的时候,首先是源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形成之后再生成脑髓,此后人体才会逐渐成形以骨骼作为支柱,以脉道作为营藏气血的处所,以筋的刚劲来约束和强固骨骼,以肌肉作为保护内在脏腑和筋骨血脉的墙壁;等到皮肤坚韧之后,毛发就会生长出来,如此,人的形体就长成了。人出生以后,五谷人胃,化生精微而营养全身,就会使全身的脉道得以贯通,从此血气才能在脉道中运行不息,濡养全身,而使生命维持不息。 雷公说我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经脉的起始所在及其在周身循行分布的情况。 黄帝说经脉不但能够运行气血,濡养周身,而且还可以用来决断死生,诊断百病,调和虚实,治疗疾病,所以不能不通晓有关它的知识。 【提要】本段介绍了肺经的循行路线,所属之是动病、所生病,以及其经气盛、经气虚时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白话解】肺的经脉手太阴经,起始于中焦胃脘部,向下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大肠腑,然后自大肠返回,循行环绕胃的上口,向上穿过横膈膜,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肺脏,再从气管横走并由腋窝部出于体表,沿着上臂的内侧,在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前面下行,至肘部内侧,再沿着前臂的内侧、桡骨的下缘,人于桡骨小头内侧、动脉搏动处的寸口部位,上至手大指本节后手掌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一、天人合一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二、养生保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4.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三、防病防变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最新最全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习题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 1【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D)著作。 ?A、《史记》 ?B、《七略》 ?C、《脉经》 ?D、《汉书·艺文志》 2【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C)。 ?A、书中的官名 ?B、书中的修辞用法 ?C、班固的考据 ?D、书中使用的历法 3【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金匮要略》 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黄帝内经》概论二 1【单选题】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C)卷。

?A、224 ?B、220 ?C、216 ?D、196 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C)。?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旁篇》 ?D、《温病》 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概论(三) 1【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C)。 ?A、《素问》 ?B、《八十一难经》 ?C、《黄帝内经》 ?D、《九卷》

2【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C) ?A、北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 ?D、农业民族地区 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4【判断题】《黄帝内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黄帝内经》概论(四) 1【单选题】日本汉学家山田庆儿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认为(D)是古代解剖学派的代表。? A黄帝学派 ? B少师学派 ? C少俞学派 ? D伯高学派 2【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内经》的(A)。 ? A哲学观 ? B养生观 ? C诊法 ? D脏腑经络学说 3【判断题】《黄帝内经》是一本论文集,不同篇章的观点有矛盾之处。(√) 4【判断题】在现行流行的《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待做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百岁不衰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百岁不衰 ■精读背景介绍 【https://www.doczj.com/doc/9314585226.html, XJ】《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可以说,如果想涉足中医、养生这个行业,不读原文的《黄帝内经》,就等于盲人摸象,抓不住纲领和重点。 别有病网站建站三年多了,转载了多人解读的《黄帝内经》,有文字的,有音频的,有视频的,但是,就是没有本站自己的。因此,从本期开始,我和大家一起,对《黄帝内经》做一次精读。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① 所谓精读,就是精确到每一个字的意思。由于《黄帝内经》成书较早,如果想正确理解每个字的含意,对于当今人来说确实很困难,因此我们也是力求做到准确。由于《黄帝内经》内容繁杂,涉猎的方面非常多,虽然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过批注和翻译,但尚发现精确到每一个字的。但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难免会有错误之处,还希望广大网友指正,大家共同提高。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

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尽管医学家学说各异而有争论,但鲜有背离之者,几乎无不求之于《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这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内经》的缘故。因为,若不基本掌握《内经》之要旨,将对中医学之各个临床科疾病之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等等,无从理解和实施。 本篇是《素问》之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有网友可能会问了,什么是“素问”啊?哈,其实很简单,就是朴素的提问。换言之,就是黄帝向他的老师岐伯提的非常普通的问题,也就是有关人类长寿的问题,你说是不是很朴素呢? 那“上古天真论”怎么理解呢?上古是个时代,也就是岐伯在对话里提到的那个皆度百岁的时代。而天真指什么呢?我们常说小孩子天真烂漫,说明小孩子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无论是语言和行为都很纯真。因此,上古天真论讨论的问题,就是很朴素,很纯真的问题。 本文解读架构,第一页,是本次要解读的背景或原文,以后按原文的每个自然段进行分页,每页都有原文、点评和整段翻译部分,文章最后,还有本次的总结。其中点评里,都有本人结合现实而独具特色的点评,希望大家喜欢。 按每周发一篇的速度,如果把《黄帝内经》完全解读完,估计要三、四年的时间。哈......不过,这也刚好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咱们静下心慢慢来吧。我相信,如果广大网友与我一起研读完《黄帝内经》,您的水平可非同寻常了。好了,我们一起开始吧! ■原文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现代经典中医著作之廖育群《秘授古脉法抄本》

(声明:书籍内容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利用该书籍用于商业目的) 洞见思想底层,诠释中国人上古时期的生命哲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中医太美。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籍,希望你能从中体悟生命哲学,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廖育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 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 [①] 。 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图家藏抄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封面 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保存的“未刊之论”究竟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如果与已知的古人遗墨、行世的思想言论大同小异,那么这样的抄本则几乎毫无价值。家藏抄本《丹医秘授古脉法》的主体内容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诊候之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学。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触摸近代“个色中医人物”之学问与生活的通道。 《丹医秘授古脉法》出自家父之手,其主体内容却是源于一位具有奇特经历的四川医家周潜川的讲述。 周潜川(1905~1962),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习武术受伤,幸得丹药救治而获痊愈,故好岐黄。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下卷灵枢篇本脏第二十九章要点】一、论述人体经脉、血液、卫气、志意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这些都是来源于先天,不因人的愚、智、贤、不肖而有所不同。二、论述了容易发病与尽终天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五脏的大小、高下、坚脆、端正与偏倾的不同。而五脏的这些内在情况,又是可从外在五色、腠理和骨骼等变化而了解的。三、概论五脏之八种变化的生理表现和多发病症。四、具体说明五【本章要点】 一、论述人体经脉、血液、卫气、志意的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这些都是来源于先天,不因人的愚、智、贤、不肖而有所不同。 二、论述了容易发病与尽终天年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五脏的大小、高下、坚脆、端正与偏倾的不同。而五脏的这些内在情况,又是可从外在五色、腠理和骨骼等变化而了解的。 三、概论五脏之八种变化的生理表现和多发病症。 四、具体说明五脏、六腑与外在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释】①解利:润滑的意思。②怵惕:形容惊恐害怕的样子。③五节: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外,还有长夏一季。④喘喝:形容喘息声粗、呼吸困难的样子。 ⑤喉痹:【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①,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②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③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

16句经典养生语录

16句经典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

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 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 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致密于外 B、阴精充足 C、精神清净 D、阴气固守于内 E、传精神、服天气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 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

中国经典古籍《黄帝内经》

中国经典古籍《黄帝内经》 导读:基本介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

都是彼此联系的。“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总而言之,《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淮南子·修务训》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因此,《黄帝内经》之所以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书中所言非虚。 创作背景 如前所述,《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这不仅可以从《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这一点得到证明,而且也可以从《黄帝内经》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及《素问》、《灵枢》互引、各篇互引等现象上得到证明。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1、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3、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5、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9、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10、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11、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3、阳化气,阴成形。 14、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next88),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5、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6、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7、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18、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19、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0、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21、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2、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5、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6、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27、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28、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 你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着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四清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