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在国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吴桐;陈国庆;马创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2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该病症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手术介入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症状。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案有保髋治疗与髋关节替换两种,且不同的骨折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
骨科医生在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存在差异。
手术选择范围从空心螺钉固定到髋关节置换术。
本文就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总页数】7页(P3456-3462)
【作者】吴桐;陈国庆;马创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进展
2.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3.青年股骨颈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4.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扣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短缩,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动。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考《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外伤史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骨折较少,多由车祸、高处下坠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嵌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明显,能站立和行走,但不能排除骨折。
(3)体征①畸形:患肢多有不同程度的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②压痛和叩击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大粗隆部压痛明显,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③肿胀:囊内骨折略肿胀,囊外骨折及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瘀肿出现。
④功能障碍: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少数无移位和嵌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活动障碍可表现不明显。
(4)辅助检查①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部分患者受伤后骨折无移位X线检查可呈假阴性,需两周时复诊检查。
②CT或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严重粉碎性骨折行三维CT重建,以直观地了解骨折块的移位方向。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股骨颈骨折疾病名称(英文)fracture of femoral neck拚音GUGUJINGGUZHE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骨折、骨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
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
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
三是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约20%~40%。
中医释名股骨头颈又名髀杵,俗称胯骨轴,其形呈大半个圆球形,以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适应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角质、称为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
平均为127°,儿童可达150°。
颈干角大于正常范围为髋外翻,小于正常范围为髋内翻。
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骨折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
西医病因老年人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尤其是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
为此老年人髋周肌群退衰,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余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压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压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
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
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所致,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诊断依据]一、病史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亦可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女性略多于男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人本骨折少见,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此种病人除本骨折外,常合并它处骨折,甚至内脏损伤。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患髋疼痛,多不能站立或行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症状明显,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患髋内收,轻度屈曲,下肢外旋、短缩。
大粗隆上移并有叩击痛,股三角区压痛,患肢功能障碍,拒触、动;叩跟试验阳性,骨传导音减弱,Shoemakersign(+),Kaplan交点偏向健侧脐下,Bryant三角底边缩短,大转子在Nelaton线之上。
嵌插型骨折和疲劳骨折,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肢无畸形,有时患者尚可步行或骑车,易被认为软组织损伤而漏诊,如仔细检查可发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对老年人伤后主诉髋部疼痛或膝部疼痛时,应详细检查并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以排除骨折。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应注意的是某些线状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可能不显示骨折,等2~3周后再进行X线检查,因骨折部发生骨质吸收现象,如确有骨折此时骨折线可清楚地显示。
因而临床怀疑骨折者,可申请CT检查或卧床休息两周后再拍片复查,以明确诊断。
五、鉴别诊断应注意与髋关节脱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证候分类]按骨折错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 (髋关节外科学毛宾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9-190)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
Ⅲ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向内旋转移位,颈干角变小。
Ⅳ型骨折完全错位,骨折端分离,近折端可产生旋转,远折端多向后上移位。
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表时间:2015-09-11T10:05:21.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李韵[导读]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骨伤专科医院湖南邵阳 422700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及带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骼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骨伤专科医院湖南邵阳 422700摘要:目的探讨带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骼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2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带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骼骨瓣移植于骨折端治疗19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结果术后随访2~5a,骨折愈合良好,股骨头坏死1例。
按Bramback标准,优14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7%。
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及带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骼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
关键词: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我院2009 -2014年采用2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及带缝匠肌加阔筋膜张肌蒂骼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
右侧8例,左侧10例,双侧1例。
损伤原因:车祸伤6例,坠落8例,跌摔伤3例,重物压伤2例。
骨折部位:头下型5例,头颈型8例,经颈型6例。
骨折至手术时间2~7d,平均4d。
1、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取仰卧位,采用S m i t h—P e t e r s o n切口,切开皮肤、浅深筋膜,解剖出腹外侧皮神经,加以保护,找到髂前上棘,髂前上棘以远分出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骨凿凿出一大小约3cm×1.2cm×1.2cm与缝匠肌、部分阔筋膜张肌相连的髂前上棘骨块,带肌蒂骨瓣骨面见渗血,盐水纱布包好备用。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0)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⑴有外伤史;⑵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⑴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 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摘要】目的对股骨干,股骨颈股骨折的诊断、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8月1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股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的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愈合的有9例,出现畸形愈合的有1例,股骨头坏死的有1例,不愈合的有1例。
结论股骨干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引起,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要仔细询问其受伤原因,认真进行体检,同时应用b超或x线平片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ct或mrj检查。
由此得出骨折要及时进行固定手术治疗。
【关键词】诊断;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7-01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股骨折是骨科类常见的骨折临床病例。
多发于青壮年,是一种高能量伴有多发损伤的外伤病例[3]。
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股骨颈骨折容易漏诊或被延迟诊断,而且对现今可采用的治疗方法多有争议,也因此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是医学界颇受关注的骨科类疾病。
本文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8月12例患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4至56岁,平均31岁。
受伤原因:高出坠落伤4例,交通伤8例,汽车行驶受伤5例,摩托车行驶受伤3例。
其中多发伤为3例,颅脑受伤达到4例,胸部伴随腹部受伤1例,胸部损伤并肋骨骨折损伤2例。
在这些病例中,股骨干骨折部位分布并不集中:上段1例,中段7例,下段4例。
按照股骨干骨折的分类来说,粉碎性骨折有5例;开放式骨折有2例;闭合性骨折3例;横向行骨折2例。
12 诊断在对患者进行骨折检查中,一部分患者是在术前发现存在股骨骨折情况,有8例,占据一大比例。
手术中发现的有3例,另外1例属于漏诊。
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Clincal Observation on Pressurized Hollow Screw for Treat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朱庆东Zhu Qingdong,张家恒Zhang Jiaheng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南信阳464100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ang City,Xinyang,Henan,China464100摘要:目的:探讨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患者行牵引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
结果:加压螺钉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其承载能力大,不但具有抗压、抗扭、抗弯的特性,又能加压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在骨折处产生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再血管化。
结论: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固,愈合率高,临床疗效较好。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essurized hollow screw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Methods:The pressurized hollow screw treatment was given under the C-arm X-ray fluoroscopy after traction.Results:The design of the compression screw wa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biomechanics,with great carrying capacity,which not onl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ssion,torsion and bending,but also could pressurize to make the fracture fragments in close contact in order to generate stress stimuli to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 and femoral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area of the fracture.Con-clusion:The pressurized hollow screw for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is simple for opera-tion and firm in fixation with high healing rate,less trauma and bleeding,which shows good clinical efficacy.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加压空心螺纹钉;骨折Key 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pressurized hollow screw;fracture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74.12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04-0411-02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高空作业意外事故的增多,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也越来越多。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在国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发病率占全身骨折3.58%,其中约2~3%发生在年龄50岁以下者。但随着我国交通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对于老年患者,因人工关节技术的日趋成熟,治疗效果良好。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治疗相对困难,因为患者期望值较高,而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多发伤患者漏诊率高,现就我国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现状做如下综述。
1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 1.1 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者,症状及体征显著,一般不容易漏诊,而对于股骨颈的隐匿性骨折,早期诊断困难,特别是非骨科专业的急诊科医师及年轻的骨科医师,容易漏诊,往往导致医患纠纷。避免漏诊首先需要接诊医师仔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发现有可疑骨折而摄片又没有明显骨折时,需加拍侧位片及CT,黄钢勇[1]等认为MRI在股骨颈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更具优势,具有无创、高灵敏度的优点,而且无假阴性。耿艳杰[2]等认为多层螺旋CT及后期处理技术也可以高效、敏感显示隐匿性骨折。对于如无上述条件者,严格卧床休息2w后复查X线应视为常规。
1.2 另外一种容易漏诊的情况是有高能量损伤患者,存在其他部位合并伤,股骨颈骨折因位置较深在,卧床时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如合并颅脑损伤昏迷者,同侧合并股骨干骨折者,特别是后者,在股骨干骨折中占3~6%,漏诊率达1/3。薛文[3]等通过其制定的连续性五项检查诊断方案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即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有髋部症状者行髋部正侧位X线检查,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对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需要常规摄骨盆片。
2 手术时机的选择 2.1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时机,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伤后尽量在6h之内进行。熊演亮[4]等报道一组股骨颈骨折行急诊手术,股骨头坏死率仅4.4%。郑崇武[5]报道一组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行急诊手术,股骨头坏死率也较低。伤后关节腔内血肿形成,导致关节囊内高压,进一步加重股骨头血运障碍,是造成远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手术的意义在于关节囊内减压,打破股骨头血运障碍的恶性循环。但是目前国内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医院并不多,这与大部分医院不具备急诊手术的条件,比如值班医师的手术能力,手术室的配合能力及内固定物的消毒等,都限制了新鲜股骨颈骨折的6h内急诊手术的广泛开展。
2.2 对于入院即超过受伤6h的患者,手术时机应在全面的身体检查之后尽早进行,存在合并伤者,还需要优先处理重要脏器的合并伤。对于骨折移位严重计划行带血运骨移植的患者,因手术时间较长,也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后择期进行。 3 手术方法的选择 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方法争议较多,总的指导原则还是依据骨折类型。内固定的方法也经历了从三翼钉、多针固定、滑动鹅头钉到中空加压螺钉及双头加压螺钉的发展过程,目前共识还是以中空加压螺钉为首选,而螺钉的数目及分布常常是讨论的焦点。对于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是否行带血管骨瓣移植还比较有争议,更多的是應用于陈旧骨折或出现股骨头早期坏死的补救治疗。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进步,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也可一期性人工关节置换术。
3.1 闭合复位还是切开切开复位 GardenI型及II型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卧床休息,下肢皮牵引或”丁”字鞋维持,但有骨折移位的风险,并且无法行关节腔内血肿减压,对于减低远期坏死率无益,且需长期卧床,大部分的年轻患者无法配合,因此也可以行内固定治疗。此型骨折手术无复位的困难,可以实现闭合装钉,只要求将内固定螺钉安装准确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GardenIII型及IV型骨折,手术的关键在于复位,复位的评价方法多参照Garden指数[6],要求在正位相上,股骨头内侧骨小梁系统的轴线与股骨颈内侧皮质的角度应不小于160°,不超过180°,侧位相股骨颈内骨小梁偏斜不应超过20°。能够完全实现闭合复位的医院也不多,这需要手术者具备良好的牺牲精神及丰富的复位技巧,需要牵引床辅助牵引,术中需要反复透视。李欣[7]等对一组病例先闭合复位,然后切开观察实际移位情况,证实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难以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骨折端实际移位距离大于复位后c型臂x线机上所显示的距离。因此认为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比闭合复位更具优势。为了准确的复位,大部分的医生还是会选择切开复位,即保证术后X线的完美,也减少X线的暴露次数。勘武生[8]等对122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结果分析认为切开复位不会增加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对于闭合复位失败及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提倡及时切开复位。
3.2 内固定的选择 3.2.1 Smith-petersen首创应用三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治愈了大量的患者。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包括该术式为单轴固定,把持力差,不能有效控制股骨头的旋转等,目前已被其他术式取代。多针固定因固定针无加压作用,把持力弱,易松动及游走,现已少用。
3.2.2 动力髋关节螺钉(DHS)主要设计使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实现骨折端加压的优点。国内有诸多报道应用DHS治疗股骨颈骨折也取得良好疗效,特别是配合一枚单独的拉力螺钉,可以更好的控制股骨头的旋转。陈奕[9]等报道一组19例患者采用此手术方法获得良好疗效,骨折愈合率高,远期股骨头坏死率低。但该术式需切开复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基于以上缺点,传统的DHS钢板螺钉系统也出现了一些改进,王天旭[10]采用特殊设计的2孔DHS经皮微创治疗48例股骨颈骨折,手术较传统DHS更加微创。 马信龙[11]等设计了改良前后动态套筒式三翼钉,集合了DHS和三翼钉的优点,在生物力学测试中证实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固定可靠,现已经 开始应用于临床。3.2.3 中空加压螺钉是目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一般选择闭合复位,王娟[12]等采用侧方入针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一组股骨颈骨折,骨折复位满意,治疗效果良好。3枚钉”品”字形固定,先行靠近股骨距的螺钉加压,再行靠近颈上缘的螺钉加压,可以达到最佳的加压效果。辛景义[13]等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也获良好复位及远期效果。3枚螺钉在股骨颈内的分布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正”品”字形分布有造成股骨大转子部位骨折的风险,因此建议3枚钉呈倒”品”字形。刘鹄[14]等对螺钉的分布进行对比后认为与正三角形置钉术式相比,倒三角形置钉术式具有手术时问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二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尤差异。螺钉的设计近年也有新的改进,邓文涛[15]等采用该进的双头螺纹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认为该螺钉两端的螺纹可使钉-骨牢固结合,可以有效的防止折端吸收导致的股骨颈短缩和钉尾后退,钉体松动或穿透股骨头。
3.2.4 对于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存在内固定选择的困难。一般的原则是依据股骨干骨折的节段,对于骨折在近1/3者,可选择DHS或重建型髓内钉,股骨骨折在中远1/3可选择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逆行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也可以选择加压钢板固定股骨骨折。张建政[16]等治疗一组21例本型患者,认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原则。股骨重建钉更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狭部及狭部以近的股骨干骨折;对于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远端骨折或需要同时处理的膝关节内损伤、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逆行髓内钉加空心钉更为理。
3.3 骨瓣移植的选择 对于严重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因为股骨头的血运破坏大,预计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重建股骨头的血运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①髋关节周围带肌蒂骨瓣移植。比较常用的有股方肌蒂骨瓣转移植骨术,缝匠肌骨瓣、阔筋膜张肌骨瓣转移植骨术,股外侧肌骨瓣移植術,臀中肌肌骨瓣移植术。宋世锋[17]等采用部分臀中肌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认为此术式操作简单、安全,不影响臀中肌功能,是重建股骨头血供的有效方法。②带血管蒂的局部转移骨瓣移植,以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术为代表。谭志伟[18]等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良好。③带血管蒂的游离骨移植,最经典的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张长青[19]等首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伴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但是所有这些术式的共同缺点是需要牺牲正常组织提供供体,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因此这些术式大部分应用在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早期者。
3.4 人工关节置换 随着人工关节手术技术及假体材料学的进步,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有了大幅度的进步。特别是陶瓷对陶瓷界面的进步,解决了假体摩擦界面的问题;生物型假体在骨长入方面的良好表现提供假体远期良好的稳定性,因此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年龄限制被提前。但是因为假体周围感染、远期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较多,郑文忠[20]等采用此术式治疗年轻患者的髋部疾病,认为此术式符合股骨近端生理顺应性,能防止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引 起假体松动和下沉。 王满宜[21]等提出对于绝大多数新鲜股骨颈骨折,首先考虑解剖复位,使用可靠的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手术者的经验,按照其适应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因此,青壮年患者行关节置换的主要适应证仍在于治疗骨折术后的并发症。
4 结论 ①未来的骨科发展的重点在于微创及人工材料,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急诊手术应视为必要,需要医院各科及部门统一及协调,为急诊手术创造条件。②手术尽量选择闭合复位,未来可尝试在关节镜监视下闭合复位,即实现复位及精准,早期充分关节囊内减压,也避免切开复位的再损伤,减少术者的X线暴露时间。③对于股骨颈骨折的随访需要系统,并确立标准,出现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迹象时,及时行带血运骨瓣移植补救。④陶瓷对陶瓷人工关节界面的使用,生物型假体良好的骨长入表现,极大延长了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也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仍需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
参考文献: [1]黄钢勇,夏军,魏亦兵.老年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0):811.
[2]耿艳杰.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四川医学杂志,2012,33(6):1074.
[3]薛文,刘林,管晓鹂.提高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率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