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

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

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
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

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

为了帮助小学生了解小学学习信息,分享了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供您参考!

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解简易方程3.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要点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面积公式。

例如: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特性:a-b-c=a-(b+c)

乘法交换律:atimes;b=btimes;a

乘法结合律:atimes;btimes;c=atimes;(btimes;c)

乘法分配律:

atimes;(b+c)=atimes;btimes;atimes;c

正方形周长:c=4a 正方形面积:

s=atimes;a

长方形的周长:C=(a+b)times;2 长方形面积:

s=atimes;b

此外,还可以拓展到以前曾经学过的

路程=速度times;时间总价=单价times;数量,

2、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用小圆点代替或者省略。例如:atimes;5=5 a=5a 数字一般都写在字母的前面。

3、区别a的平方和2乘a的区别。

方程(方程的意义)

1、了解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掌握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或者说方程属于等式,等式包含方程.并能用图形表示.

3、根据情境图找出等量关系,会列方程。

天平游戏一(解简易方程未知数是加数或被减数)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能根据等式的这个性质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学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天平游戏二(解简易方程未知数是因数或被除数)

1、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列方程解决问题。

猜数游戏(解简易方程)

1、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axb=c类型的方程。并能够把方程的解带回方程中进行检验。

2、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邮票的张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1、学会解形如cxax=b这样的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应用题。

2、使学生掌握应将一倍数设为未知数.

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清单+测试题(带答案)

必考知识点清单 一、升和毫升 1 认识升和毫升 2 升和毫升的关系 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 商是一位数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2 商是一位数的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 3 商是一位数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 4 商是一位数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 5 除数接近几十五的除法 6 商是两位数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7 商是两位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8 商不变的规律 9 连除 9 应用题 三、解决问题 1 分步计算改写成连除 2 分步计算改写成乘除混合 3 分步计算改写成乘除混合、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 探索乐园 5 参观植物园 四、线和角 1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 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 3 认识周角、平角、直角及各角的关系 4 角的画法 5 探索乐园 五、倍数和因数 1 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 2 认识倍数 3 2的倍数特征 4 5的倍数特征 5 3的倍数特征 6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100以内所有质数) 7 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8 全家的休息日 六、认识更大的数 1 计算器 2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3 以“万”为单位表示整万的数 4 把精确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5 认识1亿并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6 用数表示事物 七、垂线和平行线 1 认识垂线 2 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3 认识平行线 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 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2 认识众数 3 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四年级期末考试模拟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算:(共36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 400×70= 320÷40= 15×60= 63÷7×8= 15×40= 1600÷80= 7200÷9= 640÷80÷4= 634÷70= 25×40= 100-67= 12×4÷2=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 507×46= 265×68= 840÷35= 762÷19= 3、简便计算: (每题2分) 8×72×125 102×36 49×99+49 900÷25 4、递等式计算::(每题2分) (160-48÷12)×4 336÷[(36-29)×6] 62×(300-145÷5) (每题2分,共16分) ,第五位是 位,第 位亿位,最大的六位数是 ,比最小 验 算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3) 1、小数的意义: (3)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 3、小数的组成: (3)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 (3)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 6、小数的读写: (4)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 (4) 8、纯小数和带小数 (4)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4)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6)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6) 12、小数的基本性质: (7)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 (7)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 15、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7)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7)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8)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8) 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8) 5、四边形的分类 (9)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9) 1、小数乘法的意义: (10) 2、乘法的变化规律: (10) 3、积不变规律: (10)

4、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10) 5、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0)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1) 7、积的近似数: (11)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1)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12)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13) 1、数量关系: (13) 2、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13)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3) 4、数字与字母乘积的表示法: (14) 5、区别a2和2a的区别: (14) 6、方程的含义: (14)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 (14) 8、等式性质一: (14) 9、等式性质二: (15) 10、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15) 1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15) 12、看图列方程 (15) 1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应用题) (15) 14、图形中的规律 (15)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5) 1、条形统计图: (16)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6)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6) 4、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6)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16) 6、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16)

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练习题

方程练习1 姓名:一、概念 1、填空。 (1)小明今年x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岁,妈妈和小明共( )岁。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y,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判断。 方程都是等式,等式都是方程。 ( ) 3、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数的9倍比它的2倍多5,求这个数。 二、解方程。 X +22=47 32-X=23 3X -19=47 35-3X=23 2X +6X=92 5X-3X=24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粮店有大米323吨,比面粉的7倍还多1吨,粮店有面粉多少吨?(2) 300 方程练习2 姓名: 一、概念 1、填空。 (1)右图,所拼成的组合图形的周长是()。 (2)完美身材的人,头的长度大约是整个身高的 1 9 ,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y米,那么的头的长度大约是()。 2、判断。 循环小数一定比1大。() 3、只列式不计算。(用方程) 比一个数少5的数与0.35的积是7.65,求这个数。 二、解方程。 15.5-x=0.05 15.5+x=92.73 3.5 x+16=19.5 a a

47-2x=28 5.5x-x=1.35 3.7x+0.7x=0.88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了,姐姐比弟弟多90张邮票。姐姐、弟弟各有多少张? (2)太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方程练习3 姓名:一、概念 1.填空。 ①买一支圆珠笔要x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8倍少0.4元,一支钢笔()元。 ②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a厘米,宽是5厘米,长是()厘米。 ③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a°,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④一辆汽车2小时行了S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每小时行驶()千米。 ⒉判断。 ①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依然成立。( ) ②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方程依然成立。() 3、只列式不计算。 ⑴比一个数的9倍还多10的数⑵ 54比一个数的3倍还多 是91,求这个数。 6,求这个数。 方程:方程: 二、解方程。 40 8. 13= +x74 .1 47 .3= - x74.1 47 .3= -x 5.6 2 7= -m m19 2 38= ÷x23 8 5= + x 太湖x km 马尔马拉海 11000km21400km2 2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0.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公式:a+b+c= (b+a)+c 11.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公式:a+b+c=a+(b+c) 12.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字母公式:a×b=b×a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考试必考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数学四年级下册简易方程练习题

数学四年级下册简易方程练习题 一、“对号入座”填一填 1. 一件上衣95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x元,一条裤子( )元。 2.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它的边长是( )。 3. 柳树a棵,比杨树多50棵,杨树()棵。 4. 修路队x天修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 )千米。 5. 果园里有梨树X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的2倍多1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棵。 6. 五(2)班有学生a人,今天请假3人,今天出席()人。 7. 山羊X只,绵羊的只数是山羊的3倍。山羊和绵羊共()只。 8. 在()内填上>、<或= : 252 ()25×25 ×2 ()()2x·x ()2x2 9. x的15倍与17的差,列式为()。 10. 小红今年a岁,她的妈妈比她大25岁,她的妈妈今年()岁。当小红15岁时,她的妈妈()岁。 11. 方程2 x+3=5的解是()。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 1.a2 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 x=3是方程x+5=8的解。() 3. “比x的2倍少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2x-2。() 4.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5. 因为100-25x,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是方程。() : 三、“精挑细选”找答案 1. 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 B、15-3=12 C、6x+1=6 D、4x+7<9 2. x=3是下面方程()的解。 A、2x+9=15 B、3x= C、÷x=4 D、3x÷2=18 3. 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 A、1 B、10 C、6 D、4 4. 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A、26棵 B、32棵 C、19棵 D、28棵 5. a的一半与的和用式子表示是()。 ! A、2a+ B、a÷2+ C、a÷2— D、2÷a+ 四、“神机妙算”显身手 1、解方程 X - 14=15 X ÷3 = 4X + ×5 = 8X - 5X = 27 4x - = 2 +(x+1) = 6 x = 8x - 2x = 24 35÷(x+4)=7 2、列方程解下面各题 (1)某数的5倍与3的差等于117,求某数。 (2)15加上一个数的2倍等于38的一半,求这个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0 = 0 ; 0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形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一个物体。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①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②当字母的数值确定时,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确定值。 ③只有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2、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4a 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axa=a2 长方形周长=(长+宽)×2=2x(a+b) 长方形面积=长×宽=axb=ab 3、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连减的性质:a-b-c=a-(b+c)(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word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练习

解方程要注意 1、写解 2、等号对齐 3、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除数不为0) 4、注意检验 (注:现在是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而不是像以前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另外教材中不会出现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的位置上,如12-X=7和30÷X=5这样的题。)一、含有加减关系的方程。 X+8=24 13+X=35 X-16=42 Y-1.5=3.7 4.6+X=5.1 X-1.5=3.8 二、含有乘除关系的方程。 5X=30 7X=63 X÷4=16 X÷1.3=3.2 10X=72 X÷3.48=15.04 三、含有加减乘、除关系的方程。 3X÷6=51 10X-6=42 4X+18=58 2X-8=40 100X+0.6=2.4 6X-2.3=3.7

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 6X+X=56 4X+2X=48 9X-3X=36 8X-X=49 6X+3X=81 13.3X-3.3X=13.5 五、其他类型。 类型一:方程中部分能直接计算 5X+25×6=305 14×2+2X=60 2X+25×4=188+6 3X-0.5=2.5×13 18X+4×9=36 10X-0.45=3.45÷10 类型二:方程中有括号 2X×(5+1)=60 100X÷(6.78×50)=7.5 3X-(6÷2)=12 23 ×(X- 4.5) = 69 3×(X+2)=66 10×(X- 8.7)=27 方程练习1 一、概念 1、填空。 (1)小明今年a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岁,妈妈和小明共( )岁。(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判断。 方程都是等式,等式都是方程。 ( ) 3、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数的9倍比它的5.2倍多9.5,求这个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 一、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2、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4、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2、1个千亿=10个百亿1个百亿=10个十亿1个十亿=10个亿 1个千万=10个百万1个百万=10个十万1个十万=10个万 1个千=10个百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右到左每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的读法和个级一样,读好“亿级”加“亿”,读好“万级”加“万”。 例如:3605 5200 6000读作三千零五亿五千二百万六千 5、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的写法与个级一样,除最高级可以不满四位,其余每级都要写满四位。例如:三十亿四千五百二十万三千四百写作:30 4520 3400 6、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者万为单元的数:“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所以用“=”号连接。方法是一找二去三添。 例如:把1230000改为万为单元的数。 一找,找到万位“123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四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万”。所以1230000=123万。 例如:把12300000000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一找,找到亿位“123 0000 0000”,二去,去掉3后面的8个0得到123,三添,在123后面添上亿。 所以12300000000=123亿 7、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可能比原数大(五入时),也可能比原数小(四舍时)。 例如:省略2368520万位后面的尾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

方程 1、理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一、选择题。 3、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是()。 A、x﹤0.1 B、6x+7 C、6a+3×6 = 48 D、a+b﹥c 4、一个数比5的3倍多0.3,求这个数。列式或方程错误的是()。 A、x-5×3 = 0.3 B、5×3+0.3 C、5×3-0.3 D、x-0.3 = 5×3 5、比一个数的4倍少1的数是27,列式正确的应是()。 7、老师用78元钱买了a本数学书,每本数学书7.92元,还买了b本作文书,每本作文书的单价是 A、(78-7.92 a)÷b B、7927.92 a+78÷b C、(78-7.92)÷(a+b) D、(78-7.92)÷b 8、x的6倍加上6个3等于48,列方程是()。 A、x+3×6 = 48 B、6 x+3×6 = 48 C、6 x×6+有= 48 D、(48-6×3)÷6 = x 10、当x = 50时,2 x+16()68。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判断 13、农场有白兔54只,比黑兔只数的6倍少6只,黑兔有多少只?设黑兔有x只,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54-6 x = 6 B、6 x+6 = 54 C、6 x-6 = 54 D、6 x = 54-6 14、四、五年级学生一共植树39棵,四年级植15棵,五年级植3行树,每行多少棵?设每行植x棵,下面列式或方程错误的()。 A、39-15 = 3 x B、3 x+15 = 39 C、39-15×3 D、(39-15)÷3 15、一头大象重3000千克,它比10只老虎还重200千克,每只老虎重多少千克?设每支老虎重为x 千克,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3000 = 10 x-200 B、10 x+200 = 3000 C、3000+10 x = 200 D、(3000+200)÷10 = x 二、填空题。 1、食堂原计划每月烧煤a吨,实际节约b吨,实际每月烧煤()吨。 2、比a的4倍少5的数是()。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a+b)·c =()。 5、美术小组有a人,合唱组的人数比美术组的2倍还多12人,合唱组有()人。 6、如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是用一根1米长的铁丝围成的。 x =()厘米。 x x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 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 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2)尽量不要有空位。(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c)+b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 ab = 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 (ab)c = a(bc) = (ac)b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020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考试知识点(附经典题型)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附经典题型) 用字母表示数 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用字母表示数学关系;用字母表示公式 二、相关知识: (一) 用字母表示数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a×4可以写成a·4或4a;a×b可以写成a·b或ab。 (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如当t=8时,5450+25t= (三)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s=vt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如小浪底发电站平均每台机组每小时发电n千瓦时,m台机组每小时发电w千瓦时,用式子表示w=( ) (四)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S=ab C=2(a+b) ; S=a2C=4a 如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周长是4a米,面积是( )平方米。 (五)a·a可以写成,读作“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a+a=2a表示2个a相加。 比一比,谁大谁小:(a>2) a+a( )a2a2( )a×2 a×a( ) a2 经典题型 1、果园里,“国光”苹果树的棵数比“红香蕉”苹果树多24棵,“国光”苹果树有b棵,“红香蕉”苹果树有( )棵。 2、“国光:苹果树有m行,每行16棵,“红香蕉苹果树有b棵,(1)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苹

果树? (2)当m=10,b=80时,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3)“国光”苹果树比“红香蕉”苹果树多多少棵? 3、仓库原有货物96吨,运走了12车,每车运b 吨,(1)仓库里遥货物还剩下多少吨?当b=5时,仓库里剩下的货物有多少吨? 4 左图是两个梨园的平面图。(单位:米) (1)黄金梨梨园的面积是多少?(2)水晶梨梨园的周长是多少? (3)两个梨园的面积相差多少? (4)如果平均每6平方米种一棵梨树,这两个梨园一共能种多少棵梨树? (5)如果要在黄金梨梨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度是多少? 5、运输车从梨园到市场用了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x 千米,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1)用式子表示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当x=50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6、李华早晨锻炼,原来每跑x 米,现在每天比原来多跑2020,现在每天跑( )米,现在一星期(7天)跑( )米 7、甲乙两地相距5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匀速行驶,每小时行驶50千米。 10 10 a a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四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练习题

方程练习1 姓名: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概念 (1)粮店有大米323吨,比面粉的7倍还多11、填空。吨,粮店有面粉多少吨? (1)小明今年x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妈妈()岁,妈妈 和小明共( )岁。 )平 5厘米,它的面积是((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y,宽是方厘米。(2)、判断。2 )方程都是等式,等式都是方程。 ( 3003、只列式不计算。倍多一个数的9倍比它的25,求这个数。 二、解方程。姓名:练习2 方程 X +22=47 32-X=23 3X -19=47 一、概念、填空。1)。1()右图,所拼成的组合图形的周长是(35-3X=23 2X +6X=92 5X-3X=24 1,如果一个成人的2 )完美身材的人,头的长度大约是整个身高的(9。)米,那么的头的长度大约是(y身高为 2、判断。 )循环小数一定比1大。( (用方程)3、只列式不计算。比一个数少的数与的积是,求这个数。5(2)太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二、解方程。xxx=+==- 16+方程练习3 姓名: 一、概念 1.填空。 xx47-2=28 -+==①买一支圆珠笔要x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8倍少元,一支钢笔()元。 ②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a厘米,宽是5厘米,长是()厘米。 ③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a°,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④一辆汽车2小时行了S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每小时行驶()千米。张邮票。姐姐、)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1(903倍了,姐姐比弟弟多⒉判断。弟弟各有多少张?①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依然成立。 )( 。立成然依程方,数个一同以除或以乘都边两的程方② )( 、只列式不计算。 31吨,粮店有面粉多少吨?吨,比面粉的粮店有大米367倍还多⑵⑵ 54比一个数的3倍还多⑴比一个数的9倍还多10的数 ,求这个数。,求这个数。 6是91方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一)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 表示。 2、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1 10,1 100,1 1000,…也可以写成0.1,0.01,0.001… 4、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1 10,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5、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6、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 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 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获去掉“0”,小数 的大小不变。(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9、单位换算 (1)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克=0.001千克

较小单位的量化为较大单位的量的方法:当两个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把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进而用较大单位的量表示。 (2)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数 部分)。 (3)其他改写方法:单名数互化 ①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 ②高级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复名数与单名数 之间互化:抄相同,改不同(同单名数互化方法)。 (二)比大小 1、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2、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按照题目 的要求按顺序排列。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