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集料配比设计方法-新版-精选.pdf

新版集料配比设计方法-新版-精选.pdf

新版集料配比设计方法-新版-精选.pdf
新版集料配比设计方法-新版-精选.pdf

集料配比设计方法课件.doc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数解法和图解法两大类,两类设计方 法均需要在两个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第一个条件是各种集料的级配参 数;第二个条件是根据设计要求、技术规范或理论计算,确定矿质混合料 目标级配范围。本节介绍数解法中的试算法、规划求解法,以及图解法中 的修正平衡面积法。 一、数解法 数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几种已知级配的集料j 配制成满足目标级配要 求的矿质混合料M ,混合料M 在某一筛孔i 上的颗粒是由这几种集料提供的。混合料的级配参数由式(4-38)或式(4-39)确定。 a (4-38) M a X (i ) j (i ) j (i ) P (4-39) M P X (i ) j (i ) j (i ) 式中:a—矿质混合料在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 (i ) a —某一集料j 在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j (i ) P —矿质混合料在筛孔i 上的通过百分率(%) M ( i ) P —某一集料j 在筛孔i 上的通过百分率(%) j (i ) X —某一集料j 在矿质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率(%) j (i ) 将已知集料的级配参数和矿质混合料的目标级配参数代入式(4-38 )或式(4-39),可以建立数个方程,方程的个数等于标准筛的个数,然后可 以用正则方程法求解,也可以用试算法或规划求解法确定各个集料的用量。 (1)试算法设计步骤 采用试算法求解,需要已知各个集料和矿质混合料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以三种集料为例,介绍试算法的求解步骤。 1)基本计算方程的建立 设有A 、B 、C 的三种集料在某一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分别为a、 A(i ) a 、a C (i ) ,欲配制成矿质混合料M ,混合料M 中在相应筛孔i 上的分计筛 B(i ) 余百分率设计值为a M (i ) 。假设A 、B 、C 三种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分别为

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配合比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报告编号: ZH-2017-0525 任务单编号: ZH-0525 报告总页数: 5 级配碎石配合比报告 施工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芜湖建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17年05月25日

委托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见证单位:安徽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见证人:徐鸿亮 签名栏 试验单位:(盖章) 试验人员: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说明:1、报告未加盖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无效。 2、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3、委托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4、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向 检测单位提出,逾期视为对报告无异议。 5、检测报告未加盖骑缝章无效。 6、本报告中所有原材料检测仅供配合比设计使用,施工中所用各 种原材料应按规定批量送检。 地址:芜湖市北京路30号。

一、任务概述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委托,我公司安徽芜湖三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道路级配碎石进行配合比试配。 二、试配依据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三、原材料性质分析 本次目标配合比试配所用集料为芜湖的碎石;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送样。 矿料 级配碎石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 粗集料10~20mm,5~10mm碎石,粗集料技术性质见表3-1。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1 粗集料技术性质 细集料为石屑,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2。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路面基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2 细集料技术性质 各种粗集料、细集料的筛分结果见表3-3 表3-3 各种集料的筛分结果

AC-20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双永高速公路B3合同段AC-20C下面层目标配合比报告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双永高速公路B3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二○一一年十月

沥青路面下面层AC-20C目标配合比报告 1、依据规范和要求 1.1、《双永高速路面设计图纸》;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混合料的类型及层位特点 2.1、沥青路面下面层混合料级配类型采用AC-20C型,属于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2.2、在路面结构温度分布中,下面层的温度最高,且下面层承受的剪应力最大,因此最容 易产生车辙病害;在兼顾水稳定性的同时,如何提高中面层抵抗车辙的能力,成为中面层配合比设计的重点。 3、原材料试验 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先决条件,为了满足气候环境与交通对路用性能的要求,必须做好原材料的选择。该配合比通过测试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选择。 3.1、沥青 采用上海春宇实业有限公司的SBS改性沥青(I-D级),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实测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SBS改性沥青(I-D级)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2、集料 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是决定混合料强度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它的颗粒形状不仅影响混合料的构架,也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与抗疲劳性能等材

料特性,此外,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等级对混合料强度的形成也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优质的集料是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重要保证。 3.2.1粗、细集料 采用顺发石料场反击式破碎机生产的碎石,规格为:一号料:9.5-19mm、二号料:4.75-9.5mm、三号料:0-4.75mm;粗、细集料所检各项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粗、细集料的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3、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本项目采用龙岩市东元矿粉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粉,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实测试验指标见表3: 表3 矿粉的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4、抗剥落剂 用抗剥落剂可以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从而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水损害性。本项目在矿粉中掺入20% 消石灰及0.3%重庆海木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MR沥青抗剥落剂。并通过水煮法对其进行检验,粘附性有明显的改善。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200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批准人: 状态: 持有人: 分发号: 2003年11月1日批准 2003年11月25日实施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 电话:、2600330 传真: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 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 ±%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设计

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按现行规范《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96)中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 沥青混合料的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所处的结构层位,按表2选定。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表即可确定所需的级配范围。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类型表2

幼儿园建筑设计资料集

幼儿园建筑设计资料集(1)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 为学龄前儿童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而使用的建筑为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供三周岁以下的幼儿使用的建筑为托儿所,为三至六周岁幼儿使用的建筑为幼儿园。幼儿园(包括托、幼结合建筑)大型为10~12班;中型6~9班;小型为5班以下。单独托儿所的规模不宜超过5个班。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托儿所的小、中班为15~20人;托儿所大班为21~25人;幼儿园小班20一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托儿所、幼儿园地点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2.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3.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 4.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托儿所、幼儿园总平面设计要求: 1.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和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2.室外活动场地必须各班设专用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各班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3.宜布置有集中绿化,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4.在供应区应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基地边界及游戏场地、绿化等宜设置安全、美观、通透的围护栏杆。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 1.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 2.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3.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活动室、寝室、乳儿室不低于2.80米,音体活动室不低于3.6米。 4.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 5.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置遮阳措施。 6.各房间应满足隔声的要求。

Ac-16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AC-16)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对10-2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10-2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7:30:11:18:4。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4.0%、4.5%、5.0%、5.5%、4.85%,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见表3—2: 表3-2: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8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

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 矿料级配:10-20mm碎石: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 23 : 25 : 25 : 23 : 4 最佳油石比:5.09%,最佳沥青用量4.8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安孔路黑埠子-石埠子段 沥青砼路面维修工程 Ac-16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编制单位:安丘市汇鑫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1年6月4日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

沥青公路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目录 一、摘要、引言 (1) 二、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 (1) 三、原材料选择与准备 (1) 四、矿料配合比设计 (3) 五、马歇尔试验 (3) 六、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七、配合比设计检验 (4) 八、工程应用实例 (4) 九、结束语 (5) 十、参考文献 (6)

摘要:本文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实例,论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影响沥青路面使用品质的几点重要因素,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原材料选择与准备、矿料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配合比设计检验。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原材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最佳沥青用量 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公路运输业显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沥青路面的病害现象(如泛油、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对路面的正常使用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关键是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本文就结合工程实例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 一、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 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是设计级配应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防水下渗。若上面层采用Ⅱ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应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AM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 二、原材料选择与准备 要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这也是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确定原材料应根据设计文件对路面结构和使用品质的要求,

配合比设计对集料的级配的选用

1 配合比集料的级配选用的依据凡施工中要使用集料的工程,其施工技术规范都对集料的级配范围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有些工程,因为工程质量对集料的级配较为敏感,在施工规范中除对集料的级配范围规定外,还对一些关键筛孔的筛分通过的质量百分率(或累计筛余质量百分率),提出特别要求,如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7.3.6.3条规定‘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 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在细集料的级配范围表中的注:②中规定‘……除5.00、0.63、0.16号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④中规定‘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2.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等,但对其他筛孔的级配范围中值的筛分通过质量百分率(或累计筛余质量百分率)的波动允许百分率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能以级配范围作为配合比的集料选用的依据,和施工工地在集料进行抽检试验时,对集料的级配判定是否合格的控制依据。而较为合理的、适用的、理想的集料的级配,应该首选级配范围的中值。但要设计好一个经济合理的、适用的、理想的配合比,还要考虑集料的级配以外的其他一些有关的因素。 2 配合比设计集料的级配选用的两种方法:施工所用集料的采购备料,都是先控制一个最大、最小粒径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分几个档次,采购进场2~5种不同规格的集料,由配合比设计人员根据规定集料的级配要求,计算出各种规格的集料用量比例,作为施工配料和备料进场的依据。目前集料的级配计算、选用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2.1粗放型选择法:根据实际进场各种集料筛分试验的级配结果,依据规范规定的级配要求,用试算法、图解法或专用的电脑软件,计算出各种集料组合时所占的比例,并按此比例计算集料的合成级配,绘制级配结果曲线图。一般情况下只要集料中各级颗粒含量不超出规定的级配组成范围曲线(即处于上限和下限曲线之内),且关键筛孔的通过量符合规定,则应认为是合格的,可以用于配合比的试配试验,试配试验也可能获得成功。按规范规定的条文评判此配合比所用集料的级配,好似无懈可击,但若由于某些因素影响使得进场的集料本身颗粒级配不够理想,或由于进场的品种较少,致使合成级配曲线形成上下较大的波折,更甚者还会出现个别点处于级配曲线的极边沿,不是一条圆滑的、接近级配的中值的理想曲线,就应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持怀疑态度。在施工实施中若遇进场集料因加工等问题,造成级配的波动是趋向级配的中值有利方面波动,则可原谅,否则,则更加远离了级配的中值,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就难于估计。因此在审核该配合比设计集料的级配时,不能单纯以不超出级配范围为满足,而应对集料的级配作认真的调整,从原材料上检查原因,按照级配曲线的缺陷,改换进场集料的品种,或增加新的品种,以满足集料的级配要求。但如此处理有些施工单位因经济利益关系,较难接受,按现行规范规定要求,应如何说服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置,尚无良策。 2.2 中值型选择法:首先对进场集料认真检验,根据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试验筛分结果,用试算法、图解法或专用的电脑软件,计算出各种集料组合时所占的比例,并按此比例计算集料的合成级配,评判合成级配曲线,是否接近规范规定的集料的级配范围的中值,根据施工经验一般不要超出要求的级配中值的上下2~3%为宜(规范有规定

集料配比设计方法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数解法和图解法两大类,两类设计方法均需要在两个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第一个条件是各种集料的级配参数;第二个条件是根据设计要求、技术规范或理论计算,确定矿质混合料目标级配范围。本节介绍数解法中的试算法、规划求解法,以及图解法中的修正平衡面积法。 一、数解法 数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几种已知级配的集料j 配制成满足目标级配要求的矿质混合料M ,混合料M 在某一筛孔i 上的颗粒是由这几种集料提供的。混合料的级配参数由式(4-38)或式(4-39)确定。 )()()(i j i j i M X a a ?=∑ (4-38) )()()(i j i j i M X P P ?=∑ (4-39) 式中:)(i M a —矿质混合料在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i j a —某一集料j 在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i M P —矿质混合料在筛孔i 上的通过百分率(%) )(i j P —某一集料j 在筛孔i 上的通过百分率(%) )(i j X —某一集料j 在矿质混合料中的质量百分率(%) 将已知集料的级配参数和矿质混合料的目标级配参数代入式(4-38)或式(4-39),可以建立数个方程,方程的个数等于标准筛的个数,然后可以用正则方程法求解,也可以用试算法或规划求解法确定各个集料的用量。 (1)试算法设计步骤 采用试算法求解,需要已知各个集料和矿质混合料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以三种集料为例,介绍试算法的求解步骤。 1)基本计算方程的建立 设有A 、B 、 C 的三种集料在某一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分别为)(i A a 、)(i B a 、)(i C a ,欲配制成矿质混合料M ,混合料M 中在相应筛孔i 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设计值为)(i M a 。假设A 、B 、C 三种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分别为 X 、Y 、Z ,由此得式(4-40)和式(4-41) : X +Y +Z =100 (4-40) X ·)(i A a +Y ·)(i B a +Z ·)(i C a =)(i M a (4-41)

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1.AC-25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通力股份有限公司) 碎石(18~31.5mm):21% 碎石(10~20mm):25% 碎石(5~10mm):18% 石屑:17%砂:14% 矿粉:5% 最佳油石比:3.4% 沥青砼密度:2.315 g/cm3 2.AC-25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碎石(18~31.5mm):22% 碎石(10~20mm):18% 碎石(5~10mm):20% 石屑:19% 砂:16% 矿粉:5% 最佳油石比:3.5% 沥青砼密度:2.301 g/cm3 3.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碎石(10~20mm):44% 碎石(5~10mm):17% 碎石(3~5mm):11% 碎石(0~3mm):7% 砂:16% 矿粉:5% 最佳油石比:4.2% 沥青砼密度:2.340 g/cm3 4.AC-13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碎石(10~15mm):26% 碎石(5~10mm):23% 碎石(3~5mm):21% 碎石(0~3mm):8% 砂:16% 矿粉:6% 最佳油石比:5.0% 沥青砼密度:2.311 g/cm3 5.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GZ045线哈—梯段公路改 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碎石(10~20mm):54% 碎石(5~10mm):12% 碎石(0~5mm):9% 砂:19% 矿粉:6%

最佳油石比:4.0% 沥青砼密度:2.362 g/cm3 6.AC-13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GZ045线哈—梯段公路改 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碎石(10~15mm):27% 碎石(5~10mm):33% 碎石(0~5mm):13% 砂:20% 矿粉:7% 最佳油石比:4.9% 沥青砼密度:2.295 g/cm3 7.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中铁一局哈罗公路哈南段 项目部试验室) 碎石(10~20mm):36% 碎石(5~10mm):16% 水洗砂:24% 石屑:18% 矿粉:6% 最佳沥青用量:4.6% 沥青砼密度:2.366g/cm3 8.AC-20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矿料配比为:(中铁一局哈罗公路哈南段 项目部试验室) 碎石(10~20mm):38% 碎石(5~10mm):23% 碎石(0~5mm):33% 矿粉:6% 最佳沥青用量:4.4% 沥青砼密度:2.418g/cm3 9.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如下:(GZ045线哈-梯公路改建工程) 三种规格掺配比例为: (0-4.75mm):30% (4.75-19mm):45% (19-31. 5mm):25% 水泥剂量为:4.0% 最大干密度为:2.37g/cm3最佳含水量为:5.3% 以上数据皆为参考,须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各实际数据! 二00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山地建筑设计资料集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 功能分析 ▲客房及其服务部分: 要求:安静、朝向好、交通比较便利、景观好 ▲餐厅、宴会厅: 要求:靠近门厅、有较好的景观、考虑可以对外单独经营。 ▲厨房及其相关服务部门: 要求:邻近宴会厅、餐厅,有单独的出入口,有专供装卸货物的内院。 ▲娱乐: 要求:有单独的出入口、考虑可以对外单独经营。 ▲会议: 要求:有单独的出入口、邻近餐厅和宴会空间,考虑可以对外单独经营。▲办公及设备等辅助空间: 要求:和对外服务空间有所区分,但又要有便利的联系,便于酒店的管理。

设计要点………. ㈠总平面布置 主要部分的流线设计注意事项 1)门厅、大厅周围 ?大厅是客人流线的中心。为让客人能够顺利地沿着流线去目的地,从大厅开始,通往其他设施的连接方法,必须用能够容易识别的空间构成。 ?门厅或大厅的一部分地面有高差时,要同时考虑到为残疾人轮椅、客人搬运行李(有时用货运小推车)等置坡道。 ?通往门厅(前台)、客房的电梯、楼梯等流线,是特别重要的。 ?虽然大厅往往会成为处理流线的大厅,但不能受到流线的影响,必须是起到休息、谈话等本来目的作用的空间。为了增加收益效率,有时也会设置带有小食品服务的休息室。 2)宴会厅 ?在中小规模、不能设置宴会厅专用门厅时,所设置的流线,要能够在主要大厅迅速地把宴会客人引导到宴会前厅。 ?尤其要避免的是,住宿客人在前台办理手续时,其背后有宴会客人集体通过的情况。 ?从结构、防灾避难、服务等方面出发,应尽量把宴会厅的位置设置在低楼层。 ?注意用“中庭”作通往宴会厅的方向性标识,用宽大的缓坡楼梯和扶梯,以便适应客人多时的集中使用。 ?服务流线包括餐厅里的冷菜流动售货车在内的饮食服务流线,展示会或文娱活动时的展品、道具类的流线。只要不是大规模的运动,这两种流线就没有必要分离开,但要注意通道宽度和电梯尺度要适应双方的需要。 (3)客房层 ?从客用电梯、楼梯到客房的走廊距离不能过长。 ?客用电梯和楼梯的位置与前台层的前台位置之间距离要适当。 ?服务用电梯和楼梯也一样,低层部分的管理部门,特别是对客房用品、备品、垃圾等的搬运出入口,更要连接适当。 ?确保两个方向的安全疏散通道。 (4)管理 ?员工的流线是指通用出入口、更衣室、休息室、食堂、各工作岗位,但这期间的流线要与客人用的流线分开。 ?通往服务电梯、楼梯的通道距离要短而且容易行走。 ?搬运物品(食品、客房用品、垃圾,需要补充、维修、更换的办公用品等)的流线要在出入口处集中,能够在一个地方进行检查验收。 ?根据需要,可在流线上设置临时存放处或货物开箱、放置包装材料的地方。 ?进出通道的车辆有采购车、客房用品车、垃圾车、运油车,根据布局设计情况要为这些车辆的回转调头、停车等待等提供必要的空间。

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模板

控制编号:TJSZ—512—02 报告编号:2005—LQ0752 委托协议编号:2005—LQ0752 报告总页数:12 二赛一级公路二合同AC—13型改性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委托单位:路桥集团一局内蒙古二赛项目二合同 天津市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报告日期:2005年07月27日

报告批准: 报告审核: 负责人及报告编写: 参加人员: 注意事项:1.本报告无质检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涂改作废。 3.本报告结果只对来样负责。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39号邮编:300074 电话:(022)23351120

1. 任务来源 受路桥集团一局内蒙古二赛项目二合同委托,进行二赛一级公路二合同表面层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原材料性质分析 二赛一级公路二合同表面层采用AC-13型改性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产地为:内蒙朱日和石料厂产玄武岩粗集料,朱日和石料厂产机制砂、天然砂,苏尼特右旗碱矿产石灰岩矿粉及生石灰粉;盘锦中油辽河沥青有限公司产SBS改性沥青。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 沥青 对石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表明该SBS改性沥青样品符合I-C级沥青技术要求。

3.2 矿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和生石灰。 3.2.1 粗集料 粗集料规格为10mm~15mm、5mm~10mm、3mm~5mm,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各项指标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3.2.2 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机制砂和天然砂,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各项指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建筑设计资料集为什么叫天书

天书是指:一部写在天上或着说是被天国收藏的经典,而且曾是地上的人不曾接触过的巨著。 建筑设计资料集一套十本,涵盖建筑设计各个方面: 新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是在原版的基础上,按照总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构造四大部分进行修订的,第1、2集为总类;第3、4、5、6、7集为民用及工业建筑;后续为建筑构造。编写体例仍以图、表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本集为第4集。 新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更为系统、全面,涵盖建筑设计工作的各项专业知识。它概揽古今中外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不仅与水、暖、电、卫、建筑结构、建筑经济等专业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而且还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行为与环境心理学等诸多知识领域。 其次,此次修订,除个别项目保留原版内容外,绝大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更新或充实。新增项目有:形态构成;园林绿化;环境小品;城市广场;中国古建筑;民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无障碍设计;商业街;地铁;村镇住宅;法院;银行;电子计算机房;太阳能应用等。此外新版所列各类建筑的技术参数、定额指标,以至设计原则,均选自新的设计规范,各种设计实例亦作全面更新,使这部大型工具更具有实用性。 第三,在编写体系上分类明确,查阅方便。通用性总类集中汇编于1、2集,其他各集分别为各类型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构造。 第四,新版的装帧设计、版面编排注意保持原版的独特风格,保持这套大型工具书的延续性,但在纸张材料、印刷技术上较原版更为精美。 所以称之为天书是不为过的~希望帮到你哟~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9312798796.html,/view/1729948.htm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阶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 阶段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配比设计阶段:目的是确定已有矿料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第二阶段——生产配比设计阶段:目地是确定各热料仓矿料进入拌和室的比例.并检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三阶段——生产配比验证阶段:目的是为随后的正式生产提供经验和数据。 1、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设计基本上是在试验室内完成的,是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原材料试验、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比例称为目标配合比。具体设计步骤: (1)混合料类型与级配范围的确定 (2)原材料的选择与确定 (3)矿料级配选用 (4)进行马歇尔试验 (6)路用性能检验 (5)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生产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调整要结合拌和楼进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拌和楼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连续式拌和楼,对于连续式拌和楼生产配合比调整只要调整到冷料仓的流量满足目标配合比要求,就可以加热拌料了,不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另一类是间歇式拌和楼,要对集料进行加热、筛分,而后在各热料仓称重、回配,回配的比例,就是生产配合比。由于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与目标配合比各矿料的配合比例会有所不同,就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现场称二次级配。生产配合比调整的目的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冷料仓的流量使之符合设计合成级配要求,对间歇式拌和楼则还要确定出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具体设计步骤:(1)冷料仓流量的调整 (2)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 (3)确定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 目标配合比是在试验室完成的,生产配合比虽然启动了拌和楼,但没有正式拌料,生产标准配合比设计阶段需要正式拌料,并铺筑试验路。同时对配合比作进一步的调整,并最终将配合比确定下来,作为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依据,此配合比称为生产标准配合比。生产标准配合比是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确定拌和温度和进行混合料材料、性能分析。

AC-1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检验报告 { 样品名称: AC-10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委托单位: ***************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 报告日期: ****年**月**日 检测编号: *********************** ******************检测有限公司 $

检测报告第1页,共6页 ? 批准:审核:检测:

1.材料第2页,共6页沥青材料 AC-10C采用70#沥青。其主要实测性能指标如表1。 表1 70#沥青的基本性能 ! AC-10C混合料的集料采用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的破碎卵石、石灰石。石灰石规格有:5-10,破碎卵石规格有3-5,细集料采用0-5机制砂,矿粉采用细磨石灰石粉。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见表2。 表2 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 实测上述集料的各种性能见表3: 《

2 AC-10C沥青混合料设计第3页,共6页级配及配合比 根据级配要求,由表2中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设计出矿料合成级配见表4,合成级配通过率如图1所示。 表4 AC-10C合成级配计算表 选用的AC-10C混合料配合比为:矿粉:0-5:3-5:5-10=7%:40%:20%:33%。

图1 合成级配通过率示意图 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试验 ~ 按%的间隔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实测不同油石比时混合料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取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油石比为最佳设计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5,根据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与油石比的关系如图2-图7所示: 表5 不同油石比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第4页,共6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材料准备 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沥青及矿料试样。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按现行规范规定。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 沥青混合料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的结构层位选定。 (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 各国对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D)同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的关系均有规定,除前苏联规定矿料最大粒径分别为面层厚度的0.6倍与底基层厚度的0.7倍外,一般均规定为0.5借以下。我国研究表明: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相反h/D减小/车辙量也减小,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为此建议结构层厚度人与最大粒径口之比应控制在h/D>2。尤其是在使用国产沥青时,h/D就更接近于2。例如最大粒径的30-3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7cm,D为20-25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5cm,D为1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最小结构厚度应为3cm。 只有控制了结构层厚度与最大粒径之比,才能拌和均匀,易于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保证施工质量。 (3)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根据已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查阅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 (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例计算 ①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按筛析结果分别绘出各组成材料的筛分曲线,同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窃度”供计算物理常数备用。 ②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法或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③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2.36和4.75删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限。 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对一般道路、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细)限。 c、合成的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或有合理的间断级配,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3.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计算的方法求得。但是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按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方法修正,因此理论方法只能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方法

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CQ/Q04053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批准人: 状态: 持有人: 分发号: 11月1日批准 11月25日实施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经济开发区春园路 电话:、2600330 传真: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 1.1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经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 1.2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1.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 1.3.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才来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表1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1.3.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人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1.3.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建筑设计资料集

建筑设计资料集 2建筑声学设计手册及原规范 原规范 建筑声学设计手册(1986年版本) 3其出发点大体有五个因素: (1)将戏曲视为中国歌剧,与话剧分开对待; (2)以自然声为主,按照声源的性质划分; (3)以统计为依据,大、中型剧场有楼座为基点; (4)国内外一般剧场的统计; (5)现代剧场设计,不考虑古典剧场的观演关系。 4本规范以统计学为依据,以大、中型剧场有楼座为基点,并具有固定观演关系的剧场为对象。规范数据采用最低标准。 剧场扩声是剧场声学重要组成,扬声器往往设于台口上方,其直达声要求服务于整个观众席。 另外,现代剧场的台口在不断增高,有电声剧场按自然声每座容积要求就不尽合理,故提出可适当提高。 1.2.2观众厅体形音质设计,取决于声源的位置及其特性(指向性、声功率、频谱特性等),在广泛使用扩声系统情况下,有如下变化: 1、当不考虑原声源时,扬声器的位置及指向性不同; 2、扩声系统的音质及清晰度已成为厅堂音质的主题; 3、扩声系统的声反馈,除与系统有关外,与厅堂的建声设计有关。 4、当考虑原始声源时,拾音效果与原声源和话筒间的建声设计有关。 这些变化,使音质体形设计概念含混: (1)以点声源为基础的几何声学体形设计难以立足。 (2)自然声演出的提法,缺乏普遍意义。 当前出现的情况: (1)不考虑建声设计,如北京保利大厦剧场无天棚;长沙世界乐园五洲大剧场棚索屋盖, 无天棚;深圳欢乐场棚索屋盖,无天棚。此类剧场,大都音质不佳,观众听不清台词; (2)多用途剧场的扩声系统,有的剧场喜欢自带。 (3)多用途剧场的扩声系统往往附有舞台反送系统。

因此,具有扩声系统的剧场厅堂音质设计,一般由声学专业与装修专业共同完成。 建声设计(自然声声场设计)首先是体形设计,即早期反射声声场设计,避免声学缺陷;为使楼池座后部空间的音质与观众厅相似,对后排净高作了相应要求;楼座挑台下开口高宽比不同于礼堂(礼堂可以附助扬声器补声),应以自然声演出为主考虑。 1.2.3伸出式舞台空间的体形设计是建筑声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区的早期反射声由此体形决定。 1.2.4剧场舞台空间不利于自然声演出:声学反射罩(面)更有利于音乐声为观众席服务,反射罩内的空间与观众厅组成同一体积。 1.3观众厅混响设计 观众厅混响设计是建立在点声源扩散声场理论上,对指向声源(扬声器)的“等效混响”随声源指向性的变化而变。指向性声源能利用指向性改善回声,改善直达声与混响声能比,改善清晰度。对于“电声系统”设计,厅堂音质设计属环境设计,即厅堂音质又受控于电声系统。 1.3.1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有如下变化: 1、话剧与戏曲很难区分,用同一混响时间域表示; 2、很多剧场属多用途,很难与话剧、戏曲剧场加以区分,故将此三类剧场的混响要求 合而为一。 关于观众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有如下观点: 1、各频率混响同时达到闻阈,即低频混响时间长于中高频,这满足听觉要求,但不满座时 低频混响较长; 2、各频率混响同一衰减率,即各频率混响时间相等。这满足实感要求,但低频混响感觉较 短; 3、高频空气吸收明显,高频混响时间允许低于中频; 4、低频混响时间的比例有相对减短的要求; 5、混响时间的比值要求比混响时间(500~1000Hz)的设置更重要。扩声时,由于扬声器系 统追求平直的频率特性及系统的高扩声增益,声场声压级比自然声场高得多的特征,对混响频率特性的要求应有明显的改变,如混响特性要求平直,低频混响相对减短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