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34.26 KB
- 文档页数:5
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
举例:用简便算法计算29+16+24,3个数连加,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便运算。
16+24正好是40,先算比较简便。
29+16+24
=29+(16+24)
=29+40
=69
在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运算律。
易错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和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在应用乘法运算律简算时,有时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律。
要点提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目录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1)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3)1、画图形的另一半: (3)2、对称轴的条数: (3)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4、图形的平移 (3)5、旋转三要素: (4)6、图形的旋转 (4)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4)1、数位顺序表: (4)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5)3、比大小 (6)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7)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7)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7)3、常见的数量关系 (7)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8)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8)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9)一、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11)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11)第六单元运算律 (12)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6)一、三角形 (16)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8)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20)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
②找对应点。
③连成图形。
2、对称轴的条数: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①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那些好玩又重要的知识点哟!先说运算律这一块儿,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可是超有用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能让计算变得又快又准。
比如 25 + 36 + 75,咱们用交换律,变成 25 + 75 + 36,一下子就能算出结果啦!还有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知道吗?这些律能帮咱们在做乘法计算时省好多力气呢。
小数的认识也很有趣哟!小数点可调皮啦,它的位置一变,数的大小就跟着变。
比如 3.5 和 0.35,差得可多啦!三角形那部分也很精彩!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像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多牢固呀!而且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也很有意思呢!平移就是沿着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绕着一个点转圈圈。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好好掌握它们,数学就会变得超级好玩!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知识点哟!先来说说认识多位数,数字宝宝们排排队,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大数。
读和写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别把数位弄错啦。
接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可得认真算,别马虎。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然后是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可真是个小帮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哟,自己的计算能力也要锻炼。
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很重要呢,要学会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数学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呀?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就能发现好多乐趣!加油哦,小伙伴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下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升=1000毫升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距离:起点0数小格1立方分米=1升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中心:固定点;旋转角。
1立方厘米=1毫升轴对称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大于或等于除数,满足了就可以商相应的数;小于除数,就把商写在被除数的第三位头上进行运算。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读数,写数,数的改写,近似数。
平均数,极差。
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数量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总价=单价x数量一读二找三列式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第六单元可能性积的变化规律:A × B=50(A × 2 ) × B =50 × 2占比大可能性就大 (A × 2 ) ×( B × 3) =50 × 2 × 3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A ÷2 ) ×( B × 3) =50 ÷ 2 × 3先乘除后加减,右括号的先计算括号里的算式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用线段图解答应用题线段,射线,直线第六单元 运算律角的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角的度量加法结合律:A+B+C=A+(B+C)角的分类,特殊角乘法交换律:A ×B=B ×A 平行线乘法结合律:A ×B ×C=A×(B×C)相交线乘法分配律:A×(B+C)=A×B+A×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 ÷B ÷C=A ÷(B ×C)简单的周期率第七单元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用余数确定位置三角形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所有知识点包括:
1. 算式与计算
- 算式的认识和理解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2. 数的认识和整数
- 数的认识和读法
- 数的单位和换算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两位数的认识和写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小数和分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认识和简化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平方和开平方
- 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 开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5. 方向与位置
- 方向和位置的认识
-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和判断
- 方向与位置的运动和图形变换
6. 图的认识和积木
- 图形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 积木的认识和搭建
7. 距离和长度
- 距离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8. 时钟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 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 钟表的认识和表示
9.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三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10. 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和预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1、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知识要点1.乘法口算: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乘法估算:先把乘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数。
3.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如:乘法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3、特殊数乘法:25×4=100,125×8=1000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认识千米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二、认识吨1.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2.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第四单元混合运算(递等式)运算法则: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算式里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有乘法和加减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口号里的。
第五单元年月日[本单元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时间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一、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1)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如大桥的桥柱、斜拉索与桥面可以组成三角形。
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包装盒的面,一些积木的面等都是三角形。
(2)画三角形:(步骤)①先画一条线段。
②再以第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为端点画第二条线段。
③最后连接另两个端点,围成封闭图形。
(3)三角形的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4)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①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就是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要点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易错点:过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围成三角形的3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要点提示:如果有三条线段,而没有说是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不是三角形。
(6)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①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7)三角形高的画法:通常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
②沿底边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重合。
③再从该顶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底边画一条虚线段,这条虚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④最后标上直角符号。
(8)解决问题:①运用类推法解决数三角形的问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若干条线段,将三角形分成了若干个小三角形,所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对边上的线段的条数相等。
如果对边被分成n段,则三角形有【n+(n-1)+(n-2)+…+1】个。
②运用分析法解决求用时最短的路线问题:要想使每次走的路线最短,就应从每个顶点向与对面路垂直的方向走,即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最短。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在拼成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苏教版(四下)知识点整理金沙县第四小学夏永权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图形的平移1、判断一个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可以先根据图形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判断平移的方向,再根据前后图形中对应的点或线段,判断平移了几格。
2、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1)找出原图形中的关键点(或线段);(2)标出关键点(或线段)按要求的格数平移后的位置;(3)把这些关键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3、平移两点要注意,一是方向二距离。
要知方向看箭头,对应点线数距离。
二、图形的旋转1、图形旋转时,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是逆时针旋转。
2、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或轴)旋转;二是旋转方向,即按顺时针方向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角度。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和关键线段;(2)绕着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注意与原线段长度相等;(3)顺次连接所画线段的端点。
4、图形旋转三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
旋转图形位置变,形状大小如以前。
对应点线随图转,对应角度永不变。
三、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画出。
3、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1)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2)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4)顺次连接对应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4、轴对称图有特点,对称轴线在中间。
对折以后仔细看,完全重合好分辨。
补全图形找准点,依次连线是关键。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一、认识整万数1、“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并且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整万数的意义:表示有多少个万。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内容总结第一单元:加法和减法运算- 简单加法和减法的研究和运算。
- 分类整数的正数和负数,了解正负数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约等于和大约- 研究约等于和大约的概念。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约等于和大约的用法和意义。
第三单元:三位数加减法运算- 研究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训练多个三位数的算式运算能力,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第四单元:一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进一步提高加减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五单元:几何图形- 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 能够识别和描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
第六单元:倍数和因数- 研究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掌握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第七单元:分数和数轴- 研究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比较大小。
第八单元:几百以内的数加减法运算- 复几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训练解决几百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第九单元:长度单位- 研究常用的长度单位。
- 能够换算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第十单元:钟表和时间- 研究钟表的读法和表示时间的方法。
- 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如上午、下午、几点整等。
第十一单元:温度- 研究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读法。
- 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
第十二单元:立体图形- 研究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 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
第十三单元:货币- 研究货币的基本概念和常见面值。
- 能够进行货币的兑换和简单运算。
第十四单元:平行和垂直- 研究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 能够在图形中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
第十五单元:时间的综合运用- 运用已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训练判断、计算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复杂情境。
第十六单元:查找资料- 研究查找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 能够根据需求查找书籍、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大数的认识1. 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有些数超过10万,达到1亿。
2. 知道亿是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 了解近似数与实际含义。
二、角的度量1. 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
2. 角的分类: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掌握方法进行口算,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笔算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 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六、统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2. 单式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 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抽屉原理。
2. 会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总复习1. 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2. 通过回顾,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 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建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1.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转化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3. 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把它按照不同情况分类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4. 等量代换思想:在等量关系中可以互相代替的量可以替换。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对于数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和小数1. 理解正负数,认识数轴。
2. 了解加法的规则,加法的运算方法。
3. 学会用一个整数减另一个整数,认识减法的特点。
4. 初步认识小数,学会读和写小数。
5.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分数的认识与比较1. 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2. 学会用图形表示分数,并能够读取分数。
3. 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大小的规则。
三、分数的加减1. 理解分数的加法,学会分数的加法运算。
2. 理解分数的减法,学会分数的减法运算。
四、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学会分数的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学会分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五、面积和周长1. 认识面积和周长,了解它们的意义。
2. 学习用正方形网络纸测量面积。
3. 通过练习,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4. 学会计算周长,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六、时间和温度1. 学会读和写时间,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2. 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方法。
七、分组及猜数字游戏1. 学会以相应的规则将一组数分成多组。
2. 学习猜数字游戏,并通过游戏提高对数的掌握。
八、二维图形的认识1. 了解多边形、直线、弧线等基本图形的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二维图形的特征。
九、二维图形的分类和对称1. 学会按不同特征分类二维图形。
2. 掌握图形的对称特点。
十、统计与数据1. 学习统计数据。
2. 学会观察、组织和处理数据。
以上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扩展对数的认知,掌握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完成简单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熟悉时间和温度的读写,提高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学会统计和处理数据等技能。
通过有效的教学和练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挑战,不仅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方法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要点】1、《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为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2、《参观博物馆》―――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做,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填上0继续除。
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4、《人民币兑换》―――积、商的近似值求近似值方法:积取近似值是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
注意:有时会出现四不舍、五不入的情况,应根据题目的特点去求出近似数。
5、《谁爬得快》―――循环小数(1)、循环现象:生活中很多时候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如:日出日落、时间……(2)、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方法与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相同,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个小数的下一位。
6、《电视广告》――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2)、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画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寻找图形中关键点进行平移,最后连接成图形。
(注意本学期两次平移问题,如向上平移两格再向右平移三格)2.旋转的定义:图形围绕某个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画图形的旋转,先找旋转点,再把关键边旋转到规定(要求的角度和方向)的地方,再连线成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图形沿着某条线对折,线两侧可以完全重叠。
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对折线为对称轴。
正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五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
4.补全图形,注意找对称轴,对应点,再连接成图形。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认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亿级分为: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万级分为: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个级分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2.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1)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分级向下读。
如读亿位时,先按照个位读法,再后面+亿,万位类似。
注意: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又称为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书写时,先写亿位,再万位,最后个位,如若该数位上无数字就写零。
(3)数字的省略与四舍五入、近似数将亿位或万位后面四个0或三个0省略,换成‘亿’或‘万’字,就这样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为单位的数。
近似数,省略时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观察省略部位的最高位是否大于等于5,或小于5.(4)数字比大小位数越多,数字就越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左起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一次类推…….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求两乘数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所得的乘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2.末尾有0的计算,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然后在所得积的末尾加上零。
2018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图形的大小形状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个为一节。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后面的4个0,亿位后面的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的舍,等于5或大于5的入。
4.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乘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缩小(或扩大几倍),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乘数扩大(缩小)a倍,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b,那他们的积扩大(缩小)a乘b倍2、商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商不变余数变)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缩小(扩大)几倍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和差问题: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解法:①去多法:(和-差)÷2=小的数小的数+差=大的数②补少法:(和+差)÷2=大的数大的数-差=小的数③平均数。
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数量变得同样多,然后同理可求。
(解题关键:同样多)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注意:多的一半给别人)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8的2倍(也就是多2×8=16个),也就是只是给了多的一半,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
(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解法:一、去多法: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补少法:②(和+2×8)÷2=大的数大的数-16=小的数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平均数法:总数÷2=平均数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平均数-8=小数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平均数+8=大数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第六单元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 +c=a+(b+c) (连加形式)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拓展:(a-b)×c=a×c-b×c6、连减:a—b—c=a—(b+c)7、连除:a÷b÷c=a÷(b×c)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括号或去括号都要变符号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结合连除)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c =a×c - 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结合连减)a÷b÷c=a÷(b×c)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