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形风管新风量测定记录表

圆形风管新风量测定记录表

圆形风管新风量测定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圆形风管新风量测定记录表

报告编号:

受检单位:

监测类型

: 仪器名称: 新风量计算公式:①

② 检测人: 年 月 日 校核人: 陪同人: 年 月 日

实测实量记录表格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附表三:实测实量记录表格式(A5版) 实测实量记录表目录 序号名称编号备注 1 钢筋绑扎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1 项目自控 2 混凝土结构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2 3 砌体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3 4 内墙抹灰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4 5 内墙涂饰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5 6 水泥地面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6 7 地砖地面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7 8 楼梯地面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8 项目自控 9 饰面砖墙面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09 10 外墙抹灰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10 11 外墙保温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11 12 屋面找坡层、找平层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12 项目自控 13 屋面面层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13 项目自控 14 防水层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zl-scsl-14 15 安装实测实量记录表hnwj-gc-azzl-scsl-01 1

(A5版) hnwj-gc-zl-scsl-01工程名称楼栋楼层劳务班组实测日期 构件实测 项目 实测 标准 实测值 实测 点数 不合 格数 合格 率 墙柱墙网眼 尺寸 ±20mm 墙柱筋 搭接长 度 0, +50mm 柱箍筋 间距 ±20mm 梁洞口骨 架宽、 高 长(悬挑) ±10mm宽、 高±5mm 梁锚固 长度 0, +50mm 梁箍筋 间距 ±20mm 板板网眼 尺寸 ±20mm 马凳垫块马凳 垫块 间距 ± 100mm 保护层柱梁±5mm 板墙±3mm 钢筋及绑扎外观质量焊接及机械连接质量 2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裁掉; (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 处刻一个直径约2cm 的圆孔; (3)在瓶底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4)点燃蜡烛、蚊香;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 处;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不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 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摆的秘密 实验目的:研究摆的秘密,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做一个摆。实验器材: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等 实验操作与纪录: 1、制作一个摆。 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类似于我们玩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举一例)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或者摆回来,叫摆动__________次。 2、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而与摆锤的重量、摆角__________关。(填“有”或“无”) 摆线的越长,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摆线的越短,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3、应用: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 A 、将钟摆调长些 B 、将钟摆调短些 C 、在钟摆的摆锤上加一个重物 D 、不能确定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 (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多个电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关系, 设计实验时, 要使哪些条件相同:线圈缠绕匝数 哪些条件不同:串联电池个数 结论:串联电池越多,可以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2)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串联电池个数 哪些条件不同: 线圈缠绕匝数 结论:线圈匝数越多,可以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通电的电圈 实验原理:通电后的线圈有磁性 实验器材: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小铁钉、电池、指南针、电池(多个)、小铁钉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 1、根据实验器材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所制作的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 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的,它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应用实录

《风的形成》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看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聪明,我想你们一定都喜欢猜谜语吧,喜不喜欢?有没有自信,大声一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咱们看看谁猜得既快又准?请听好“看不到来,摸不着去,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树林树呼啸。”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我说嘛,咱们班同学确实聪明,老师真佩服你们。除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谜语,谁还收集了关于“风”的谜语?(指名两名学生) 师:同学们收集的真不少,是啊,风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它竟如此奇妙,能让大江激起千层浪,能驱走夏日的酷热,也能带来冬日的严寒,你想不想进一步了解风呢?(想)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的形成》(板书)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谁能说说,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用扇子扇,用嘴吹气,跑起来的车------(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风的形成过程。 师:现在,你们每个组都有一把扇子,拿起来扇一扇,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风

师:停下手中的扇子,你还能不能感觉到? 生:不能 师:为什么扇扇子会形成风呢? 师:对了我们周围有我们看不到的朋友,那就是空气,扇扇子使空气流动,从而产生了风。你还想到可以用哪些方法可以产生风呢? 师:刚才这些风都是通过人工活动的方式获得的,那么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一块来看一下风的形成(出示课件)谁来给大家念一下? 师:是的,冷暖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过程。 三、设计实验,合作探究 我们一块来做实验: 师:把一支蜡烛点燃,并把它固定在桌子上,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看蜡烛的火苗有什么特点。 生:火苗呈椭圆形;火苗上下的颜色不一样;火苗直直的往上; 师:对了,为什么让你屏住呼吸呢?为什么火苗直直的往上呢?

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风的形成实验步骤

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风的形成实验步骤 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称为风能。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那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小编在此整理了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介绍 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 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 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一、探究让风车转动的原因 1、蜡烛“吹”风车实验: a、要求学生观察钟罩上的风车有无转动,说明什么?学生简单回答. b、介绍实验步骤和要求: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钟罩里,观察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待各组都观察到风车转动后,要求学生停止实验. c、问:让风车转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到是流动的空气推动了风车转动,而实验中流动的空气是被蜡烛加热了的热空气,因此是热空气推动了风车转动.至此,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说明:由于学生回答此类问题往往很主观,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因此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不应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的答案,应该先将学生的答案归类,再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哪个答案有道理.比如:学生如果回答:“是蜡烛的烟推动风车转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的经验思考:是烟随风动,还是风随烟动,搞清主动与被动关系,学生就容易抓住问题的核心。 二、热空气会上升实验: a、说明因为热空气会上升所以能推动风车转动,然后做“热气球”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流动路线: a、问:我们知道蜡烛火焰上方的热空气是上升的,那么火焰周围的空气会不会流动呢?怎样流动呢?要求学生讨论并画出自己的猜测.小组讨论,绘制空气流动图.教师展示学生的图画,并归类. b、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归类,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法,从中筛选出有道理、可操作的方法. c、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选取一个实验方法,研究讨论实施实验的具体方案.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补充或意见.经过交流使每个小组都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实验目的、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d、分发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实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对照实验前的猜测,明确空气流动的路线.小结: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留过来形成风. 说明: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是根据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来学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就流过来补充”的知识.所以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烟和烟为什么要放在指定的位置,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因此学生即便是看到实验的现象,也不能保证其真正理解风的产生过程.而上面的教学设计先要学生提出假设,再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就搞清楚了.实践证明,学生对火焰周围的空气流动路线的猜测是有分歧的.另外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当然其中一些是不正确或难以操作的.但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是可以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把实验方法具体化为实验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法常常是很粗略的,很少有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提出完善详细的实验方案.所以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不仅可以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16课。该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为以后研究保温和散热奠定基础。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探究风的成因,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直接感知空气因热而流动的过程,从而明白风的形成是由于这样的空气在流动,知晓原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本实验原型来自课本示意图,是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把湿毛巾放在实验箱的进风口,点燃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烟的流动方向。点燃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如图1所示)。 根据书中示意图经过笔者多次实验,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不易观测到烟的存在及流动,且产生实验现象需要十多分钟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经过反复分析、实验,发现实验原型存在以下不足:(1)蚊香烟雾较轻薄,烟的运行轨迹不明显。 (2)选择蜡烛做热源有弊端:①蜡烛在实验箱内,实验操作时不方便点燃和熄灭;②蜡烛容易烤焦实验箱,存在安全隐患;③蜡烛在密封的演示箱内很容易熄灭。 二、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根据上面的研究,笔者在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 (1)本实验为演示实验,为达到最佳演示效果,笔者采用了玻璃器材,正面与顶、两侧透明,有利于各个方位的学生进行观察,背部粘贴绿色卡纸,以衬托烟的颜色,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烟的运行轨迹,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视力。 (2)实验用的热源用275 W发热的灯泡替换原来燃烧的蜡烛,优点如下: ①产生的高温,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观测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效率。 ②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开、关电源即可。 ③减少干扰,蜡烛在燃烧时也会产生烟雾,学生容易与实验中的烟雾混淆,这样更加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3)热源周围用卡纸做1个灯罩,以防实验中灯泡产生的强光刺眼,同时在灯罩的一边剪1个缺口,保证箱内的亮度,能清楚地观察到烟的轨迹。 (4)原实验用的蚊香换成了艾叶条,它产生的烟雾更浓更环保,学生观察起来更清晰。 三、实验器材 风的形成演示箱(玻璃箱)、艾叶条、湿毛巾、酒精灯、玻璃杯、实验记录纸。 四、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聂家庄学校温昕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 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因。 4. 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湿毛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课件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

点头。 学生猜谜语:风 师:好,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师问:如何感受自然界中的风。 学生回答:(红旗飘扬,树枝摇摆等等)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猜测空气的流动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温度,天气等等)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拿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谈话:刚才老师做的这个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空气受热上升,带动螺旋圈转动。 4、出示课件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 (二)活动二:风的形成

实测实量测量表格(DOC)

附表 1.混凝土结构工程实测实量记录表 中国建筑 项目实测实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栋号 检 查 项 目 检 查 评判标准 内 容
截 面 尺 寸 表 面 平 整 度 混 凝 土 [-4,7]mm
项目管理表格 表格编号 CSCEC-SC-
楼层 检 测 区 检 测 点 合 格 率
墙/柱截 面尺寸
户型(部位) 检查情况
原始数据——检测点
选点规则
同一墙/柱面为一个检测区, 每 个检测区检测截面尺寸 2 次, 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 的一个实测值,作为该实测指 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检测区。当所选墙长度小 于 3 米时, 同一面墙 4 个角 (顶 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 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这 2 个 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 的 2 个计算点;当所选墙长度大 于 3 米时,还需在墙长度中间 水平放靠尺增加测量 1 次,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 格率的 3 个计算点。跨洞口部 位必测。 任选长边墙两面中一面作为 1 个检测区。 当墙长小于 3 米时, 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 约 30CM 位置,分别按靠尺顶 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及靠 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测 2 次垂直度,这 2 个实测值分 别作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当墙长度大于 3 米 时,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 在高度方向居中处加测 1 次,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实测指标 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砼柱: 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作为一 个检测区;分别将靠尺顶端接 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 置各测 1 次,这 2 个实测值分 别作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砼墙体洞口一侧为 垂直度必测部位。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 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分别 测量 4 个角点/板跨几何中心位 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 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 间的偏差,最大偏差值≤20mm 时,5 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 值以 0 计)的实际值作为该实 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算点。 最大偏差值﹥20mm 时,5 个 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 为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5 个计 算点。 同一跨板作为 1 个实测区。每 个实测区取 1 个样本点,取点 位置为该板跨中 1/3 区域。1 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 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0,7]mm
墙表面 平整度
层高≤5m, [0,7]
垂 直 结 度 构 工 程 层高>5m, [0,10]
墙/柱 垂直度
顶 板 水 平 度 楼 板 厚 度
[0,14]mm
顶板 水平度
楼板厚度 设计值
[-5,8]mm
1

《风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 2、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 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一个,你猜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是什么?(风) 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生活中哪里有风?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谈论、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教师引出科学问题: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件出示)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那么,你知道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的形成(出示课题)

二、科学探究: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并研究风形成的原因。 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现在,请同学们试试,你能不能制造风? 学生自己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 学生造风:用嘴吹,用书扇、开窗等。 继续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你能利用它制造出风吗?谁来试试?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造风:扇子、气球、风车 深入引导: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风是借助器械来制造的? 学生回想:生活中的造风现象(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 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人为制造的风,我们称为人造风。 启发探究:想一想,人造风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示范:吹)吹的是什么?空气。空气有什么变化吗? 师:空气的变化,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你可以用手去感觉。嘴巴周围的空气怎么变化的?空气跑到别处去了,嘴巴周围就成真空了没有空气了吗?对,周围的空气又跑过来了。 学生猜测感受:人造风的特点。 交流发现,教师小结: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也就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探究:人造风是风的一种,是我们人为地让空气流动形成的,像刚才我们用扇子来扇风,不扇时,扇子周围的空气不流动,我感觉不到风;扇扇子时,扇子周围的空气流动到我的脸颊和身上,我便感觉到了风。那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不是天上有一个孙悟空也拿着一把大扇子在那儿使劲地扇啊?(生笑,不是。)那自然界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根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热空气的知识,你猜一猜?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主要的条件写在记录上。 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同学们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确定研究主题:同学们大胆地提出了几种猜想,哪一种猜想最有可能呢?(生交流)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风的形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风的形成实验报告 篇一:科学学科分组实验报告风的形成 科学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玩转电磁铁》实验报告单 第组 实验1.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 保持电池节数等条件不变,改变线圈匝数,观察吸起来的大头针数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实验2.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池节数有关吗? 保持线圈匝数等条件不变,改变电池节数,观察吸起来的大头针数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电池节数,吸起来的大头针个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总的实验结论:线圈匝数,电池节数,电磁铁的磁性

越强。 篇二: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报告 篇三: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题目:空气的成份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氧气),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大部分是氮气),说明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器材:水槽1个、去掉底的饮料瓶1个、小玻璃片1块、蜡头1个、火柴实验步骤:1、把蜡头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内,向水槽内加水,加至水深约20mm。 点燃蜡头后,用去掉底的饮料瓶(或集气瓶)缓缓在罩在玻璃片外,到接触到槽底为止,然后立即盖上瓶盖并拧紧。 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段时间之后熄灭了,瓶内的水面随着上升一些,说明空气少了一些。 把点燃的火柴放入瓶内,可看到马上就熄灭了,说明没有氧气不能燃烧,瓶内剩下的是不参与燃烧的氮气。 实验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注意事项:1、玻璃片要小于饮料瓶底,蜡烛要固定好。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分析实验现象,认识产生风的原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多媒体实验箱蜡烛火柴香毛巾纸条铁架台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风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 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师:说到风你想到了什么?生:---- 师: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3、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教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 生:风吹的结果…… 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出示课题:风的形成)

二、实验探究、发现新知 (一)、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1、师演示实验。(螺旋圈转动)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课件出示科学在线,让学生阅读并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生: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5、师:猜想风是怎样形成的?生: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形成风。 (二)、验证猜想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教师演示实验。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左侧;点燃蚊香放到实验箱左侧小口处;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小口处;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熄灭蜡烛。 3、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完毕,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填写一张实验报告单。 (每四人一组,每组一张记录单。) 4、汇报交流: (1)没有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时,实验箱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烟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了什么? (2)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实验箱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哪里比较热?哪里比较冷?烟又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什么? 5、思考、讨论: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风的形成》教案

风的形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阅读科学在线。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1)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目标 1‘能够按实验方法进行螺旋圈转动的实验。 2.能够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够通过阅读科学在线,理解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活动过程 1.用提示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示卡的内容可以设计为:(1)用剪刀剪——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2)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3)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4)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让学生推测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1)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2)们利用热气球可以做哪些事情?小组讨论: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 [: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4.布置学生制作热气球和纸风箱,强调进行热气球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远离易燃物,要在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活动1:风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 4.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5.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 1、师出示纸风箱(空气对流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 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 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风的形成教案

五年级科学《风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记录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 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 生:风吹的结果…… 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出示课题:风的形成)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一)首先进行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关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出示实验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根据观察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谈话: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谈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4、谈话:现在我们再返回来,看看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门缝上部和底部的纸片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 5、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学生多种回答) 设计意图: 设计纸螺旋圈动起来的实验,主要是使学生的手、眼、脑充分参与进来,认识到以上物体的运动是由于热空气上升的缘故。 (二)接下来进行活动二:风的形成 1、谈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纸风箱,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纸风箱是怎样的。 2、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教材上的实验提示。(学生自读理解提示)教师强调三点: ①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和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②实验过程中纸风箱要不透风; ③纸风箱易燃烧,实验中要小心。 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期间学生小组之内可以用图画、文字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 4、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师生梳理,重点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a.实验中蚊香的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b.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有风?

风管漏光检测记录

风管漏光检测记录(总2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湘质监统编 风管漏光检查记录施2002-65 工程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第七、八、九层)净化工程 检测日期: 2015年 9月日共页第 1 页 分项工程名称:风管系统安装子分部工程名称:净化空 调系统 系统名称:AHU-1空调风系 统 风管级别:中压系统系统接缝总长度(m): 45.2 m 系统测定分段数(段):5 段 检测区段图示:见施工图 系统分段实测数值 序号分段接缝长度 (m) 每10m接缝漏光点处 数 18.961 29.120 39.120 4 9.6 1 5 8.4 0 6 7 8 9 10 汇总分析: 漏光检测采用220V安全电压,1000W白炽灯,系统无条形的明显漏光,每10m接缝漏光点不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漏光点不超过8处。 施工单位检测人: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施工单位检测结果: 施工单位项目 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 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注:汇总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检测使用的安全光源;被检测系统缝管有无条缝型的明显漏光;被检测系统为低、中压风管,每10m接缝的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2处和1处,且100m接缝平均其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16处和8处。

湘质监统编 风管漏光检查记录施2002-65 工程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第七、八、九层)净化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风管系统安装子分部工程名称:净化空 调系统 系统名称:AHU-2空调风系 统 风管级别:中压系统系统接缝总长度(m): 64.24 m 系统测定分段数(段):7 段 检测区段图示:见净化空调施工图 系统分段实测数值 序号分段接缝长度 (m) 每10m接缝漏光点处 数 1 9.6 0 2 9.6 1 3 8.6 4 0 4 8.64 0 5 9.5 6 0 6 9 1 7 9.2 1 8 9 10 汇总分析: 漏光检测采用220V安全电压,1000W白炽灯,系统无条形的明显漏光,每10m接缝漏光点不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漏光点不超过8处。 施工单位检测人: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施工单位检测结果: 施工单位项目 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 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注:汇总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检测使用的安全光源;被检测系统缝管有无条缝型的明显漏光;被检测系统为低、中压风管,每10m接缝的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2处和1处,且100m接缝平均其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16处和8处。 湘质监统编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昌邑市北孟小学姜亦银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 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课前准备: 1.线香、蜡烛、火柴、空气流动实验箱。 2.投影:海陆风向示意图。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谈话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以及学校周一升国旗随风飘动,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1)师出示实验提示卡。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 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 (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小结: 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实践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实录

《风的形成》课堂实录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师:“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 生:风 2.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猜测。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活动一:风从哪里来? 1.师:你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风? 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 2.课件展示有关风的音像资料。 谈话:风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看得见吗? (学生思考,回答) 3.讨论: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材料,想办法制造和感受风? (分组活动) 4.汇报:刚才的活动中,你们都是怎么做的?风虽然看不见,但我们通过吹、扇等动作,脸上感到有凉气,看见了头发飘动、纸条摆动等,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就可以判断有风。引导:想一想刚才我们吹的、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变化?这说了风是什么? 5.学生猜测感受: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二)活动二: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三)活动三: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你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自制风的形成实验装置(大花生油瓶小塑料水瓶)蜡烛火柴香。实验桌上另有一张记录单。) 2.讨论、交流设计思路,教师指导补充完善。 (第一步:摆好风的形成实验装置,在大瓶内放一根未燃的蜡烛; 第二步:把点燃的香,放在大瓶的侧洞口外,观察烟飘动的路线; 第三步:点燃大瓶内的蜡烛,依然把点燃的香放在大瓶的侧洞口外,观察烟飘动的路线。) 如果我们现在来做实验,你认为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提示注意安全) 3.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交流: (1)没有点燃大瓶内的蜡烛时,大瓶的内外空气的温度是否相同?烟是怎样飘动的?说明了什么?

科学-风的形成

科学-风的形成 XX课件活动过程: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了解风的特性。 ()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玩纸屑。 ()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看课件)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 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活动目的: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活动准备: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有关风的课件。

风管漏光检测记录

风管漏光检查记录施2002-65 工程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第七、八、九层)净化工程 检测日期: 2015年 9月日共页第 1 页分项工程名称:风管系统安装子分部工程名称:净化空调系统系统名称:AHU-1空调风系统 风管级别:中压系统系统接缝总长度(m):45.2 m系统测定分段数(段):5段 检测区段图示:见施工图 系统分段实测数值 序号分段接缝长度(m)每10m接缝漏光点处数18.961 29.120 39.120 49.61 58.40 6 7 8 9 10 汇总分析: 漏光检测采用220V安全电压,1000W白炽灯,系统无条形的明显漏光,每10m接缝漏光点不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漏光点不超过8处。 施工单位检测人: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施工单位检测结果: 施工单位项目 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 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注:汇总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检测使用的安全光源;被检测系统缝管有无条缝型的明显漏光;被检测系统为低、中压风管,每10m接缝的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2处和1处,且100m接缝平均其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16处和8处。

风管漏光检查记录施2002-65 工程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第七、八、九层)净化工程 检测日期: 2015年 9月日共页第 2 页分项工程名称:风管系统安装子分部工程名称:净化空调系统系统名称:AHU-2空调风系统 风管级别:中压系统系统接缝总长度(m):64.24 m系统测定分段数(段):7段 检测区段图示:见净化空调施工图 系统分段实测数值 序号分段接缝长度(m)每10m接缝漏光点处数19.60 29.61 38.640 48.640 59.560 691 79.21 8 9 10 汇总分析: 漏光检测采用220V安全电压,1000W白炽灯,系统无条形的明显漏光,每10m接缝漏光点不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漏光点不超过8处。 施工单位检测人: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施工单位检测结果: 施工单位项目 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 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注:汇总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检测使用的安全光源;被检测系统缝管有无条缝型的明显漏光;被检测系统为低、中压风管,每10m接缝的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2处和1处,且100m接缝平均其漏光点是否分别超过16处和8处。

风的形成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风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利用门缝飘纸片的实验导入新课。 (1)先讲解实验方法,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推测。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实验探究、启迪思维 (1)师出示实验提示卡。 (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 (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

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 (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实践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 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 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活动1:风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能按要求进行风的成因探究实验。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 4.能解释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5.能说出生活中利用热对流原理时哪些做法是科学的,哪些做法是不科学的。 活动过程 1、师出示纸风箱(空气对流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 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3、组织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 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