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朝贸易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11
古代中朝贸易发展历程
古代中朝贸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
最早的中朝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三国魏国与高句丽王国之间就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种贸易主要以物品交换为主,包括粮食、织物、器皿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朝贸易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朝时期,中朝贸易取得了蓬勃发展。
唐朝与新罗王国以及其他高句丽后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交流活动之一。
这些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丹东、黄海、辽东半岛等地。
贵重商品如丝绸、茶叶、铜器以及唐代的技术和文化产品通过这些贸易路线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朝鲜半岛。
随着朝鲜半岛北部统一,朝鲜王朝成立,中朝贸易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朝贸易往来主要以粮食、盐类、木材和煤炭为主。
此外,朝鲜王朝还向中国出口丝绸、纺织品、金属器具和药材等产品。
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贸易港口得到了修缮和改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中国的封建经济制度的衰落,19世纪中朝贸易进入一个
相对低谷。
此时,中国的封建社会秩序逐渐解体,导致中朝贸易活动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清朝政府的不断弱化,朝鲜王朝开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与日本、西方国家的贸易逐渐增加。
总之,古代中朝贸易经历了从最早期的物品交换到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过程。
尽管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和经济的变动对
中朝贸易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中朝贸易在古代一直都是两国之间重要的经济往来。
中朝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与朝鲜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历史上中国对朝鲜在语言,文化以及政治经济领域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让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更深厚的中朝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友谊被赋予了新的特殊含义,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新的发展,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更趋活跃,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05年10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中朝两国首脑为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由于朝,韩合作位于双方边境的开城工业园区已粗具规模,中朝经贸合作的层次和规模明显落后于韩,朝之间的南北经济合作,尽管目前看中国仍然是朝鲜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但是中朝之间传统的经贸关系正受到来自韩国的强烈挑战,如何不断加强中朝之间的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朝经贸合作现状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1959时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1584亿美元,1966年时翻了一番,达到2.322亿美元,但从1967年之后开始逐年下降,1969年仅为0.9215亿美元,从1971年起又开始回升,到1976年达到4.95亿美元,1980年达到6.7亿美元,此后整整10年,双边贸易额一直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
从1991年开始,中朝贸易额出现上升趋势:1991年,中朝贸易额为6.11亿美元,1992年达到6.96亿美元,从1992年两国政府签订新的贸易协定,取消政府间记账贸易后,中朝贸易曾一度增至1993年的8.9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后,受朝鲜经济面临暂时性困难等影响,中朝贸易连年下滑,1999年降至3.7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中朝两国贸易的发展也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03年至今,几乎是单边上扬,连创新高,截至2007年底,中朝贸易进出口额为1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中国对朝出口13.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对朝进口5.83亿美元,同比增加24.7%,8年间年均递增超过20%。
浅析中朝双边贸易进展现状将技术贸易、产销尖端技术产品作为企业战略,把力量投入到这方面。
平壤信息技术贸易总公司、朝鲜新兴信息技术交流社、朝鲜大洋技术信息交流社、朝鲜强兴技术贸易公司等许多企业增加投资建立知识产品开发、技术贸易基地。
二、政策建议(一)采纳多种贸易方式和多边贸易战略ZG和朝鲜之前的贸易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两国应该采纳多种贸易方式,比如ZG的企业通过与朝鲜合作开设很多加工厂,以此来降低出口成本,因为我国劳动生产率成本较低,所以双方通过加强合作互利互补。
我国从ZG的合作当中学习高新技术,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输出世界,从而带动经济进展。
ZG企业在朝鲜开设很多工厂,朝鲜工人可以通过在与ZG企业工作的期间学习ZG的技术。
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朝鲜企业可以在ZG开设服务型企业,比如饭店和宾馆等。
从ZG进口朝鲜所需的物资。
(二)采纳加工贸易方式在与ZG进行双边贸易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朝鲜企业通过与ZG合作展开加工贸易。
从朝鲜企业角度和ZG企业角度来看的话,双方合作利大于弊。
朝鲜通过自身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成本低的资源来与ZG合作,ZG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就是拥有加工贸易技术、资金和销路,两国企业合作生产的产品中方负责销国际市场,朝鲜企业负责产品质量的提升。
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合作都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进展与对外贸易上更高的一层楼。
对朝鲜的投资的扩大有利于ZG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提高其企业开工率,扩大贸易的商品来源。
同时,贸易的扩大也可以带动新的投资,促使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朝中贸易对朝鲜经济的恢复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搞活朝中贸易的关键是完善我国的一些经济领域的法律保障,外国投资商在朝鲜的利益和权益保障。
目前在朝中边境地区有几百个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
这些企业都是进展边境贸易的主力军。
但大部分民营贸易公司经济实力弱,边贸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从搞活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进展、稳定边境等大局出发,应当积极搞活边贸企业。
这些朝中贸易企业的贸易方式都是一般贸易,所以,我国外贸企业一开始可以进行原料简单加工贸易,从而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扩大企业规模。
新时期中朝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探析21世纪,中国与朝鲜在巩固传统友谊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互利互惠合作关系,两国的经贸合作也进入了深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中朝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新时期促进中朝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几点原因。
标签:新时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1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从2000年起,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因素的迅速导入和投资环境的逐渐好转,其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中朝经贸合作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2000年以后中朝贸易连创新高。
2000年两国贸易额只有4.9亿美元,2006年达到17亿美元,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25.6%。
我国对朝鲜的出口由2000年的4.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2.3亿美元,年均增长22.4%;从朝鲜的进口也在持续的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0.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4.7亿美元,增长了11.8倍(如表1)。
中朝两国贸易的迅速扩大同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分不开的,经济的增长为各自的出口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也为扩大进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贸易的大幅增长。
(2)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朝鲜出口的活动物及产品等原料性产品仍呈上升趋势,但制成品也在迅速增长,如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对朝鲜的出口从2000年的0.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1.8亿美元,贱金属及其制品从0.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0.6亿美元,2005年曾达到0.8亿美元,其中的钢铁及钢铁制品于2006年的出口额达到了0.49亿美元。
这说明,近几年来朝鲜在经济建设中对制成品和钢铁等的需求在逐渐扩大,同时也说明我国这两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得到提高。
今后随着朝鲜改革的深化,招商引资的增加,中朝两国企业的相互合作会进一步扩大,两国在商品贸易额增长的同时,商品结构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朝着更加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方向协调发展(如表2)。
(3)进口增长迅速。
我国从朝鲜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矿物燃料、纺织原料及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水产品和木及木制品。
中朝经贸关系的探究当今世界显现出两种并行的趋势, 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加强, 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的兴起。
全球化在使各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增强的同时, 也使各地区认同和地区意识普遍觉醒。
走区域合作的道路, 通过区域合作谋求发展, 通过区域合作应对挑战, 通过区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这是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无论从地缘上说, 还是从运行机制上来说, 其各个组成部分已日益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并难以分割的有机体, 其整合过程还在加强发展之中。
如果说一体化是由生产要素越出国界而自然形成的现象, 那么区域化则是除上述因素外, 还是区域内各国战略调整和政府推动的结果。
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优化组合过程, 又是这一进程中生产的国际关系及其调整的现实实现。
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地缘的关系,中朝经贸关系在朝鲜对外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进入新千年后,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因素的迅速导入和投资环境的逐步好转,其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中朝经贸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这对于东亚的和平、稳定、发展,对于朝鲜走出困境而融入国际社会,显然是好征兆。
因此,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也自然成为东亚各国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现状与特点中朝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政治渊源,双方一直保持较为活跃而又相对稳定的经贸合作交流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朝双边经济合作交流主要是以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及对朝项目援助为主。
进入新千年以后,中朝贸易开始持续回升, 2000年达到4. 9 亿美元, 同比增长31. 8%; 2001 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7. 4亿美元,增幅达51. 6% , 2003年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38. 6%; 2004年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到13. 9亿美元,同比增长35. 4% ,贸易额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朝鲜从2000年到2005年实现小幅正增长,虽然在2006年和2007年重又回落为负增长,但2008年实现3.7%的增长。
形势与政策文法学院经济1201王子俊20120172论中朝关系一、朝鲜简介今天的朝鲜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8年9月,是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历史上的中朝关系(一)、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
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
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
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
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
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
1618年朝鲜出兵袭扰后金配合明军的作战,后金为扫除后患于1636年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出一兵一卒参与对明作战,与清朝的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二)、近现代中国与朝鲜关系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结束中朝宗藩关系,中国承认朝鲜独立,朝鲜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协议成立朝鲜国,1945年朝鲜被美苏人为分裂,南北部成为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独立国家。
(三)、建国后中国与朝鲜关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8年10月胜利撤离朝鲜,1961年7月,中朝两国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国由此成为朝鲜最坚定的盟友,进入1960年代后期,中朝关系有所降温,主要原因是中共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逐渐分道扬镳。
关于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为大家带来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希望大家喜欢!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朝两国处于同一个社会主义阵营,抗美援朝战争使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至今日,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更趋活跃,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
1959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朝贸易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22年10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中朝两国首脑为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
202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庆六十周年之后访问朝鲜,达成的许多重要共识,无疑为中朝经济及各方面的全面深化合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动力。
一、中朝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2022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市场萎缩迅速弥漫全球。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信贷危机和就业危机,这给西方各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近年来,中国主要把扩大内需,包括对国内的投资,当作很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凭借着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当中受到的影响较小。
然而,全球性经济危机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一表面上看中国经济能够躲过一劫是由于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而造成的。
实际上,此次经济危机究其根源来自于美国国内的金融信贷泡沫,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大量资金循环停滞,造成美国国内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生产、贸易行为严重受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扩大内需与加强对外贸易缺一不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二贸易政策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政策首先应服务于中国的发展需要。
多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发展自主经济。
然而,根据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存在着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大量的数据显示,国内生产者收入的提高低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利益转移到别的国家,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剥削机制。
中朝外贸现状调查报告中朝外贸现状调查报告一、背景朝鲜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贸易伙伴。
当前,中朝之间的外贸关系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中朝外贸现状,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中朝外贸现状1. 贸易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中朝之间的贸易额为xx亿美元,较上年下降x%。
其中,中国对朝鲜的出口额为xx亿美元,而进口额为xx亿美元。
2. 贸易结构近年来,中朝贸易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中国向朝鲜出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和食品等为主,而从朝鲜进口矿山产品、煤炭和海产品等。
3. 贸易方式中朝之间的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贸易比重。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辅助贸易和再加工贸易。
4. 贸易障碍由于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和限制,中朝贸易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朝鲜的出口商品受到限制,导致贸易规模有所减小;另一方面,中方对朝鲜的进口商品也可能受到影响。
5. 贸易前景由于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朝鲜自身的经济困难,中朝外贸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和朝鲜经济的逐步发展,中朝贸易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三、问题和建议1. 贸易多样化建议中朝双方加强贸易多样化,尝试开展更多领域的贸易合作,降低对特定商品的依赖,提高贸易的稳定性。
2. 减少贸易障碍鼓励中朝双方加强沟通,推动解除或减轻国际对朝鲜的制裁限制,为贸易发展提供更友好和稳定的环境。
3. 加强合作项目中朝双方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等领域加深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4. 支持朝鲜经济发展中国可以进一步支持朝鲜的经济发展,通过促进贸易、投资等方式,为朝鲜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四、结论中朝外贸现状呈现出贸易规模下降、贸易结构单一的特点。
贸易障碍和不确定性给中朝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通过加强贸易多样化、减少贸易障碍、加强合作项目和支持朝鲜经济发展等举措,中朝之间的外贸关系有望进一步发展。
中朝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朝外贸的持续稳定发展。
推进中朝贸易和平稳定发展的数量分析作者:任姝润刘一晗曲越郭一铎来源:《商情》2019年第15期一、中朝贸易的意义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而中国是朝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首先,朝鲜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在1996-2016年的20年来,朝鲜的进口额一直大于其出口额,致使其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平均为43.8%,其中进口依存度平均为27.65%,高于出口依存度平均16.25%。
其次,朝鲜对中国的贸易以及经济依存度颇高。
中国在朝鲜进出口份额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一方面,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不断加快。
另一方面,朝鲜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新的改革政策的出台,也使中国对朝投资呈现出快速扩大的趋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朝之间贸易往来必然影响到两国在政治上的友好交往,因此,中朝贸易未来的发展道路如何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稳定是我们今天所需探讨的问题。
二、现状自2005年胡锦涛主席出访朝鲜以来,中朝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直到今天,两国还坚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其中2011年签订的“50年延伸至100年”的租赁协定正是两国贸易繁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两国贸易进一步加强的转折点。
2011年末,金正恩接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以来,虽然并未改变其“先军政治”和“核政策”,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传递了经济改革的信号,朝鲜经济有了明显改观。
朝鲜的半岛的动态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
示范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中朝经贸协作变得更加重要。
2011年也是中朝贸易进步的转折点,贸易额创出了中朝贸易历史上的新高,无论是对朝出口额还是从朝进口额都大幅增加,朝鲜的贸易收支也出现正增长,因而“黄金坪”经济合作区的建立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进一步发展。
2013年3月,朝鲜发表了关于“实行经济建设和核武力建设并行路线”的决定,结合二十多年来朝鲜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现状看,该决定很可能成为影响朝鲜的对外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对正处于胶着状态的朝鲜的对外关系无疑是“雪上加霜”。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0论中朝经贸关系的现状及走向陈奕霏延边大学 吉林延吉 133002在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号召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都有一定的经济贸易往来,朝鲜就是贸易往来的国家之一,由于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使得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更加频繁。
由于朝鲜国内各方面的发展还处于初阶阶段,国民生产总值及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设备等方面比较落后,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借助其力量促进自身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逐渐崛起的大国之一,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比较雄厚,在国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我国提出的互惠互利的对外贸易发展政策号召下,希望更多的国家可以创造更多优势互补的合作条件。
在两国共同追求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朝贸易关系深入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实现两国可持续经济贸易合作发展,为整个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意义。
一、中朝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对于中朝两国经贸合作的必要性需要根据两国目前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首先,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剩余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来创造更多价值;其次,跟随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需要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其中与朝鲜的对外贸易合作属于对外开放策略之一;最后,是随着过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成本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大等方面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有效的产业转移。
对于朝鲜经济而言,首先是由于自身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比较落后,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对于生活用品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商品需要进口才能满足所需;其次是由于外汇比较缺乏,对于进口各种商品、设备等不能进行有效的支付,长期如此,造成朝鲜对外信誉度比较低;最后是由于自身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处于自我保守发展状态,不能融入到全球化发展的行列。
另外,在目前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影响下,一定程度加深两国的经贸关系合作必要性。
┊┊┊┊┊┊┊┊┊┊┊┊┊装┊┊┊┊┊订┊┊┊┊┊线┊┊┊┊┊┊┊┊┊┊┊┊┊论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建议[摘要]从2000年以后,中朝经贸关系在贸易规模、贸易依存度、贸易结构、直接投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目前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着贸易规模小、双边贸易不平衡、贸易结构不合理、对朝投资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朝经贸现状中朝经贸的问题发展建议┊┊┊┊┊┊┊┊┊┊┊┊┊装┊┊┊┊┊订┊┊┊┊┊线┊┊┊┊┊┊┊┊┊┊┊┊┊前言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朝经贸规模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5年10月,中朝两国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朝鲜,达成的许多重要共识,无疑为中朝经济及各方面的全面深化合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动力。
中朝经贸关系中贸易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家。
2000年后中朝经贸关系由于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扩大,在规模、依存度、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和中朝两国交往的进一步加深,中朝经贸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贸易依存度、贸易结构、直接投资等方面。
(一)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1 世纪后,中朝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05年,中朝双边贸易额为15.8 亿美元,到2011 年底,中朝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6.7 亿美元,约是2005年的 4 倍。
中朝双边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3.9%,在2011年增速达到62.4%,大大超过同期朝鲜整体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详见表1)。
┊┊┊┊┊┊┊┊┊┊┊┊┊装┊┊┊┊┊订┊┊┊┊┊线┊┊┊┊┊┊┊┊┊┊┊┊┊资料来源: 中朝经贸合作网,http: / /www.idprkorea.com/。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朝鲜2012年上半年(1~6月)的贸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4.7%,增至31.35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朝贸易呈持续增长势头。
中国对朝鲜的出口额增加了26.5%,达18.37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用于弥补慢性燃料不足的原油出口和用于平壤市建设的卡车出口量增加,中国对朝鲜的粮食出口量也有所增加。
中国从朝鲜的进口额增加了22.2%,达12.982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铁矿石和锌之外,无烟煤的进口量也急剧增加。
(二)朝鲜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大在朝鲜对外贸易中,虽然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是中朝两国的贸易收支是不平衡的,一直以来,朝鲜在与中国的贸易来往中都是处于逆差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世界政治环境和发展需要,朝鲜与中国贸易额迅速增加,对中国贸易依存度也随之上升。
在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朝鲜对我国贸易依存度逐年上升,平均贸易依存度接近40%,2010 年更是达到了56.9% 的新高。
其中,朝鲜对中国的进口依存度亦逐年上升,基本都高于总体依存度,2009 年达到了61%。
自2001年始,朝鲜对外出口总值中,对中国的出口由20%逐渐增加,近几年基本保持在35%-40%间(详见图1)。
图1朝鲜对中国贸易依存度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朝经贸合作网相关数据计算。
┊┊┊┊┊┊┊┊┊┊┊┊┊装┊┊┊┊┊订┊┊┊┊┊线┊┊┊┊┊┊┊┊┊┊┊┊┊(三)贸易结构发生改变中朝两国在贸易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中国角度来看,具体分为从朝进口商品结构和对朝出口商品结构。
1.中国从朝鲜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2000年以后,中国从朝鲜进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中国从朝鲜进口商品结构中海产品进口比重由2002年的52.70%逐年下降,截至2007年海产品进口比重下降到5%左右。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增加了对朝鲜煤炭钢铁行业的投资,煤炭、铁矿石进口比重迅速上升。
2007年中国从朝鲜进口商品中煤炭进口比重占29.15%,铁矿石进口比重占28.3%,较2002年分别上涨了25.05%,25.24%。
值得一提的是,中朝双方在服装和钢铁的贸易方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进口比重较为稳定(详见表2)。
表2 我国从朝鲜进口产品(单位:千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网,;2.中国向朝鲜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装┊┊┊┊┊订┊┊┊┊┊线┊┊┊┊┊┊┊┊┊┊┊┊┊上个世纪,在中国对朝鲜出口商品结构中粮食所占的比重是较大的,特别是在1998 年,对朝鲜的粮食出口比重超过了20%。
但在2000 年后,中国对朝鲜出口商品中的粮食比重逐年减少,而矿物燃料、机电、化学制品以及车辆、航空、船舶等产品的比重明显增加。
资料显示,我国对朝出口商品结构中粮食的比重早在21世纪初已经低于9%,矿物燃料比重已接近30%,机电、化学制品以及车辆、航空、船舶等产品的比重正以每年3-4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蓬勃发展(详见表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网,.(四)中国对朝鲜直接投资大幅增加中国除了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外,还是对朝鲜最大的投资国。
在日、韩、欧美与朝鲜经贸关系越来越冷的同时,中国却存在大量对朝鲜投资的民间机构以及大批想去朝鲜投资的商人。
中国对朝鲜投资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与中朝政治关系的变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
中国对朝鲜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方面。
┊┊┊┊┊┊┊┊┊┊┊┊┊装┊┊┊┊┊订┊┊┊┊┊线┊┊┊┊┊┊┊┊┊┊┊┊┊2000年以来,平均年总体投资额约在2300万美元以上,在2008年更是接近44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承包工程在投资中占有最高比例,与总投资同期同向发展。
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虽然比例很小,增长速度缓慢,但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详见图2)图2 中国对朝投资状况(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网,.二、中朝经贸合作存在问题(一)贸易规模过小进入21世纪,虽然中朝贸易规模不断增大,但相对于同期其他国家贸易规模,仍然过小。
从表1可以看到,2010年年中朝贸易总额为34.72亿美元,不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0.1557%。
制约中朝贸易规模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朝鲜的经济困难。
朝鲜经济虽然从1999年步入正轨,但其速度十分缓慢,自2006年起又进入负增长。
由于粮食,资金,技术等问题,百分之七十的企业处于停业状态,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不进制约了对外出口,同时直接制约了进口规模。
其次,封闭的对外经济管理制度也是制约中朝贸易规模的重要因素。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朝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扩大对外贸易,但外贸管理体制仍然在计划经济框架内,进出口都要纳入国家计划,贸易许可审批程序繁杂,严重影响企业进出口积极性,制约中朝贸易发展。
(二)双边贸易不平衡性┊┊┊┊┊┊┊┊┊┊┊┊┊装┊┊┊┊┊订┊┊┊┊┊线┊┊┊┊┊┊┊┊┊┊┊┊┊在中朝贸易中,朝鲜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增加了双边贸易的风险性和摩擦发生的可能性。
一方面,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却不断加深,统计显示,在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朝鲜对我国贸易依存度逐年上升,平均贸易依存度接近40%,2010 年更是达到了56.9% 的新高。
另一方面,中国对朝鲜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与朝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2011年只占0.156%。
这样贸易不平衡的局面导致朝方外汇紧张,支付能力下降,不利于贸易的扩展。
而朝鲜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贸易逆差,往往会采取保护壁垒,减少进口,这会对双边贸易关系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贸易结构不合理从我国从朝进口方面,我国进口的商品多为燃料、原料、初级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缺乏高技术产品的互动。
如表2,煤炭和铁矿石是我国从朝鲜进口最主要的商品,2007年两项进口额之和在中朝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7.49%,其次是纺织原料及制品、水产品、木及木制品和贱金属等也是我国从朝鲜进口的主要商品。
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则未曾涉及。
从我国对朝出口方面,我国对朝出口的产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服务贸易比重极低。
如表3,中国对朝出口的矿物燃料一直接近出口总额的30%,机器设备、化工制品、汽车等得比重之和在近几年超过了30%。
服务贸易才刚刚起步,比重微乎其微。
(四)对朝投资风险大首先,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受朝鲜社会制度和其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朝鲜对外经济政策往往带有政治色彩,使经济带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其次,市场秩序欠佳。
朝鲜缺乏市场经济运作经验,缺乏市场的宏观管理,缺乏行业组织的协调,在片面追求利益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低价竞争、以次充好等乱象,加剧投资风险。
再次,操作不规范。
交易程序不符合国际标准,常出现违约,毁约行为;处理纠纷往往由企业自行解决,推至下一交易中补偿或扣除,带来新争议,故意拖延和诈骗等风险;结算方式一般采用人民币现金结算,这种原始的结算方式风险很大。
三、中朝经贸发展建议┊┊┊┊┊┊┊┊┊┊┊┊┊装┊┊┊┊┊订┊┊┊┊┊线┊┊┊┊┊┊┊┊┊┊┊┊┊(一)有目标的加大对朝投资,扩大贸易规模中朝两国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互补性很强,从中朝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来看,投资导向型模式将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可行方式。
我国可以把某些夕阳产业、成熟产业转移到朝鲜,以获取比较经济利益。
把国内相对过剩资本投资到朝鲜的资源开发领域,以此获得本国稀缺的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投资,通过合作项目进口朝鲜的矿产资源,满足我国钢铁等产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朝鲜也可以借此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实现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中朝经贸合作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具体投资领域可以选择朝鲜目前最急需的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科技等,在加大对朝投资的同时,促进中朝在矿产品、水产品、煤炭等方面的贸易。
此外,当下朝鲜的最大困境之一是粮食产量不足的长期化,因此中国的对朝投资有必要结合朝鲜的发展规划,投向农业生产领域,增强朝鲜自身的“造血”功能。
(二)以互利共赢、协商解决争议为原则,调整我国经贸政策中朝两国在贸易上产生一些问题和摩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必然的。
只要双方坚持互利双赢、协商解决争议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任何问题和摩擦原则上都是不难解决的,有关双方的贸易逆差问题也不例外。
随着中朝贸易进一步发展,解决朝鲜贸易逆差问题而言主要涉及是“引进外资”、“出口导向”、“鼓励出口创汇”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具体方针,着手调整和改变某些经济、贸易政策和方针。
在2007年12 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十二字方针,将继续为我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对朝贸易方面采取主动措施, 组织中国企业赴朝采购。