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阶段中朝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及新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401.48 KB
- 文档页数:16
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及现状特点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和现状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下面将从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和现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1. 逐步放开市场准入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之一是逐步放开市场准入。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逐步放开了对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扩大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范围和市场准入。
中国还放开了一些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
2.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之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中国大力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积极争取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发言权。
中国加入WTO后,积极参与WTO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努力争取对外贸易政策的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
3. 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之三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与众多国家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逐步形成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自由贸易网络。
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东盟等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合作组织。
4. 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之四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通过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举措,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壮大,为中国对外贸易开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现状特点1. 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现状特点之一是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简化和优化贸易手续,加快通关速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推动“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了出口退税和内外贸融通等改革措施,为中国对外贸易开放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时期朝鲜经济动态与中朝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作者:孙泽华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摘要:朝鲜是我国的近邻,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接,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是我国发展国内经济建设,维护周边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
2011年末,金正恩接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以来,虽然并未改变其“先军政治”和“核政策”,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传递了经济改革的信号,朝鲜经济有了明显改观。
朝鲜的半岛的动态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梳理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上台后的经济开发动态,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升中朝贸易发展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朝鲜;经济;中朝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一、朝鲜经济动态(一)通过经济开发政策法律朝鲜经济开发始于金正日时期,2002年朝鲜政府颁布了《7.1经济管理改善措施》,逐步废除配给制,引入市场经济元素,扩大市场交易范围。
2011年末,金正恩接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以后,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提出了“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并积极试点,逐步下放经济权力,在工业领域使工厂企业拥有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在农村打破原有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探索和推行新型经济管理方法。
2013年5月29日,朝鲜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政令的形式通过了经济开发区法。
2014年朝鲜在原来国家经济开发总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朝鲜经济特区的发展。
(二)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朝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经济开发区建设。
金正日时期,朝鲜先后设立了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南浦、新浦加工与贸易保税区,金刚山旅游特区、新义州特区和开城工业园等,逐步尝试对外开放。
2010年1月,宣布罗先市为特别市,实施全面对外开发。
2011年6月,朝鲜批准了“黄金坪和威化岛经济区的开发计划”。
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及现状特点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路径主要包括贸易政策的改革与调整、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等。
现状特点包括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体制逐渐完善、贸易伙伴多样化和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一、贸易政策改革与调整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路径首先是通过贸易政策的改革与调整来实现的。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积极倡导国际贸易、放宽对外贸易控制,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逐步放开更多行业、降低关税壁垒,再到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和外贸政策工具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的贸易政策在不断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特点。
二、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路径其次在于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走过了一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外贸易领域。
通过建立一系列开放型经济特区和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推动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自由化,扩大贸易渠道和市场准入,使得中国对外贸易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自2013年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放路径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环节。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自由贸易为核心,通过探索先行先试的政策和制度创新,推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措施和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参与国际贸易组织总体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十亿美元增长到了近年来的数万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的服务贸易国,对全球贸易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俄朝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展望———基于图们江区域开发的视点夏莹,魏景赋(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摘要]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是20世纪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东北亚地区的首选支持项目。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该地区因为种种因素,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规划预期。
作为该项目核心参与主体的中、俄、朝这三方当前相互贸易都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朝核问题仍未解决,图们江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地方政府决策需依附于中央政府,以及融资困难等方面。
采取主导性战略措施对加快推进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至关重要,这些战略措施包括:编制参与图们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的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高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规划建设图们江区域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图们江国际区域制造业竞争力。
[关键词]图们江;区域开发;贸易现状;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Pros pects of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Rus s ia andDPRK:from the Pers pective of Tumen River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XIAYing,WEIJingfuAbs tract:TumenRiverRegionalDevelopmentProgramwasthefirst-choiceprojectsupportedbyUNDPinthe20thcenturyinNortheastAsia.However,overthepasttwentyyears,theexpectedobjectivehasn'tbeenachievedforcertainreasons.Therearesomeconstraintstothetrilateral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betweenChina,RussiaandDPRK,themainstakeholdersoftheprogram.Specifically,thenuclearis-sueontheKoreanPeninsulahasnotbeensolvedyet,theoveralleconomicstrengthintheTumenRiverRegionisnotstrong,localgovern-ments'decisionsaresubjecttotheircentralgovernments,andtheprogramhassomedifficultiesinfinancing.ItiscriticaltoadoptproactivestrategicmeasuresforspeedingupTumenRiverregionaldevelopment,includingshortandlongtermplansforeconomiccooperationdevel-opment,developmentofcross-bordereconomiczonesandhigh&newtechparks,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centralcitiesintheregionandincreasingtheiropening-uplevel,andplanninganddevelopingregionalmanufacturingbasetoincreaseits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Tumenriver,regionaldevelopmentprogram,currenttradesituation,strategicmeasures[收稿日期]2012-09-24[作者简介]夏莹(1987-),女,江苏苏州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朝经贸关系的探究当今世界显现出两种并行的趋势, 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加强, 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的兴起。
全球化在使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增强的同时, 也使各地区认同和地区意识普遍觉醒。
走区域合作的道路, 通过区域合作谋求发展, 通过区域合作应对挑战, 通过区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这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无论从地缘上说, 还是从运行机制上来说, 其各个组成部分已日益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并难以分割的有机体, 其整合过程还在加强发展之中。
如果说一体化是由生产要素越出国界而自然形成的现象, 那么区域化则是除上述因素外, 还是区域内各国战略调整和政府推动的结果。
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优化组合过程, 又是这一进程中生产的国际关系及其调整的现实实现。
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地缘的关系,中朝经贸关系在朝鲜对外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进入新千年后,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因素的迅速导入和投资环境的逐步好转,其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中朝经贸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这对于东亚的和平、稳定、发展,对于朝鲜走出困境而融入国际社会,显然是好征兆。
因此,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也自然成为东亚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现状与特点中朝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政治渊源,双方一直保持较为活跃而又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交流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朝双边经济合作交流主要是以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及对朝项目援助为主。
进入新千年以后,中朝贸易开始持续回升, 2000年达到4. 9 亿美元, 同比增长31. 8%; 2001 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7. 4亿美元,增幅达51. 6% , 2003年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38. 6%; 2004年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到13. 9亿美元,同比增长35. 4% ,贸易额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朝鲜从2000年到2005年实现小幅正增长,虽然在2006年和2007年重又回落为负增长,但2008年实现3.7%的增长。
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特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特点。
1. 全球化的推动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驱动力。
由于全球化带来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社交媒体等变革,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全球化还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的机会,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全球化的推动力度也使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现在,全球企业可以轻松地跨越国界,与其他地区的企业合作或收购,从而实现实力的合并。
这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最显著趋势之一。
2. 多边主义的进展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多边主义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多边主义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合作的双方不再是只有两个国家,而是有多个国家参与。
多边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规则的制定者,它能够增加国际合作的内在吸引力,通过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来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
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正在寻求采取单边主义的方式来处理国际问题,这对于多边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压力。
3. 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兴起区域性贸易协议的签署,特别是自由贸易协议(FTA)的发展,推动了地区性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区域性贸易协议可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支持和维持自由贸易协议的国际问题。
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自成立以来一直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亚洲国家还进行了一些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东盟+3自由贸易区(AFTA + 3)。
这些协定推动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长,也有助于解决其他的区域问题。
4. 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已经改变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方式。
技术进步已经创造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被利用。
例如,电商的兴起使得跨国贸易更加便利,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直接在全球销售产品。
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及现状特点浅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包括自由贸易区建设、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拓展多边贸易合作以及推进贸易便利化等。
下面就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主要路径及现状特点进行一些浅谈。
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落实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贸易合作水平。
目前,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等。
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更加顺畅,为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通过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
中国积极参与并支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不断拓展多边贸易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组织(BRICS)、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边贸易合作机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贸易。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多边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增长,也为中国扩大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四,中国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营商环境。
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降低了外商投资准入门槛,推动了贸易便利化。
在海关领域,中国不断简化和优化通关手续,加快报关通关速度;在贸易制度方面,中国不断完善贸易监管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投资环境方面,中国积极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
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现状特点是多元化、全球化。
中国与全球各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广泛,不仅在传统贸易领域,如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还在新兴贸易领域,如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当前中国对外形势:中朝关系一.关系概况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
两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尽管两国关系经历了6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和历练,但是中国始终如一地立足于两国之间特殊的传统友谊的基点,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准则,坚持全面而可持续的政治外交战略,在中朝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朝鲜的主要贸易伙伴。
中朝两国在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始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已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商航海协定、航空运输协定、领事协定等多项条约和协定,每年都签订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的交流计划。
中国在朝鲜的清津,朝在中国的沈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设立了总领事馆。
中国的辽宁、黑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分别同朝鲜的平安北道、咸镜北道、江原道、咸兴市等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
二.历史沿革(1949-2009)1949年10月6日,中国和朝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此间,中朝关系十分密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以“联合国”名义进行军事干涉,并将战火直接引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沿岸,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政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共同作战,抗击侵略者,用鲜血凝成了中朝友谊。
1953年11月,中朝两国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又向处于战后恢复经济期的朝鲜提供了大量无私的援助,帮助朝鲜重建经济。
1961年7月,中朝两国缔结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具有共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战略同盟关系。
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在整个文革期间,中朝关系处于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低潮。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东西方关系趋向缓和,同时,中国也为了改变自己的国家安全形势,摆脱“孤立”的地位,逐渐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调整为“一条线”的外交政策,中朝关系也进入平稳时期。
新时期我国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特点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也面临着新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国际贸易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全球化。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我国的国际贸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贸易,而是逐渐向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转变。
我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
对外运输的特点是快速高效和多元化。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外运输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
对外运输需要不断提升运输的速度和效率,提高运输服务的质量,推动物流和运输的一体化发展。
针对以上特点,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一是加强贸易合作。
我国可以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助力其经济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
二是降低贸易壁垒。
我国可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逐步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
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入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和组织。
三是加强物流和运输的一体化发展。
我国可以加大对物流和运输领域的投资,推动物流和运输的一体化发展。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物流和运输合作,共享物流信息和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四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中占据技术优势地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的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新时期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面临着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我国需要加强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动物流和运输的一体化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并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对外运输的发展。
简述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当代国际贸易市场已经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它与传统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差别。
首先,国际贸易主导权逐渐从贸易大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去,其中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担任国际贸易活动的主导者,这使得贸易规则有所变化,贸易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贸易金融管理更加细化,不仅可以通过实体银行进行交易,还可以通过电子银行以及即时付款等技术手段进行交易,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贸易资金的流动,同时减轻有关方的账务工作。
第三,多种贸易手段的发展,使国际贸易从传统的议价贸易方式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混合贸易形式,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跨境投资,海运贸易、空运贸易等新型贸易手段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增长。
最后,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贸易市场及其活动范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以全球贸易为主导的企业运营模式。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体现在参与国家的不断扩大、参与对象的不断增加、贸易风险控制的发达和不断完善,以及国际贸易手段的多样化。
全球更加融合和经济互联,使得全球贸易形势发生了不小变化,从而实现了当今国际贸易的新型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